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选文,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此时是福聚德的dǐng盛时期。雕粱画栋的大楼金碧辉黄,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匾泛着辉光。门前停的是汽车□马车□绿呢大轿,门里进出的是达官显贵□商贾名流。福聚德已是赫赫扬扬,名zào京师。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老匾( ) 商贾( ) 赫赫扬扬( )
dǐng( )盛 名zào( )京师
2.从文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3.给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字母)
(1)北京颐和园七百多米的长廊,________(A.雕梁画栋 B.巧夺天工),并且几千幅画内容各异,简直美不胜收。
(2)几个孩子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我________(A.拾掇 B.整治)了大半天才恢复了整洁的原貌。
4.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答题。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A】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B】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热烈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C】比较著名的流行剧种有:京剧、越剧、豫剧、川剧、评剧、汉剧、黄梅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其中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域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_____(衰弱 衰减 衰退),受到了新生艺术的________(冲击 冲撞 打击),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却知之甚少。
4.【A】处画线句子中语义重复,修改意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处画线句子中语序不当,修改意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处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括号内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8.下列对戏剧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种种冲突的艺术。它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的综合艺术。
B.戏剧文学,就是指剧本。欣赏戏剧文学,就是欣赏剧本。
C.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戏剧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就是人物性格的冲突。
D.戏剧的语言包括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
9、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烈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摘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
(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
阅读理解
阅读“卢孟实上。他人到中年,衣着华贵,面容丰满,一脸威严”至文章结尾,回答问题。
卢孟实上。他人到中年,衣着华贵,面容丰满,一脸威严。身后跟着修鼎新园。
卢孟实 向店里扫了一眼,坐在当年老掌柜的那把太师椅上。
卢孟实把手一伸。
小伙计马上把一个蓝花白地的细瓷小碗送到他手上。
卢孟实(呷了一口)欠火。
修鼎新 鸭汤欠火, 告诉二灶添硬柴加大火。
卢孟实( 喝着,头也不抬)谁让他进来的
修鼎新( 暗向克五使眼色,让他快走)
克五(反而凑上来)卢掌柜的,不用说你这儿了,就是王爷贝勒府,我也随便串胡同。我闻出来了,你后院有烟土!
卢孟实 赶走!
克五 送我只鸭子咱们了事,要不然.....
福顺 走!
修鼎新(小声 )五爷,走吧。
克五 修二,你敢情整天吃香喝辣的,你没良心!卢孟实,你等着! (被众人拉下)
卢孟实( 阴着脸)年初四,谁出去看戏了
小伙计 我。
卢孟实 看的什么戏啊
小伙计(支吾地)大、大戏。
卢孟实 戏票呢
小伙计( 怯怕地)扔了。
卢孟实 瞎话! 初四天乐唱的是落子中。下作的东西,店规怎么写的,背!
小伙计 第、 第九条,店员不许看落子,听花鼓”,不许...
卢孟实 人家为什么看不起 “五子行” 不能自己走下流!我看你是吃饱了,家里有富裕了,给我走着!
小伙计(慌了神)饶我这回吧,再也不敢了,掌柜的! (向周围人求情,但没有人敢说话)
卢孟实 有人在东家那儿告我,在老家买地置房子,不错,有这事儿。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 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 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成顺!
成顺是。
卢孟实 你哪天办喜事
成顺 二月二。
卢孟实 龙抬头, 好日子! (从修手里取过一个红封包)这是柜上送的喜幛子④
钱。
成顺 谢谢掌柜的!
卢孟实 披红挂绿, 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
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散吧!
罗大头(憋了一肚子火 )等等!成顺动我的烤杆。
卢孟实(不动声色) 怎么啦
罗大头 这是坏柜上的规矩!烤炉的不到七十不传徒弟,皇上都认可过。
卢孟实( 笑起来)皇上⑧都在日本租界当了寓公司了,这规矩早该改改了。
罗大头 别忘了 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我一撂杆不干,福聚德就得关门。
王子西( 调解地)这是干吗 谁不知道,福聚德指着大罗- -根杆撑着哪,啊 !
