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填空题
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街道两边的建筑大都是wáng hóu( )将相的府邸,飞阁流丹,富丽堂皇。
(2)他在wén zhāng( )中写道:“月亮hán qíng mò mò( )地注视着大地,qiū shuǐ yíng yíng( ),多么静谧的夜晚啊!”
(3)傍晚,一只wū yā( )飞到大树上qī xī(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哄堂( ) 青面( ) 朴实( )
( )人稀 ( )善舞 ( )无损
随心( ) 吃喝( ) 笑逐( )
(1)妖魔的面具( ),以示压抑和恐怖。
(2)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 )。
(3)双方( )、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3.查字典填空。
“资”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 )部,再查( )画。“资”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生活、生产中必需的东西;②供;③智慧,能力。“资源”中“资”应选第 种解释;“资助”中“资”应选第 种解释。(填序号)
4.填一填。
(1)小强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我们可以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 , 。
(2)“今夜月明人尽望, ”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 , 。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 , 。”就表明了这一点。
(4)《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 , 。
(5)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 。
二、选择题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àn) 翡翠(fēi) B.掺和(cān) 空竹(kōng)
C.榛子(zhēn) 蜜饯(jiàn) D.正月(zhèng) 白云观(guān)
6.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B.纤纤擢素手(洗涤)
C.今夜月明人尽望(全) D.泣涕零如雨(落下)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要等一下吃三碗。
B.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C.今日的粥是深褐色的,是染缸里的脏水。
D.不仅枣子饭豆放多了,而且大家都觉得味道好吃得多。
8.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粥》的作者沈从文是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等
B.沈从文的创作趋向现实主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
C.《腊八粥》一文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和乐融融,展现了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D.课文把八儿的馋样儿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忍俊不禁
三、语言表达
10.【送祝福】拜年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除夕24点以后,新的一年真正开始,大家互相祝贺。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
请在下面的长辈中任选一人,写出你对他(她)的祝福。
①爷爷 ②妈妈 ③叔叔 ④阿姨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腊八粥(节选)
①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②“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③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1.选文主要讲八儿 和 的过程。
12.画“ ”的句子中感叹号的作用是 ,“一切”指的是 , , , 。这样写,生动地把一个 的八儿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13.读画“ ”句子中,说说其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
14.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用“ ”画出与这句话对应的语句。
阅读
花脸(节选)
①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至极。舅舅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关公的故事,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②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A】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B】我愈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三十夜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连爸爸对我也另眼看待了。
③初一下午,来客进入客厅,妈妈一喊我,我呜呀呀大叫一声闯进客厅,大刀上下一抡,谁知用力过猛,脚底没根,身子栽出去,“叭”的一声巨响,大刀正砍在花架上一尊插桃枝的大瓷瓶上——我打碎了一尊祖传的乾隆官窑百蝶瓶,这简直是死罪!我坐在地上吓傻了。妈妈的神气好像比我更紧张,她一下找不着办法救我,瞪大眼睛等待爸爸爆发。
④就在这生死关头,二姑忽然破颜而笑,拍着一双雪白的手说道:“好呵,好呵,今年大吉大利,岁(碎)岁(碎)平安呀!哎,关老爷,干吗傻坐在地上,快起来,二姑还要看你耍大刀呢!”谁知二姑这是使的什么法术,绷紧的气势霎时就松开了。其他客人也一拥而上,说吉祥话,哄爸爸乐。这些话平时根本压不住爸爸的火气,此刻竟有神奇的效力,迫使他不乐也得乐。我也因此奇迹般地逃脱开一次严惩。过年乐,没灾祸。爸爸只得嘿嘿两声,点头说:“呵,好、好、好……”妈妈对我丢了眼色,我立刻爬起来,拖着大刀,狼狈而逃。身后又响起了客人们着意的拍手声、叫好声和笑声。
15.短文讲了“我”与花脸之间的哪几件事?“我”的心情如何?根据短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16.A句和B句是对“我”的 描写、 描写、神态描写,A句中通过“握”“ ”“ ”“叫”这几个连续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17.春节时的热闹和人情通过主客的“笑”表现了出来,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客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他们被“我”的装扮和动作逗笑了。
