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精品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提问学生: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一样吗?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动物细胞。
新授
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显微镜的构造
展示显微镜实物,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如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让学生对照显微镜实物,认识各部分构造,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合适的位置。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物像,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强调使用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使用显微镜,提高操作技能。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上关于显微镜使用的练习题。
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如头发、花粉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涂: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找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教师展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对照自己观察到的细胞,认识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结合结构模式图,详细讲解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具有流动性,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这些结构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使用放大镜(凸透镜)可以看到放大几倍的物像,如果观察的对象为微小的物体怎么办?如果把两个放大镜相隔一定距离放到一个硬壳纸筒中,能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的物像,这就是显微镜的制作原理。这两个放大镜分别对应显微镜的什么结构?
想一想、议一议
常见的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
单目显微镜
双目显微镜
目 镜
(放大物像)
镜 筒
(连接目镜与物镜)
转换器
(调节物镜)
物 镜
(放大物像)
载物台
(放玻片)
通光孔
(光线通过)
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
(固定玻片)
压片夹
反光镜
(使光线射入镜筒)
粗准焦螺旋
(粗调焦距,升降镜筒幅度较大,寻找物像)
细准焦螺旋
(微调焦距,升降镜筒幅度较小,清晰物像)
镜 臂
(提握镜身)
大光圈
小光圈
镜 座
(稳定镜身)
平面镜
凹面镜
镜 柱
(支持镜身)
单目显微镜结构
双目显微镜结构
实验 探究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二、材料用具
动植物玻片标本、池塘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光学显微镜等。
三、方法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整理收放
1.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对光调光:
调节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使观察到的视野为明亮的圆形。
调焦观察:
将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到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物像清晰为止。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若需换高倍镜,应将观察部位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切忌转换物镜后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如果需要,也可调节视野亮度。
阅读课本19页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分组讨论双目显微镜与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有哪些不同点?
2.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双目显微镜与单目显微镜操作的不同:
需打开电源开关并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需调节两个目镜间的距离以适应瞳距。
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标本至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时是使载物台的位置改变。
3.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与双目显微镜基本一致。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四、练习观察动植物玻片标本
五、探究并讨论
1.转换高倍物镜后,你观察到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如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你如何判断污点的位置?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与物像放大有关的结构是什么?
目镜和物镜
2.光学镜头上刻有的字表示的是什么含义?
10×或40×表示放大10倍或40倍
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成像规律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如视野中是“P”,则实际是“ ”。即所观察的物像是上下左右相反的,玻片的实际移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d
思考:若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将玻片标本如何移动可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右下方
1.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图1-2-1-1
精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目镜
转换器
物镜
反光镜
2. 目镜和物镜的区别
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越大。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之越小。
图1-2-1-2
3.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单目显微镜
转动转换器
调节遮光器
转动反光镜
明亮
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物镜
注意事项
不要用手扳镜头来转换物镜,更不要用手触摸镜头的镜
片部分。
(2)双目显微镜
低倍
载物台
粗准焦螺旋
(3)用高倍镜观察的方法
中央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平面镜
凹面镜
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的不同点
在调焦观察时,单目显微镜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镜筒,而
双目显微镜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载物台。
4.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物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
显微镜成的物像相当于将物体水平旋转180°后的图
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若
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向,玻片标
本就移向哪一方向。
倒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填“+”
或“×”)物镜的放大倍数。
×
(3)低倍物镜下和高倍物镜下物像的区别
镜头 物像
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 视野
范围
高倍镜 暗 近
低倍镜 亮 远
大
少
小
小
多
大
释疑解惑
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
污点可能的位置有三个,即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位置判
断操作如图1-2-1-3:
图1-2-1-3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1.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D )
A. ①是目镜
B. ②是转换器
C. ③是反光镜
D. ④是细准焦螺旋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2024·广州月考]实验时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下图
中正确的镜头组合为( B )
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①和⑥ D. ④和⑥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方法点睛:首先根据镜头有没有螺纹,来判断镜头是物镜
还是目镜。③④⑥无螺纹为目镜,①②⑤一端有螺纹为物
镜。然后看一看哪个目镜和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的乘积为
5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学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