罗大头( 故意拿糖)今天我不烤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甩手就走)
王子西 哎, 楼上还有座儿呢。
卢孟实 走了, 就再别回来。
罗大头( 爆发地)卢孟实!别跟我这儿摆掌柜的,你那点儿底别以为我不知
道!
常贵(急拦)大罗!
王子西 这是干什么, 散了!
罗大头(甩开常贵)你爸爸怎么死的 攀着秤钩儿,蜷着腿,让人家拿大杆秤当牲口称,憋闷死的,别以为我不知道......
卢孟实( 脸色由青变得煞白,突然高声笑了起来,那笑声凄惨中带着一股昂扬,听着使人发抖)你一给我出去!
罗大头 别人五人六的, 美得你几辈子没当过掌柜的,上这儿耍威风!
卢孟实( 大吼)走!
众人要拦。
卢孟实 谁拦, 谁跟他一块走!
罗大头骂骂咧咧下。
卢孟实 成顺, 拿起来。侍候下今天这些座儿,我升你当灶头。散! ( 众伙计下)
王子西( 担心地)下半晌是瑞蚨祥孟四爷的座儿,这可是吃主儿。》,
卢孟实 谁候
福顺 我。
常贵 掌柜的,我候吧。
王子西 侦缉队打点好了
卢孟实 不买账, 看来想敲咱们一笔。
修鼎新 这是全贏德的地契、 账簿,你盖章就过户了。
卢孟实(感觉不适)留我晚上看吧。全赢德的伙计柜上的,愿留的都留下,千万别让他们没地方去,还有.... (一阵眩晕)
王子西(扶住)怎么啦 去后边躺躺。
唐茂盛上。
唐茂盛 嗬, 门口的“气死风”都换电灯泡啦!
卢孟实( 强打精神)二爷来了,泡茶。天津福聚德生意兴隆
唐茂盛 兴隆什么!
卢孟实 那地界好哇, 前边劝业场,对过儿新明大戏院,热闹。
唐茂盛 地界好有什么用, 人不行。
卢孟实 您那位新二奶奶, 天津卫的人尖儿,连那些吃砸八地的都怵三分。二奶奶谁都不怕,就服您,对吧
唐茂盛(笑)你这都听谁说的
卢孟实 我这儿有内线。
唐茂盛 她们这些姐妹, 都不是省油的灯。
卢孟实 待会儿, 就这儿吃饭,我叫玉雏儿给您做。
唐茂盛 我今天来, 是想跟你借点儿东西。
卢孟实 瞅您说的, 这楼上楼下不都是您老唐家的。
唐茂盛 分号要修门脸儿, 用点儿钱。
卢孟实 用多少
唐茂盛 我大哥在法家花园起的那间馆子支了多少,我就用多少。
卢孟实( 知来者不善)行,过了五月节,我给您送天津去。
唐茂盛 哟, 你跟我这儿打镲呀!
卢孟实 您看, 这影壁得描金了,后院堆房要挑顶子。
唐茂盛 福聚德日进百金, 还跟我来这套
卢孟实 有进还有出哪。 修先生,拿账来。7
唐茂盛(不看) 这事儿就这么着了。另外,我还要借个人。
卢孟实 谁
唐茂盛 分号缺个好堂头, 我要常贵。
卢孟实 这可不行, 饭馆让人服,全仗堂、柜、厨,您这不是撤我大梁吗 我给您换一个。(示意王子西帮他一起说)
王子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爷要,.....
卢孟实 不行。 有批老主顾不见常贵不吃饭。
常贵 自楼上下。
唐茂盛 常贵, 跟我去分号。
常贵 我 我,(望卢,卢气得说不出话)我也得安顿安顿家里头。
唐茂盛 还怕跑了老婆子 晚上的火车,票给你买好了。(对卢)银票你记着麻利开,我去瞅瞅我大哥,晚上,这儿吃饭、拿钱、带常贵。(下)
常贵(依恋地望着卢)掌柜...我去了。
卢孟实 欲骂无言,欲哭无泪,一拳砸在柜台上。
王子西 快扶他后边歇歇去, 这儿有我哪!
