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必考题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必考题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7: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必考题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埋头(mái) 僻静(pǐ) 含糊(hú) 避免(bì)
B.幼稚(zhì) 残暴(chán) 占据(jù) 酷刑(xínɡ)
C.拘留(jū) 彻底(chè) 剥削(bāo) 牺牲(shēnɡ)
D.寄托(tuō) 瞪眼(dènɡ) 执行(zhí) 送葬(zànɡ)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死得其所 精兵减政 哀思 制度
B.无边无崖 热气腾腾 炊烟 捆绑
C.奄奄一息 轻于鸿毛 乱蓬蓬 棉袍
D.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追掉会 批评
3.下列对“喜不自胜”中的“胜”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美的。 B.优美的地方或境界。
C.能担任,能承受。 D.尽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谈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小张说得夸夸其谈,让大家收获不少。
B.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C.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个个从外面鱼贯而入,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D.这篇课文形象生动,令人百读不厌。
5.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我想有个家。”(垃圾箱标语)
B.“我也有生命,请手下留情!”(风景树标语)
C.“一定喝好,哪怕喝倒!”(酒店标语)
D.“吃喝尽心,来去尽兴。”(餐馆标语)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C.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比喻)
D.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设问)
二、判断题
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7.《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十五这几天过节的内容。( )
8.《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
9.《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
10.“精兵简政”是我党采纳了司马迁提出的意见。 ( )
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星华于1927年4月28日写的。( )
三、填空题
12.读拼音,写词语。
当我正pái huái( )不定时,爸爸突然开口说话了:“我yuán liànɡ( )你了,虽然你dān wù( )了我的正事。”听了他的话,我那颗huánɡ kǒnɡ( )不安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1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
(2)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 )
(3)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
(4)“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
14.默写填空。
(1) ,脉脉不得语。
(2)《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 , 。
(3)《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
(4)《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 , 。
四、语言表达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注意加点词语的特点,仿写句子)
(2)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过了。”(仿写句子,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6.将下面的动词填在语段中的括号内。
闪 飞 溜 跨
17.画“ ”的句子中,“去的”指的是 的时光,“来的”指的是 的时光。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 的感慨。
18.语段中画“___________”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抓住生活中的洗手、 、 等细节,写出了时间 。
19.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语段中画“ ”的句子,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20.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的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的消逝,一派荒凉。
(1)了解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有助于精准使用语言。读读下面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选一选,填一填。
急遽:指快速的,程度轻于“急剧”。急剧:指迅速而剧烈,程度较重。
①溪水跳下山涧, 地向山脚奔去。
②大地 地震动起来,人们吓得四处奔逃。
惊惶:重于形容内心的恐惧。 惊慌:多形容行动的慌张。
③她 地跑出门,一定是发生什么事了。④他通红的脸显得又 又疲惫。
(2)用“漫长而急遽”来形容光线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3)阅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②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六、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1.《学弈》选自《 》。
22.请在“ ”上补充课文内容。
23.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弗若之矣: (2)非然也:
24.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七、书面表达
26.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总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处景,一本书,一句话……时时浮现在你脑海中,让你懂得了坚强执着,让你懂得了乐于助人,让你懂得了感恩图报……请以“在我的记忆中 ”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书写认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450字。
《期中必考题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C A C C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
A.僻静(pǐ)——(pì);含糊(hú)——(hu)。
B.残暴(chán)——(cán)。
C.剥削(bāo)——(bō)。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A.精兵减政——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B.无边无崖——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D.追掉会——追悼会:为死者举行的追悼仪式。
3.C
【解析】略
4.A
【详解】本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
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C.不得体,因为饭店要以人为本,喝酒应该适量,不宜过多,所以喝倒不符合。
A、B、D内容切题,语言有号召力,感染力,音律有美感,形式简洁。
6.C
【详解】考查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平时对于修辞手法的学习与理解进行选择。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没有本体与喻体,不是比喻句。
故选:C。
7.√ 8.× 9.√ 10.× 11.×
【分析】7.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8.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而不是四次。
9.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10.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精兵简政”是我党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意见。
11.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故事是1927年4月28日发生的,并不是1927年4月28日写的。
12. 徘徊 原谅 耽误 惶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笔画与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注意“徘”“耽”“惶恐”的正确书写。
13. 稀薄 模糊 顺从 镇静
【解析】略
14. 盈盈一水间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
(1)注意“盈、间”的正确书写。
(2)注意“擢、素、弄”的正确书写。
(3)注意“庭、鸦、露、湿”的正确书写。
(4)注意“春、寒、食、御、柳、斜”的正确书写。
15. 运动会上,小朋在长跑中马失前蹄,小刚在跳远比赛中榜上无名,小力在游泳比赛上名落孙山。 十字路口有一个老奶奶,略微有些驼背,她拎着东西,费力地打着伞艰难地行走着。小军疾步走向前,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雨水,微笑着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我送您回家吧。”老奶奶几番推辞,小军却说:“没关系的,老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小军主动接过老奶奶手中的东西,然后扶着老奶奶向前走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1)“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均表示取得了第一名的意思;由此选择具体的情景,运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仿写作答。
如:春天的花园热闹极了,这边的迎春花才刚刚吐蕊绽放,那边的樱花就忙着争奇斗艳;这边的芍药刚刚姹紫嫣红,那边的牡丹就过来锦上添花。
(2)例句运用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据此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具体的人物,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品质。
如:妈妈正在整理着我们小时候读过的书,说:“一会儿我们把这些书捐给需要的孩子用吧!”
