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素养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素养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6: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题
2.根据拼音填写同音字。

(1)每到周末,爷爷就会去老年( )乐部下象棋。
(2)黄昏时分,很多人( )集在广场乘凉、娱乐。
biàn
(3)这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让人难以( )别。
(4)他们四个人在( )论赛中配合默契,最终夺得了冠军。
3.我会辨字组字。
弈( ) 鹄( ) 慎( ) 诲( ) 磅( ) 挨( ) 仞( ) 愈( )
奕( ) 皓( ) 镇( ) 悔( ) 膀( ) 埃( ) 忍( ) 逾(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了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几个同龄人,有学弈的两个人,他们学习态度迥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 。”
(2)“科技领域是最应该不断改革的领域”一句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 , ”来解读;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不能停步,要“苟日新, ,又日新”。
(3)成语“后来居上”与荀子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4)选择恰当的名言抄写在横线上,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①不论清早、夜晚,不论往东往西,我在这条长长的胡同里走着的时候,总听到寓所斜对面高楼的窗户里,传出一阵阵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这弹琴的人真是“ ”啊!
②爱国华侨陈嘉庚“ ”。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振兴,他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为家乡兴办学校,自己却过着俭朴的生活。
三、选择题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鹄(gào) 腔调(diào) 机械(xiè) 花蕊(xīn)
B.弓缴(jiǎo) 辩斗(dǒu) 哲人(zhé) 纬度(wěi)
C.出版(bǎn) 蟋蟀(shuài) 鄙夷(yí) 诞生(dàn)
D.教诲(huǐ) 后裔(yī) 华罗庚(huà) 盘盂(yú)
6.下面划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写的作文构思独特,情节跌宕起伏,我自愧弗如。
B.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到郊外散步,他们一边看着野花,一边聊天,可谓走马观花,十分惬意。
C.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
D.做学问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7.辩论赛中,龙龙想强调“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可以引用的名言是(  )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下列学习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勤问勤查,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B.要边读边思考,并写下读书笔记。
C.坚持每天读课外书,只要是与课本无关的什么都可以,这样可以扩大知识面。
D.完成习作后再读一遍,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通畅的地方,让习作更好。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词语“一字一顿”中,“顿”字的意思是很短时间的停止。
B.“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十分热爱他们的学校。”这句话没有语病。
C.“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里来教我功课。’”把这句话改成转述句为: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来教她功课。
D.“可我妈妈说,一个老师是需要调整的,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都应该是不同的。”妈妈的话的意思可以用成语“因材施教”来概括。
四、语言表达
10.综合·实践
下面是放学路上两位家长的对话,你赞同哪位家长的观点呢? 并说明理由。
家长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应当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让孩子们享受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家长B: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可是孩子们依然需要体验生活的艰辛,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吃苦。
我赞同家长 的观点。
五、现代文阅读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科学不怕挑战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______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______,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______,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______,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有删改)
1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根据下列释义,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和文中横线上。
A.固执己见 B.苦思冥想
C.破绽百出 D.豁然开朗
(1)绞尽脑汁,深入地思索。(  )
(2)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开阔明朗。(  )
(3)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  )
(4)比喻说话做事漏洞或弊病非常多。(  )
12.【语文要素】梳理第③④段,概括作者运用了哪两个具体事例说明了怎样的观点,完成下列导图。
13.【句子品读】第⑤段中两个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14.【理解判断】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讽刺和否定。
C.表示着重强调。 D.表示特殊含义
课外阅读。
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 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 “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牛顿从苹果落地导出了万有引力,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 “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作长时间的思考罢了。”他还说: “我的成功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⑤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儿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⑥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是一座掘之不尽的能力宝库,没有思考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就谈不到创新,谈不到创造性工作。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 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5.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 ,用“ ”在文中画出能力的真谛是什么。
16.请根据上下文说说第二自然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17.第四自然段,作者列举了 、 和 的事例,说明了“ ”的观点。
18.第五自然段作者结合现实生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 的观点。
19.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怎样才能养成用心思考的好习惯?
