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化学方程式与微观模型-2025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6 化学方程式与微观模型-2025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08:48: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6 化学方程式与微观模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结合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反应中未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在反应中的关系和参与反应的质量等。
2.微观反应示意图: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结合微观反应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判断物质的种类、反应中分子个数个数比、物质质量比、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等。
3.化学方程式:本考点贯穿整个试卷,出题形式多样,比较灵活,注重考查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能力,考查的命题点有: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等。
考点解读:
[题型一]物质类别的判断
[题型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三]反应中微粒个数比及各物质质量比的计算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元素的种类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化学反应前后的宏观微观实质: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化合价,物质状态。
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要点
①所选的化学反应,现象要明显;
②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进行实验,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用气球作为压强缓冲,还应考虑到浮力的影响。
注意:有些化学实验尽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但是所有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以电解水为例)
写:H20→H2+O2。
配:2H20→2H2+02。
标:2H20=====2H2↑+O2↑。
查: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如把加热(“△”)点燃、催化剂等写在长等号上方]、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明。
[特别提醒]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那么气体生成物右边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固体,那么固体生成物右边标“↓”。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几个误区。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写错;
(2)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3)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4)把含杂质的质量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或把体积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
(5)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单位问题弄错等。
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物质质量:化学方程式所表明的各物质均指纯净物。
(2)题目条件:解题时注意对于题干中所给的“适量”“足量”“过量”“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词语的解释,一般来说:
“适量”:两种(或多种)反应物之间按一定量比例恰好反应,反应物均没有剩余。
“足量”: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另一种反应物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过量。
“过量”:完全反应后,有一种(或多种)反应物剩余。
“恰好完全反应”:每种反应物都反应完,没有剩余。
“充分反应”:能够发生反应的反应物都已经反应了,可能某种反应物有剩余。
1.(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
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质量减小
【答案】D
【解析】A.蔗糖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A错误;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B错误;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的状态会从饱和变成不饱和,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虽然溶液质量不变,但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C错误;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溶液质量减小,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正确。故选D。
1.(2024·河南驻马店·一模)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水变为10g冰,该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该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该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氧化汞分解的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详解】A.水变成冰没有反生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针对的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是因为燃烧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与水逸散到空气中,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质量增加,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D.氧化汞分解的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变化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D。
2.(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守恒观:12g碳和1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8g二氧化碳
C.元素观:氢气燃烧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D.能量观: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B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故A说法正确;B、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即12g的碳和32g的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44g的二氧化碳,则12g碳和16g氧气充分反应,氧气完全反应,碳过量,故B说法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正确;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说法正确;故选:B。
(2023·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
【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0.4g,反应后质量减少,由图可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也减少,所以甲和乙是反应物,选项正确;
B、由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是反应物,物质丙和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即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则生成物丙不一定是化合物,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0.4g,即x=0.4g,选项正确;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2.0g 0.4g):0.4g=4:1,选项正确,故选B。
1.(2024·湖南娄底·模拟预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水通电后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O2和O3组成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故B不符合题意;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CO2和H2O,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氧元素,水中含有氢氧元素,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反应物中也含有这三种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水通电后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2024·河南驻马店·一模)下列说法和化学方程式匹配且正确的是
A.电解水制:
B.实验室制取CO2:
C.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
【答案】A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书写正确,该选项正确;B、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没有标注箭头,正确的为:,该选项不正确;C、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不正确;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不是氯化铁,正确的方程式为:,该选项不正确。故选A。
1.(2025 滨州一模)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 物质质量分数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8%
B.丁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3:2
D.丙不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解:A、由图中数据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 X=1﹣12%﹣70%﹣10%=8%,故选项说法正 确。B、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则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36%:24%=3:2,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属于化合反应,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2025 辽宁模拟)将一小粒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和一种碱性物质,则 该碱性物质可能是( )
A.碳酸钾 B.硫酸钾 C.氢氧化钾 D.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解:金属钾和水中含有钾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的是氢元素,推测是氢气,碱性物质中含有钾元素和氧元素。A、碳酸钾中含有碳元素,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故选项错误。B、硫酸钾中含有硫元素,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钾中含有钾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反应物中没有钠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2025 奉贤区一模)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 4Ag+2H2S+O2═2X+2H2O,X 的化学式为( )
A.Ag2O B.AgS C.Ag2O2
D.Ag2S
【答案】D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2O,反应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中含有个 4 个银原子和 2 个硫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银原子和 1 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Ag2S。故选D
4..(2024 雁塔区校级模拟)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人造树叶”,可将二氧化碳变成氧气。二氧化碳能产生 氧气的原因是其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离子
【答案】A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二氧化碳由 C、O 元素组成,氧气 由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故二氧化碳能生成氧气,二氧化碳中不含氧分子、氧原子、氧 离子。 故选:A。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C2CO B.CaCO3CaO+CO2
C.CO+CuOCu+CO2↑ D.4Fe+3O22Fe2O3
【答案】A
【详解】A、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B、二氧化碳是气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所以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后加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反应物中一氧化碳是气体,所以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后不加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C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D错误。故选A。
6.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
D.该化学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答案】C
【分析】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O2CO2+H2O。【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其中不含水分子,故错误;B、物质乙是氧气,是一种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正确;D、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故选C。
