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8: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素养测评B卷
素养提升与思维创新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学校开展以“祖国在心,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六年级(3)班的同学们通过举办演讲比赛、阅读交流会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书写名言,彰显爱国主题。(2 分)
本次活动的海报上有下面这则名言,请用楷书把它抄写在书写框中,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
二、准备演讲,宣扬爱国情怀。(28 分)
【素材一:勿忘国耻,致敬先烈】
1. 根据拼音写词语。(7 分)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现场一片sù jìng( )。我想到在几十年前,当时的zhèng fǔ( )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大批rì kòu( )开着tǎn kè( )进犯南京城,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现在,中华儿女传承了革命先烈háo mài bù qū( )的精神,huì jù( )所有力量,让中国以惊天动地之势,巍然yì lì( )在世界的东方。
2. 典典在搜集素材时发现了很多生字,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逶迤(wēi) 磅礴(bàng) 憧憬(chōng)
B. 崎岖(qí) 山坳(ào) 擎着(qín)
C. 电钮(niǔ) 瞻仰(zhān) 围歼(jiān)
D. 岷山(mín) 伪装(wěi) 璀璨(chuǐ)
3. 典典摘抄了素材中的很多词语,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护拦 攀登 愤战 山涧 B. 高潮 轰 外宾 检阅
C. 预定 雹子 次序 铁索 D. 宣告 幅手 棋盘 沸腾
4. 典典搜集的素材中有很多四字词语,下列词语中,与“排山倒海”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震天动地 B. 横七竖八 C. 悬崖绝壁 D. 五颜六色
5.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爷爷______着手里的抗美援朝勋章,陷入了沉思。
②我站在长城上______,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
③小战士潜伏在草丛里,警惕地向四周______,观察敌人的动静。
A. 张望 眺望 凝望 B. 眺望 凝望 张望
C. 凝望 张望 眺望 D. 凝望 眺望 张望
6. 下面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国庆节期间,我在家全神贯注地阅读着感人的革命故事。无数革命先
A
烈为了革命事业,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他们经过不懈努力,做
B
成了一件件大事,开创了无数居高临下的伟业。读完这些故事,
C
我热血沸腾。
D
7.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喜”字体现了红军翻过岷山时,想着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
B.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注视”和“沉思”是对郝副营长的外貌描写,体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C.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游行队伍,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游行队伍之壮观。
D. “广场上无数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温暖”是因为作者由灯想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内心感到温暖。
【素材二:心怀祖国,复兴中华】
8. 下面是典典的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请仔细阅读,帮他完善。(3 分)
①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②能否完成民族复兴、实现大国崛起,已成为我们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一代的强烈愿望。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变得愈发重要。④对此,我首先说:“我会踏实认真地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铸就强国而努力。”
(1)第②句不合逻辑,应当删去“________”。(1 分)
(2)第③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当调换“________”和“________”的位置。(1 分)
(3)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第④句中的“说”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1 分)
9. 典典认真记录下了大家对自己演讲的反馈。请根据要求完成练习。(6 分)
(1)优点:语言富有感染力。一起来学习其中的写法吧。(4 分)
①典典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仿照下面的语句,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他盼望着远方的亲人能够平安归来,盼望着家乡能够迎来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演讲稿结尾部分的“细流汇江,江河入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一句简洁凝练,又有号召力,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作为追梦少年的你,请写下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缺点:演讲状态欠佳。下面在演讲中的表现会被扣分的是哪一项?( )(2 分)
A. 仪态大方,目光坚定,能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
B. 演讲时语气平淡,没有起伏变化。
C. 演讲过程中适当辅以动作,自然而不僵硬。
D. 演讲时间适当,最后稳稳收场。
三、阅读交流,弘扬爱国精神。(40 分)
1. 根据所学知识,补出聪聪分享的内容。(4 分)
爱国情怀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那是陆游“位卑_______________”的日夜牵挂;是李纲“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寸土不让;是____________(谁)为了战斗的胜利,点燃书照亮后续部队前进道路的舍己为人;
是__________(谁)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任凭烈火焚身仍纹丝不动的钢铁意志;也是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___________→引上绝路→___________→英勇跳崖”的宁死不屈……
正是因为有无数爱国人物不懈奋斗,我们才能听到1949 年__________________(谁)在天安门城楼上那庄严的宣告,才能看到如今强大的中国!
