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7:2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玫瑰(guī) 骨髓(suí) 伺候(cì) 万籁俱寂(lài)
B.霎时(shà) 蜷缩(quán) 脊梁(jǐ) 引吭高歌(kēng)
C.挫折(cuò) 忏悔(chàn) 赫然(hè) 戛然而止(jiá)
D.哽咽(yè) 蓦然(mò) 逮捕(dǎi) 万马齐喑(yī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狼籍 梗概 踌躇 慷慨淋漓
B.翡翠 闲暇 热忱 略胜一筹
C.繁衍 拮据 点缀 迫不急待
D.怂恿 竣工 涔涔 穿流不息
3.下面对标点符号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句中分号的作用表示前后两个分句为并列关系)
B.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句中书名号可以不加)
C.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D.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句中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4.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应填的一组句子是( )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的行李和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______________;梦游东南,______________;游走大漠,______________;探访名山,______________……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5.下列语句中表述得体的一句是( )
A.小王对李爷爷说:“您的幽默风趣、滑稽可笑,让我们特别喜欢。”
B.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赵先生莅临指导。
C.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D.一位同学在学习交流会上说:“我殷切的期望学习方法不当的同学尽快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二、书写
6.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一刻,我们的心都为祖国在航天再次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我紧紧盯着电视屏幕,目光不敢,错过什么。我明白:多少航天技术人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守住清贫,耐住,苦干,才迎来这一伟大的时刻!
三、填空题
7.按要求填空。
(1)知音是一种文化。《伯牙鼓琴》中,伯牙的知音是 ,成语“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送别是一种文化。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 ”是一种直抒胸臆的浪漫;“ ,唯见长江天际流”则是依依不舍的惜别;高适的“ ,天下谁人不识君”,不乏乐观和豁达;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则包含对友人深深的祝福。
(3)自省是一种文化。当你停步不前时,要听取《礼记 大学》中所言:“ ,日日新, ”;当你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时,要想起“良药苦口利于病, 。”
(4)奉献是一种文化。《为人民服务》中这样写道:“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 ,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们的利益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四、语言表达
8.除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外,你一定还读过其他的书,选择你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大家。最好让大家看了你的推荐语之后就迫不及待读起来!(可以从插图、语言、情节、启发等方面去推荐)
推荐的书目:
推荐语:
五、修改病句
9.下面的句子有三处错误,请改正。
那些雨嘀欢快地落下来,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有的洒在田野里,有的树枝上挂在,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六、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地球每天都在“减肥”
①地球每天都在“减肥”,它一天大概能“瘦”200吨。
②光看地球表面,好像并没有变化:地面上植物生根发芽,落叶归根;天空中狂风骤雨,雨过天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地球上循环的养分、水分和气体,不会让地球变大或变小。
③地球时刻都在与外太空互通有无。当太空中的尘埃、碎石掠过地球时,地球引力会把它们吸引过来,就像一台巨大的星际“吸尘器”。远古时期,许多大型的陨石与地球相互碰撞,有的粉身碎骨融入地球,有的留下“大半身家”后逃逸。比如,6500 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估计它有8000亿吨,它坠落到地球上后,大部分物质留了下来,这就等于地球一下子增加了8000亿吨。
④不过,随着宇宙逐渐稳定,如今,地球想靠着大陨石增重比以前困难多了。光靠吸引小尘埃,地球一天能增重多少呢?国外科研人员用多普勒激光雷达仔细研究了大气中钠和铁的含量,经过换算发现,每天落入地球的实际尘埃量约为60吨。
⑤那么地球每天都增重60吨吗?并非如此,因为地球每天还向太空输送几百吨气体。
⑥科学家计算出了每分钟地球向外逸散的气体分子数,换算成气体质量后,相当于每分钟地球就失去近180千克的气体,一天就减重约260吨。与地球每天新增的60吨尘埃相抵后,地球每天减少的重量约为200吨。可以说,地球在一天天地变小。
⑦地球是个超级“大胖子”,它每天减的这点重量可谓九牛一毛,想“瘦成一道闪电”要花上千万亿年的时间,到时候太阳可能都不存在了。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地球因热衷“减肥”而消失。
(作者萧西,有删改)
10.下列选项中,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地球上的一切现象,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微妙变化。
B.每时每刻,地球都在与外太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C.随着宇宙逐渐稳定,地球想靠大陨石增重根本不可能。
D.地球每分钟失去近180千克的气体,日减重约260吨。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主要说明了地球“减肥”的必要性。
B.地球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吸尘”能力。
