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作文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区分作文的类型
2、明确理解材料是审题的关键
3、掌握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01
辨明作文类型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就这件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生活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种精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快速辨明作文类型——看要求
(2012北京)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材料作文
快速辨明作文类型——看要求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5年9月,在一家号称“世界那么大,俺想去瞧瞧”的“俺瞧瞧”网站上可以看到全国景区直播、全国雾霾监测、城市实时路况,一些店铺、酒吧、街道的实时监控等,为此引发网友的众多争议。特别是不少市民发现自己被直播了,认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直播存在一定隐患。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此表明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1.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2.不得套作、抄袭。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时评类
快速辨明作文类型——看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任务驱动型作文
快速辨明作文类型——看要求
02
审题关键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他们在何处 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写好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审题关键——理解材料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寓言类);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审题关键——理解材料
审材常见病症
1. 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
2. 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
3. 抓一鳞而弃全鱼
4. 抓现象而弃本质
审题关键——理解材料
03
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他们在何处 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找关键句法
把握情感倾向法
概括中心法
以果溯因法
辨明关系法
同异互求法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开头句
结尾句
对话句
评论句
审题立意方法一 关键句法
训练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高尔基《花——致M·A·彼什柯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可以提炼观点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审题立意方法一 关键句法
训练2: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
审题立意方法一 关键句法
二、把握情感倾向法: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方法二 把握情感倾向法
示例: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维纳斯的断臂是一个事实,已得到了人们艺术上的共识,任何“续臂”都只能是矫揉造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赖以存在的基础。
观点: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就明显偏离题意。
审题立意方法二 把握情感倾向法
审题立意方法二 把握情感倾向法
训练2: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阴撒向谷地。/在树枝上,它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 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地埋在黑土中的——树根。
审题立意方法二 把握情感倾向法
树叶VS树根
树叶:自夸、目中无人
树根:奉献、默默无闻
树根是养育整棵大树的,没有树根,整棵大树都要枯死,何况树叶
树叶不能忘记树根,警示人们不要忘本。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如“祖国、父母、历史、灿烂的文化”等等。
“不可数典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等等。
三. 概括中心法 : 如果在作文的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可以根据材料提炼中心。要分析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
其具体步骤是:
(1)概括材料明要点。
先理清材料涉及的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要确定谁是主人公;要明确写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关系复杂的,还要注意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材料要点,明确材料说理的角度。
审题立意方法三 概括中心法
(2)确定性质知倾向。
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
①材料的结果是好的,其性质往往是正面的,命题者则倾向于赞成;
②材料的结果是不好的,其性质往往是反面的,命题者往往倾向于贬抑;
③如果材料的结果不明确,材料的性质往往是中性的,应辩证分析,分析命题人的真正意图。
(3)筛选观点定主题。
根据材料的主旨和命题者的倾向,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选出最能反映材料主旨的主题。
审题立意方法三 概括中心法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立意方法三 概括中心法
[思路导引]
概括主要内容:有个小孩想分辨丝瓜藤、肉豆须的不同,结果把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于是,父亲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在这则材料中,两个主体很明确,一个是孩子,一个是父亲。是两种不同的观念认知和生活态度。材料没有结果,也没有评论,所以其性质是中性的,命题者的倾向也是中性的。
在立意时,既可以从父亲的角度,也可以从孩子的角度。
审题立意方法三 概括中心法
从父亲的角度看:
第一,父亲认为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清,得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注重结果;
第二,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开,它们自会各自结各自的果,可以写尊重自然规律,分清主次等;
从小孩的角度思考:
孩子想分开两种植物,认清它们,说明孩子有一种探索精神,可以写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精神等。
审题立意方法三 概括中心法
四、以果溯因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审题立意方法四 以果溯因法
训练1 结合下面材料,进行作文立意。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 /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 /我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审题立意方法四 以果溯因法
从原因入手分析,我们很容易把握住作文命题的方向,当然,作文时不必局限于谈“爱”或“压力”,只要扣住“不能超过一个限度”“凡事应适可而止”构思立意即可。
取材的范围还是很广的,比如谈追求的目标不可过高,艺术创作要讲究适度之美等等,都是可以的。
训练2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结果 枭搬到东边,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它。
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能更鸣)
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审题立意方法四 以果溯因法
五、同异互求法
对于组合性材料作文,应该通过对每则材料的同异析来,确立文章的最佳观点。
1、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
2、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屏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对立的比较中概括出一个论点。这样才不致于被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审题立意方法五 同异互求法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一傅众咻(一人教导,众人吵闹,难以学好)
立意: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
异中求同
审题立意方法五 同异互求法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立意:封闭与开放、封闭与交流,以开放心态对待外部事物、外部文化等
同异互求
审题立意方法五 同异互求法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
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训练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②恩格斯 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
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审题立意方法五 同异互求法
六 、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
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
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
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审题立意方法六 辨明关系法
训练1:结合下面材料,提炼作文的立意。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
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审题立意方法六 辨明关系法
分析: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从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来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审题立意方法六 辨明关系法
训练2: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
审题立意方法六 辨明关系法
据此,我们可立意为:
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
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
特别提醒:
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审题立意方法之总结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