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4.3 汗腺与汗液的排出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含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3.4.3 汗腺与汗液的排出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含教学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22: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七下3.4.3《汗腺与汗液的排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冀少版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等知识 ,对人体排泄有了初步认识。而本节内容是对人体排泄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汗腺与汗液排出作为人体排泄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泌尿系统共同维持着体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对汗腺结构、汗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人体排泄知识体系,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以及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同时,该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出汗现象,提高对自身生理现象的认知,培养健康生活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层次,了解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且在本章前两节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知识 ,这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出汗现象十分熟悉,如运动后、炎热天气下都会出汗,他们渴望了解汗液是如何在身体内产生并排出的,以及这一过程对人体健康有怎样的影响。然而,对于汗腺这种相对微观的结构以及汗液排出的生理过程,他们还缺乏深入了解,尤其是对汗腺的结构与汗液排出功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对于抽象的生理过程和原理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汗液的排出是排泄的途径之一,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及稳态与平衡观。
科学思维:通过对汗液成分的分析和对汗腺结构的观察,形成基于证据、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探究实践:通过调查运动饮料的成分,分析饮用运动饮料的利与弊,提高科学探究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认同汗腺和汗液排出对健康的影响,关注个人卫生和健康,培养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汗液的排出是排泄的途径之一,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及稳态与平衡观。
2.通过对汗液成分的分析和对汗腺结构的观察,形成基于证据、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
思维方式。
难点:
1.通过调查运动饮料的成分,分析饮用运动饮料的利与弊,提高科学探究实践能力。
2.认同汗腺和汗液排出对健康的影响,关注个人卫生和健康,培养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炎热的夏日,运动后,我们经常会大汗淋漓,有时还会在衣服上形成白色的汗溃,如果没有及时清洗甚至会闻到酸臭的气味。汗液中有哪些成分,是怎样排出的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思考回答问题,表达自己对出汗现象的初步认识。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寻证据.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页的资料回答问题。 播放“探秘汗水之谜”的视频,归纳总结: 汗液蒸发灼烧后,剩余的白色粉末有咸味,说明白色粉末是无机盐。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人体代谢产生的一部分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皮肤时,由毛细血管进入汗腺。 阅读课本,观看视频,思考回答相关问题,并归纳总结,做笔记。 通过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任务二:自主学习汗腺 图片展示汗腺在皮肤中的位置示意图及皮肤结构模式图。概括总结汗腺分泌的汗液通过导管排出皮肤表面;归纳皮肤的结构及知识拓展皮肤的附属物。举例说明皮肤的功能。 仔细观看图片,理解皮肤和汗腺的结构和汗液排出的过程。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通过图片及文字将汗腺和皮肤的结构及汗液的排出这一抽象内容具体化。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任务三:学习排汗的意义 讲解:人体可以通过汗腺排出部分尿素、无机盐和水等物质。汗液的蒸发也可以带走体表热量。汗腺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举例说明体育活动对排汗的影响,并举例说明中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理解排汗的意义。 参与讨论中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系统阐述汗液排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全面认识出汗对人体的意义。 培养学生在讨论中像话启发,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四:做中学.调查 布置课后作业: 调查运动饮料中都含有哪些成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饮用运动饮料的利与弊。 播放运动饮料介绍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讨论。 观看视频,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当堂练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84页的【当堂练】并讲解题技巧及答案 根据所学解答问题 知识的巩固与检测,以便查漏补缺。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完善板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跟随老师的思路,积极回忆本节课知识,参与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完成【拓展延伸】的题目并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和展示答案 1.下列对排尿意义的阐述,不恰当的是( D ) A.人体排出尿液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人体排尿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C.人体排出尿液能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 D.排尿会让人体损失部分水分,所以人体在缺水时可以不排尿 2.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在安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两种状态下散失的水分总量相同 B.休息时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C.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失热量 D.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通过呼气散失的水分增多 3.如图一为皮肤结构示意图,图二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的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皮肤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组织,主要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B.针刺手指能感觉到疼痛,是因为2真皮内分布着神经末梢 C.随外界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部分热量,可以调节体温 D.排尿和排汗都能排出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完成练习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1.调查运动饮料中都含有哪些成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饮料运用饮料的利与弊。(选做) 2.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相应课后作业。(必做) 按照个人情况完成相关作业。 分层作业,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再次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汗腺与汗液的排出
一、汗液的主要成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二、汗腺:分泌的汗液通过导管排出皮肤表面。
三、排汗的意义:人体可以通过汗腺排出部分尿素、无机盐和水等物质。
1.汗液的蒸发可以带走体表的热量。
2.汗腺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3.中暑
四、运动饮料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图片、动画、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汗腺的结构、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以及汗液排出的作用 ,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讲解汗腺的结构与汗液排出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以及汗液排出与人体其他生理过程(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虽然采用了举例、类比等方法,但效果不够理想,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抽象难懂的知识,应提前了解学生的认知难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如制作更生动形象的模型、开展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