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人物形象的分类及形象情感。
3.人物形象的答题模式。
一
课本回顾,情景导入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请说出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二
整体感知,积累知识
1、人物形象的分类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典型形象
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2、概括人物形象的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愁、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三
链接高考,掌握技巧
1、高考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2、鉴赏人物形象“三步骤”:
点击输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容
答题思路:
第一步:说特点
借助“答题角度”,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概括性格和形象身份。
第二步:析特征
结合具体诗句,抓关键词,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
第三步:明意义
明确诗中所塑造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2、鉴赏人物形象“三步骤”:
答题总体模式:
此诗描写了一个X X(特征)的X X(身份)形象。诗句用X X 手法写出来了X X(或翻译重点诗句)。作者通过X X形象表达X X感情。
四
鉴赏示范,巩固技巧
试题原文 鉴赏方法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1.说特点
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官员形象。
2.析特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3.明意义
表现了诗人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五
小试牛刀,提升能力
试题原文 鉴赏方法
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加以分析。(6分)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①(说特点)此诗刻画了一个泪眼朦胧、凄凄道别 、伤心欲绝的离人形象。
②(析例句)诗的前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是“南浦”,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令人顿生离忧。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③(明意义)通过“看”字这个最传情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和依依惜 别的深情。
六
总结提升,掌握窍门
鉴赏人物形象
知人论世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或他人
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
作者、标题、注释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特征——明意义
鉴赏窍门
教师寄语
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