六、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2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助词, 的。 ②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③指弈秋的教导。④指鸿鹄。
(1) 思援弓缴而射之 ( )
(2) 通国之善弈者也 ( )
(3) 虽与之俱学 ( )
(4) 一人虽听之 ( )
2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为/是其智/弗若与
22.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 “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2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4.两人同时学棋,为什么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 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七、书面表达
25.习作。
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发挥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第五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5 6 7 8 9
答案 C B B C B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洪”“脆”“恐”“蟋”“蟀”“丑”“齿”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俱 聚 辨 辩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拼写能力。
(1)“俱乐部”读jù lè bù,指众多人聚集进行活动的场所。故填“俱”。
(2)“聚集”读jù jí,意思是集合、凑在一起。故填“聚”。
(3)“辨别”读biàn bié,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有分辨、辨别之意,双胞胎长相相似,需要分辨。故填“辨”。
(4)“辩论”读biàn lùn,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在辩论赛中就是双方用理由说明见解。故填“辩”。
3. 博弈 鸿鹄 慎重 教诲 磅礴
挨打 千仞 治愈 神采奕奕 皓月
镇定
后悔
肩膀 尘埃 隐忍 逾越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弈”字可组词:博弈、弈棋、对弈、弈局等。
“鹄”字可组词:鸿鹄、鹄立、鹄望等。
“慎”字可组词:慎重、谨慎、失慎、慎独等。
“诲”字可组词:教诲、训诲、诲言、劝诲等。
“磅”字可组词:磅秤、过磅、磅礴等。
“挨”字可组词:挨打、挨着、挨批等。
“仞”字可组词:万仞、千仞、门仞等。
“愈”字可组词:愈奇、愈发、愈合等。
“奕”字可组词:神采奕奕、奕世、奕叶等。
“皓”字可组词:皓月、皓齿、皓白等。
“镇”字可组词:镇压、镇长、镇上等。
“悔”字可组词:后悔、懊悔、悔悟等。
“膀”字可组词:翅膀、膀胱、肩膀等。
“埃”字可组词:尘埃、埃 、埃及等。
“忍”字可组词:忍受、忍耐、隐忍等。
“逾”字可组词:逾越、逾期、逾矩等。
4.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变则通 通则久 日日新 青出于蓝而胜于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自文言文《学弈》,全文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化,变化了后就会豁然开朗,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3)“后来居上”的意思是原指资历浅的反而位在资历长的之上;现在多用来比喻后来的人和事,进步很快,赶上或超过了先前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儒客先师荀子《劝学》,是一个俗语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4)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
B.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习武的人应该经常练习,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①本题指琴声好听,这弹琴的人肯定技术纯熟,应选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②本题指爱国华侨陈嘉庚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振兴,他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为家乡兴办学校,自己却过着俭朴的生活,说明他为孩子谋福利,自己吃苦,应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A.鸿鹄(gào)——hú,花蕊(xīn)——ruǐ;
B.弓缴(jiǎo)——zhuó,辩斗(dǒu)——dòu;
D.教诲(huǐ)——huì,后裔(yī)——yì;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B.错误。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句中“他们”并没有骑着马看花,并且现在人们一般用其比喻义,所以B用词不当。
C.赴汤蹈火: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D.楔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7.B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的理解与运用。
A.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先导,失败是成功的基础。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解释: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原指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后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想强调“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应该引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选B。
8.C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A.正确。碰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向人请教,或者去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B.正确。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C.不正确。“只要是与课本无关的什么都可以”说法错误,要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书进行阅读。
D.正确。完成习作后要认真读几遍,看看通不通顺,有什么问题,然后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可以让习作更好。
9.B
【详解】A.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一字一顿:说一个字就停一下,然后再接着说,指为了说清楚或为了强调说话的语气,说话时说得慢而有节奏。在词语“一字一顿”中,“顿”字的意思是很短时间的停止。
故本题正确。
B.本题考查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在本句中“非常”和“十分”,重复啰嗦。
例: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
故本题错误。
C.本题考查了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要求改写的句子,明确其内容结构及改写要求,然后改写。将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将“冒号”“引号”改为“逗号”,将“我”改为“他”。
例: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来教她功课。
故本题答案正确。
D.本题考查了对成语的积累。这几句话的意思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因材施教”,意思是: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故本题正确。
10. B 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我们也不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所以我们需要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会懂得珍惜,才能勇敢面对各种困难。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题目要求判断赞同哪位家长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因此,首先需要清晰理解两位家长的核心观点,再结合自身认知或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家长A:强调物质满足,认为生活水平提高后应让孩子享受美好生活。家长B:强调吃苦教育,认为即使生活富裕,孩子仍需体验艰辛。结合个人经验作答,作答时需要确保答案结构清晰,先明确支持哪位家长,然后分点说明理由。同时,语言要简洁,避免复杂词汇。
