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读拼音写词语。
(1)几天不见,白石头就长满了,那是万物在夏天迅速生长的印记。
(2)戴着的少年闰土,让我们见识了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3)时间流逝,朱自清在、探寻,遗憾自己未曾在生命中留下“游丝般的痕迹”,未免伤感,倍感。
二、填空题
2.比一比,再组词。
宫( ) 鸦( ) 庭( ) 栖( ) 素( )
官( ) 鸭( ) 廷( ) 晒( ) 紊( )
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天涯( )( ) 前所( )( ) 重见( )( )
得意( )( ) 跃跃( )( ) 头晕( )( )
(1)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他希望走遍 。
(2)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 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3)一听到校体育队要从各个班级中选拔足球运动员,我班几个足球爱好者便 。
4.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2)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4)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你可以用古人的诗句劝他“ ”。
(2)中秋节到了,爸爸在院子里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 。”我知道爸爸是想念故乡了。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前面一句是“ ”。
(4)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所以叶挺将军面对敌人高叫“爬出来吧,给你自由”,他选择在烈火和 中得到永生。这正是革命者“粉骨碎身全不怕, ”的精神写照。
三、选择题
6.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寺院 服侍 似乎 B.援救 缓缓 缘故
C.帐篷 记账 肿胀 D.防御 拆卸 偶遇
7.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猜想 领域 残暴 B.萋凉 剥削 宴会
C.蒸溶 隔绝 忧郁 D.粗爆 荒岛 糊涂
8.“髻”字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
A.古代男子的胡子的别称 B.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C.马脖子上的鬃毛 D.胡子
9.《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 )
A.举例论证法 B.引用论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10.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前途。 ,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这往往 关系一时, 关系一生。
A.但是 不但 而且 B.可是 尽管 还是
C.所以 虽然 可是 D.因此 不仅 而且
11.下列不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诗句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语言表达
12.如今,互联网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的联系愈发紧密,出现了搜题、解题类的软件,但大家对这类软件的评价褒贬不一。六(3)班的同学正在围绕“搜题、解题类软件是帮手还是‘枪手’”的话题进行辩论。请你参与此次辩论,代表反方发表观点。
正方:我方认为搜题、解题类软件是帮手。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效率。这就相当于请了一位家教,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提升我们的学习兴趣。
反方:
五、现代文阅读
13.课内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 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瞅了瞅( )A.用眼睛看 B.斜着眼睛看
沉着( ) A.着边,接触 B.沉着,稳重
(2)文中 “一种伟大的力量” 指的是什么?
(3)从文中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用 “____” 画出来。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4.阅读。
《腊八粥》节选
沈从文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④“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请根据选文描写的场景拟一个小标题。
(2)八儿觉得碗盏“摆到灶边好久了”,妈妈却说“时候还早”,你觉得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八儿 ,请你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夜晚的安静。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写出了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煮熟,另一方面写出了八儿 的心情。
(5)有人说:“食物将要吃到嘴里但还未进嘴的时候是最美味的。”这也许就是期盼的魅力吧!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是怎样心急地想要吃它的?请仿写一个片段吧。
六、文言文阅读
15.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善( ) ②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从《学奕》这篇文言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书面表达
16.习作表达。
六年时光,校园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你的足迹,教室、操场、图书馆……这些地方都有你的故事,也珍藏着你的喜怒哀乐……选择一个地方,写出你的故事与感受。
要求:抓住重点,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特别要注意写好开头和结尾,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题目自拟。
《期末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6 7 8 9 10 11
答案 C A B A D A
1.(1)
(2)
(3)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1)本题“藓”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帽”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本题“徘”“凄”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宫女 乌鸦 家庭 栖息 朴素 当官 鸭子 朝廷 日晒 紊乱
【解析】略
3. 海 角 未 有 天 日 扬 扬 欲 试 目 眩 天涯海角 前所未有 跃跃欲试
【解析】略
4.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解析】略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热血 要留清白在人间
【分析】此类题目考查的是对学习到的诗句含义进行理解和掌握,联系诗句含义结合到实际情境,利用诗句的含义和特点对应情景的特点,进行一一对应。
【详解】(1)“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考查的是具有时间珍惜,不虚度光阴的诗句掌握,结合这学期学过的诗句内容,选定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含义:年轻的时候不长进,虚度光阴的话,年老了肯定会很后悔。。
(2)中秋节到了,爸爸在院子里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我知道爸爸是想念故乡了。考查的是课本内的思念故乡含义的诗句的整体掌握。选定为《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主要考查诗句的背诵掌握,根据给出的诗句以及它的含义能想到诗句的上下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意: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上句: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诗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可结合给出诗句的含义来联想到上句。
