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语言鉴赏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语言鉴赏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0: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诗歌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三个命题点:炼字(含诗眼)、炼句和语言风格。



炼字、诗眼
炼句
语言风格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锤炼的关键字词最能表露诗歌的情感和体现诗歌的语言艺术。炼字题也包含赏析诗眼。


提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是否可以替换成另一个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的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6.某字另一版中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为恰当?为什么?


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么样的意境。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表现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 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常见炼字类型
(一)炼名词
以“江湖”“夜雨”抒发离别之情:“江湖”能使人想到流转和漂泊,“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
常见炼字类型
示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分析:“溅”和“惊”,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国家遭受丧乱,一家人流离分散,花香鸟语也使诗人溅泪惊心。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时事的感伤之情。


炼叠音词
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分析: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让听者悄然萌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愁绪,久久不散。
示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三)炼数量词
分析:“万里”“百年”的数字夸张,描绘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悲怆、孤独的感情。
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四)炼形容词
“直”生动描绘了孤烟的形态,“圆”写出了落日之低、之大、之美,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雄奇壮观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卷别 篇目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指向
2024·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 炼字 ①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了语言风格和炼句。
②从考查趋势看,炼字题有可能出现。
2021·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语言风格 2021·浙江卷 《意难忘·山家》 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炼字 2020·天津卷 《纪村事》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炼字 2019·全国卷Ⅲ 《插田歌(节选)》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语言风格 2017·全国卷Ⅰ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炼句
即时小练
解读下句中使用传神的词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
“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
“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河堤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字生动形象地描摹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孤”字,写尽环境之偏僻、荒凉,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王之涣《凉州词》
“萧萧”两字,写出了秋风中落叶飘零,瑟瑟作响、无所归依的情状,表达了诗人沦落天涯的孤独伤感。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
“红”与“绿”用作动词,诗人借此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炼字题也包含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1)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2)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
常见考题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古诗词“诗眼”的确定角度
内容上: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
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具有“多重含义”、“小词大用”、“词类活用”的字词往往是诗眼。
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或围绕该字词来写。
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指出下列诗句的“诗眼”: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眼鉴赏炼字题(诗眼题)的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并简明解释这个字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技巧: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阐释其内容,判断该字所使用的手法(包括词性的变化),首想修辞。
第三步,作用:简明指出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或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还需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凤林寺西岭
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瞑,招月伴人还。
请指出尾联中的“诗眼”并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①“诗眼”是“招”。“招”字意为招揽(释义),“招月伴人还”意味着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陪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入句分析)
②“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也反映出了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明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诗眼“分别是“咽”、“冷”。“咽”即呜咽之意,“冷”即阴冷之意。(第一步:释字义)
(2)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二步:入句分析,内容+效果)
(3)表现了作者远离世俗、恬静悠然的心境。(第三步:明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
许 浑[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此诗大约是诗人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此诗。
诗眼是诗人情感的喷发口,熔铸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小试牛刀
①诗眼是“愁”(确定诗眼),
“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点明角度/作用)。
②首联“万里”点出了官宦在外、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愁;颔联借“山雨欲来”隐喻风雨飘摇的国家局势,有忧国伤时之愁;最后两联由眼前之景想到秦汉的王朝更迭,表现了江山依旧、世事沧桑之愁。(结合诗句分析)
品味炼句



