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素养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素养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6: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题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猫眯 挨饿 跃跃欲试 乌和之众
B.报仇 翅膀 得意扬扬 聚精会神
C.蚂蜂 漫游 头晕目炫 偌小无力
D.藤曼 嫩芽 垂头丧气 无济于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习中,如果不懂得自律,没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再聪明也无济于事。
B.有你们这群乌合之众,我们在这次篮球比赛中一定会获得冠军。
C.看着谷爱凌优雅的滑雪的动作,我不禁跃跃欲试了。
D.当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切不可自暴自弃,应心平气和。
4.下列对《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内容的概括,比较恰当的选项是( )
A.它主要写的是鲁滨逊一次航海遇险漂落荒岛后,采取各种自救,还救了野人“星期五”,二十八年后,才搭船脱困回到英国的故事。
B.它主要写的是鲁滨逊一次航海遇险漂落荒岛后,采取各种自救,还救了野人“星期五”的故事。
C.它主要写的是一次航海遇险漂落荒岛后,进行各种自救,还救了野人“星期五”,二十八年后,才搭船脱困回到英国的故事。
D.它主要写的是鲁滨逊一次航海遇险漂落荒岛,二十八年后才搭船脱困回到英国。
5.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汤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汤姆生性顽皮,无法忍受姨妈和老师的管教,常常逃学,不时闯祸
B.汤姆和朋友哈克到墓地里玩,无意间目睹一场凶杀案,始终不敢指认凶手
C.汤姆活泼又富有正义感,聪明好动又调皮捣蛋,勇敢、智慧、有计谋
D.汤姆和哈克开启寻宝之旅,无意中发现逃跑的凶手印江·乔埃,并跟踪这个大恶魔
三、填空题
6.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荒无( ) 聚( )会( ) 与世( )
( )扬扬 诚( )诚( ) ( )欲试
(1)上面的词语中结构是“AABC”式的词语是 ,我还能再写出几个这种格式的词语: 、 、 。
(2)上面的词语中,与“真心实意”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与“人山人海”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
7.名言诗句积累。
(1) ,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2)中庭地白树栖鸦, 。(《十五夜望月》)
(3)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4)当被人误解时,你会用“ , ”宽慰自己。
(5)古人云:“ , ”你怎么能囫囵吞枣地读书呢?
(6)得到别人的指点和帮助,你会用“ , ”表达感谢。
四、语言表达
8.六(1)班的同学对“是否应该阅读经典名著”展开了辩论: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留在自己身边过稳定、安逸的幸福生活。可鲁滨逊却偏偏一次又一次地出海探险,差点丢掉性命。
正方观点:鲁滨逊应该留在父母身边,不去冒险。
反方观点:鲁滨逊应该怀揣梦想,勇敢去冒险。
你支持 的观点,因为
五、现代文阅读
9.现代文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甲】我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我一一记下我经历的事情,并不是想把自身的遭遇传给后人看,而是要把一直萦系在我心头、不断折磨着我的想法吐露出来。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我按照商业薄记中借方和货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幸与不幸:
坏处 好处
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像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
我被单独剔出来,与世隔绝,受尽苦难。 但是,我也免于死亡,而船上其他人员都已丧命。
我被从人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但是,我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奄待毙。
我没有衣服穿。 但是,我身处热带,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
【乙】我一眼就看到,有一只大船撞在暗礁上失事了。我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求伴求友的强烈欲望,有时不禁脱口而出大声地疾呼:“啊!哪怕只有一两个人,或者是只有一个人能从这只船上逃出来也好!那样他就能到我这来,与我作伴,我就有人说话交谈了,那该多好啊!”我多年来过着孤寂的生活,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的渴望与人交往,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的感到没有伴侣的痛苦。我多么希望那只船上能有一个人逃出来啊!“啊,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好!”这句话我至少重复了上千次。
【丙】又过了几年,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两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
(1)【乙】段主要运用了 描写方法。该段中有一个词语最能表现他当时的情状,这个词语是 。
(2)读读【甲】段中鲁滨逊列出的坏处和好处的表格,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结合三个选段内容,说说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本学期,我们与整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不期而遇,细细阅读,收获颇多。请对下面的说法做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这是鲁滨逊说的一句话。( )
②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9年,高度浓缩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
了不起的粉刷工(节选)
①汤姆提着一桶白粉浆,拿着一柄长刷走到街道上。________________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把长刷伸进桶里沾满白浆,刷了几刷子后,退后几步审视了一下墙壁,他刷过的地方和那一大片还未涉及的墙面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他沮丧地坐到了树荫下,再也提不起精神来。
②想着再过一会儿工夫,那些自由自在的男孩们就该出来玩了,倘若看见他在这里老实巴交地刷墙,他们不笑死才怪!正当他陷入绝望的境地时,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击中他的脑海,那简直就是个伟大的创意!主意已定,汤姆心里顿时觉得畅快多了。
③他沉住气,又一次拿起刷子刷起墙来。不一会儿,本·罗杰斯出现了,他啃着大苹果,走了过来。汤姆没有出声,他像一位艺术家一样,在墙上仔细地刷了几刷子,又后退几步,满意地欣赏一番,偶尔还补上两刷。本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
④“喂!看来你不得不干活了,对吧?”