玉雏儿扶卢下。
王子西 唉, 不知道打哪儿就给你横插一杠子,想得挺好,一下子全完。
修鼎新 架不住,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王子西 我头也直疼, 出去遛遛。(下)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文部分的戏剧冲突。
11.卢孟实为什么一进店就要喝汤 他的一句评论“欠火”说明了什么
12.“侦缉队打点好了 ”“不买账,看来想敲咱们一笔。”王子西与卢孟实二人的对话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3.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潜台词。
(1)克五 送我只鸭子咱们了事,要不然……
(2)卢孟实 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 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 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
(3)唐茂盛 呦,你跟我这儿打镲呀!
14.请简要概括卢孟实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你对卢孟实这个人物形象怀有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师傅
铸造车间是全厂最苦最脏最累的地方,除了几个行政人员和老黄,其余的全是临时工。黄师傅五十出头,膀大腰圆,话少却幽默,他出身冶炼世家,手艺呱呱叫。有几家私人老板想高薪挖他去全面负责,都被他一口回绝。别人替他可惜,说他跟钱作对。
老黄说,我是属狗的,不嫌家贫。
厂领导几次安排人跟老黄学手艺,都被拒绝。两年前,铸造车间李主任想让侄子跟老黄学两招。他特意请老黄上饭店,叫侄子敬拜师酒。老黄说,敬酒可以,但不是拜师酒。我们有缘没分。
李主任说,之前你怕教会同事抢你饭碗,没了地位。我侄子又不是厂里的,他学成了就到别的地方上班。老黄仍然不点头。
装配车间张健举报车间主任张胖子领空饷,厂长很生气,免了张胖子的官职,让他继续去做车工。又从精工车间调一个副主任接张胖子的班,新主任一定要张健滚蛋,否则不上任。精工车间也不要张健,厂领导只得叫张健到铸造车间报到。李主任安排张健做整形工,这个工种是铸造车间最脏最苦的。第三天,老黄找李主任,让张健跟着他。
老黄说:“我现在岁数大了,需要有个人打打下手。”
提到这件事,李主任就有些恼火,语气忍不住重起来:“以前你怎么一直不肯要?”
老黄笑了笑,说:“以前我逞能,觉得自己身强力壮不需要帮手。可是岁月不饶人,不服不行。”
铸造车间全靠老黄撑着,得罪不起。虽然不太情愿,李主任也只得同意。不过,他让老黄叫张健以后注意点,不要乱管闲事。老黄说,我会让他注意的,他又不是小孩子,不可能再犯乱说的毛病。
张健不抽烟,但买了两包烟在车间里挨个敬了一圈。老黄说,大家都是一个厂的,论装配产品,我们还喊你师傅呢。他们喊我老黄,你跟他们一样也喊老黄吧。张健心里暖暖的,仍一口一个黄师傅。
配料是铸造车间最轻松却最有技术含量的工种。这种活不能完全依赖生搬硬套,很多时候得靠操作者丰富的临场经验。黄师傅不仅教张健如何配料,还讲解铸造的全部要领。黄师傅说,技术全面将来不在这个厂也饿不死。对此,张健深有体会,更加用心去学。
两年一眨眼过去了,张健在铸造车间也能独当一面。但厂里的形势一天不如一天,常常去了没活干,很多人开始自谋生路。第三年春天,厂子终于支撑不住,宣布破产倒闭,所有人下岗。老黄在厂门口站了很久,叹着气离开。
那些老板闻讯而来。老黄说,我要带上铸造车间所有的弟兄,你们谁能做到,我就跟谁走。至于工资,跟他们差不多就行。一个工厂规模较大的老板说,没问题。我的厂刚开门,正好需要人,也省得招工了。黄师傅你怎么能跟他们一样,工资我心里有数。
不久,老黄把张健推荐给另一家铸造厂。张健一去,老板就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技术,工资是原来的三倍。一天,张健找老黄有事,见他正手把手教那些老同事,暗叫一声惭愧。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工车间也不要张健”,是因为张健没有技术,说明这家工厂非常重视人才。
B.“第三天,老黄找李主任,让张健跟着他”,表现了黄师傅对张健的事很上心。
C.小说先写黄师傅不愿收徒,然后写他主动收徒,通过对比刻画出黄师傅的为人。
D.张健不抽烟,却“在车间里挨个敬了一圈”,这一细节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16.小说以张健“暗叫一声惭愧”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黄师傅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 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 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19、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
