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题
2.将下列有关内心情感的词语补充完整。
兴高采( ) ( )出望外 ( )不及待 心灰意( )
翘首以( ) 惊心动( ) 提心吊( ) 义( )填膺
心( )如焚 伤心欲( ) 懊( )不已 担惊受(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匆匆》紧扣“ ”二字,写出了时光的 ,抒发了 。
(2)课文《那个星期天》描写了“我”从开始等待的 ,到继续等待,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 ,直到最后希望落空, 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选择题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惆怅(zhōu) 急遽(jù) B.绞肉(jiǎo) 消逝(sì)
C.缥缈(piāo) 原谅(niàng) D.依偎(wēi) 惊惶(huáng)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盼望 明媚 绊脚 翻箱倒柜 B.揉开 惊惶 枕搁 空空落落
C.缥渺 依偎 答应 全神贯注 D.滋味 浅显 鼓厉 胡思乱想
6.安定团结( )
A.装置组合 B.不出事故 C.稳定 D.身体健康
7.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匆匆( ),任何人也无法( ),我们只有( )当下,才能让生命( )光彩。
A.流逝 挽留 珍惜 绽放 B.逝去 遮挽 爱惜 绽放
C.流淌 挽留 珍惜 盛开 D.流逝 遮挽 爱惜 盛开
8.对《阳光的两种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 B.文章借具体事例表达情感,自然真实。
C.课文表达了“我”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颂,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赞美。D.文章写母亲和毕大妈智慧使用阳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她们的生活智慧和美好内心的赞美。
9.“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句子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B.看着这棵腊梅,仿佛在暗夜里使我看到了黎明初露时的金色曙光。
C.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四、语言表达
10.实践题 班里正在举行“照片载情·留住时光”交流分享会,请你积极参加。
老师将这学期班级里的一些难忘瞬间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请从以上照片中任选一个或自己另外回忆一个,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五、现代文阅读
11.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的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的消逝,一派荒凉。
(1)了解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有助于精准使用语言。读读下面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选一选,填一填。
急遽:指快速的,程度轻于“急剧”。急剧:指迅速而剧烈,程度较重。
①溪水跳下山涧, 地向山脚奔去。
②大地 地震动起来,人们吓得四处奔逃。
惊惶:重于形容内心的恐惧。 惊慌:多形容行动的慌张。
③她 地跑出门,一定是发生什么事了。④他通红的脸显得又 又疲惫。
(2)用“漫长而急遽”来形容光线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3)阅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②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阅读与理解。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2.朗读选文时的感情基调是( )
A.豪迈 B.坚定 C.感慨 D.悲痛
13.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洗手、吃饭、默默等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向我们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我也能仿写两句: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
14.本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描写了______。
A.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流逝 B.时间去得快来得快
C.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
15.读了本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打算怎么做?
