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病毒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同步课件【2024人教版】(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4 病毒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同步课件【2024人教版】(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21: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2.3.4 病毒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精品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本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承接第一单元对生物基本特征和细胞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生物界丰富多样性的认识。教材从宏观的生物类群入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类群生物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对各类生物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生物分类知识体系,还能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别不同类群的植物,如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能举例说出常见植物所属的类群。
识别不同类群的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和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了解各类动物在进化上的地位。
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举例说明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等级,理解分类的意义,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类群生物的实物、标本、图片或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生物的特征和区别。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观察种子的结构、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物分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构建系统的生物分类知识框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使其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其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来。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各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和形态结构特点。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等级,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类群生物在进化上的关系和适应环境的特征。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准确对生物进行分类。
认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初步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观察、实验等能力。但对于复杂多样的生物类群,学生的认识还比较零散和模糊。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直观、生动的生物现象充满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仍在发展中,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生物进化关系、生物分类原理等,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信息收集和整理、知识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逐步构建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生物分类的概念和原理等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各类生物的实物、标本、图片、视频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实验法:安排实验探究活动,如观察种子结构、探究昆虫的形态结构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讨论法:针对生物类群的特征比较、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的生物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角色扮演法:在生物分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生物,通过模拟生物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分类等级和依据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类生物的高清图片、精彩视频、动画演示等资料。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种子、昆虫标本、培养皿、镊子、解剖针等。
生物标本,如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标本,以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4.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你知道吗
水痘是一种流行性传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岁的孩子,在学校和托儿所易感染得病。
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过滤性病毒
潜伏期:10至21天
发病前症状:轻微发烧、不适、食欲欠佳
过程: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 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十至十四天后,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
水痘通常属较温和的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不过,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较严重,发烧温度较高、头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别是白血球过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类固醇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为水痘会引致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一、病毒的发现
1.谁发现了病毒?
2.如何发现的病毒?
3.借助何种仪器?
19世纪末
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
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滤过性病毒”。
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
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20世纪初
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结论: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生物。
患烟草花叶病
的烟叶打碎榨汁
细菌过滤器
洒在健康烟叶上
患烟草花叶病的烟叶
烟草花叶病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右图是艾滋病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放大70000倍)。比较一下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议一议
病毒的大小: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二、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比较看看:
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
生物
1.需要营养
2.能进行呼吸
3.能排体内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能生长和繁殖
6.遗传和变异
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病毒往往通过空气、水、伤口、血液、蚊虫叮咬等途径进行传播。
大肠杆菌
T4噬菌体
病毒的繁殖
1
2
3
4
4
5
四、病毒的种类和形状
病毒的种类
1.动物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感病毒
2.植物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四、病毒的种类和形状
病毒的种类
3.噬菌体:
噬菌体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1.病毒的传播,会引起人、动物、植物的多种疾病。引起人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等;引起动物的疾病有猪瘟、鸡瘟等;引起植物的疾病有小麦丛矮病、枣疯病等。
2.潜藏在农作物中的病毒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国外实验证明,将马铃薯种苗的病毒脱去后,普遍增产20%左右。
3.一些细菌病毒会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产业,如味精业 。
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1.预防接种:制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牛痘疫苗等)--控制一些疾病。
2.利用病毒的特性,人们用绿脓杆菌病毒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杆菌感染化脓;用病毒防止手术后病人长伤疤等。
3.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如利用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粘虫等,即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完全无害。
4.用于基因工程方面:转基因、基因治疗。
植物病毒使郁金香的花瓣出现花纹
利用植物病毒
培养叶艺兰
益有
郁金香碎色病毒
1. 病毒的形态和种类
  病毒比细菌还 ,在 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其形态。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种类型:
、 、 。
2. 病毒的结构特征
病毒结构 ,由 和内部的 组
成, 细胞结构。
动物病
小 
电子 
毒 
植物病毒 
噬菌体 
简单 
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 
没有 
3. 病毒的繁殖和生活
  病毒 在活细胞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 ,
利用 ,制造出新的病毒。
4.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病毒具有致病性,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
危害。
(2)有益:利用 治疗超级细菌引起的感染;利用某些病
毒 有害生物;利用病毒进行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等等。
寄生 
遗传信息 
细胞内的物质 
噬菌体 
防治 
知识点1 病毒的形态和种类
1. 引起艾滋病、口蹄疫、烟草花叶病的病毒分别属于( D )
A. 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B. 动物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C. 人类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D. 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D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023·吉林长春中考)2022年12月,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
中复活了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迄今为止,样本中复活的病毒仅感染阿
米巴虫一种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 病毒内部有遗传物质
B. 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
C. 病毒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D该病毒与阿米巴虫是寄生关系
C
知识点2 病毒的结构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3.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具有细胞结构
B. 是一种细菌病毒
C. 能独立生活
D. 能在细胞外制造新病毒
B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如图是某个生物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图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B. 该生物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C. 该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只有害处
D. 该生物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维持生命活动
D
知识点3 病毒的繁殖和生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5. 艾滋病、肝炎、禽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下列对病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B.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C. 病毒结构简单,属于单细胞生物
D. 某些病毒被减毒后可制成疫苗
C
知识点4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3·四川绵阳中考)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患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特征是口腔和手足产生水疱。下列有关该病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可感染某些植物
B. 没有细胞结构
C. 可以独立生活
D.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
1
2
3
4
5
6
7
8
9
10
7. 如图是三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甲    乙   丙
C
A. 病毒是由图中②蛋白质外壳和①遗传物质组成的
B. 图丙所示病毒能够寄生在动物细胞内制造新的病毒
C. 这三种病毒的共同点是都没有细胞结构
D. 这三种病毒都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23·广东肇庆二模改编)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
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
正确的是( C )
A. 有细胞结构,进行自我复制,繁殖速度快
B. 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C. 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离开活细胞通常会以病毒颗
粒的形式存在
D. 可以被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杀死
C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如图是三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烟草花叶 病毒噬菌体 流感病毒
1
2
3
4
5
6
7
8
9
10
用辨证的观点看待
病毒对人类
病毒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有益
有害
导致人类患病
导致动物患病
导致植物患病
研制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
利用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叶和花
变色,创造新的花卉品种
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的疾病
… …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病虫害
… …
可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看待人和事物不能绝对化。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
大小
生活方式
种类
结构
繁殖
方式
分布
非常微小,比细菌小得多
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根据寄生细胞的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
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携带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分布广泛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