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过关验收卷
建议用时:90分钟 满分:100分+卷面分5分 得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1)班组织了“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快来争当文化传播小使者吧!
环节一:课堂交流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分享了有关“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里面有一些内容需要同学们来帮忙补充。
1.读老师分享的语段,完成下面练习。(13分)
在漫长的 lì shǐ长河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东汉蔡伦(改变 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宜好用的纸,这项技术远传ōu zhōu极大地推动了shè会的发展。火药始于炼金术,后多运用于军事和科技领域。北宋毕昇(发明 发现)的活字印刷术,是shì jiè上一次wěi大的技术chuàng jǔ。指南针又叫司南,是由磁石制成的,这一发明 推动了我国水运、贸易的发展, 对全球的航海和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写出语段中用拼音代替的字词。(每字0.5分,共5分)
(2)为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4分)
蔡伦( ) 便宜( ) 制成( ) 贸易( )
(3)用“ ”画出语段括号中使用正确的词语。(每词1分,共2分)
(4)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每空1分,共2分)
◎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小文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传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2.“根据传统习俗,今年春节前,我和爸爸去( )买了中国结、年画、对联等年货。”小文开心地说。(2分)
A.档案馆 B.咖啡馆 C.超市 D.税务局
3.小文接着说:“在买年货的路上,我在路边观看了捏泥人:只见师傅揪一些白泥,两手搓着,再用刀尖一挑,接着又拿起一些泥,稍稍推一下,一个猪八戒的鼻子就做好了。”对这一步骤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揪→搓→拿→挑→推 B. 揪→搓→挑→拿→推
C. 搓→揪→挑→推→拿 D. 搓→揪→挑→拿→推
4.小文还把当时街上热闹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出来。请你仿照小文说的,用上加点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再写一段话。(4分)
过年前的街上十分热闹:人们有的正在摆摊儿,有的在挑选年货,有的在看街头表演,有的在和朋友交谈,有的在为顾客写对联。
◎小文分享完后,老师提醒道:“传统文化不只在生活中,课本里面也藏了不少相关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呢 ”
5.老师的话音刚落,小语就迫不及待地回答。(每空1分,共4分)
我从“千门万户曈曈日, ”中,看到了 (节日)时人们换桃符的情景;从“遥知兄弟登高处, ”中,知道了重阳节有 、插戴茱萸等习俗。
6.小语说完后,同桌小奇也不甘示弱,立即举手示意并进行了补充。(每空1分,共6分)
我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 、纸、 ,“中医四诊”指的是 、 、问、切;我知道著名的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 (谁)设计并参加建造的;我还知道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这幅画细腻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环节二:小组展示
◎老师对前面几位同学的分享作出了肯定。接下来是小组展示环节,一起看看他们的表现吧。
(一)第一小组准备了关于清明节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吧。(15分)
清 明
,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7.将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谁)。(每空1分,共4分)
8.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有( )(多选)(3分)
A.路上行人/欲断/魂 B.路上行人/欲断魂
C.牧童/遥指/杏花村 D.牧童/遥/指杏花村
9.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2分)
10.“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情是 的,原因是 。(1+2,共3分)
11.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节日。如今,很多人通过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寄托哀思,也有人在网上献花、点烛、填写祈福卡来悼念逝者。对于这种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3分)
A.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同样能表达对先人的缅怀。
B.网络祭扫是适应信息时代的新的缅怀形式。
C.老祖宗的传统不能丢,就应该带上酒菜祭奠逝者,还应焚烧纸钱。
(二)第二小组介绍了元宵节的相关习俗,快来了解一下吧。(13分)
材料一:元宵节这一天,民间家家放灯,灯品众多,精妙绝伦。走马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无骨灯,灯身没有骨架,像一个大玻璃球;珠子灯,用五色球作为装饰,下面挂着的流苏随风飘荡;伞灯,有圆形、六角形的,灯上的图案用薄薄的棉线连缀成各种人物、花鸟,做得非常精致……
材料二:作为中国人的传统小吃,人们也许并不是为了吃元宵而吃元宵,而是需要这种热气腾腾、黏黏稠稠的亲情、乡情的氛围——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回归、团圆的感觉。忙忙碌碌的人们,此时可以把肩上一年的工作重担放下,让自己的心放一天假;上学的孩子们,今天也可以把笔和本子粘上封条,让自己不停运算的大脑休息;老人们看着说说笑笑的满堂儿孙,那种满足感堆满了嘴角,也许他们听不懂年轻人在谈论些什么,但只要看到孩子的笑就是最大的幸福。
1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围绕元宵节来写的,材料一介绍了元宵节 的习俗,材料二介绍了元宵节 的习俗。(每空1分,共2分)
13.语文要求读材料,完成练习。(每空1分,共4分)
(1)材料一围绕“ ”这句话,介绍了民间花灯灯品众多和 的特点。
(2)材料二通过忙忙碌碌的人们、 和 写出了元宵节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氛围。
14.材料一中,作者为了写清楚民间花灯灯品众多的特点,主要介绍了哪些花灯 请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3分)
15.元宵节时,人们会燃放孔明灯祈愿。但燃放孔明灯易引发火灾,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燃放孔明灯被禁止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分)
(三)轮到你们小组展示了,快邀请同学们一起参与下面的环节吧。(11分)
16.【分享好方法】老师让你们分享搜集资料的方法,快来写一写吧。(每空1分,共2分)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17.【分发资料卡】你们小组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制作了端午节的资料卡,把资料卡发给同学们,再一起把卡片补充完整吧。(每空1分,共3分)
18.【展示包粽子】组长安排你向大家介绍包粽子的方法,请你根据图片把过程补充完整,并给大家讲一讲吧。(每空2分,共6分)
首先,将粽叶卷成圆锥形;接着, ;然后, ;最后, 。
环节三:课后写作
◎“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结束了,通过分享,同学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19.参与活动总结,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吧。(30分)
在作活动总结时,老师让同学们想想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回忆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并写一写。注意题目自拟;写清楚具体事情;不少于300字。(请自备作文纸进行习作)
第三单元 综合过关验收卷
1.(1)历史 欧洲 社 世界 伟 创举
(2) lún pián zhì mào
(3)改进 发明
(4)示例不但……而且……
2. C 3. B
4.示例晚饭后的广场上十分热闹:人们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玩无人机,有的在陪孩子玩滑滑梯。
5.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
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6.墨 砚 望 闻 李春 清明上河图
7.清明时节雨纷纷 借问酒家 唐 杜牧
8. BC
9.行人向牧童询问附近哪里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10.哀伤 清明时节,上坟祭扫的人心中伤感,又赶上细雨纷纷,触景伤怀
11. AB
12.放灯 吃元宵
13.(1)元宵节这一天,民间家家放灯,灯品众多,精妙绝伦 精妙绝伦(2)上学的孩子们 老人们
14.无骨灯 珠子灯 伞灯
15.示例 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好的,丢弃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燃放孔明灯祈愿,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孔明灯燃放后产生的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市容、市貌。燃放孔明灯是一种思想寄托,人们可以采取其他安全、环保的形式祈愿。
16.示例 向大人请教 上网搜索
17.五月初五 示例赛龙舟 挂艾蒿
18.示例往圆锥形的粽叶中装入糯米、红枣等馅料 把上面的粽叶折下来,裹紧馅料 用绳子把粽子捆绑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