⑤“这叫干活?”汤姆摆出一副不屑的神态,“这也许是干活,也许不是。反正我挺乐意的。”
⑥“这么说,你喜欢干活?”
⑦“喜欢干?你以为每个男孩都可以随时得到刷墙的机会吗?”
⑧本被震住了,他停止了吃苹果,专心注视着。汤姆认真地刷着,好像在精心制作一件艺术品。这太吸引人了!本受到了诱惑,他强烈要求汤姆让他也刷一阵。
⑨汤姆刚准备把刷子递给他,又立刻收了回去:“哎呀!这可不行,波莉姨妈对这面墙要求太高,吉姆和锡德都想接这份工作,可是她只信任我。”
⑩“求求你,让我试试吧,我保证仔细刷。”
“倘若是后院的墙壁,我想姨妈也不会在意,问题是现在刷的是临街的墙面。我怕万一失手,她会怪罪我的。”
汤姆越说越玄乎。本心里痒痒得不行:“我一定会很小心的。要不,我把这个苹果都给你,你就让我刷刷吧。”
汤姆心里美滋滋的,却装出百般不情愿的样子,把刷子递给了本。
当本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漓的时候,汤姆则躲在树荫下一边乘着凉吃着苹果,一边盘算着算计别的男孩。街上不断有男孩经过,他们最初都想来开开玩笑,但最后都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刷墙。本过后是比利,然后又换了约翰尼,一个接着一个,他们都是用自己心爱的玩具来换取这难得的干活机会。看着手里猛然增长的财富,汤姆得意非凡。
10.随着情节的发展,汤姆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11.汤姆为什么一再拒绝本刷墙的要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担心本刷得不好 B.汤姆喜欢刷墙这个活儿
C.汤姆害怕被姨妈怪罪 D.汤姆想吊起本的兴趣
12.选文写汤姆诱惑本刷墙时很仔细,写汤姆算计其他男孩时很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以下是同一内容的两种不同翻译,你会选择哪一句填入第一自然段的横线处?为什么?
①他目测了一下高大的院墙,心中的喜悦顿时化为灰烬,那长长的院墙简直是“无边无际”嘛!他感觉末日将临,心灰意冷。
②他环顾院墙,所有的快乐立刻烟消云散,心中充满了惆怅。院墙可是三十码长,九英尺高啊。生活对他来说太乏味空洞了,活着仅是一种负担。
我选第 种,因为 。
14.你与小华同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交流感受。
小华:我认为汤姆有些虚荣,到处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一点也不乖。
你:我觉得评价人物的角度不能单一,从小说中 的事情来看,汤姆还是个 的人。
六、书面表达
15.习作。
我国的文学名著数不胜数。你都读过哪些呢?你对其中哪部作品最熟悉?请你选择最熟悉的一部,写出它的梗概。要求:题目自拟,语言简练,内容完整,不少于400字。
《第二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B B A B
1.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注意“凄、寞、恐、霉、籍”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A.猫眯——猫咪,乌和之众——乌合之众;
C.蚂蜂——马蜂,头晕目炫——头晕目眩,偌小无力——弱小无力;
D.藤曼——藤蔓。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无济于事:意思是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解决不了问题。结合句意,可知使用正确。
B.乌合之众:原义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乌合:像乌鸦一样聚合),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结合“我们在这次篮球比赛中一定会获得冠军”可知使用有误。
C.跃跃欲试:意思是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结合句意,可知使用正确。
D.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鄙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从“遇到困难与挫折”可知使用正确。
故选B。
4.A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是鲁滨逊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还救了野人“星期五”,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选项A概括的最全面。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汤姆 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 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B.汤姆和朋友哈克到墓地里玩,无意间目睹一场凶杀案。后来汤姆在律师的鼓励下终于鼓起勇气,出庭作证。说法错误。
故选B。
6. 人烟 精

无争 纷纷 心 意 跃跃 跃跃欲试 息息相关 欣欣向荣 息息相通 诚心诚意 荒无人烟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词语仿写。
荒无人烟: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聚精会神: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与世无争:不跟世界上的人发生争执。
纷纷扬扬: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
诚心诚意:十分真挚诚恳。
跃跃欲试:急切地想试试。
(1)“AABC”式的词语是“跃跃欲试”,“AABC”式的词语: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蒸蒸日上、恋恋不舍、昏昏欲睡、天天向上。
(2)真心实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近义词:诚心诚意。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人聚集得非常多。反义词:荒无人烟。
7. 日暮汉宫传蜡烛 冷露无声湿桂花 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诗句默写。