20.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21、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iǎn gǔ hè 鼎 噪 2.粱--梁 黄--煌 3.(1)A (2)A 4.删除“约”或“左右”
5.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6.删除“……”7.衰弱 冲击 8.D 9.(1)法国人悲痛;中国人为之惋惜;敲响文物保护的警钟。(意思对即可)
(2)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意思对即可)
(3)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世界)共同的财富(或宝贵遗产、瑰宝、结晶)。(意思对即可)
10、①卢孟实赶走克五;②卢孟实处罚小伙计,厚赏成顺;③罗大头撂挑子,揭卢孟实的心灵伤疤,被卢孟实辞退;④唐茂盛借机要钱并不顾饭馆生意挖走常贵,把卢孟实气得欲哭无泪。
11、卢孟实喝汤是为了检查招牌菜品的质量。他的一句评论“欠火”说明他精通业务,严把菜品质量关。
12、揭示了侦缉队借机敲诈,扰民生事和混乱、险恶、黑暗的社会现实。
13、(1)卢孟实你必须给我只鸭子摆平此事,不然我就去侦缉队告你,让他们来惩罚你。
(2)我们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我就是要努力奋斗改变命运,证明给瞧不起我们的人看!
(3)你别想用胡扯、胡搅来应付、糊弄我。
14、卢孟实有理想,精明能干,赏罚分明,人格尊严意识强,但在东家面前又不得不低头。感情示例:我对他既赞赏又同情。
15、A
16、这样处理一是可以通过张健的自我对比,突出黄师傅重感情、重人品的善良无私的精神品质;二是把小说的主题通过小说的人物的心声传达出来,更真实,更能给读者触动。
17、黄师傅是一个倔强,有个性,淡泊名利,但关心他人的正直善良的老工人的形象。例如:领导请吃饭要学手艺,他都不教;张健敢说真话被打击,他出手相助;厂子倒闭,他要带着大家一起走……
18. A C
19、①临危受命,办事利落:在花费紧缺的情况下,接受村主任让他弄化肥的任务,他立即搭车进城,三五天拉回一车尿素;在遭遇干旱时接受村主任让他找人帮村里打井的任务,他立即进城不到两天就带回儿子的五万块钱。
②热情大方,关心村里:每次从城里回来都给乡亲们带各种吃食,热心帮助村里人买化肥、打机井,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井水。
③有虚荣心,胸无城府:经常说自己儿子当大官,要坐儿子坐的小车回家;在回答村里人及媳妇们的问话等情节中显示出他的坦率真诚,没有心计。(每点两分,答到其他特点,概括分析合理也可得分)
20、①插叙。小说插叙了清风娃给乡亲们买化肥,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使主题更鲜明、深刻。
②侧面烘托。如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儿子批的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明;写基德老汉带回儿子的五万元钱给村里打井抗旱,即烘托出清风娃的奉献精神,情系乡亲,更折射出他对民生关切的人文情怀。
③对比。将“狗毛”每次回村开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带把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
21、示例:①从人名上看,“清”即“清风娃”他虽然出场不多,但他是小说主要讴歌的对象,以“清”为题,突出了“清风娃”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②从构思上看,以“清”为题,起统摄和贯穿全文的作用,小说情节的发展,几乎都与“清风娃”这个人物有关。
③从人物形象上看,以“清”为题,彰显了人物的品格特点。“清”含清廉、清正等意,小说通过基德老汉烘托出“清风娃”的清廉公正等高尚品质。
④从主题思想上看,以“清”为题,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小说旨在表达对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的颂扬和期盼。(每点两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