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4.1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精品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本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承接第一单元对生物基本特征和细胞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生物界丰富多样性的认识。教材从宏观的生物类群入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类群生物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对各类生物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生物分类知识体系,还能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别不同类群的植物,如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能举例说出常见植物所属的类群。
识别不同类群的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和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了解各类动物在进化上的地位。
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举例说明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等级,理解分类的意义,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类群生物的实物、标本、图片或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生物的特征和区别。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观察种子的结构、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物分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构建系统的生物分类知识框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使其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其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来。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各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和形态结构特点。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等级,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类群生物在进化上的关系和适应环境的特征。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准确对生物进行分类。
认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初步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观察、实验等能力。但对于复杂多样的生物类群,学生的认识还比较零散和模糊。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直观、生动的生物现象充满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仍在发展中,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生物进化关系、生物分类原理等,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信息收集和整理、知识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逐步构建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生物分类的概念和原理等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各类生物的实物、标本、图片、视频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实验法:安排实验探究活动,如观察种子结构、探究昆虫的形态结构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讨论法:针对生物类群的特征比较、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的生物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角色扮演法:在生物分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生物,通过模拟生物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分类等级和依据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类生物的高清图片、精彩视频、动画演示等资料。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种子、昆虫标本、培养皿、镊子、解剖针等。
生物标本,如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标本,以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熟记生物分类的依据。
2.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如果你通过想进一步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在以上这几本书中,你会选择查阅哪一本?要是想了解蛾、青蛙的相关资料,又该查阅哪几本?
想一想、议一议
了解菜粉蝶选择《蝴蝶》
了解蛾选择《昆虫学》或《无脊椎动物学》
了解青蛙选择《动物学》
通过上面的“想一想,议一议” ,你们应该对分类的意义有所了解了吧。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怎样对这些生物作进一步的分类呢?让我们以常见的一些生物为例,试着根据生物的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做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
一、植物的分类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能将这些植物分成不同的类群吗 你认为对植物分类时应考虑哪些特征
玉米、向日葵、油松
肾蕨、葫芦藓
玉米、向日葵
油松
叶脉为平行脉
(一片子叶)
叶脉为网状脉
(两片子叶)
玉米
向日葵
肾蕨
葫芦藓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植 物
有种子
无种子
无花、无果实
有花和果实
有根、茎、叶
有假根、“茎”“叶”
油松
被子植物
对植物分类时应考虑植物的哪些特征?
考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思考:
重点: 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二、动物的分类
观察下面的图片。
1.动物
脊椎动物:鱼、雨蛙、岩蜥、壁虎、白尾海雕
无脊椎动物:蚯蚓、螳螂、蜗牛、涡虫、蝴蝶
脊椎动物
鱼 :鱼
两栖动物:雨蛙
爬行动物:岩蜥
鸟:白尾海雕
哺乳动物:虎
2.
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螳螂、 蝴蝶
软体动物:蜗牛
扁形动物:涡虫
扁形动物
软体动物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鱼
鱼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鸟
哺乳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虎
白尾海雕
岩蜥
雨蛙
螳螂
蝴蝶
涡虫
蚯蚓
蜗牛
动物分类的依据:
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生理功能。
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
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1. 植物的分类
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植物的 。在被子植物中, 、 和 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 ,往往还要比较它们的 以及 等。
生理
形态结构
花
果实
种子
形态结构
功能
生殖方式
1.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主要原因是( A )
A. 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
B. 与繁殖后代有重要关系
C. 容易被采集,便于比较
D. 形态较小,利于解剖、观察
A
知识点1 植物的分类
1
2
3
4
5
6
2. 如图展示了四种动物,图中阴影部分可填写的共同特征是( D )
A. 用肺呼吸 B. 体温恒定
C. 胎生哺乳 D. 有脊柱
D
知识点2 动物的分类
1
2
3
4
5
6
3. 地球上现有动物150多万种,对其进行科学分类能更好地了解它们。
若将①蜘蛛、②黑鱼、③蚯蚓、④虎鲸、⑤河蚌、⑥鳄鱼六种动物分为
两类,一类是①③⑤,另一类是②④⑥,则分类依据是( C )
A. 是否胎生哺乳 B. 体温是否恒定
C. 是否有脊柱 D. 是否用肺呼吸
C
1
2
3
4
5
6
4. 如图表示Ⅰ~Ⅳ之间的所属关系,其中Ⅰ表示整个大圆,Ⅲ包含Ⅳ。下列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D )
A. Ⅰ脊椎动物、Ⅱ恒温动物、Ⅲ变温动物、Ⅳ爬行动物
B. Ⅰ动物界、Ⅱ脊椎动物、Ⅲ无脊椎动物、Ⅳ昆虫
C. Ⅰ被子植物、Ⅱ单子叶植物、Ⅲ双子叶植物、Ⅳ花生
D. Ⅰ种子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被子植物、Ⅳ油松
D
1
2
3
4
5
6
5. 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 类群1体内具有遗传物质
B. 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C. 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D. 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D
1
2
3
4
5
6
6. 如图是金丝猴、朱鹮、水杉、大肠杆菌、肾蕨和向日葵六种生物的分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一、植物分类的依据
被子植物往往以花、果实和种子作为重要依据。
植物
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二、动物分类的依据
以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