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
第十一课 唱歌、律动
《小白船》教学设计
目录
一、教材分析 4
(一)教学内容 4
(二)教材地位 4
(三)教学价值 4
二、学情分析 4
(一)认知特点 5
(二)已有基础 5
(三)潜在难点 5
三、学习目标 5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6
(一)教学重点 6
(二)教学难点 7
五、教学资源 7
(一)教具准备 7
(二)教学环境 7
六、教学方法 7
(一)情境教学法 7
(二)多感官体验法 8
(三)分层指导法 8
七、 教学过程 8
八、 板书设计 14
九、教学评价 14
(一)评价维度 14
(二)评价方式 15
十、教学反思 15
(一)预期效果 15
(二)可能问题与改进措施 16
(三)特色亮点 16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小白船》是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唱歌与律动课,为朝鲜民歌(原名为《半月》),由尹克荣词曲。歌曲为 3/4 拍,中速优美地,旋律起伏流畅,宛如小船在夜空中摇曳。歌词以 “小白船”“桂花树”“白兔” 等意象描绘了静谧的夜空景象,充满浪漫想象与童真童趣,传递出对美好梦境的向往。
(二)教材地位
本课与《闪烁的小星》形成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对比教学,通过感受 3/4 拍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不同节拍的感知能力,为后续学习抒情类歌曲和音乐表现奠定基础。
(三)教学价值
音乐本体:掌握 3/4 拍的强弱规律(强 - 弱 - 弱),体会连音线的连贯唱法,感受歌曲的抒情性与旋律线条美。
文化理解:了解朝鲜民歌的风格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多元文化包容意识。
实践能力:通过体态律动、纱巾表演等方式,提升身体协调性与音乐表现力,激发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一)认知特点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故事、游戏、律动等直观形式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约 15-20 分钟),但模仿能力强,对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意境充满好奇心。
(二)已有基础
知识:已接触过 2/4 拍歌曲(如《闪烁的小星》),能模唱简单旋律,掌握 “X”“XX” 等基础节奏型。
技能:具备初步的身体律动能力,但对 3/4 拍的强弱区分和连贯气息控制较弱。
兴趣:对 “小船”“星空” 等主题充满想象,喜欢动手操作(如折纸、纱巾)和角色扮演。
(三)潜在难点
节拍感知:3/4 拍 “强 - 弱 - 弱” 的韵律感需要通过反复体验才能准确把握。
情感表达:用连贯、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静谧、梦幻的意境对学生有一定挑战。
三、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文化自信 1. 知道《小白船》是朝鲜民歌,感受不同国家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2. 通过歌曲意境的体验,萌发对自然美和想象世界的热爱。
语言运用 1. 用 “优美”“宁静”“轻轻摇晃” 等词汇描述歌曲情绪。
2. 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体会 “蓝蓝天”“银河流” 等语言的韵律美。
思维能力 1. 通过画旋律线、分句聆听,发现歌曲的乐句结构(4 个乐句)和旋律起伏规律。
2. 尝试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培养音乐与动作的协调思维。
审美创造 1. 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夜空的静谧与小白船的飘逸感。
2. 借助纱巾、身体律动等形式,创造性地表达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 3/4 拍 “强 - 弱 - 弱” 的节奏韵律,能用声势动作和体态律动表现歌曲。
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连音线的唱法,表现歌曲的优美意境。
(二)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 3/4 拍的强弱规律,避免将节奏唱成 “强 - 强 - 弱” 或 “松散无序”。
通过声音和动作的配合,细腻表达歌曲的梦幻感与抒情性。
五、教学资源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星空与小船动画视频、歌曲音频及乐谱 PPT、朝鲜民歌文化简介短片。
乐器与道具:碰铃(用于强拍提示)、纱巾(每人一条,蓝色或白色)、折纸船(课前折好)、旋律线图谱(手绘或 PPT 动态展示)。
其他:评价贴纸(星星、小船形状)、黑板贴画(月亮、星星、小船)。
(二)教学环境
教室布置成 “星空教室”:灯光调暗,悬挂星星灯串,学生座位围成圆形,中间留出表演区域,营造静谧、梦幻的氛围。
六、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通过 “探秘小白船” 的故事主线,串联折纸船、画旋律线、纱巾律动等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意境。
(二)多感官体验法
听觉:反复聆听歌曲,辨别 3/4 拍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走向。
动觉:通过拍手(强拍)、拍腿(弱拍)的声势动作,以及身体摇晃、纱巾起伏等律动,强化对 3/4 拍的感知。
视觉:利用动画、图谱、纱巾颜色等视觉元素,辅助理解歌曲内容与情感。
(三)分层指导法
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设计基础任务(跟唱、基础律动)和拓展任务(小组创编、纱巾表演),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情境导入:开启探秘之旅 5 分钟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 浩瀚的夜空!(播放星空动画)看,有一艘小白船正飘在银河里,船上还有桂花树和小白兔呢!想听一听关于它的歌吗?”