(1)出自《寒食》,作者: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2)出自《十五夜望月》,作者: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3)出自《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4)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寄欢州》,原文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译文: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虽然路途艰险,只要心意相通,就无畏路途的遥远。
诗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喻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5)结合题干“你怎么能囫囵吞枣地读书呢?”可知,前面古人是用名言来劝说要认真读书,故可以说“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
译文: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6)得到别人的指点和帮助,我们表示感谢可以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意思:人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误入歧途,自己却难以分辨,这时候,你就需要听一下别人的一席话,听一下别人的劝告或经历,或许你就能够解决难题,感觉比读多年的书还更有帮助。
8. 反方 人生短暂,应该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鲁滨逊对出海探险充满热情,冒险能够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尽管冒险有风险,但正是在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鲁滨逊不断成长和蜕变,展现出了坚韧、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这种经历是安稳生活所无法给予的。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本题需要选择支持正方或反方观点,并阐述原因。这就要求我们从题干所给信息出发,结合鲁滨逊的经历以及对两种观点的理解,来分析利弊,从而得出合理的理由。
分析支持正方观点的理由:
从父母期望角度:鲁滨逊的父母希望他留在身边过稳定、安逸的生活。父母的期望往往包含着对子女的关爱与保护,留在父母身边能满足父母的心愿,让父母安心,享受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陪伴。
从冒险风险角度:鲁滨逊一次又一次出海探险,差点丢掉性命。这表明冒险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伤害甚至失去生命,而安稳的生活能避免这些风险。
分析支持反方观点的理由:
从梦想追求角度:鲁滨逊怀揣着对冒险的梦想,梦想对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勇敢地去追寻梦想,能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实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而不是局限于平淡的生活。
从成长收获角度:虽然冒险充满危险,但鲁滨逊在冒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自己的生存能力、意志品质等。这些经历和收获是在安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对他个人的成长和成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示例1:我支持正方的观点,因为父母希望鲁滨逊留在身边过稳定、安逸的生活,这是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期望,留在父母身边能让父母安心,享受家庭的温暖。而且鲁滨逊出海探险差点丢掉性命,冒险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安稳的生活能避免这些风险。
示例2:我支持反方的观点,因为鲁滨逊怀揣着对冒险的梦想,梦想对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至关重要。勇敢地去追寻梦想,能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实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并且在冒险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生存能力和意志品质,这些是在安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
9.(1) 心理 孤寂
(2)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有两面性,有好的方面也会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多关注事情好的方面。
(3)鲁滨逊是一个理智、有辩证思维的人,从他流落荒岛后,理性分析自己的幸与不幸中看出。鲁滨逊是一个害怕孤独却又勇敢面对、解决的人,从他渴望朋友,渴望与人交往,想办法救下“星期五”中看出。
(4) √ ×
【导语】这篇选文通过三个典型片段,立体展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精神成长轨迹。【甲】段采用商业簿记式的理性对比,体现其自我调节的生存智慧;【乙】段通过内心独白和反复呼告,凸显孤独催生的人性渴望;【丙】段则以戏剧性救援事件,昭示文明社会关系的重建。文本通过心理描写、对比手法和叙事张力,成功塑造了一个从生存挣扎到精神救赎的现代人形象,深刻诠释了人类在绝境中保持理性、渴求联结、重建文明的永恒命题。
【详解】(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答题时,需认真分析句子,尤其要善于抓住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和理解。
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结合【乙】段中“我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求伴求友的强烈欲望”可知,这是鲁滨逊内心的想法。“我多年来过着孤寂的生活”中的“孤寂”这里指的是鲁滨逊孤独寂寞,强调一种孤独冷清、无人陪伴、内心空虚的状态。从“孤寂”这词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此时的情状。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
