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几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眨眼(zhǎ) 深褐(hè) 徘徊(huí) 聊天(liáo)
B.控制(kòng) 念叨(dāo) 明媚(mèi) 避免(pì)
C.宴会(yàn) 蚁穴(yì) 亲吻(wěn) 绽开(zhàn)
D.惊惶(huáng) 依偎(wēi) 寂寞(mò) 压迫(pò)
2.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拘留 防御 僻静 不可思议
B.清脆 通霄 沮丧 司空见惯
C.衣襟 严峻 拔弄 迫不及待
D.辩论 倾覆 担搁 见微知著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作业老是做错,但妈妈仍心平气和地辅导我。
B.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行云流水之势,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
C.跑完800米比赛的王明脸色惨白、浑身无力,我大步流星地跑过去扶住他。
D.我的复习资料不见了,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了一个下午,还是不见踪影。
4.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我深深地感受到邱少云的伟大。
B.钱学森诚恳地说:“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C.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D.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5.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脚底下。(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焦急)
B.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拉导火索。(动作描写,刻画了董存瑞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
C.毛主席皱了皱眉,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D.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神态描写,展现了李大钊被捕时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
二、书写
6.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你们还记得刚踏进校园时的我们吗,是那般天真,喜欢到草丛里捉,把弹珠当成珍宝一样收藏,小脑袋里充满各种奇妙的……这的童年时光呀,就这样悄悄溜走。感谢成长路上的伙伴,再相聚时轻声说一句:那时你也在!
三、填空题
7.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古人常常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于谦通过“ , 。”来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志向;诗人郑燮用“ , 。”来寄予自己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2)时光易逝,正如朱自清写的《匆匆》一文中: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 了,如 ,被初阳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让我们不得不想到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俗语说:“ 。 。”
(4)本学期,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 的鲁滨逊和 的尼尔斯;知道了“ ,一字值千金。”的道理。古诗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有的蕴含景物美,如“春色满园关不住, 。”;有的蕴含情趣美,如“水是眼波横, ”;有的表达了思乡之情,如“今夜月明人尽望, ”。
四、语言表达
8.在制作“童年是一首歌”成长纪念册时,同学们就“自己动手制作纪念册好”还是“交给店家制作纪念册好”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请你选择一方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理由。
尊敬的主席,对方辩友,我方的观点是: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2017年我国网上公布的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38分 12分 144分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纸)
9.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 、 和 。
10.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 、 、 。
11.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12.材料二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 。
13.谈到读书,如果让你从《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童年》等名著中选择一本推荐给学弟学妹,请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
我推荐《 》给学弟学妹阅读。
理由: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
①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②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创作了“烟重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③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摘编《北京日报》《“95后”传承人捏面人20年:把“面人郎”变网红》)
材料三:
①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
②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祥。”
(摘编自季中扬、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1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B.“95后”“非遗”传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C.由于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D.秦淮灯彩传承人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做灯讲究吉祥的寓意,这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15.材料二中关于郎佳子彧面塑作品的两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B.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以影像的方式进行传播,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了大众。
16.小明对上述三则材料饶有兴致,他想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想问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组织一句话(不超过20字),任选一个问题回答他。
问题I:是什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题II: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题III:怎么办?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A.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B.王子猷(yóu)居山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③,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市。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彷徨:徘徊的样子,走来走去,犹豫不决。④剡:剡县,今绍兴嵊州市。⑤造门:到了门口。
17.以上诗文中各自提到一对好友,文本A中的好友是 和 ;文本B中的好友是 和 。
18.下列选项中,与“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取之,信然。 B.清旦,衣冠而之市。