7.(2023新乡辉县期末)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叙述和书写都正确的是(  )
A.盐酸滴到大理石地面有气泡产生:CaCO3+HCl═CaCl2+H2O+CO2↑
B.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避免中毒:2C+O22CO↑
C.测定水的元素组成:2H2O2H2↑+O2↑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白色固体:Fe+CuSO4═FeSO4+Cu
【答案】C。
【解析】
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选项错误.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一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O22CO,故选项错误.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生成红色固体,故说法错误。
8.硅芯片是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如图是某种制取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分子、原子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
【答案】(1) SiH4+2Cl2Si+4HCl 。(2)从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解答】(1)高温条件下,硅烷和氯气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2)从分子、原子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9.2023·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广元市近日组织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会,会议要求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家使用某种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方法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增加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H2O
【答案】B
【解析】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涉及的物质为二氧化碳、氢气、甲醇和水,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甲醇是由C、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涉及两种氧化物,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质量之比为1:85
B.物质丁是由原子构成的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反应前后原子数量改变
【答案】C
【解析】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甲与乙质量之比为(28+35.5×4):(1×2×2)=85:1,错误。B、物质丁HCl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C、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正确;D、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错误;故选C。
11.(2024·河南·中考真题)《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置换反应,符合题意;D、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2023·上海·中考真题)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氧化铁和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化合价不变,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选C。
13.(2022·湖北荆门·中考真题)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氧气:H2O2H2↑+O2↑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2CO3+NaCl+H2O
C.工业炼铁:Fe2O3+3CO2Fe+3CO2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P+5O2P2O5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氧气的原理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不是氢气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不符合题意;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在室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是碳酸钠、氯化钠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不符合题意;C、工业炼铁的原理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符合题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原理为: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量不相等,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6 化学方程式与微观模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结合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反应中未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在反应中的关系和参与反应的质量等。
2.微观反应示意图: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结合微观反应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判断物质的种类、反应中分子个数个数比、物质质量比、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等。
3.化学方程式:本考点贯穿整个试卷,出题形式多样,比较灵活,注重考查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能力,考查的命题点有: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等。
考点解读:
[题型一]物质类别的判断
[题型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三]反应中微粒个数比及各物质质量比的计算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元素的种类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化学反应前后的宏观微观实质: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化合价,物质状态。
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要点
①所选的化学反应,现象要明显;
②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进行实验,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用气球作为压强缓冲,还应考虑到浮力的影响。
注意:有些化学实验尽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但是所有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以电解水为例)
写:H20→H2+O2。
配:2H20→2H2+02。
标:2H20=====2H2↑+O2↑。
查: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如把加热(“△”)点燃、催化剂等写在长等号上方]、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明。
[特别提醒]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那么气体生成物右边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固体,那么固体生成物右边标“↓”。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几个误区。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写错;
(2)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3)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4)把含杂质的质量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或把体积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
(5)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单位问题弄错等。
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物质质量:化学方程式所表明的各物质均指纯净物。
(2)题目条件:解题时注意对于题干中所给的“适量”“足量”“过量”“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词语的解释,一般来说:
“适量”:两种(或多种)反应物之间按一定量比例恰好反应,反应物均没有剩余。
“足量”: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另一种反应物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过量。
“过量”:完全反应后,有一种(或多种)反应物剩余。
“恰好完全反应”:每种反应物都反应完,没有剩余。
“充分反应”:能够发生反应的反应物都已经反应了,可能某种反应物有剩余。
1.(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
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质量减小
1.(2024·河南驻马店·一模)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水变为10g冰,该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该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该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氧化汞分解的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
2.(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守恒观:12g碳和1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8g二氧化碳
C.元素观:氢气燃烧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D.能量观: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023·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
1.(2024·湖南娄底·模拟预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水通电后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2024·河南驻马店·一模)下列说法和化学方程式匹配且正确的是
A.电解水制:
B.实验室制取CO2:
C.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
1.(2025 滨州一模)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 物质质量分数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8%
B.丁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3:2
D.丙不一定是化合物
2..(2025 辽宁模拟)将一小粒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和一种碱性物质,则 该碱性物质可能是( )
A.碳酸钾 B.硫酸钾 C.氢氧化钾 D.氢氧化钠
3..(2025 奉贤区一模)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 4Ag+2H2S+O2═2X+2H2O,X 的化学式为( )
A.Ag2O B.AgS C.Ag2O2
D.Ag2S
4..(2024 雁塔区校级模拟)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人造树叶”,可将二氧化碳变成氧气。二氧化碳能产生 氧气的原因是其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离子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C2CO B.CaCO3CaO+CO2
C.CO+CuOCu+CO2↑ D.4Fe+3O22Fe2O3
6.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
D.该化学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7.(2023新乡辉县期末)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叙述和书写都正确的是(  )
A.盐酸滴到大理石地面有气泡产生:CaCO3+HCl═CaCl2+H2O+CO2↑
B.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避免中毒:2C+O22CO↑
C.测定水的元素组成:2H2O2H2↑+O2↑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白色固体:Fe+CuSO4═FeSO4+Cu
8.硅芯片是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如图是某种制取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分子、原子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
9.2023·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广元市近日组织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会,会议要求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家使用某种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方法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增加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H2O
10(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质量之比为1:85
B.物质丁是由原子构成的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反应前后原子数量改变
11.(2024·河南·中考真题)《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2.(2023·上海·中考真题)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22·湖北荆门·中考真题)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氧气:H2O2H2↑+O2↑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2CO3+NaCl+H2O
C.工业炼铁:Fe2O3+3CO2Fe+3CO2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P+5O2P2O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