B.二姑的“破颜而笑”表现出她善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C.“爸爸”的“嘿嘿”两声说明他从心底原谅了“我”,不准备惩罚“我”了。
D.客人们觉得“我”拖着大刀狼狈而逃的样子很有趣,所以又笑了起来。
18.短文的语言幽默风趣,用“﹏﹏”画出一句能体现这个特点的句子,进行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戴花脸”是作者家乡的过年习俗,这令他念念不忘。你的家乡在过年时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习俗?写一写吧。
五、书面表达
20.习作。
每个节日的风俗都不一样,家乡的哪个节日的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第一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5 6 7 8 9
答案 C B B B B
1. 王侯 文章 含情脉脉 秋水盈盈 乌鸦 栖息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词的拼写。
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拼音读准,知道要写的词语是什么,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1)书写时注意“侯”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章、脉、盈”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鸦、栖”的正确写法。
2. 大笑 獠牙 敦厚 地广 能歌 毫发 所欲 玩乐 颜开 青面獠牙 朴实敦厚 随心所欲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及选词填空。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青面獠牙:形容人或鬼神的相貌十分丑陋、凶恶。
朴实敦厚:指诚实忠厚。
地广人稀:地方大,人烟少。
能歌善舞:很会唱歌,还善于跳舞。
毫发无损:一根毛发的损失都没有。形容完好无缺。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愿,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吃喝玩乐:指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笑逐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1)在句子中,“妖魔的面具”与“以示压抑和恐怖”相呼应,因此要选择一个能够表现“恐怖”特点的词语。“青面獠牙”形容面目狰狞恐怖,通常用于比喻恶煞鬼怪符合语境,故选“青面獠牙”。
(2)根据句子内容可知,村民老人的面具是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而成,且设计上以简单为主,眼睛、嘴唇处挖出窟窿的描述,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因此,选填“朴实敦厚”最能体现其特点。
(3)这个句子语境中描述双方演戏时轻松自如、悠闲无顾虑的状态。因此,选填“随心所欲”符合题意。
3. Z zi 贝 6/六 ① ②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
部首查字法 :通过汉字的部首来查找字词。这种方法适用于知道字形但不知道读音和释义的情况。步骤包括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在“部首检字表”中找到该部首,再按笔画顺序找到要查的字。
音序查字法 :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这种方法适用于知道字的读音但不知道字形的情况。步骤包括读准字音,根据音节确定字母,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该字母,然后按四声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资”zī,部首:贝,结构:上下,笔画:10。
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Z”,再查音节“zi”。
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贝”,再查6画。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资”的意思为: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故选①。
“资助”用财物帮助。“资”的意思为:提供。故选②。
4.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万事如意年年高
【详解】考查课内默写。
(1)书写时注意“努”“徒”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秋”“落”的正确写法。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书写时注意“暮”“蜡”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终”“零”“涕”的正确写法。
(5)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小孩身高一年比一年高。
5.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翡翠(fēi)——(fěi);
B.掺和(cān)——(chān);
D.正月(zhèng)——(zhēng),白云观(guān)——(guàn)。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纤纤擢素手:织女伸出纤细洁白的双手。擢:伸出。
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病因:语序不当。句中“要”与“等一下”的顺序颠倒,把两个的位置互换一下。
C.病因:前后搭配不当。把句中“是”的前面加上“像”。
D.病因:关联词使用不当。句中的“不仅……而且……”改为“虽然……但是……”。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句子。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根据诗句的意思划分朗读节奏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此项划分错误。
故选B。
9.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课文内容的理解。
B.通过积累可知,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而非现实主义,故题干叙述有误。
故选B。
10.妈妈,祝您在新的一年里事业顺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根据所选长辈与自己的关系,思考他们的角色特点和对自己的关怀,如爷爷的慈爱、妈妈的操劳等。围绕春节辞旧迎新、祈愿祝福的主题,选择合适的吉祥话语,如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等。用亲切、真诚的语言,自然地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与祝福。
示例:
爷爷:爷爷,蛇年到啦,祝您新的一年身体硬朗,吃嘛嘛香,每天都开开心心!