C.诸儿竟走取之。 D.我非生而知之者。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20.上述诗文都通过主人公与朋友的交往,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谊。请比较两篇文本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写出它们的不同点。
七、书面表达
21.写作。
幸福是肚子“咕咕”叫时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幸福是生气时头上爸爸那双温暖的大手,幸福是干渴难忍时可以喝到爷爷泡的一杯清新的家茶,幸福是考试成绩不好时老师一句鼓励的暖暖的话语……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能以细节打动读者,以真情实感来赢得读者的共鸣。
《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C D A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徘徊(huí)——huái;
B.念叨(dāo)——dao,避免(pì)——bì;
C.蚁穴(yì)——yǐ;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B.通霄——通宵;
C.拔弄——拨弄;
D.担搁——耽搁;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
A.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运用恰当;
B.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多指文章、书法、歌唱等)。运用恰当;
C.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一般都形容的是走路,不能用大步流星形容跑;
D.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运用恰当;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D.“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短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句子改为: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故选D。
5.A
【详解】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
A选项中“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看似是在说话,实则属于内心独白,再加上没有引号,这句话应属于心理描写。
故选A。
6.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读给出的拼音,根据句子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笔画与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书写时注意“稚 ”“蟋”“蟀”“璃”“感”“漫”的正确写法。
7.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轻烟 吹散 薄雾 蒸融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畏艰险 勇敢善良 读书须用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山是眉峰聚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和理解。
(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情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的《竹石》,描绘了竹子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形象,寄寓了诗人自己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2)书写时注意“烟、散、薄、蒸、融”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致、鸿、鹄、健”的正确写法。
(4)《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岛上,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本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对待动物和人十分凶狠,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旅行路上的尼尔斯,跟着鹅群看到了许多美丽迷人的瑞典自然风光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或雄伟或壮观的城镇,都让尼尔斯惊奇不已,在这一条前行的路上,他收获了友情和爱。
书写时注意“墙、聚”的正确写法。
8.自己动手制作,在回忆往昔的过程中再次回味成长,更有纪念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注意结合题干的要求“自己动手做纪念册还是交给店家制作纪念册”这一主题来说话,作答时要写出观点,并说明理由,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如:
我赞同的观点是交给店家制作纪念册。理由是:交给店家制作,无论技术还是外观都更加精致、美丽,作为永恒的纪念册值得最好的。
9. 著作 网络 报刊 10. 为了实际的用途 为了消遣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11.C 12. 列数字 说明我国成年国民读书时间比读报时间长,成年国民喜欢看电视,不喜欢读书看报,我国成年国民用在电媒上的时间远远超过纸媒上的时间。 13.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环环相扣,使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书中的内容也带给我们一些许多的道理,比如有志者事竟成,不怕艰难向前冲等。
【解析】9.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从材料一的“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的“2017年我国网上公布的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分配时间表”和材料三的“摘自报刊”可知,这位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分别是:著作、网络、报刊。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材料一的句子“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可得出答案。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从材料三的“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可知,阅读书籍是在和左脑交流。
故选C。
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材料二中,展示了2017年我国网上公布的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分配时间表,其中详细列出了读书时间、读报时间和看电视时间,分别为20.38分、12分和144分。这种呈现方式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种方法使得信息更加清晰、直观,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数据,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我国成年国民的阅读状况。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成年国民在阅读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尤其是与看电视的时间相比,读书和读报的时间明显较少。
13.本题考查介绍推荐。
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选出其中一本书推荐给学弟学妹,说清楚介绍理由即可。
示例:
我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给学弟学妹阅读。
理由:《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美国文学经典,以其生动的人物刻画、丰富的想象力和引人入胜的冒险情节而广受喜爱。作品描绘了一个顽皮而机智的少年汤姆·索亚的成长故事,他的冒险旅程充满了欢乐、惊喜和刺激,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14.C 15.B 16.问题I: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相关实物和场所。