师:“这首歌叫《小白船》,是一首来自朝鲜的民歌,让我们一起坐上这艘船,开始今天的探秘之旅吧!” 生:观看动画,自由交流对 “小白船” 的想象;
生:安静聆听歌曲音频,初步感受音乐情绪(宁静、优美)。 通过动画和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建立歌曲与 “夜空”“小船” 的视觉联想,为后续学习铺垫情感基础。
环节2. 节拍探秘:感受三拍子韵律 10 分钟 师:“首先,我们要学会‘开船’的节奏。3/4 拍的小船是‘摇 - 呀 - 摇’的感觉,跟着老师做动作:第一拍拍手(强拍),第二拍拍左腿(弱拍),第三拍拍右腿(弱拍)。”(示范声势动作,播放歌曲伴奏,带领学生随节奏做动作)
师:“现在,老师用碰铃在强拍处‘叮’一声,大家能不能听出强拍在哪里?当听到碰铃时,就用力拍手,弱拍轻轻拍腿。”(即兴敲击碰铃,随机变化节奏,引导学生辨别强拍)
师:“请大家拿出折纸船,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腿上‘划船’:强拍时把船高高举起,弱拍时轻轻落下,试试能不能让小船跟着节奏摇晃起来!” 生:模仿教师的声势动作,边念 “强 - 弱 - 弱” 边拍手、拍腿;
生:专注聆听碰铃声音,准确反应强拍位置;
生:用折纸船做 “划船” 律动,感受 3/4 拍的起伏感。 通过 “声势动作→乐器感知→道具律动” 三层活动,从听觉、动觉多角度强化 3/4 拍的强弱规律,让抽象的节拍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身体体验,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环节3. 学唱歌曲:走进小白船的世界 12 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要听清小白船的‘航行路线’—— 歌词里藏着许多秘密呢!”(出示歌词 PPT,逐句朗读,强调 “蓝蓝天”“银河流” 等词汇的轻柔语气)
师:“跟着老师用‘u’模唱旋律,想象自己坐在船上轻轻摇晃。”(钢琴伴奏,带领学生分句模唱,在连音线处做 “波浪手势” 提示连贯演唱)
师:“现在看看旋律线图谱(出示起伏的曲线),第一句像小船慢慢升起,第二句像在银河里飘荡,我们的声音也要跟着线条起伏哦!”(分句指导,纠正音准和气息,如 “5--” 长音保持轻柔而稳定)
师:“加入歌词演唱,注意‘飘呀飘呀’要唱得轻轻的,像小船在风中摇曳。”(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跟唱,教师用纱巾示范 “波浪式” 动作辅助理解) 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情感;
生:用 “u” 模唱旋律,感受音高变化,跟随教师手势调整声音的连贯度;
生:对照旋律线图谱,分句练习,尝试用声音表现旋律的起伏;
生:完整演唱歌曲,初步融入情感表达。 通过 “歌词朗读→模唱旋律→图谱辅助→情感处理” 四步教学,循序渐进解决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问题。利用旋律线图谱和手势指导,将抽象的音高变化转化为可视化的视觉符号,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抒情性。
环节4. 律动创编:演绎小白船的梦幻 10 分钟 师:“现在,每人一条纱巾就是你们的‘船帆’,试试用纱巾表现小船在夜空中的飘动。老师先来做个示范:强拍时把纱巾高高扬起(模仿船帆升起),弱拍时轻轻摆动(模仿船身摇晃)。”(示范纱巾律动,强调随音乐节奏起伏)
师:“分组讨论:除了纱巾,还能用身体怎么表现‘小白船’?比如两个人手拉手像小船的船头,或者单人用身体左右摇晃模仿船的摆动。”(巡回指导,鼓励创意动作)
师:“邀请每组上台表演,其他组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动作有没有跟上 3/4 拍的节奏,有没有表现出小船的优美感觉。”(播放歌曲伴奏,学生分组表演,教师结合评价贴纸鼓励学生) 生:跟随教师学习纱巾基本动作,自由尝试纱巾的 “飘”“摇”“转” 等玩法;
生:分组创编肢体动作,如 “双人划船”“单人纱巾舞” 等;