16.跨 飞 溜 闪 17. 已经过去 即将到来 时光匆匆流逝 18. 排比 吃饭 默默 在不经意间匆匆流逝 19.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读书的时候,日子从书页间过去;聊天时,便从欢快的话语中过去。
【导语】这篇《匆匆》节选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感。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太阳有脚”)和动态意象(“溜”“跨”等动词),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存在。通过洗手、吃饭等日常细节的排比描写,强化了时间在平凡生活中的悄然消逝。下划线部分采用重复句式,形成韵律美,而“茫茫然”“叹息”等词则透露出对时间无情的无奈。全文以生活化场景为载体,成功营造出时光飞逝的怅惘氛围,引发读者共鸣。
16.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闪:快速地晃动、掠过 ,表示动作迅速、短暂。
飞:像鸟那样在空中快速移动 ,强调速度极快。
溜:偷偷地、悄悄地走开或经过。
跨:抬起腿迈过、越过。
第一空:“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用“跨”字,将时间拟人化,仿佛时间像人一样有脚,大踏步地越过“我”的身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流逝的动态感,而且这种跨越是迅速且不经意的,契合时间匆匆而过的特点。
故选“跨”。
第二空:“从我脚边( )走了”,“飞”字强调速度极快,突出时间流逝如飞一般,让人来不及察觉就消逝了,进一步强化了时间匆匆的意象。
故选“飞”。
第三空:“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 ,“溜”字有偷偷地、不知不觉溜走的意味,就像时间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悄悄地就消逝了一天,体现出时间流逝的悄无声息。
故选“溜”。
第四空:“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闪”字突出时间一闪而过,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捕捉,形象地描绘出时间在人们的叹息中快速消逝的情景。
故选“闪”。
17.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在画波浪线的句子“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这句话中,结合前文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描述,如“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等内容。“去的”,联系文章中对过去时光的描写,像过去的每一天在各种日常活动中悄然消逝,所以指的是已经过去的时光。
“来的”从文章整体对时间不断向前推进的描述来看,是指即将到来的新的时光。作者通过这样的表述,是在感慨时光不停歇地流逝,对时间一去不返发出深深的喟叹,引发读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思考。
18.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画横线的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作者选取了生活中极为平常的“洗手”“吃饭”“默默(沉思)”这些细节。在文章中,洗手、吃饭、默默思考都是人们日常频繁进行的活动,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时间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通过排比的形式,将这些场景罗列,增强了语势,有力地突出了时间在人们不经意间,在这些琐碎的日常活动中不经意间匆匆流逝的特点,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悄无声息和不可阻挡。
19.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及仿写句子。
画横线的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用排比手法,选取“洗手”“吃饭”“默默沉思”这些日常细节,展现时间在平凡瞬间悄然流逝,句式整齐、节奏强,饱含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无奈与惋惜,引人深思。
仿写时,要仿照文中句子的结构和手法。文中句子是先列举生活场景,然后表明时间在这个场景中流逝。我们可以选取如学习、娱乐等生活场景。
示例:学习的时候,日子从书本里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欢笑声中过去;休息时,便从甜美的睡梦中过去。
20.(1) 急遽 急剧 惊慌 惊惶
(2)虽然等待的时间漫长,但“我”却不希望黑夜那么快的降临,希望白天长一些,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3) “我”的盼望无果而终,内心委屈,且越来越失望。 作者把自己的感受融入了描写的景物中,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的委屈与失望。
【导语】这篇《那个星期天》节选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童年记忆中的情感创伤。作者巧妙运用矛盾修辞("漫长而急遽"的光线)和听觉意象(搓衣声),将时间流逝与情感凝固形成张力。母亲洗衣的机械声响成为时间无情的隐喻,而突然的拥抱场景则揭示了亲子关系中承诺与失约的永恒命题。文中"荒凉"的光线描写与"惊惶"的母亲形象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等待、失望与抚慰的微型情感宇宙,体现了散文“以小见大”的审美特质。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选近义词填空。
①“溪水跳下山涧,(急遽)地向山脚奔去。”从语境来看,溪水跳下山涧向山脚奔去,这一过程虽然速度快,但没有达到那种迅速而剧烈的程度。就如同文中“我”感受到的光线变化中“急遽”的感觉,是一种相对快速的状态,没有特别强烈的冲击力,故选“急遽”。
②“大地地震动起来,(急剧)人们吓得四处奔逃。”地震发生时,大地的震动是非常强烈且迅速的,这种变化程度很重。与文中“我”感受到的那种更强烈的情境类似,比如“我”等待的希望一点点破灭时内心的那种强烈冲击,这里用“急剧”能更准确地描绘出大地震动的剧烈程度,突出情况的危急,故选“急剧”。
③“她(惊慌)地跑出门,一定是发生什么事了。”此句重点描述的是她跑出门这个动作表现出的慌张状态。就像文中母亲发现“我”哭时“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惊惶”侧重于内心感受,而这里强调的是行动上的慌张,“惊慌”更符合语境,故选“惊慌”。