2. 观察同同分享的长征示意图,完成练习。(4 分)
(1)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的_____出发,开始长征。(1 分)
(2)《七律 长征》中,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正对应了图中的事件“___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正对应了图中的事件“飞夺泸定桥”。(2 分)
(3)红军长征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毛主席通过《七律 长征》赞扬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3. 华华搜集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英雄故事,读一读,完成练习。(32 分)
【甲】(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期中)( 6分)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①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②。
【注释】①上:指元世祖。②南乡拜而死:面向南方叩拜后死去。乡,同“向”。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
①上知天祥终不屈也 ( )
②安事二姓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完本则小古文,你从文天祥身上学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呢?(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异行(háng)同心者(10 分)
材料一:钱学森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 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师从教授冯 卡门,后来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与助手之一。在美期间,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向留学生们袒露自己想要回国的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研究,困难重重。”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盼夜盼的就是祖国能走向光明。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材料二: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他自小就立下宏愿:“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58 年,中央批示核潜艇研究,此后30 年,黄旭华不得不远离家人,只身一人来到暴风雨经常光顾的实验基地。他的父亲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做什么的,母亲30 年来才见了孩子一面。当实验成功的消息传到家中,一向默默支撑家庭的妻子放声大哭。
材料三:袁隆平出生于战乱年代,从小他便与家人颠沛流离。袁隆平青年时,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他深知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1956 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袁隆平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成立科研小组,希望研究出一种高产的作物。科研小组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不断试验,历经多年,终于找到了完美的试验野稻——“野败”。此后,袁隆平怀着科学家的本心,继续探究“杂交水稻”的培育。为了科学革命事业,他错过了对母亲弥留之际的陪伴,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妻子卧病在床,10 天的请假陪伴是他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等妻子醒来他又踏上了前往田野的道路……
(4)阅读上述材料,将下列荣誉称号与人物成功匹配。(填序号)(3 分)
①钱学森 ②黄旭华 ③袁隆平
“中国核潜艇之父”——________“中国导弹之父”—— ________
“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
(5)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黄旭华的家人不支持他从事的科研工作,以至于他的妻子得知他取得成功后悔恨大哭。
B. 在美国,钱学森有着优越的生活,但他觉得回国发展更有前途,所以他决定回国。
C. 袁隆平及其团队凭借对科学真理的执着探索,以及不怕失败的顽强毅力,终于找到了“野败”,使得“杂交水稻”研究技术有了阶段性的突破。
(6)“异行同心者”是指:一群来自不同行业、身份各异,却有着共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的人。下列内容不适合放入材料中的是( )(2 分)
A. “花萼愚公”——周永开,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后的他仍然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遗余力参与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 林烨公费留学美国后,专注于火箭操纵学研究,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毕业后,林烨选择留在美国,并参与了“民兵-3”洲际导弹的研发工作。
C. 张桂梅,教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她以党建引领办教育,帮助很多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7)请选择一位你心中的“最美中国人”,给他(她)写写颁奖辞吧。(3 分)
典典:我想把“最美中国人”的荣誉颁给董存瑞,他是一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他举着炸药包,擎起了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我:我想把“最美中国人”的荣誉颁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张富清的英雄事迹(16 分)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入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千克装备,率先徒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敌人。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一摸,满手是血。他不顾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手榴弹和炸药包放在一起,一个侧滚翻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向另一座碉堡,并把它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④解放战争后,为响应党的号召,张富清主动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偏远贫穷,村民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进出就只有一条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拾的拾,搬的搬,铁锤钢钎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钢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块石头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涔;一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弯着身子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
⑥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8)按要求概括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并完成填空。(4 分)
事迹一:解放战争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迹二:解放战争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事迹体现了张富清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填写四字词语)
(9)第②段两次使用了“率先”一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第②段中张富清“率先”的原因是想尽快炸掉碉堡,不影响大部队总攻。
B. 由第③段能想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从而加深了对张富清壮举的理解。
C. 第④段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来表现张富清肯吃苦、敢担当的精神。
D. 第⑥段是本文的主要观点,赞颂了张富清在战斗中的“突击”精神。
(11)第⑤段中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修路场面。请先补全思维导图,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典典想在文章前加上一段话作为导语,你认为下面哪一段话最恰当?结合语段和短文内容写一写理由。(3 分)
语段一: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24日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98岁。(选自“百度百科”)
语段二: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选自“新华网”)
语段三:张富清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他都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选自《感动中国》对张富清的颁奖辞,有删改)
我选择语段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记录生活,不负先辈期许。(30 分)
过去的战争年代,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现在的和平时期,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有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默默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请以“你是我心中最亮的星”为题,写一写生活中令自己难以忘怀的人。注意写出真情实感。5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书写略。
二、1.肃静 政府 日寇 坦克 豪迈不屈 汇聚 屹立
2.C
3.C
4.A
5.D
6.C
7.B
8.(1)能否 (2)发扬 传承 (3)承诺
(1)①他盼望着自己的梦想能够早日实现,盼望着生活步入幸福的新阶段。②复兴中华,吾辈责任!(2)B
(2)
三、1.未敢忘忧国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郝副营长
2.(1)瑞金
(2)巧渡金沙江 大渡桥横铁索寒
(3)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1)屈服 怎么
(2)文天祥将要受死刑时表现得非常从容,他对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
(3)文天祥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不事二主,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宁死不屈、忠贞爱国的精神品质。
(4)②①③
(5)C
(6)B
(7)焦裕禄 他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民
公仆,他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钦佩
(8)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炸掉敌人的碉堡。 主动扎根山区,带领村民炸山修路。 奋勇争先 不怕吃苦
(9)“率先”的意思是带头,首先。两次使用这个词语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10)D
(11)男女老少一起修路的场景 张富清撬石头 老大爷推石块下悬崖 热火朝天 既关注群体,又关注个体,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从整体上写出了张富清带领男女老少齐上阵凿山修路的场面,又通过细节展现了每一个人修路的劲头十足。
(12)三 这篇短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了张富清的英雄事迹:为国,他冲锋陷阵,主动请缨炸碉堡;为民,他响应党的号召,前往山区带领村民炸山修路。这些事迹与语段三中的“于国于民,他都是忠诚伟大的士兵”这一描述相符,同时短文中的事迹也体现了张富清“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的品质。
四、思路: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你是我心中最亮的星”为题介绍自己心中难以忘怀的人。可通过具体的事例描述,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注意:通过典型事例来写人物时,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