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6 16:35:53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1.对内改革: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2.对外开放: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自学提纲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
2、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3、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
4、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
城市:
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
对内改 革
尝试:
扩大:
对外开放格局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改革前
尝试中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即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1987年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93.3%,
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改革后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讨论小结
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2、农村改革的尝试: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3、农村改革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农村改革的意义: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得到③农村开始富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
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和调整?
四个步骤:
土地改革 (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
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公有化程度更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
合作探究
国有企业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吃大锅饭
企业没有自主权,积极性不高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 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2008-09-06
材料1: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20年前的青岛电冰箱厂
这番话体现了怎样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材料2 纽约海尔大厦
20年前的海尔集团是一个亏空147万元的小厂,发展到2004年就成为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知名度。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内容:
1. 把原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2.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3.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
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5年
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中共十四大
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措施: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
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2. 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1980年至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8.3%,
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0.7%,外贸出口总额年均递增38.5%。
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2860.51亿元,在全国内地大中城市居第四位;
人均生产总值达5.59万元(折合6510美元),居全国首位。
深圳速度:小渔村的巨变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目的:1. 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
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
化建设。
2. 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想一想:
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1、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4、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5、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海南
浦东
第一步
经济特区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四步
内地
线


沿江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
沿边
内地
省会
课堂小结
对内改革
农村
城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 地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长江.厦漳泉.珠江三角区 环渤海地区
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3、 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
A、1978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B
B
B
知识巩固
4、讨论: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
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5、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哪三方面进行?
国有企业改革
单一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政企分开 扩大自主权
增强企业活力
职工积极性提高
按劳分配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评测练习
1.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A.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自负盈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2.“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个说法所反映的政策是( )
A. 农业合作化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实行“一国两制”
C. 建立直辖市 D. 建立特别行政区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
A. 海南经济特区 B. 上海浦东开发区
C. 环渤海地区 D. 长江三角洲地区
5.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这里的“首创”是指( )
A. 兴办乡镇企业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设立经济特区 D. 建立人民公社
6.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国有企业改革 D. 民主与法制建设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
A.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8.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 )
A. 加强民主建设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建立经济特区 D. 国有企业改革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 为了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 B.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国资金
C.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 为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
10. 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实行自由资本主义
C.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阅读下面材料:
三十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三十多年前,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我国农村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
(2)“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我国的哪个省份?他们作出了一个怎样的创造性决定?
(3)中国农村的改革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12.阅读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③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自负盈亏,从而在根本上打破了原来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弊端,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1982年我国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故选D。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故选A。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海浦东开发的相关史实.
【点评】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故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认识
【点评】依据题意可知“改革” 是我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准确识记。
【点评】结合材料中的“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这些资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据此分析,ABD项内容不属于国企改革,排除;C项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点评】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A。
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
【点评】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打破了“铁饭碗”,职工不再吃“大锅饭”,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
【点评】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点评】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选D。
11.(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或对外开放)。
(2)安徽。实行“包干到户”。
(3)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2.(1)邓小平。决策是改革开放。
(2)深圳,广州,上海浦东,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3)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9课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2)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二、学习新课
师:(课件出示凤阳小岗村在改革前、尝试中、改革后的三个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同是凤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看图讨论: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种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种变化。
师:通过以上图片,请你根据书本内容,概括出农村改革的基本知识点:
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改革目的是什么?方式?意义?
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的 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 1978年,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 1.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师生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和调整?
四个步骤:
土地改革 (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
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公有化程度更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
师:(课件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国有企业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同是海尔,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生:政企职责不分,吃大锅饭,企业没有自主权,积极性不高。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
师:通过以上图片材料,请你根据书本内容,概括出城市改革的基本知识点:
改革的时间?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生:1985年,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内容是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师:1992年后,我国的城市改革加快了步伐,为此国家都采取哪些措施?
生: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师:(课件出示图片“小渔村的巨变”)
提问: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第一批经济特区有那些?其中哪个城市发展最迅速?
生: 利用沿海优越的条件更好的吸引外资,主动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立了包括深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在内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发展最快,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的城市。
师:你能从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上看出我国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生:我国已经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师生合作探究: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1、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4、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5、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三、课堂小结
对内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国有企业
对外开放:1、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四、当堂达标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B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B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3、 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B )
A、1978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4、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5、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哪三方面进行?
五、教学反思
学了这一课,让学生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