阅读【甲】选段可知,鲁滨逊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没有一味的沉寂,在坏处带来的痛苦中,而是能冷静的分析出还有好处存在。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他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发展。
从鲁滨逊列出的坏处和好处中得到的启示是:在面对困境时要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积极乐观的寻找有利因素,保持坚强的意志和信念,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尝试这样的方法去思考,从而汲取勇气和力量。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选段【甲】中鲁滨逊记录的幸与不幸可知,鲁滨逊是一个乐观、坚强、善于自我安慰、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人。
结合选段【乙】中的句子“我多年来过着孤寂的生活,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的渴望与人交往,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的感到没有伴侣的痛苦。我多么希望那只船上能有一个人逃出来啊!”可知,鲁滨逊是一个渴望交流、害怕孤独、内心渴望陪伴的人。
结合选段【丙】中的句子“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两个野人。”可知,鲁滨逊看到野人追杀受害者时,果断开枪救下了逃跑的野人,展现了他勇敢的一面。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人。
综上所述,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坚毅、聪明机智、乐观积极、独立自主、渴望交流、富有同情心、有强烈的求生意志的人。
(4)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积累。
(1)“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这是鲁滨逊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积极求生的精神特质。这与他在荒岛上顽强生存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是相符的。
此项说法正确。
(2)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而不是29年。
此项说法错误。
10.想到好主意
心中充满惆怅 美滋滋 得意非凡 11.D 12.详略得当,更清晰地表达出主要意思,使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加深读者印象。 13. ① 这句话简洁生动,通俗易懂 14. 和贝琪到墓地试胆量遇险,救出贝琪 勇敢机智、讲义气
【导语】这篇节选通过汤姆刷墙的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他的机智与心理变化。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汤姆从沮丧到灵机一动,再到巧妙利用他人心理的过程,突出了他的聪明与策略性。汤姆通过假装刷墙是一项难得的特权,成功吸引了其他男孩的兴趣,甚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代价来参与。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汤姆的机智,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从众心理和对稀缺资源的渴望。整体上,文章通过简洁而富有层次感的叙述,成功塑造了一个既调皮又聪明的少年形象。
10.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章第①自然段提到“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把长刷伸进桶里沾满白浆,刷了几刷子后,退后几步审视了一下墙壁,他刷过的地方和那一大片还未涉及的墙面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他沮丧地坐到了树荫下,再也提不起精神来”。从“叹气”“沮丧地坐”等动作描写,以及他对已刷墙面和未刷墙面的对比感受,能明显看出他此时面对刷墙任务的沮丧心情。
故开始刷墙:心情为沮丧。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正当他陷入绝望的境地时,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击中他的脑海,那简直就是个伟大的创意!主意已定,汤姆心里顿时觉得畅快多了”。“陷入绝望” 表明之前心情糟糕,而“伟大的创意”出现后,“畅快多了”直接体现出他因想到办法而心情转变。
故想出创意:心情是觉得畅快。
文章第⑧自然段“汤姆认真地刷着,好像在精心制作一件艺术品。这太吸引人了!本受到了诱惑,他强烈要求汤姆让他也刷一阵”,以及第 自然段“汤姆心里美滋滋的,却装出百般不情愿的样子,把刷子递给了本”。汤姆成功吸引本并让本主动要求刷墙,“心里美滋滋”“装出不情愿”都表现出他计划得逞后的得意心态。
故诱骗本刷墙:心情为得意。
文章第 自然段“街上不断有男孩经过,他们最初都想来开开玩笑,但最后都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刷墙…… 看着手里猛然增长的财富,汤姆得意非凡”。众多男孩都被他算计,还得到了不少“财富”(玩具等),“得意非凡”突出他此时极为得意的心情。
故算计其他男孩:心情是得意非凡。
11.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A.文中第 自然段汤姆虽提及“我怕万一失手,她会怪罪我的”,但这是他的说辞,并非真心担忧本刷墙质量。他的目的是通过这种说辞增加刷墙的“难度”和“吸引力”,而不是真的怕本刷不好,所以“汤姆担心本刷得不好”说法错误 。
B.从文章第①段“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沮丧地坐到了树荫下,再也提不起精神来”可知,汤姆一开始对刷墙是抗拒和沮丧的,并不喜欢这个活儿,“汤姆喜欢刷墙这个活儿”不符合原文 。