C.第⑤自然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瘦成一道闪电”是说地球很快要消失。
12.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3.为什么说地球每天都在“减肥”?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路图,看看作者怎样一步步把这个问题说明清楚的。
表面看没有变化→ → →地球每天都在“减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②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4.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 描写,从“我的心也加速跳动”可以看出 。
15.选文采用第 人称的方式写作,在朗读“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这句话的时候,重音应该放在“ ”这个词语上。
16.“我”的性格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17.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七、诗词曲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十五夜①望月
唐 王建
中庭②地白③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②中庭:庭院中。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乙】天竺寺①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②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③。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注释】①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②桂子:特指桂花。③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18.《十五夜望月》中的“ ”一句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念之情,《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的“ ”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桂花掉落场景
19.下列关于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读着这两首七言绝句,我们仿佛看见了古人过中秋佳节的画面。
B.《十五夜望月》应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落谁家”可以看出作者表达情思之委婉。
C.“殿前拾得露华新”诗人拾起殿前的桂花,其颜色洁白、新鲜,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
D.《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幅中秋月夜图;《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0.两首诗都描写了我们熟知的“中秋 、 ”的民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我们从【甲】诗中似乎看到了一幅 的图画,而【乙】诗却让我们觉得诗人的心情是 的。
八、书面表达
21.写作。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一定有许多温暖的人和事留在你的记忆里。父母的呵护,让我们享受亲情的温暖、同学的陪伴;老师的教导,让我们感受师恩的惠泽。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叙述有中心,有条理详略得当。②有生动细腻的描写。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B B B
1.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音辨析。
A.“骨髓”中的“髓”应读“suǐ”,意思是1.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2.比喻精华的地方。
B.“引吭高歌”中的“吭”应读“háng”,意思是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D.“逮捕”中的“逮”应读“dài”,意思是捉;捕。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辨析。
A.“狼籍”——“狼藉”;
C.“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D.“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故选B。
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
A.正确。句中分号的作用表示前后两个分句为并列关系。
B.不正确。《海陆的起源》是一本书名,要加书名号。
C.正确。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酸碱试纸是石蕊试纸。
D.正确。句中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名人的话。
4.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结合“踏访古村落”可以想到"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梦游东南”可以想到”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游走大漠”可以想到“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探访名山”可以想到“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综上所述,答案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A.“滑稽可笑”用来形容形容长辈的举止投足,不得体。
B.“莅临”是称呼贵宾到来,语境中王先生是贵宾,请他参加文学创作研讨会,表达得体。
C.“文物”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用来形容毕业时的合影不适合。
D.“殷切希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
综上所述,答案选B。