生:上台表演,互相评价,学习同伴的创意动作。 通过纱巾律动和小组创编,将音乐感知转化为肢体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小评委” 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互评中强化对 3/4 拍节奏和歌曲意境的理解。
环节5. 总结拓展:带着歌声去远航 3 分钟 师:“今天我们跟着《小白船》游览了美丽的夜空,学会了用 3/4 拍的节奏‘开船’,还用纱巾和身体表演了小船的飘动。回家后,可以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用彩笔在折纸船上画出你心中的星空哦!”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乘着小白船,轻轻哼唱着这首歌,结束今天的旅程吧!”(播放伴奏,学生边唱边做纱巾律动,自然结束课堂) 生:聆听教师总结,领取 “小船贴纸” 作为课堂评价;
生:全体边唱边律动,在优美的氛围中结束学习。 通过总结回顾重点知识,布置开放性课后任务(绘画与演唱结合),将课堂延伸至生活,强化文化体验与审美创造。结尾的集体律动营造沉浸式音乐体验,让学生在美好感受中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小白船》 3/4拍 强-弱-弱 | × 〇 〇 | 旋律线:↗ ↘ ↗ ↘ (配合小船飘动简笔画) 歌词关键词:蓝蓝天 银河流 桂花树 小白兔
九、教学评价
(一)评价维度
核心素养 评价标准
文化自信 能说出歌曲的国籍(朝鲜),表达对 “夜空”“小船” 意境的喜爱。
语言运用 准确朗读歌词,能用 “优美”“摇晃” 等词汇描述歌曲特点。
思维能力 能跟随旋律线感受乐句起伏,创编 1-2 个符合 3/4 拍的肢体动作。
审美创造 歌声轻柔连贯,纱巾 / 身体律动与音乐情绪一致,体现对歌曲意境的个性化理解。
(二)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
自评:学生用 “星星贴纸” 贴在课本上,评价自己是否 “会唱”“会做动作”“喜欢这首歌”。
互评:小组表演时,学生用 “小船贴纸” 奖励同伴,如 “你的动作很像小船在飘!”。
师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音准节奏、创意表现等,发放 “音乐探险家” 证书(分金、银、铜奖)。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演唱、律动表现和课后任务(绘画),综合判断学生对 3/4 拍的掌握和歌曲意境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
(一)预期效果
90% 学生能准确感知 3/4 拍的强弱规律,并用声势动作或纱巾律动表现。
80% 学生能连贯演唱歌曲,尝试用轻柔的声音和肢体动作表达静谧的意境。
学生在创编环节积极参与,能展现个性化的律动设计,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二)可能问题与改进措施
节拍混淆:若部分学生将 3/4 拍唱成 2/4 拍,可增加 “听辨游戏”,如教师分别弹奏两种节拍,学生用不同动作(拍手拍肩 vs 拍手拍腿)区分,强化肌肉记忆。
气息不足:针对 “5--” 等长音,可通过 “吹纱巾” 练习(深吸气,缓慢呼气让纱巾飘动),帮助学生体会气息的控制。
创编局限:若学生动作单一,可提供更多参考视频(如舞蹈片段、动画角色动作),拓宽想象空间,鼓励 “大胆做、自由变”。
(三)特色亮点
文化融合:通过朝鲜民歌的介绍和情境化学习,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培养全球视野。
多模态体验:将听觉(歌曲)、动觉(律动)、视觉(图谱、纱巾)、触觉(折纸船)结合,满足一年级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用纱巾、身体自由创编,尊重个性化理解,让音乐课堂成为审美创造的实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