示例:我赞同家长B的观点。吃苦能让我们更坚强,如果一直只享受好的生活,遇到困难时可能会害怕,不知道怎么办。只有知道生活不易,才会珍惜拥有的东西,理解父母的付出,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11.B D A C
(1)B(2)D(3)A(4)C 12.事例1: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
事例2: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支持者的频频发难。
观点:科学不怕挑战。 13.不能颠倒。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14.B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了“科学不怕挑战”的观点。文章首先以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例,展示了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学术争论,强调了挑战对科学进步的推动作用。接着,文章以进化论与创世说的对立为例,进一步说明科学在挑战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结构清晰,事例典型,论证有力,通过对比和具体案例,生动地传达了科学在挑战中成长的主题。结尾部分则警示那些以“科学”为挡箭牌的人,强调了直面挑战的重要性。整体上,文章语言简洁,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的理解。
A.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B.苦思冥想:比喻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C.破绽百出: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D.豁然开朗:心情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根据词义,结合文中语境“爱因斯坦屡败屡战, 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可知 爱因斯坦屡败屡战,想了很久才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因此填苦思冥想比较合适,故选B;
根据词义,结合文中语境“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______,”可知,玻尔彻夜未眠,直到清晨才突然明白或领悟过来,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故选D。
根据词义,结合文中语境“但爱因斯坦仍然______,”可知,虽然玻尔想出了方法,但爱因斯坦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因此选“固执己见”比较合适,故选A;
根据词义,结合文中语境“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______,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求援。”可知,进化论身经百战,但创世说却出现越来越多的破绽,因此填破绽百出比较合适,故选C。
(1)“绞尽脑汁,深入地思索。”与词语“固执己见”的词义相同,故选B;
(2)“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开阔明朗。”与词语“豁然开朗”的词义相近,故选D;
(3)“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与词语“固执己见”的词义相近,故选A;
(4)“比喻说话做事漏洞或弊病非常多”与词语“破绽百出”的词义相近,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认真阅读第③自然段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讲述了: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提出质疑,并多次通过“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作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奋起应战,最终利用相对论反驳了爱因斯坦的挑战。尽管爱因斯坦的挑战未能成功,但他的质疑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并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说明的观点:科学在挑战中不断进步,挑战者虽败犹荣,但他们的质疑推动了科学的发展。阅读第④自然段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讲述了进化论自诞生以来,不断受到创世说的挑战,甚至被禁止传播。然而,进化论在挑战中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则破绽百出,最终不得不以重金向科学家求援。
结合以上对第③④段的内容的理解可知,作者运用“量子力学的挑战”和“进化论的挑战”两个具体事例说明了“科学不怕挑战”的观点,强调科学在挑战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伪科学或错误的观点在挑战中逐渐被淘汰。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第⑤段“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可知,此段是过渡段,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是承上,后一句是启后,所以不能调换。
14.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结合第⑥自然段语句“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可知,句中“科学”一词引号的作用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故选B。
15.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16.优秀者通过思考和工作已经取得了成就。 17. 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 黑格尔著书立说 牛顿导出万有引力 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18.善于思考能造就成功 19.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还要深入探究,找出答案。
【导语】这篇《能力的真谛》以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通过设问开篇、对比论证、事例佐证等方式,系统阐述了“思考力是核心能力”的观点。文章特色在于:1.善用比喻(帆桨/剑与思想)将抽象概念具象化;2.选取爱因斯坦、黑格尔、牛顿等典型事例形成强力论据链;3.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强调“思考习惯养成”的现实意义。不足之处在于反面论证稍显单薄,若能增加数据或调查案例会更具说服力。
15.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
题目要求找出“能力的真谛”相关内容。文章开篇在第①段就提到“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直接阐述了能力的真谛,即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所以根据第①段的这些句子可以得出答案。
故画横线的句子为: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文章第④段“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以及列举的爱因斯坦、黑格尔、牛顿等名人经过思考取得成就的事例可知,“思考的小路”指的是思考的过程,“踏出了闪光的足迹”指的是通过思考取得了成就,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所以该句的含义是优秀者通过思考取得了成功,在事业上有突出的成就。
示例:优秀者通过思考取得了成功,在事业上有突出的成就。
17.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④段开头明确指出“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这是该段的观点句。接着分别列举了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经过“十年的思考”、黑格尔著书立说前缄默6年以思为主钻研哲学、牛顿从苹果落地导出万有引力归功于长时间思考的事例,来论证上述观点。