(4)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背诵和掌握以及对应顽强的抗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的诗句内容,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意:粉身碎骨都全然不害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间,符合句子的情境以及精神表达。
6.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寺院(sì) 服侍(shì) 似乎(sì) B.援救(yuán) 缓缓(huǎn) 缘故(yuán)
C.帐篷(zhàng) 记账(zhàng ) 肿胀(zhàng ) D.防御(yù) 拆卸(xiè) 偶遇(yù)
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C选项。
7.A
【详解】此题考查对字形书写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B. 萋凉——凄凉
C. 蒸溶——蒸融
D. 粗爆——粗暴
8.B
【详解】考查字义。
“髻”:中国古代汉族女子将头发挽结于头顶的发式。也称结、玠。汉时妇女流行高髻。作为古代妇女发式,因其发髻呈“十”字形故名。其法是先于头顶正中将发盘成一个“十”字形的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环直垂至肩,上用簪梳固定。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妇女中。陕西西安草厂坡出土的北魏彩绘陶俑中,有一个身穿窄袖襦、长裙、肩披花帔的女俑,梳的即为十字髻。“髻”字的意思是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9.A
【详解】为了证明论点,作者列举了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这样三个事例,因此,最主要的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10.D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关联词的运用。要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把两个分句连接成一句联系紧密的话,我们先要判断两个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再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选项。
故D正确。
11.A
【详解】考查了诗歌的翻译。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诗句描写的是春天的小草,不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光烂漫。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光烂漫。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光烂漫。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光烂漫。
故选:A。
12.我方认为搜题、解题类软件是“枪手”。经常使用这些软件,会让我们对它们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我们独立思考,使我们的学习能力下降。
【详解】此题考查口语交际。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首先作为反方要先阐明自己的观点,要先说认为搜题、解题类软件是“枪手”。再写出搜题软件对学生的坏处,比喻让学生有了依赖性,不会自己独立思考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语言通顺即可。
如:我方认为搜题、解题类软件是“枪手”。一些学生将这类软件当成了抄作业的“神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搜题抄答案,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自主性下降,学习成绩怎么会提上去呢?
13.(1) A B
(2)指的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3)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作用: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出父亲遭受敌人残酷折磨后的狼狈,又突出了他平静、慈祥的神态,展现出父亲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
(4)体现了父亲坚定、沉着、临危不惧、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精神品质。
【导语】《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作者回忆父亲在法庭上的情景,从中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和坚定。通过描写父亲的外貌和表情,突出了他面对敌人时的冷静沉着和革命信念的坚定。同时,通过家庭成员的反应,表现了家庭的深情厚谊。这篇文章情感真挚,笔触细腻,再现了艰苦年代革命者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字的意思。
文章第④自然段提到“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里“瞅了瞅”是父亲在法庭上看了“我们”一眼,是很平常的看的动作,没有斜着眼睛看的意思,只是父亲在那种严峻的环境下,用眼神与家人进行一种短暂的交流,所以是“用眼睛看”的意思。
故选A。
文章第④自然段提到“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在描述父亲在法庭上面对敌人时的状态,表现出父亲不慌乱、镇定自若的样子,突出了父亲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沉稳和冷静,而不是“着边,接触”的意思,所以是“沉着,稳重”的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找关键词。
文章第④自然段提到“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文中“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父亲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故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父亲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3)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及作用。
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为文章第①自然段的:“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灰布旧棉袍”“乱蓬蓬的长头发”,描绘出父亲在狱中恶劣的生活环境,遭受了敌人的折磨,身体和形象变得狼狈。从侧面反映出敌人的残酷,以及父亲所经历的磨难。
尽管身处困境,父亲的脸却是“平静而慈祥”的。“平静”表明他在面对敌人的审讯和生死考验时,内心镇定,没有丝毫慌乱与恐惧,体现出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不会因敌人的迫害而动摇。“慈祥”则展现出他对家人的爱,即便自身难保,面对亲人时依旧流露着温情。这种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反差,更衬托出父亲的伟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故作用是:外貌描写,既借“乱蓬蓬的长头发” 体现父亲狱中处境艰难,又以“平静而慈祥”展现其内心坚定及对家人的爱,丰满其形象,凸显其身处困境精神不倒。
(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第④自然段提到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面对家人和敌人,没有丝毫慌乱,体现了他的沉着冷静;他被敌人逮捕审讯,但仍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没有因为敌人的迫害而动摇,展现了他的坚贞不屈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故体现了父亲在法庭上表现出了沉着冷静、坚贞不屈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精神品质。
14.(1)盼粥
