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孩子逐步了解了科学课的特点。他们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借助感官和工具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习了通过比较法观察、分析物体的特征,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能说出给物体分类的方法。
科学思维:
1.能分析各种果蔬的特征,比较果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给果蔬行分类。
2.能利用发散、联想等方法制订多种分类标准。
探究实践:
1.能针对给物体分类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交流等方法获取给物体分类的信息。
3.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整理获取的信息。
4.能简单交流分类过程及结果。
5.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态度责任:
1.能对分类活动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果蔬信息。
3.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跨学科融合]
语文:通过让孩子们汇报自己的分类结果,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通过让孩子们用表格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学生掌握了记录的方法,锻炼了孩子们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能力。
美术:通过对颜色、形状的描绘,锻炼了孩子们的美术绘画的能力。
劳动实践:通过让孩子分类整理自己家的果蔬,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分析各种果蔬的特征,比较果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给果蔬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 能利用发散、联想等方法制订多种分类标准。
2. 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整理获取的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记录表、评价表等。
学生准备: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各种水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1.引导:出示一组超市的图片,询问同学们熟悉不熟悉这个地方?我们去购物,物品好不好找?紧接着出示混杂在一起的水果图片。让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将下面的果蔬按类别放在货架上
2.提问: 怎样给物体分类呢
板书今天的课题《给物体分类》。
(二)获取信息
1.观察果蔬。
(1)引导:要给物体分类,首先需要观察物体是什么样的。可以借助上节课学到的方法观察果蔬在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讲解:表格的填写方法。
(3)观察:学生合作观察自己带来的果蔬的特征,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4人一组)。
2.记录特征。
记录:引导学生将获取到的果蔬信息分类记录在表格中。
(三)分析信息
1.比较不同点和相同点。
(1)讲解:根据记录表,从左到右分析每一种果蔬的不同特征,比如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等。选择一个特征,比如形状,比较各种果形状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2)比较:学生按要求比较果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给果蔬分类。
(1)引导:每一种不同的特征都可以作为分类标准。把某个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就是在给物体分类,比如按照颜色分类,可以把所有绿色的放在一起、红色的放在一起。
(2)提示:可以制订多个分类标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分类: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给果蔬进行分类。
(4)记录:观察课本中的记录表,用画简图、涂色等方式将自己获取到的信息记录到表格中。
(5)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分别汇报他们的分类结果。
3.交流评价。
(1)交流:将本组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
(2)评价:与同学相互评价分类结果是否科学、准确。
(3)改进:根据大家的建议改进自己的分类结果。
(四)得出结论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比较和给物体分类。选择一个特征,找出不同的物体在此特征上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就是比较;把某个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就是在给物体分类。
(五)实践应用
1.引导: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整理物品,比如分类存放买回家的果蔬等。请同学们课下利用今天学到的分类方法帮助父母整理果蔬并将整理的结果拍照记录。
2.讲解:在实际整理果蔬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观察特征一分类一贴标签一整理摆放。
3.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果蔬分类与摆放,并拍照记录。
4.交流:组织学生将自己整理果蔬的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比一比,谁整理的既整齐又方便取用。
(六) 作业布置
回家后尝试给自己家的蔬菜水果分类。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物体体征: 形状
颜色
大小
软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