故答案分别可填写: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黑格尔著书立说;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18.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⑤段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从正面论证了善于思考才能成功,即论证了“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这一观点;“但也有一些人……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从反面论述了不思考就没有工作成效,同样是在围绕“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进行论证。
故答案为: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19.本题考查拓展性思维。
本题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养成用心思考好习惯的方法。文章多处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并列举善于思考取得成就的案例,以及不思考导致工作无起色的现象。可从时间分配、思维习惯培养等角度,参考文章观点,给出贴合生活的方法。
示例:每天预留专门时间用于思考,梳理事务、总结经验。对所见所闻多问为什么,探寻事物本质。做完事分析得失,思考改进方法。
20. ④ ① ② ③ 21.C 22. B D 23.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4.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后一个人三心二意,不专心。
启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导语】这篇《学弈》通过对比两位学棋者的不同表现,生动阐释了专注力对学习效果的决定性作用。全文采用简洁的文言句式,以"弈秋"开篇奠定权威性,通过"专心致志"与"思援弓缴"的鲜明对比,凸显主题。结尾的反问句式"为是其智弗若与"引发思考,再用"非然也"的肯定回答强化观点,体现了先秦散文说理清晰、寓教于事的特色。
2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思援弓缴而射之:“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想拿弓箭去射它”,这里的“之”指代前面提到的“鸿鹄”,故选④。
(2)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之”在这里是助词,可译为“的”,故选①。
(3)虽与之俱学:“虽与之俱学”的意思是“虽然和他一起学习”,这里的“之”指代前面提到的“其一人”,即那个专心致志学习的人,故选②。
(4)一人虽听之:“一人虽听之”意思是“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之”指弈秋的教导,故选③。
2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A.“通国之善弈者也”的意思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正确的划分应该是“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是主语,“之”是助词“的”,“善弈者”是偏正短语作谓语,所以该项划分错误。
B.“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应划分为“使/弈秋/诲/二人弈”,“使”是动词,“弈秋”是宾语,同时也是“诲二人弈”的主语,“诲二人弈”是动宾短语作谓语,该项划分错误。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意思是“心里却想着有天鹅要飞过来”,“一心以为”表示一种心理状态,“有鸿鹄将至”是其具体内容,这样划分符合句子的语义和语法结构,该项划分正确。
D.“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应划分为“为是/其智/弗若与”,“为是”表示“难道是”,引出后面的疑问,“其智”是主语,“弗若”是谓语,该项划分错误。
故选C。
2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为是其智弗若与”这是一个反问句,其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反问句的特点是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说话者其实是在强调并非是因为智力的原因,所以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故选B。
“曰:非然也”:意思是“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这里是对前面问题的明确否定回答,态度十分肯定,所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故选D。
2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弈秋”是一个人名,不用翻译。
“通国”指全国。
“之”在这里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善”表示善于、擅长。
“弈”指下棋。
“者”在这里表示“……的人”。
结合起来,整句话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4.本题考查文章的启示。
做题时需要从文中对两人学习状态的描述来分析。文中提到“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说明前一个人学习时专注认真,全身心投入到学棋中;“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表明后一个人学习时心不在焉,虽然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想着射大雁,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人专心致志,后一个人三心二意。
对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可从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来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如果心猿意马、三心二意,是很难成功的。
示例:
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前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后一个人学习时一心二用,心里想着射大雁,没有专注于学棋。
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但棋艺比不上人家。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5.例文:
星际穿越之旅
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已经掌握了星际穿越的技术。我,作为一名勇敢的宇航员,踏上了前往未知星球的旅程。
我乘坐的飞船名为“星际探索者”,它拥有超光速飞行的能力,可以在瞬间穿越数万光年的距离。随着飞船的启动,我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不一会儿,我便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星系。
这个星系中的星球各式各样,有的布满了奇异的植物,有的则漂浮着巨大的水晶体。我选择了一颗看似温和的星球进行登陆。刚踏上星球表面,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的天空是紫色的,草地上长着会发光的蘑菇,河流中流淌着金色的液体。
我小心翼翼地探索着这个星球,发现了一种智慧生物。它们形态各异,却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与它们的交流,我了解到这个星球的名字叫做“幻彩星”,是一个和平与繁荣的星球。
在幻彩星的日子里,我见证了太多神奇的景象,也学到了许多关于宇宙的知识。当我再次踏上飞船,准备返回地球时,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我知道,这只是我星际穿越之旅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星球等待着我去探索。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这是一道想象类作文题,核心在于“插上科学的翅膀”进行科幻故事创作。需要明确科幻故事要以科学知识或科学发展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创造出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且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立意。
通过科幻故事展现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便捷、高效等,同时也可思考科技带来的问题,如人类对科技的过度依赖等。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故事时间、环境等背景,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中间:正文部分需要详写,可以采取起因、经过、结果三段式来写作。在介绍丰富多彩的科技想象的同时,写清楚主人公的奇特经历与事件经过,主人公的形象要丰满且有特点,且叙事过程中人物行为符合该人物的设定。
结尾:点明文章中心,回扣主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