(2)不矛盾,八儿心情急切,一刻也等不得,妈妈觉得粥还没有熬到时候。
(3) 对腊八粥的喜爱 夜晚真静啊,静得即使掉下一根针也听得见
(4) 拟人 想喝粥喝不到的失望
(5)我最喜欢吃的食物是糖醋排骨。每次妈妈说要做糖醋排骨时,我的心就开始躁动起来。我会时不时地跑到厨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还在锅里烹饪的糖醋排骨,看着它们在锅中翻滚,那酸甜的香味一丝丝地钻进我的鼻子,让我不住地咽口水。“妈,还要多久才能好啊?”我焦急地问着,感觉每一秒的等待都如同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在厨房和客厅之间不停地走来走去,心里就像有只小猫在不停地抓挠,真恨不得立刻就拿起一块塞进嘴里,好好品尝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详解】(1)本题考查标题概括。
选文中通过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不断进出灶房、着急询问妈妈等一系列表现,生动地展现出他急切盼望能吃到腊八粥的心情,“盼粥”这个小标题精准地概括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期盼以及整个场景的核心内容。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八儿因为急切地想吃腊八粥,所以在他的感觉中时间过得特别慢,他觉得碗盏已经摆到灶边好久了,这体现出他迫不及待的心情;而妈妈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她知道要煮好腊八粥确实还需要一些时间,所以说“时候还早”。这种差异的描写恰恰反映了八儿的急切和孩子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表现出妈妈对煮腊八粥这件事的经验和对时间的准确判断,更加突出了八儿等待过程中的焦急和期盼,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场景更加真实可感,因此并不矛盾。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仿写句子。
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喜得快要发疯”这种夸张的表述,生动地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这道题要求用类似的方法写夜晚的安静,也就是要用夸张等手法来突出夜晚安静的程度。
示例:整个夜晚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好似能引发一场地震,没有一丝多余的声响,仿佛时间都凝固在了这片寂静之中。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把粥拟人化,赋予粥“叹气”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粥在锅中翻滚冒泡发出声响,就好像人在叹气一样,生动地表现出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煮熟;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也衬托出八儿焦急等待喝粥时那种急切、不耐烦的心情,他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连粥都似乎在慢悠悠地“叹气”,从而更加突出了八儿内心的渴望和煎熬。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首先要明确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然后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展现对这种食物急切期盼的状态,要突出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和焦急等待的过程。
示例:我最喜欢吃的食物是冰淇淋。每当我看到卖冰淇淋的小店,我就迈不开腿了。我站在店门口,眼睛紧紧盯着那摆放着各种口味冰淇淋的柜子,嘴里不停地咽着口水。“老板,快点呀!”我着急地催促着,双手不停地搓着,心里就像有无数只小蚂蚁在爬,痒痒的。我想象着那冰凉香甜的冰淇淋在口中融化的感觉,越发觉得等待的每一秒都无比漫长,真希望老板能瞬间就把那美味的冰淇淋递到我面前。
15.(1) 擅长,善于 引,拉
(2)虽然和他(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他啊。
(3)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字的意思。
①在“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意思是说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表明弈秋在棋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技能。故“善” 意为擅长。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说另一个学下棋的人心里想着要拉弓把将要飞来的大雁射下来,形象地描绘出这个人分心的状态。故“援” 指引、拉。
(2)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
这里的“之”指那个专心学习下棋的人。两个人一起向弈秋学下棋,但是由于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所以尽管同时学习,结果却是不专心的那个人比不上专心的那个人。故翻译为:虽然他和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下棋,却不如那个人学得好。
(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主旨。
结合文章内容来看,同样是跟着弈秋学习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另一个人三心二意,学无所获。这启示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心不在焉。只有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充分吸收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像文中那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总想着射大雁的人一样,在学习时分心走神,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点睛】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不如前者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16.例文:
一个温暖的校园故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和谐的时代,一个幸福的时代,温暖的足迹无处不在。
记得一天中午,我们班的同学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练着字。突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打破了教室的宁静——一位发作业的同学突然不小心把我同桌桌子上的一瓶墨水打破了,弄得我们这一排人身上都有墨水,同学们的目光不一会儿就齐刷刷地注视到了这里。
没想到,不到几秒钟,我们班的几个同学都热心地来帮助我们,他们分工明确,你拿拖把我拿扫把,还有几个同学拿起抹布就开工,把我们桌子上的墨水擦得一滴不剩。我们简单地将身上的墨水处理完以后,也开始了“大扫除”。值日生在维持秩序,其余的班干部几乎都参与到了这场“抗洪”战斗中。
不一会儿,教导主任来到了我们班巡查情况。我们的班长立刻向他说明了情况的缘由。看到这一幕,我十分感动,同学们是那么的团结,我们这一个大家庭真是友爱啊!
事后,我们几个衣服被弄脏的同学并没有指责那位发本子的同学,更没有向那位发本子的同学说要索赔之类的话。
老师常说:校园是个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缩影,而如今我感到我们的校园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美好啊!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印象深刻的校园故事,即发生在学校里的让你觉得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书写时注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详略得当。
开头:以开门见山或排比句抒情的方式,引出主题——校园生活中令你觉得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略)
中间:将这件事的过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感受。(详)
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全文。(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