6.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注意“域、腾、挪、唯、寂、寞”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钟子期 高山流水 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苟日新 又日新 忠言逆耳利于行 精兵简政 对人民有好处 改正错的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1)《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遇到了钟子期,奉为知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弹琴了,因为他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让他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和钟子期二人成为知音的这个传说就流传下来了,因为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2)书写时注意“我”“情”“孤”“影”“愁”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良”“药”“病”“逆”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精”“简”“政”“错”的正确写法。
8. 《中华上下五千年》 这本书讲述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和暴君昏王、乱臣贼子。中华上下五千年,沧海桑田,朝代更替,在这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结合自身知识的积累,选择你喜欢的一本名著,并写出推荐语即可。
推荐的书目:《水浒传》;
推荐语:《水浒传》它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体裁长篇章回体,里面生动刻画了许多人物,如聪明绝顶的吴用,侠肝义胆的武松,力大无穷的鲁智深,有勇有谋的林冲,令人回味无穷。
9.那些雨滴欢快地落下来,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洒在田野里,有的挂在树枝上,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那些雨嘀”中“嘀”书写错误,应为“滴”。
“有的有的洒在田野里”中“有的有的”重复,去掉一个“有的”。
“有的树枝上挂在”词序错误,应为“挂在树枝上”。
故改为:那些雨滴欢快地落下来,有的落在屋檐上,有的洒在田野里,有的挂在树枝上,还有的跟随着小溪奔流进大海。
10.C 11.C 1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第二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地球比作吸尘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地球吸收太空尘埃这一现象。 13. 地球时刻都在与外太空互通有无 地球每天向太空输送260吨气体,只新增60吨尘埃,每天减掉重量约200吨。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C.有误,从第④段的句子“如今,地球想靠着大陨石增重比以前困难多了。”可知随着宇宙逐渐稳定,如今,地球想靠着大陨石增重比以前困难多了。
故选C。
1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不恰当,从题目《地球每天都在“减肥”》可知短文主要说明了地球每天在“减肥”。
B.不恰当,从第③段的“地球时刻都在与外太空互通有无。”可知地球最大的特点就是时刻都在与外太空互通有无。
D.不恰当,从第⑦段的“想“瘦成一道闪电”要花上千万亿年的时间”想“瘦成一道闪电”要花上千万亿年的时间。
故选C。
1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比如”表明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那颗小行星”坠落,给地球增重的例子;让文章易于理解,说服力更强。
“8000亿吨”,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说明更加准确,更加科学,更加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把“地球”比作“吸尘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地球引力的作用。
几种说明方法同时使用,准确而又具体地说明了地球会吸出尘埃增重的事实。
1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结合第③段的“地球时刻都在与外太空互通有无”、第⑤段的“因为地球每天还向太空输送着几百吨气体”、第⑥段的“相当于每分钟地球就失去近180千克的气体,一天就减重约260吨。与地球每天新增的60吨尘埃相抵后,地球每天减下的重量约为200吨”可概括出,地球每天吸收新增的60吨尘埃,每天都向太空输送260吨气体,每天减掉重量约200吨。所以会日渐消瘦。
14. 心理 “我”很激动 15. 一 真是(好看) 16.好奇心强、有求知欲、听话。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17.因为父亲不让“我”动表,这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解析】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描写方法的判断和对内容的理解。
文中第②段中“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是心理描写,从“我的心也加速跳动”可以看出“我”很激动。
15.本题考查人称的判断和重音的理解。
文中第①段中由“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第②段“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等可知,文章是以“我”的口吻来写的,属于第一人称。“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朗读时突出“我”的惊喜和赞叹心情,应突出“真是”或“好看”。
16.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信息的提取。
文中最能表现“我”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第①段中“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句话表现“我”好奇心强、有求知欲、听话的性格特点。
1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①段中“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的语境可知,因为父亲不让“我”动表,这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所以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18.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玉颗珊珊下月轮 19.D 20. 赏月 赏桂花 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 愉悦
【解析】18.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游子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这里的“秋思”既指秋天的思绪,也暗含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思念,而是通过这样的设问,让读者去体会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感,从而更加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念之情。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的“玉颗珊珊下月轮”一句,用“玉颗”来比喻掉落的桂花,形象地描绘了桂花从月轮上洒落下来的场景。这里的“珊珊”形容桂花落下的声音,给人一种清脆悦耳的感觉。同时,将桂花比作“玉颗”,也凸显了桂花的洁白和珍贵,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美丽。这种比喻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秋夜晚的桂花之美。