妈妈:妈,新年快乐!过去您辛苦了,新的一年愿您青春永驻,万事胜意,烦恼统统退散。
叔叔:叔叔,蛇年大吉!祝您事业蒸蒸日上,一路开挂,钱包鼓鼓!
阿姨:阿姨,新春快乐!愿您新的一年,美丽常伴,生活满是甜蜜,干啥都顺!
11. 猜粥 看粥 12. 表现八儿惊异的程度之深 栗子融掉 饭豆肿胀 花生脱了皮 锅巴围着锅边成一圈 天真可爱 1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在小孩子的眼中,食材在锅中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得鲜活有趣、有生命,也表现了小孩子对腊八粥的喜爱。 14.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导语】这篇《腊八粥》节选通过儿童视角展现了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充满童趣与生活气息。作者运用细腻的感官描写(如“面面的花生仁”“肿胀的饭豆”)和夸张想象(“枣子必大了三四倍”),生动再现了八儿对锅中食材变化的期待与惊喜。文中对话与心理活动自然交融,通过“惊异得喊起来”等细节,成功塑造了一个天真好奇、充满想象力的儿童形象。结尾处"粥的颜色是深褐"的意外发现,更在寻常炊事中增添了发现的乐趣,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温馨记忆。
11.本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要通读选文,粗略地整体感知选文内容;其次是细读选文,寻找并发现选文中有价值的句子(如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段尾句等)和有价值的关键词语;最后把这些有价值的句子和词语串联起来,就是选文的主要内容。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总起句“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可以提炼出关键词“猜想”;选文第二自然段中“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可以提炼成“看”。这样再结合选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就可以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即八儿猜粥和看粥的过程。
12.本题考查判断描写手法和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句子“‘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惊异”是对八儿的神态描写。感叹号的作用是表示惊讶的语气,
从第①段的句子“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可知“一切”指的是栗子融了、饭豆肿胀了、花生仁脱皮了、锅巴围着锅边成一圈,这两句话把八儿看到腊八粥之后的反应生动地描写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八儿天真可爱的样子。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脱了红外套”将花生仁拟人化,生动展现煮粥时花生红衣自然脱落的过程,使画面充满童趣。用“红外套”比喻花生衣,既准确又充满生活气息,符合儿童视角的观察特点,前句写食材形态变化(动态过程),后句写锅巴成型状态(静态结果),形成完整烹饪画面,“围了锅边成一圈”通过动态描写,将静态的锅巴转化为具有空间感的圆形构图,激活读者视觉想象。
故:“脱了红外套”将花生仁的红色种皮脱落过程赋予人类动作(“脱”),使无生命的花生仁具备主动性,仿佛它有意为之。 拟人化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让读者联想到花生仁像人一样“脱衣”,生动而富有童趣。
14.本题考查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前后照应的写法,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凑。选文中的前后照应是指内容上的照应。寻找内容前后照应的句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出关键字词,再根据句子的内容进行完整的判断,从而确定照应的句子。
本题所给的句子“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中的关键字是“猜”,而选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中的关键字也是“猜”。结合前后两句话和选文的整体内容,可以确定这两处为前后照应的关系。
故画出: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5.戴花脸 威风、神气 打碎花瓶 畏惧、紧张 16. 动作 语言 摇晃 走进 “我”戴花脸时威风的样子 17.C 18.妈妈对我丢了眼色,我立刻爬起来,拖着大刀,狼狈而逃。
这句话通过“爬”“拖”“逃”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狼狈的样子,画面感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 19.我的家乡有“演社火”的习俗,过年时,演员们踩着高跷,舞着龙,跳着秧歌,从我身边走过,好不热闹!