【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由于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已经荡然无存。”与材料三第①自然段的“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表达不一致。故选项说法有误。
故选C。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让‘非遗’走进了大众”与材料二第③自然段中“将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内容不符。
故选B。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阅读材料,材料一主要写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表现形式,以及为什么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二主要介绍了“非遗”传承人郎佳子彧及其郎派面塑艺术;材料三主要写了如何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回答时,选定一个问题,再找相应的材料,组织一句话来回答。
示例:
问题2:从材料一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可知: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问题3:从材料三的“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可知,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在传承中创新。
17. 王观 鲍浩然 王子猷 戴逵 18.B 19.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20.文本A是送别友人,该词融情于景,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文本B是由景物想到朋友,去寻找友人,注重寻友的过程。
【解析】17.本题考查古诗文内容理解。
结合文本A诗文的作者和题目可知,《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王观, 故文本A中的好友是王观和鲍浩然;
结合文本B诗文句子“王子猷居山阴”“忽忆戴安道”可知,文本 B中的好友是王子猷和戴逵。
1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结合“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送鲍浩然到浙江东路。可知,“之”是一个动词,表示“去”或“到”的意思。
A.取之,信然:摘来一尝,的确如此。这里的“之”是指代前面提到的某个事物或情况,意思是“它”或“那”。
B.清旦,衣冠而之市: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 子就到市场上去。这里的“之”也是动词,表示“去”或“到”的意思,
C.诸儿竟走取之: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取它。 这里的“之”也是指代前面提到的某个事物,意思是“它”或“那”。
D.我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 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
结合释义可知,“清旦,衣冠而之市”与“送鲍浩然 之浙东”中“之”的意思相同。
故选B。
1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吾:我。本:本来。乘兴:乘着兴致。返:回。何必:为何。“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载”的意思: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20.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文本A《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将江南秀丽的水和山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下阕,作者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与人巧妙连接,巧妙地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朋友的深切祝福,情感含蓄而深远。
文本B《王子猷居山阴》文中的“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能看出王子猷是因为外界景色而触发了出行的念头,表现了他们旷达的胸襟。王子猷虽然出行但 “造门不前而返”,他并没有见到好友,可见他注重的是寻友的过程,充分展现出他对朋友的真诚与热情。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情感更加热烈而直接。
【点睛】A.参考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归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B.参考译文:
王子猷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21.例文:
这就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在我看来,幸福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温暖人心的小事。
幸福是肚子“咕咕”叫时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每当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就能闻到从厨房飘来的阵阵饭菜香。走进家门,看到餐桌上摆满了我爱吃的菜肴,那一刻,疲惫瞬间消散。妈妈总是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用美食填满我的胃,温暖我的心。
幸福是生气时头上爸爸那双温暖的大手。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心情低落,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忍不住发起了脾气。爸爸没有责备我,而是轻轻地把手放在我的头上,温柔地抚摸着,那温暖的触感仿佛在告诉我:“孩子,别灰心,一次失败不算什么,爸爸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行。”那一刻,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重新找回了勇气和信心。
幸福是干渴难忍时可以喝到爷爷泡的一杯清新的家茶。夏日的午后,酷热难耐,我从外面玩耍回来,口干舌燥。爷爷总会提前为我泡好一杯清凉的茶,看着我大口大口地喝下去,他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杯茶不仅滋润了我的喉咙,更让我感受到了爷爷深深的关爱。
幸福是考试成绩不好时老师一句鼓励的暖暖的话语。当我拿着那张不理想的试卷,忐忑不安地等待老师的批评时,老师却用温和的语气对我说:“一次没考好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总结经验,下次争取进步。”老师的鼓励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让我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这就是幸福,它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原来,幸福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是命题作文,题目“这就是幸福”,重点在于理解“这”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给定材料中给出了关于幸福的多种具体表现,如妈妈做的饭、爸爸的大手、爷爷泡的茶、老师的鼓励话语等,需要我们从中挖掘出对“幸福”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要求把事情写具体,意味着在写作时不能泛泛而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展现幸福。
二、立意。
可以通过描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表达对亲情、师生情的感恩和珍惜,从而突出幸福的真谛在于身边平凡而真挚的关爱。也可以从自身经历出发,探讨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强调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日常的细微之处。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或修辞式开篇,点明幸福是什么。
中间:选取几个典型的事例来展现幸福。每个事例之间可以用过渡句来衔接,使文章更加流畅自然,每个事例之后,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心理感受,增强情感表达。
结尾:总结升华,点明主旨,再次强调幸福的真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