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2:5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课前导入
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的人基本会根据天气预报添减衣物,那么生活在农村的劳动人民又是根据什么添减衣物,春种秋收的呢?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早已和大自然形成了默契,大自然会以各种生动的方式和人类说话,沟通,而且从不撒谎!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学习目标
1.学习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题目赏析
《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新颖有趣;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
vs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背景链接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文体知识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其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文体知识
说明方法
用 法
作 用
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的例子作例证
举例子
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
便于将复杂的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
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
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做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文体知识
说明方法
用 法
作 用
列图表
下定义
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
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楚
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
作引用
摹状貌
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点
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说明特征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文体知识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或由远及近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文体知识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文体知识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严谨。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严谨,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文体知识
1、把握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及文章结构。
3.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文体知识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要求:
1.勾画生字词并注音。
2.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3.根据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字词积累
翩然( ) 孕育( ) 炎热( )
簌簌( ) 物候( ) 农谚( )
连翘( ) 悬殊( )
销声匿迹( ) 风雪载途( )
衰( )草连天 草长( )莺飞
piān
yùn
zài
yán

hòu
yàn
qiáo
shū

shuāi
zhǎnɡ
字词积累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字词积累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悬殊:相差很远。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整体感知
根据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整体感知
2.浏览全文,勾画相关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⑴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⑵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⑶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⑷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方法指导
提取信息的主要方法:
⑴寻找段落中心句。
⑵寻找设问式语句。
⑶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
“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
“也可以……”“为了……”。
精读细研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引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1段,以写景的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精读细研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引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精读细研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4.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其重要意义?
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精读细研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按照影响程度大小


精读细研
6.快速浏览第三部分,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四个因素?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引用
精读细研
7.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⑴首先,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⑵此外还有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采集种子的日期;
⑶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⑷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⑸便利山区农业发展。
精读细研
8.结合内容讨论: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为农业生产服务。
文章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现象的成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大丰收。
9.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给我们介绍物候学?
品味语言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品味语言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因而,“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品味语言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删去,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技巧
题型:某词或短语能不能删去/换成什么?
答题思路:①判定“不能删”“不能换”;
②简单解释该词的意思;
③结合原文句意具体分析说明;
④去掉/换成后语义变成了什么,不符合实际;
⑤归结到“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上。
品味语言
文章除了运用了说明方法,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翩然归来”
“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
拟人手法
春景扑面而来
轻捷、洒脱、
活泼伶俐的小燕子。
典型秋景
文章主旨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作业布置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包含了什么物候知识?课后去收集一些有关物候的资料。
教师寄语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使我们明白: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呢?
让我们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不滥采滥伐、不过度放牧、不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资源……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