【导语】这篇短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我”在春节期间戴着花脸扮演关公的有趣经历,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浓郁的年味和人情味。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和神态刻画,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天真活泼、充满童趣的“我”,同时也展现了家人和客人们之间的温情互动。文章不仅让人感受到春节的热闹氛围,还通过“岁岁平安”的巧妙化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和谐。整体上,短文既有轻松愉快的叙事风格,又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共鸣,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
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中“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至极”可知,先写了“我”戴花脸时,心情是快活至极;结合第②自然段中“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我愈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可知,这一部分写了“我”演花脸,心情是:神气;结合第③自然段中“我打碎了一尊祖传的乾隆官窑百蝶瓶,这简直是死罪!我坐在地上吓傻了。妈妈的神气好像比我更紧张,她一下找不着办法救我,瞪大眼睛等待爸爸爆发”可知,这一部分写了“我”打碎花瓶,心情是:畏惧、紧张。
16.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结合A句“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B句“我愈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中“手握”“摇晃”“走进”“抡”“摆”可知,这是动作描写;“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可知,这是语言描写;结合A句“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可知,句中连用了“握”“摇晃”“走进”“叫”等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戴花脸时的神气。
1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C.结合第④自然段中“过年乐,没灾祸。爸爸只得嘿嘿两声,点头说:‘呵,好、好、好……’妈妈对我丢了眼色,我立刻爬起来,拖着大刀,狼狈而逃。”可知,爸爸“嘿嘿”两声更多是因为过年的氛围以及客人说的吉祥话,使得他不好发作,并不是从心底原谅了“我”,不准备惩罚“我”了,故题干叙述有误。
故选C。
18.本题考查提炼信息和对句子的赏析。
结合题干可知,是画出文中幽默风趣的句子,并进行赏析。答案不唯一。
如:我呜呀呀大叫一声闯进客厅,大刀上下一抡,谁知用力过猛,脚底没根,身子栽出去,“叭”的一声巨响,大刀正砍在花架上一尊插桃枝的大瓷瓶上。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把“我”闯祸场景生动展现出来,画面感十足。
19.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写一写印象深刻的过年习俗,答案不唯一。
如:我的家乡过年有蒸年糕的习俗,寓意着年年高。大人们会把糯米、红枣等食材准备好,一起动手蒸出香甜软糯的年糕,那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特别有过年的气氛。
20.例文:
家乡的春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眼中,家乡的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具特色的节日。它就像一首激昂的乐章,每个音符都跳跃着欢乐的旋律;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出浓浓的年味。
春节前的日子,家乡就像被按下了忙碌键。大人们纷纷开始筹备年货,采购各种美味佳肴、新衣新鞋,还会精心准备祭祀祖先的用品。小孩子们则兴奋地穿梭在大街小巷,盼望着新年快快到来。
到了除夕,家里家外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户上贴上了寓意吉祥的窗花,大门上贴上了喜庆的春联。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饭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饺子形似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吃完年夜饭,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院子里放烟花。当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五彩斑斓的画卷。那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仿佛是新年的钟声,在向我们诉说着新春的喜悦。放完烟花,一家人会守岁,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我们都穿上新衣,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每到一家,长辈们都会给我们发红包,祝福我们健康成长。走在村子里,处处都能听到“新年好”的问候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乡的春节,不仅有热闹的氛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亲情。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家乡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些独特的风俗,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记忆的深处,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本次习作要求围绕家乡的某个节日风俗展开写作。关键词在于 “家乡”,这限定了写作的范围,需体现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节日风俗” 则明确了写作内容,要着重描写节日期间特有的传统习俗,如节日的活动、饮食、装饰等方面。
二、立意。
通过描写家乡节日风俗,展现家乡独特的文化传统,表达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之情。强调节日风俗在凝聚家人、邻里情感方面的作用,讲述在参与家乡节日风俗活动中的成长感悟。
三、写作思路。
开头:直接点明家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节日,或者引用与节日相关的诗词、俗语等,营造节日氛围,引发读者兴趣。
中间:按照时间顺序或风俗活动的先后顺序,详细描写节日的各项风俗,在描述风俗的同时,穿插自己参与其中的经历和感受。除了描写风俗的表面形式,还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结尾:对全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家乡节日风俗的独特魅力以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升华对家乡、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