④“他通红的脸显得又(惊惶)又疲惫。”这里描述他的脸部表情所呈现出的状态,“通红的脸”显示出他可能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更侧重于内心的恐惧情绪的外在表现。如同“我” 在等待落空后的那种内心的恐惧和失望,“惊惶”更能体现出他此时内心的情绪,故选“惊惶”。
(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
在“漫长而急遽”中,“漫长”体现的是“我”在等待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因为“我”满心期待着能在那个星期天出去,所以在等待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煎熬,这种心理上的等待让时间显得无比漫长。而“急遽”则是客观地描述了黄昏时光线变化的实际状态,黄昏到来时光线消逝得很快。“我”虽然知道时间在流逝,光线在急遽变化,但内心却不希望白天这么快结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实现出门的愿望,所以这种矛盾的表述恰恰体现出“我”执着盼望能够出门的心情。
(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①从“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可以看出“我”在等待中内心的孤独和惆怅,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逐渐破灭;“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直接表明“我”因为期待的外出没有实现而伤心哭泣;“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的消逝,一派荒凉”进一步体现出“我”的失望,对光线消逝的在意也反映出“我”对美好期待落空的失落,以及内心的委屈。
故这个片段表现了“我”失望、难过、委屈的心情。
②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是因光线变化如“光线正无可挽回的消逝,一派荒凉”,象征希望破灭,融入“我”失望孤独情绪;声音“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暗示等待漫长、希望流逝。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手法,不直接说心情,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的委屈与失望,也让情感含蓄、细腻,读者更易共鸣。
21.孟子 告子上 2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23. 不如 这样 24.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25.我知道了学习态度最终影响了学弈的结果,学习和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解析】2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上》。《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2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书写时注意“为、鸿、鹄”的正确写法。
2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弗若之矣:他的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弗若:不如,赶不上。
(2)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然:在这里用作代词,这样。
2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其中。 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为:因为,由于。 句子意思: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25.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例如,我学习时专注度高,成绩就好,分心则成绩下滑。
【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26.范文:
在我记忆中的一件事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母爱细腻、温柔,父亲深沉、宽广,然而一位陌生阿姨给予我的爱使我倍感温暖,让我至今难忘。  
星期天,我上完课外班在校门口的小卖部等妈妈。可过了很久,妈妈依然没有来,我急得在路上走来走去。天色暗下来,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正是春寒料峭时节,晚风中我冻得直打哆嗦,心里埋怨着:妈妈怎么还不来呀?“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回家?”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小卖部里的阿姨见我还没回家好奇地问。“我在等妈妈。”我用颤抖的声音回答。“孩子,外面风大,快到屋里暖和暖和,别冻着。”“阿姨热情地招呼我。“哎!”我边答应边推门走进小卖部。一股热气迎面扑来。好暖和呀!“我看你在外面站了好长时间,冻坏了吧?”她指了指身旁的电话说:“快给妈妈打个电话吧。”我为难地摇摇头,打电话是要钱的,可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怎么打啊?阿姨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没关系,几角钱阿姨还是有的……”没等阿姨说完,我就拿起了电话:“……妈妈,我在路旁的小卖店等你呢。这里很暖和,你别担心……”一会儿,妈妈来了,我飞奔出门外。“孩子没冻着吧?”“没有,不信你摸摸!”我用热乎乎的双手摸着妈妈冰凉的手,他哪里知道此时我心中荡漾着春天般的温暖。  
直到现在,我还会时时想起那温暖的小店,让我至今还感到温暖。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结合题干要求,首先把题目补全,如“在我记忆中的一个人”“在我记忆中的一件事”“在我记忆中的一本书”……选定是写人还是叙事后,围绕这人(事、物)带给你印象深刻的感悟或体会详细描写。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注意叙述的事件要完整,在结尾点明自己明白的道理。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详细描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用人物描写和修辞手法,表现出人物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文章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