炼句题考的一般都是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旬子,熔铸了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这种句子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自由度大的赏析题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
它主要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所选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常考类型 特色解读 典例
内容 情感句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语言 特点句 倒装,有错位之美; 对仗,有整饬之美; 互文,有开合之美; 省略,韵味悠长之美。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表达 技巧句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
常考类型 特色解读 典例
行文 结构句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炼句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理解诗句含义,描述诗句内容;
第二步,多角度赏析。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结构上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尤其是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结构所起到的作用。
第三步,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试牛刀
李花赠张十一署(节选)
韩 愈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
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本诗“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两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①用词生动形象。“揉”“练”“翻”等动词,写出李花虽经风雨磨砺,愈显生机勃勃、洁白繁茂的特点。
②修辞使用精当。白雪羞与李花相比,拟人的手法突出李花的洁白;繁密的花林像波涛一样在空中翻腾涌动,无边无际,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李花带给人的视觉震撼。
③联想想象丰富。由花想到雪,由花林想到波涛,写出洁白的李花成片盛开的雄奇景象以及诗人的喜爱之情。
(2018 全国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问: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7全国卷工)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问: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①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生动贴切;②以动写静,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
参考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蒲苇,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创作中逐渐形成的独特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不同作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
诗歌语言风格
常见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典例
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言凝练,风格沉郁悲壮,意象广阔,别开生面。
绚丽: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韦庄《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几句就是一幅绚丽“江南好”的画,画中饱含作者对江南的依恋之情。
语言风格 典例
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自然、平实、亲切,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世界的自然流露。
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运用典故委婉地写华年之思的具体内容。
语言风格 典例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语言明快流畅,风格刚健雄浑。
洗练:语言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语言风格 典例
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极言蜀道的雄奇险峻。
奔放:直率而有气势。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典故,悲壮慷慨,谴责南宋朝廷无能,讽刺当政者昏庸。
语言风格 典例
平淡:语言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却于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将物是人非之感慨和愁思之深广表达得淋漓尽致。
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长。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解题技巧
1. 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常见诗人语言风格:
屈 原 雄浑悲壮 曹 操 豪放磅礴 陶渊明 朴素自然 杜 甫 沉郁顿挫
白居易 通俗易懂 李 白 豪迈飘逸 王昌龄 雄健高昂 杜 牧 清健俊爽
李商隐 清丽俊逸 王 维 恬淡优美 温庭筠 绮丽香艳 高 适 悲壮苍凉
李 贺 奇丽瑰秀 柳 永 缠绵悱恻 苏 轼 豪放旷达 李清照 婉约含蓄
辛弃疾 慷慨悲壮
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途径:
解题技巧
2. 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
如: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途径: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二、品味语言风格“3步骤”
范题:(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 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 ①武威:今甘肃凉州。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感情丰富,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B.首联用淅淅沥沥的春雨和明艳的黄鹂,营造了清新明丽的意境,为下文抒发感情做了铺垫。
C.尾联既有好友出使归来的喜悦,又有自己滞留边塞、归日无期的伤感,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D.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
塞下曲①·其六
[唐]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②。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③,烟尘飞至今。
【注释】①塞下曲: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其他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②骎骎(qī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③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主要写边疆的环境:北方凛冽,白草凋敝,胡人的战马跑得快。
B.颔联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了其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
C.尾联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的感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D.全诗表现了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B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阔大的视野中推出岳阳楼。
B.颔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前后两句语意连贯一致,意境宏伟壮丽,令人振奋。
C.“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实际上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感伤。
D.尾联的“老木沧波”,既指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暗指诗人境遇和社会现实。
B
【双调】折桂令 卢沟晓月
(元)鲜于必仁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
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马鞭,驱马驶出京都城门,山色迷茫,景色秀丽,心情愉悦轻松。
B.上片后三句勾勒卢沟桥的特点,言其险、喻其阔、显其高,句式整齐,层次分明,极为准确生动。
C.作品绘难写之景于笔端,多次点出“月”,传神地勾画出“卢沟晓月”的特点,意象已足,意境撩人。
D.作者紧紧抓住“晓”、“桥”来写,并使用了合璧对、鼎足对等巧体,摹景状物颇尽描写形容之妙。
C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暂得停歇。
B.颔联写诗人立于洞庭之野的见闻。上句为静景,下句以声衬静,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引出下文诗人的感怀。
C.颈联写作者以酒浇愁,听浪思归,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其中“浪卷”紧扣诗题中的“野泊”。
D.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并以此作为对行朝消息的回答,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悲愤之情。
D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
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典雅平整;《插田歌》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浪淘沙·题酒家壁
周文璞①
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大槐宫②里着貂蝉。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盘礴③古梅边,也是前缘。鹅黄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记取:明日新年。
【注】 ①周文璞:祖上事农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②出自“南柯一梦”。③盘礴:这里指一种傲慢不羁的坐姿。
8.(品味语言风格)这首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①语言诙谐,幽默风趣。如:开篇即以吃酒还钱勾勒出一个不赊不赖的醉汉形象,饶有兴味。(再如:“盘礴古梅边,也是前缘”,作者将在“古梅边”那种“盘礴”箕踞的不羁之态,说成是前世定下的缘分,显然故弄玄虚,令人忍俊不禁。)②口语化,通俗易懂。如“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语言不加修饰,平易近人。(再如:“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写醉酒入梦方醒的情景,语言通俗,又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