C.结合全文可知汤姆是一心想摆脱刷墙任务,并非真的害怕姨妈怪罪。他不断拒绝本,是在实施自己的计划,通过营造刷墙很难得、只有他能做好的假象,来勾起本的兴趣,所以“汤姆害怕被姨妈怪罪”也不正确 。
故选D。
12.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文章第③— 自然段中,详细描写了汤姆和本的对话以及汤姆的动作、神态等,如“汤姆没有出声,他像一位艺术家一样,在墙上仔细地刷了几刷子,又后退几步,满意地欣赏一番,偶尔还补上两刷”,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把汤姆假装认真刷墙、故作姿态的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善于算计。同时,本和汤姆的对话也进一步推动了情节发展,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汤姆是如何一步步诱惑本上钩的,突出了这一情节的有趣和关键。
文章第 自然段中“街上不断有男孩经过,他们最初都想来开开玩笑,但最后都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刷墙。本过后是比利,然后又换了约翰尼,一个接着一个,他们都是用自己心爱的玩具来换取这难得的干活机会”简略地交代了其他男孩的情况,这样写避免了重复啰嗦。因为前面已经详细描写了汤姆诱惑本的过程,读者已经了解了汤姆的方法和手段,所以略写其他男孩能使文章详略得当,使中心突出,主次分明,让读者对重点情节印象深刻,同时也能体现出汤姆用同样的方法成功地让其他男孩上钩,进一步表现了他的机灵,使文章结构更合理。
1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两种翻译选填句子,需综合考量,依据是所填句子与原文情感、风格、表达效果是否契合,像情绪强度、语言特色、衔接连贯等方面。任选其一,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选①。
文章第①自然段提到“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沮丧地坐到了树荫下,再也提不起精神来”,说明汤姆面对刷墙任务心情极度低落。句①中“心中的喜悦顿时化为灰烬”“感觉末日将临,心灰意冷”,运用夸张的手法,强烈地表现出汤姆看到院墙后的绝望情绪,与后文他的沮丧状态衔接更紧密,能让读者更直观感受到他心情的糟糕程度 。“那长长的院墙简直是‘无边无际’嘛!”这种表述生动形象,能让读者更真切体会到院墙在汤姆眼中的漫长,进而理解他面对巨大刷墙任务时的心理压力,相比句②的表述更具感染力。
示例二:选②。
文章整体语言风格较为平实自然,句②中“环顾”“烟消云散”“惆怅”等用词比较平实、稳重,与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相契合。而句①中用词相对夸张、活泼,在语言风格的一致性上稍逊一筹。
句②中明确给出“三十码长,九英尺高” 这样具体的数值,能让读者更清晰直观地了解院墙的规模,从而理解汤姆为何会觉得刷墙任务艰巨,相比句①中“无边无际”这种较模糊的形容,在传达信息的准确性上更胜一筹。
1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选取其中的事例,并分析汤姆不同的人物形象。答案并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觉得评价人物的角度不能单一,从小说中汤姆在法庭上大胆作证帮波特洗清冤屈的事情来看,汤姆还是个正直勇敢的人。
15.例文: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皇帝昏庸无能,百姓苦不堪言,就导致了农民发起的起义,名曰“黄巾兵起义”乱世之中,一代英雄人物就此竞相涌现。
之后,袁绍与曹操领众以平“十常侍之乱”冲入皇宫,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慌乱而逃,途中,西凉刺史董卓因救驾有功,竟掌握了朝中大权,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残暴的董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王允与曹操利用连环计,将董卓被其义子吕布所斩。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用计谋相继除去了吕布,袁术,定都许都,其后官渡之战曹操以小胜多,将袁绍灭掉,继而平定了北方。
刘备桃园结义后,与曹操作斗争,在汝南遭刘璋战败,后投奔荆州刘表,后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作为辅助。
诸葛亮凭借他的机智,在江东舌战群儒促进孙刘联合在赤壁之战时,利用连环计、反间计、苦肉计,更是出现了草船借箭的故事战胜了曹操。这一战是中国历史非常辉煌的一页。
战后,孙刘转而互争荆州,周瑜派鲁肃讨要荆州,一次次被诸葛亮说回,心胸狭窄的周瑜终于在诸葛亮的讥讽中呕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
刘备夺得西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不料吴国大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夺取荆州,忠义之将关羽宁死不屈被孙权斩首,之后,刘备又被新任督都陆逊战败,病倒在白帝城。
诸葛亮派大兵将南蛮孟获七擒七纵平定了南方之乱,他因要完成刘备的嘱托,六出祁山,最后应过度劳累军事死于五丈原。这时曹操之子曹丕早已改国号为魏,后来司马炎在266年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总算平定了全国。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审题立意:本题为自命题作文,注意题干要求给自己读过中最熟悉的一部作品写一个梗概,首先选取一本自己最近最熟悉的作品,再读一读,形成整体印象,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题目自拟。
选材分析:可以先介绍这部作品的名称、作者等,再从作品的主要内容、语言风格、思想主题及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感悟等方面来具体介绍。注意结构清晰,语言通顺。
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写出梗概的作品名。
中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每一个部分所表达的意思,把每一部分所表达的意思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结尾:写出这本书的结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