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4: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3月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对细节的关注,能够而且允许在文字上有所体现的,当然是史书。所
谓微言大义,说的就是历史记载的信息高度压缩的文字书写状态,以及因信息重负荷过大本
身带来的文字的严肃与庄重。也正是文字的神圣性与史书记载的严肃性结合,才生成了人们
对细节阅读的诸多流程。有了细节的产生与细节的阅读可能,细节才逐渐成为阅读过程里的
“过脑”层次上的挑战的快乐。在这个意义上,细节甚至远远超越了其字面上的含义,存在
于文化全过程中,触角伸向无限的生活海洋、文字迷宫与信息之网。
就文学本身而言,很早就鲜明地体现了对人性深度的挖掘与对人的细节关怀,譬如说魏
晋风度里的人物品评。细节乃有心之举,当然要读解的人花点心思、细细品味。细节若是无
心偶成,则更应该从飞鸟过后的天空寻觅飞翔的踪迹。依此类推,从一言一行、一字一句、
一花一叶、一点一滴去细细揣摩体味文字的好处与妙处,体察古今对话、人我共论的莫逆相
知与渴求。事实上,对世界万物的“求知”,与个体在茫茫人世的“求知”,无非都是为了
“知己”。而恰恰知己是难的。“人啊,认识你自己”,这又岂止是西方哲人的喟叹而己。
明清小说评点之风大盛,其间的细节喜好,就比较接近今人现代的“细节”观了。所谓
现实主义的“细节”,要追求“更高的真实”。何谓更高的真实呢?当然是言人人殊。然而,
就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而言,当然是恩格斯在《致玛·哈克纳斯》信中提出
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人物。”直到今天,大凡所有的“细节”讨论与思考,基本上都由此申说开去。
更高的真实,要从细节上看出超越细节本身的“内容”,这当然就需要“放大”。放大
与拔高,既是逻辑,也是艺术,既是细节,也关乎整体,要确保细节在整体叙述中发挥逻辑
上的连贯性。有意思的是,细节的发现与回味往往是在对整体的把握相对成熟乃至烂熟之后。
此时此刻,人们对艺术的观照大多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闲情逸致、抽刀断水的片刻超脱、
高屋建瓴的退而求其“细”的从容。细节与整体的互相参照,不过是“振叶以寻根,观澜而
索源”的往复辩证动态。
细节有原味,也有意味:有高度,也有深度。
细节的“原味”,也就是细节的“初心”,一是人类对世界万物的本能好奇与求真探索,
一是人类对真实之旅遥遥无期的道德敬畏与止于至善的道德自律。所谓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
道德律,此二者是康德的两大永恒,但也是细节的两大内涵。细节的“意味”,其间既有人
们求知进程上对人类周边事物的诸多猜想与关系调适,也还应该存有对未知世界的知己悦纳
的情怀,当然更要一点“为学知止”的神秘与审美。就此而言,所谓“太美了,请等一等”,
除了是浮士德那情不自禁的慨叹,我想也应当成为人类文明之旅上的关怀与畅想。
细节的高度,就是细节应该推高整体、托举整体呈现艺术魅力的高峰。细节可以是美人
痣,是整体生机勃勃的艺术生命上的一枝一叶、一花一瘤。近观细思,耐人寻味。细节的深
度,要求细节要禁得起掰开揉碎的思揣,禁得起放大镜、显微镜的观察,禁得起从远到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