19.本题古诗内容的理解。
A.《十五夜望月》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中秋夜晚。庭院中洒满了明亮的月光,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只有清冷的露珠默默地滋润着桂花。《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这两句诗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场景。桂花如同玉颗般从月轮上洒落下来,诗人在殿前拾起还带着露珠的新鲜桂花。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中秋之夜的神奇与美妙。
B.《十五夜望月》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色,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其中,“落谁家”这一问句是整首诗情感的转折点,它以一种含蓄而委婉的方式,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传达给读者。
C.“殿前拾得露华新”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诗人在中秋之夜,于宫殿之前拾起新鲜的桂花。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桂花的洁白和新鲜,更通过诗人的动作传达了他对中秋夜晚景色的深深享受。
D.《十五夜望月》这首诗通过精心构建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富有中秋特色的月夜图。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首诗使用了比喻手法,如“玉颗珊珊下月轮”,将掉落的桂花比作玉颗。但是,这首诗并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略显笼统。诗中描述的是中秋夜晚,桂花从月轮上洒落,诗人在殿前拾起新鲜的桂花,这些描述更多地展现了中秋节的氛围和诗人对中秋佳节的喜爱,而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此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D。
20.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中秋节的,都涉及到了赏月这一民俗活动。然而,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甲】诗《十五夜望月》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一个寂静、凄清的夜晚,而“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念之情,因此整首诗给人一种冷清、落寞的感觉。【乙】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桂花掉落的美丽场景,而“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则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喜爱和愉悦心情。因此,两首诗虽然都描写了中秋赏月、赏桂花的民俗,但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
21.例文:
感谢有你
当我生气的时候,是您让我保持理智;当我迷茫的时候,是您给我指引方向;当我伤心的时候是您一直安慰、鼓励我,让我找回我自己。
您带领着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与我们一起“过关斩将”。尽管您认为我是一个淘气而幼稚的孩子,然而您的悉心教诲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那一次,我绝对忘不了……
五年级上半学期,我即将参加大队委竞选,但演讲稿却背不下来,眼看明天就是竞选日期,我急得团团转,头上直冒冷汗,耳边只有一个声音“完了”,我有点绝望了。您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走过来对我说:“你怎么了?”我把一切的担忧、急躁一股脑全抛向了您。现在想起来,我甚至怀疑您是怎样保持平静的,我试着猜测您的感受,您很可能觉得我像一个烦人的小鬼在您耳边唠叨。可您却不恼微笑着问我:“你的稿子呢?让我看看吧。”我递给您我的稿子。您给我提过很多建议,很惭愧,我只大概记得几句了:“你的稿子内容很不错……看,可以分成几段来背,像这样……嗯、嗯,差不多了……加油!很棒了!回家再练练,你明天一定会表现得非常好……”听着您耐心的讲解,看着您温柔的目光和略带疲惫的身躯,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我一定要表现好!
第二天,我拖着微微颤抖的腿登上了讲台,面对着各位观众,我不由得又紧张起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看到了一双眼睛——那是您的眼睛!您的目光里闪烁着期待与鼓励。突然间,我又镇静了下来,调整呼吸,用自信的语调开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演讲很成功,我在如潮的掌声中走下了讲台。
这件事只是您教育我的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剪影。此时此刻,我只想对您说:“谢谢您,吴老师!”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能力。
一、审题。
本篇习作一篇命题作文,要求以“感谢有你”为题书写一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文题中的关键词有“你”,这里的“你”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如父母、老师、朋友、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等。要注意这个人称“你”,要使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二、立意。
表达对“你”的感恩之情,展现“你”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篇点题,点出感谢的是谁。
中间:首先写出为何感谢,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某段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体现“你”对“我”来说独特的意义,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细致的描墓人物,文章的各部分详略得当,合理安排各部分的比重。
结尾:通过抒情的语言表达对所写人物的感恩,做到首尾呼应,扣合文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