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黄继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3.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词语较少,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会。老师重点强调“役、屡”的读音。
2.阅读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行体会,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黄继光那种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3.表达运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的人文教育目标,使“老课文”教出“新效果”,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语文活动,如用几个成语来概括黄继光的精神,说几句话来赞美黄继光……使僵化的思想教育课变成学生内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实践园地》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渲染,触动情感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抗美援朝纪念塔图片。
(2)师深情导入:同学们,这座高高耸立的丰碑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建造的。在这座丰碑下,长眠着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人民、为和平而牺牲的烈士英灵。在这些英灵中,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3)师板书课题:《黄继光》。
2.简介黄继光及课文背景。
(1)课件出示黄继光简介及照片:
黄继光(1931年2月24日~1952年10月20日),原名黄积广 [1] ,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讯员 [2] 。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3] ;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4] 。
(2)师读黄继光的简介。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2]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3]
(4)师朗读简介。
(5)再读课题。
师引导: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去寻找英雄的身影,探寻他伟大的灵魂!(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丰碑图片,简介黄继光及写作背景等方式渲染气氛,这样很快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战争与上甘岭战役之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学生感知黄继光这一英雄形象做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 检查预习,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战役 屡次 启明星 参谋 摧毁 匍匐 牺牲 冰雹 晕倒 胸膛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役”读音是“yì”,不要读成“yù”;“屡”读“lǚ”,不要读成了“lǒu”。
③指导识记生字。
a.形近字识字: 役(战役) 屡(屡次) 摧(摧毁)
没(没有) 缕(一缕) 催(催促)
b.形声字识字:“胸膛”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是月字旁。右边的“堂”表示读音。
c.课件出示多音字: 晕 yūn(晕倒)
yùn(日晕)
(4)整体感知课文。
①师引导: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示例,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冒着枪林弹雨去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2.了解顺序,感知文本。
(1)师引导:文章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那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写了黄继光哪些感人的画面呢?
(2)生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3)小组交流,启发思维。
(4)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5)师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别描述了黄继光主动请战、执行任务、英勇献身三个感人的画面。
(6)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按事情发展顺序 主动请战→执行任务→英勇献身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同样需要落实字词的训练,重视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板块三 潜心阅读,感悟文本
1.自读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画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英雄气概。
①师指名读阅读要求。
②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
(2)生阅读课文。
(3)同桌互相交流朗读时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引读感悟。(要求:按课文叙述的顺序交流)
(1)交流“主动请战”部分。
①师引导:黄继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主动请战的?表达出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③师点拨: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黄继光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祖国、人民的爱。
④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注意读出黄继光愤怒之情、坚定之意,重读“愤怒”“坚定”。
⑤师生合作朗读。
(师)面对激烈的阵地战、密集的枪弹和紧迫的时间,黄继光愤怒了——
(生)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师)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
(生)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2)交流“执行任务”部分。
①师引导: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此时的黄继光会怎样想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②课件出示段落。
③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以缓慢的语速读出爬行的艰难,读出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
④师引读。
(师)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生)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⑤出示课件。
⑥师引导:“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此刻的黄继光又是怎样想的呢?
⑦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要读出惊讶、感动、赞颂之情。
⑧师生合作朗读。
(师)黄继光负了伤,艰难地向前爬行着,他用尽全身的力气……近了,更近了——
(生)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3)交流“英勇献身”部分。
①师引导:从昏迷中醒来的黄继光,看到战士们又被压在山坡上时,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②生交流后出示相关段落。
③师指导朗读,相机指导:重读描写黄继光动作的“站、张开、猛扑、堵住”等词。
④合作朗读。
(师)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
(生)课件出示: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⑤师引导: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师相机提示武器没了、时间到了、情况严峻)
⑥课件播放: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枪口的视频。
⑦师引导交流。
师问:在枪林弹雨中,黄继光拖着受了重伤的身体,顽强地站起来了!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情况下,他用自己宽阔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罪恶的枪口!同学们,那不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没有感觉的铁板呀!那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他不珍视生命吗?是什么力量让他置生命于不顾?
生答:是精神,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他英勇顽强的形象,闪耀着灿烂光辉。
师小结,课件出示:“张开”“猛扑”等词语给人以势不可当、压倒一切的感觉,英雄的形象定格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这是黄继光第二次站起来。从昏迷中醒来,黄继光的身上已无弹药,为了战斗的胜利,这位年轻的战士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⑧引导展开想象,表达情感。
师引导: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黄继光的战友,目睹了这惊天动地的一幕,你会怎么想?把你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以“黄继光啊,你是我的好榜样……”为开头说几句话。(生自由交流)
板块四 以情激情,拓展延伸
1.师述:黄继光用生命铺就了一条胜利之路,战友们冲上阵地后发现,黄继光伟岸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仍然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腿已被打断,身后是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
2.课件出示:黄继光纪念馆图片。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黄继光纪念馆图片,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说一声——(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继光,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总结拓展。
(1)师总结:同学们,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黄继光这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我们的祖国才会日益强大。这种精神不仅仅存在于战场上,也存在于科学界。在那些热爱祖国、积极投身祖国科研事业的科学家们,同样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请打开课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自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讨论交流从中感悟到的人物精神品质→有感情地朗读。
(3)课件出示:拓展延伸: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阅读链接”中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讨论交流感悟。
4.师总结:同学们,黄继光、钱学森两位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虽然英雄已经逝去,但是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永不消逝,他们的名字已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在教学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出示黄继光纪念馆图片,再一次将学生的激情点燃。又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阅读链接”中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让学生对“英雄”这一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24.黄继光
勇挑重担 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 热爱祖国
阅读方法:自读课文→圈画语句→交流感悟→感情朗读
作业设计
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读课后阅读链接关于钱学森的故事。(共22张PPT)
四年级语文下册
23、黄继光
英雄生平
黄继光(1931年2月24日~1952年10月20日),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讯员 [2] 。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3]。
故事背景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据权威机构统计,在这次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死亡人数共计18.3万人。
初读课文
战役 屡次 启明星 参谋
摧毁 匍匐 牺牲
冰雹 晕倒 胸膛
战役 屡次 启明星 参谋
摧毁 匍匐 牺牲
冰雹 晕倒 胸膛
字词学习
yì
lǚ
cuī
báo
pú
xī
fú
yūn
tánɡ
móu
qǐ
发射火箭
役
屡
启
雹
晕
膛
摧
字词学习
课文解读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解读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第一部分(1~2):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了在黎明前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这是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3~6):写进攻受阻,紧急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这是事情的发展。
课文段落划分: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第三部分(7~11):写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第四部分(12):写黄继光的牺牲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这是事情的结果。
课文解读
小声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圈画下来,与同桌交流你从中体会到黄继光怎样的英雄气概。
黄继光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危急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愤怒地注视”表现了他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坚定”写出了他完成任务的决心。
课文解读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张开”“猛扑”等词语给人以势不可当、压倒一切的感觉,英雄的形象定格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课文解读
总结学法
课后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