六、书面表达
16.习作。
生活中,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请你选择一件事情写一写,注意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内容完整,叙事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第三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4 5 6 7 8 9
答案 D A C A D D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本题“确”“虚”“荒”“息”“逝”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烈 喜 迫 冷 盼 魄 胆 愤 急 绝 悔 怕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翘首以盼: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某物的出现。
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后形容使人感到十分惊险、紧张。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伤心欲绝: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
懊悔不已:后悔得不得了。
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害怕遭受祸害。
3. 匆匆 无情流逝 作者对时光一去不返的无奈、惋惜 满怀期待 焦急无奈 失望委屈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作者通过描写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等自然现象,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光匆匆、稍纵即逝的特点,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同时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2)《那个星期天》作者史铁生。文章以孩子的视角,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我”在那个特定的星期天里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的心理变化。一开始“我”因为即将出去玩而兴奋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一直忙碌,“我”的心情逐渐变得焦急无奈,当最后希望彻底落空时,“我”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和委屈。
4.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惆怅(zhōu)——chóu;
B.消逝(sì)——shì;
C.原谅(niàng)——liàng。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B.枕搁——耽搁;
C.缥渺——缥缈;
D.鼓厉——鼓励。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安定:意思是指(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安:稳定。
故选C。
7.A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流逝:(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挽留:(动)请要离去的人留下来。
珍惜:(动)珍重,爱惜。
绽放:(动)(花)开放。
逝去:过去:消逝。
遮挽:拦阻挽留。
爱惜:(动)爱护珍惜。
流淌:(动)液体流动。
盛开:(花)繁盛地展开。
结合词义,可知,形容时光的匆匆,应选:流逝;形容人们无法留住,应选:挽留;我们只有活下当下,应选:珍惜;让命放光彩,应选:绽放。故选:A。
8.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D.文章主要是通过叙述母亲和毕大妈使用阳光的具体事例,如母亲晒被子、毕大妈煮水等,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她们的生活智慧和美好内心,是含蓄地表达赞美之情,而不是直接抒发,该选项理解错误。
故选D。
9.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间接抒情:是间接抒发感情,包括缘事抒情、借景抒情、咏物抒情等方式。
直接抒情:是一种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往往是通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其特点 是感情袒露、气势奔放、热烈。
A.分析句子“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可知,用“漫长”指出“我”等待的时间漫长。属于间接抒发情感。
B.分析句子“看着这棵腊梅,仿佛在暗夜里使我看到了黎明初露时的金色曙光。”可知,用“腊梅”间接抒发情感。
C.分析句子“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可知,间接抒发情感。
D.分析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可知,直接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怅然若失与对时光的眷恋之情。
本题ABC选项都是间接抒情。故本题选D。
10.示例一:拔河比赛时,我们班同学可谓是团结一致,奋勇拼搏。他们一个个脚蹬着地,拼尽全力向自己的方向拽绳子。双方实力相当,互不相让,同学们的脸都憋得通红,即使筋疲力尽也决不松手,最前面的队员咬牙坚持,铆足了劲儿往自己的方向拉。
示例二:那天,我穿着校服站在合唱台上,心跳得飞快。灯光照在脸上,我紧紧握着话筒,跟着老师的指挥,和同学们一起放声歌唱。虽然紧张,但听到大家和谐的歌声,我感到无比骄傲。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是最棒的!示例三:我和朋友们一起去郊游野餐。阳光明媚,草地绿油油的。我们铺好野餐垫,分享着美食,欢声笑语不断。大家还玩起了捉迷藏,玩得特别开心。这真是一次难忘的郊游!示例四:那一天,我和同桌一起值日。我们拿着扫帚,齐心协力地清扫操场和走廊。尘土飞扬中,我们相互帮助,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选择印象深刻的照片或自己回忆的画面,并通过生动描述的方式,传达出当时的情境与感受。
题目四幅图分别与拔河比赛、文艺汇演、野餐出游、校园值日相关,结合题干“照片载情·留住时光”表明是班级间的活动。在表述时要有效地突出了集体活动中的团结精神和友谊,也可以自己回忆印象深刻的画面,表现出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印象。
示例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张照片,即在舞台上的表演。那是我们班级参加学校文艺汇演的一个画面,当时所有表演的同学都非常投入,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热情。舞台背景华丽绚丽,灯光四射,每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优美和谐。特别是当班里的小伙伴们完全放开自我,尽情展示才艺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荣誉感。这一瞬间不仅记录了我们的努力和汗水,更见证了我们的团结与友谊,是我心中极为珍贵的回忆。
示例二:记得那次运动会,天气晴朗,操场上充满了欢呼声和加油声。接力跑是我班最期待的项目。比赛开始前,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轮到我上场时,我感觉心跳加速,但我明白班级的荣誉需要我去拼搏。当接到前一位同学递过来的接力棒,我迅速转身,奋力奔跑,耳边只听到风声和同学们的呐喊声。最终,我们班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胜利,大家欢呼庆祝,那一刻的喜悦和骄傲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这次接力赛不仅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也让我明白了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
11.(1) 急遽 急剧 惊慌 惊惶
(2)虽然等待的时间漫长,但“我”却不希望黑夜那么快的降临,希望白天长一些,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3) “我”的盼望无果而终,内心委屈,且越来越失望。 作者把自己的感受融入了描写的景物中,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的委屈与失望。
【导语】这篇《那个星期天》节选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童年记忆中的情感创伤。作者巧妙运用矛盾修辞("漫长而急遽"的光线)和听觉意象(搓衣声),将时间流逝与情感凝固形成张力。母亲洗衣的机械声响成为时间无情的隐喻,而突然的拥抱场景则揭示了亲子关系中承诺与失约的永恒命题。文中"荒凉"的光线描写与"惊惶"的母亲形象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等待、失望与抚慰的微型情感宇宙,体现了散文“以小见大”的审美特质。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选近义词填空。
①“溪水跳下山涧,(急遽)地向山脚奔去。”从语境来看,溪水跳下山涧向山脚奔去,这一过程虽然速度快,但没有达到那种迅速而剧烈的程度。就如同文中“我”感受到的光线变化中“急遽”的感觉,是一种相对快速的状态,没有特别强烈的冲击力,故选“急遽”。
②“大地地震动起来,(急剧)人们吓得四处奔逃。”地震发生时,大地的震动是非常强烈且迅速的,这种变化程度很重。与文中“我”感受到的那种更强烈的情境类似,比如“我”等待的希望一点点破灭时内心的那种强烈冲击,这里用“急剧”能更准确地描绘出大地震动的剧烈程度,突出情况的危急,故选“急剧”。
③“她(惊慌)地跑出门,一定是发生什么事了。”此句重点描述的是她跑出门这个动作表现出的慌张状态。就像文中母亲发现“我”哭时“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惊惶”侧重于内心感受,而这里强调的是行动上的慌张,“惊慌”更符合语境,故选“惊慌”。
④“他通红的脸显得又(惊惶)又疲惫。”这里描述他的脸部表情所呈现出的状态,“通红的脸”显示出他可能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更侧重于内心的恐惧情绪的外在表现。如同“我” 在等待落空后的那种内心的恐惧和失望,“惊惶”更能体现出他此时内心的情绪,故选“惊惶”。
(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在“漫长而急遽”中,“漫长”体现的是“我”在等待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因为“我”满心期待着能在那个星期天出去,所以在等待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煎熬,这种心理上的等待让时间显得无比漫长。而“急遽”则是客观地描述了黄昏时光线变化的实际状态,黄昏到来时光线消逝得很快。“我”虽然知道时间在流逝,光线在急遽变化,但内心却不希望白天这么快结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实现出门的愿望,所以这种矛盾的表述恰恰体现出“我”执着盼望能够出门的心情。
(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①从“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可以看出“我”在等待中内心的孤独和惆怅,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逐渐破灭;“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直接表明“我”因为期待的外出没有实现而伤心哭泣;“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的消逝,一派荒凉”进一步体现出“我”的失望,对光线消逝的在意也反映出“我”对美好期待落空的失落,以及内心的委屈。
故这个片段表现了“我”失望、难过、委屈的心情。
②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是因光线变化如“光线正无可挽回的消逝,一派荒凉”,象征希望破灭,融入“我”失望孤独情绪;声音“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暗示等待漫长、希望流逝。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手法,不直接说心情,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的委屈与失望,也让情感含蓄、细腻,读者更易共鸣。
12.C 13. 排比 写字 从笔尖下悄悄溜走 发呆 从晃神的间隙里逃走 14.A 15.感触:时间如流水般不可逆,平凡日常中藏着最珍贵的生命痕迹。 打算: ①制定每日计划,珍惜零碎时间 ②记录生活日记,留存时光印记 ③减少无意义消遣,专注有价值的事。
【导语】这篇《匆匆》节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的流逝,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洗手、吃饭)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赋予其动态感。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太阳有脚”)和排比句式,强化了时间悄然而逝的不可抗拒性。连用“跨、飞、溜、闪”等动词,生动展现了时间的转瞬即逝。文字间流露出对光阴易逝的怅惘与无奈,体现了现代人对时间焦虑的普遍感受。全文语言简洁却富有诗意,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情感分析。
阅读选文内容,通过句子“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可知,选文反复强调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怅惘,整体氛围带有对时光易逝的深切感慨。所以朗读选文时的感情基调是感慨的。
故选C。
1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句子的仿写。
对选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分析可知,句子中连续使用了“……的时候,日子……”这样结构相似的分句,是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洗衣、吃饭、默默”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对画线句子的结构分析可知,句式的结构为:……的时候,日子……。作者通过生活化场景(洗手/吃饭)与诗化语言的结合,揭示时间流逝的残酷与不可逆,依照此句式写出一个排比句即可。如: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戏中悄然溜走;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脚下匆匆划过。
14.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结合句子“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句话中的“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强化了时间流逝的不可挽回,生动地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匆匆离去,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故选A。
15.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答此题,可以结合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感触及打算。
如:
感触:本文生动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让我深刻体会到时光的珍贵与不可逆。日子在琐碎日常中悄然溜走,如流水般无法挽留,令人心生紧迫感。
打算:珍惜当下:认真对待每一分一秒的时间,看书学习;制定计划:合理规划每日时间,避免虚度。记录成长:通过日记或目标清单,让时间“可见”。行动优先:想到的事立刻做,不拖延。
16.例文:
难忘的第一次做饭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许多往事如同繁星闪烁,而第一次做饭的经历,就像其中最亮的那一颗,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那天父母都加班,迟迟未归,我的肚子早已开始咕咕叫。于是,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尝试做一顿饭。
我打算做一道最简单的番茄炒蛋。我先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和一个番茄。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鸡蛋在碗边轻轻一磕,鸡蛋就滑进了碗里,我用筷子快速搅拌,不一会儿蛋液就变得均匀。接着处理番茄,我小心翼翼地把番茄切成小块,可它们就像调皮的孩子,在案板上滚来滚去。
准备工作完成后,我打开煤气灶,倒入油。等油热了,我就把蛋液倒了进去,瞬间,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吓得我连忙往后退。等蛋液凝固后,我把它翻炒成小块盛出来。然后再往锅里倒了点油,放入番茄块,不停地翻炒,番茄渐渐出汁,变得软烂,我把炒好的鸡蛋倒进去,加入盐和糖调味,又翻炒了几下,一盘番茄炒蛋就大功告成了。
虽然这道菜卖相不太好,鸡蛋有点糊,番茄块也大小不一,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这次做饭的经历,不仅让我体会到了自己动手的快乐,更让我理解了父母平日里的辛苦。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我的记忆中闪耀,成为我成长路上一段难忘的回忆。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题目要求写生活中难忘的经历,限定了写作内容是亲身经历的事,重点在于突出“难忘”,需通过具体事例展现。“表达真情实感”表明要融入自己真实的情绪、感受,不能虚构情感。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400字,要注意内容完整,叙事清晰有条理。
二、立意
从难忘经历中挖掘成长、感悟、收获等积极意义。可以是学会了某种技能,如骑自行车,懂得坚持就能成功;也能是经历挫折后变得坚强,像考试失利后努力奋进;还能是一次温暖的助人经历,感受到善良的力量,让读者能从经历中获得启发或共鸣。
三、提纲
开头:开篇点题,直接说出这次登山经历让自己难忘,引发读者兴趣。
中间:详细描述登山过程,遇到困难想放弃,在他人鼓励下坚持登顶,看到美丽风景。
结尾:总结这次经历的收获,如明白了坚持的意义,再次强调经历难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