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4 22:4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荀子》记载:“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通流财物粟米”。荀子的这些思想( )
A.奠定了农耕文明经济基础
B.说明了工商皆本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对粮食问题的关注
D.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2.如图所示是清朝前中期人口增长情况。这一变化( )
A.使中国封建社会加速转型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与美洲作物推广种植有关
D.促进了政府赋税制度改革
3.从1979年到2005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在中国实施了70个无偿援助项目,提供资金逾10亿美元。《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当年对外共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这表明( )
A.食品安全是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
B.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主导力量
C.人类共同为消除饥饿而统筹资源
D.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地建成了小康社会
4.19世纪末,农业学堂的教习白雷耳曾去湖北地区蚕桑业最为鼎盛的沔阳调查桑树栽种情况。他发现桑树大多被栽种于河边和“五谷不生之地”,且呈零星状,“极少会有上百棵桑树栽种在一片的”。据此推断,当时( )
A.桑树种植技术亟待进一步突破
B.民族企业发展缺乏充足的原料
C.丝织业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
D.人口激增带来尖锐的人地矛盾
5.根据1946—1947年上海机械业同业公会统计,在708家机器工厂中,平均每厂有职工21人,机床10.33台,其分布情况如表所示。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拥有5台以下机床厂占比 拥有6~10台机床厂占比 拥有11~20台机床厂占比 拥有21~50台机床厂占比 拥有51~100台机床厂占比 拥有100台以上机床厂占比
38.28% 35.73% 16.10% 7.63% 1.98% 0.28%
A.中国民族工业机械化程度低
B.中国工业产值远远落后世界
C.中国未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D.外国工业资本强势进入中国
6.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迅猛。从2022年开始,ChatGPT、Sora、Gemini等国外大模型相继问世。2023年起,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也掀起“百模大战”,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在产业变革中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这反映了( )
A.虚拟经济成为发展趋势 B.创新驱动日益受到重视
C.大国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D.通信技术发生重大变革
7.公元前518年,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规定:中央铸造的金币称为“大流克”,可通行全国;行省铸造银币,一般只能在省内流通;自治城市铸造铜币,限城内使用。此外,大流士一世也对货币成色、重量进行了统一规定。这一改革( )
A.旨在改善货币的质量 B.便利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地方财富严重流失
8.根据苏格兰历史学家大卫·麦克弗森的研究,在19世纪以后,茶已经变得比啤酒还要便宜。此时咖啡的价格已经下降,但人们还是更喜欢喝茶。与咖啡不同的是,茶可以反复冲泡。这些现象反映出()
A.饮品的竞争决定了市场格局
B.世界市场发展增加消费选择
C.商品流动推动价格革命发生
D.商品的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
9.尽管近年来全球化和世贸组织元气遭到破坏,但世贸组织作为唯一全球性贸易体系的重要性却更加突出。世贸组织仍然是防止全球陷入贸易混乱、经济分裂的最坚固“护栏”,绝大多数成员更加期待通过世贸组织的改革应对当前全球贸易的挑战。这表明( )
A.世贸组织将不再解决贸易争端
B.世贸组织亟待改革以应对新发展
C.经济全球化阻碍各国经济发展
D.世贸组织是唯一全球性贸易体系
10.根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以镇、砦、场、务、堡、铺、渡、口、岸、虚、库、巷、林、冶、市、桥、河锁、步、店、岭、山、寺、村、关、曲、团、庄、驿等命名的地方,收税的便有1013处,而收税额在一千贯以下的乡村集市约占总数的2/3以上。这说明宋代( )
A.商业中心完全转至农村 B.农村市场得到迅速发展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D.重农抑商政策完全废除
11.1898年,总理衙门奏请添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等为通商口岸。光绪帝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岳州、三都澳、秦皇岛遂成为清末首批自开商埠。该举措( )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推动了传统城市的近代化转型
C.顺应了民众收回利权的要求 D.标志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始
12.20世纪前期,在广州口岸注册的内河航行船舶的总数发生了重大变化(见下表)。同时,至1929年,广东省共筑成公路4200余公里。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时间 1903年 1910年 1925年
船只数 220艘 305艘 754艘
A.广东新政以交通作为重点
B.铁路建设已经被政府所忽视
C.传统出行方式逐渐被淘汰
D.交通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13.1904年的10月27日,纽约市长乔治·麦克莱兰手握操纵杆,开启了纽约第一条地铁线路。纽约地铁由纽约市政府拥有,隶属纽约市公共运输局,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纽约地铁的开通运营反映出美国( )
A.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B.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C.国有化进程的加速 D.现代时间观念的建立
14.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15.1920年,有思维的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达650万台。近年,欧盟出台了《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则》《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
②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③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
④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19世纪20年代,英国棉布涌入伊朗。随后几十年间,物美价廉的英国棉制品比伊朗的丝绸更受欢迎。1890年,伊斯法罕的丝绸织机数量仅为1830年的1/10。伊朗停止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这反映伊朗()
A.沦为英国独占的殖民地     B.封建统治得到巩固
C.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加强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清与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中的历史现象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摘编自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
材料二 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5万千米。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经济与社会生活》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
19.矛盾与调节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深刻影响了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新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出现了一些经典案例。
案例一:洛克纳诉纽约州案(1905年)
1895年,纽约州通过了《面包店法》,规定面包房雇员每天工作不得超过10小时。一个叫洛克纳的老板因两次违反该法而被处以罚款。洛克纳不服,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他认为该法案偏袒工人,剥夺了老板与工人签订契约的自由,损害了老板的财产权。
联邦最高法院判洛克纳胜诉、《面包店法》违宪。法院认为人们进行的商业行为属于个人权利的范畴,纽约州的立法超越了它的权限。
案例二:西岸旅馆诉帕里什案(1937年)
帕里什是华盛顿州西岸旅馆的清洁女工,在被解雇后向州法院申诉:她的工资低于华盛顿州《妇女最低工资法》规定的数额,要求老板偿付亏欠的部分。州法院判帕里什胜诉,但旅馆老板认为《妇女最低工资法》违宪,将此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最终,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西岸旅馆败诉,支持华盛顿州《妇女最低工资法》。判词宣称:“(政府)为保护公众利益而采取管理,这种管理如能够增进民众的健康、安全、道德和福祉,就是正当的。”
在此判决的影响下,《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在1937年和1941年得以通过。
——摘编自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等
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析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两个诉讼判决的变化。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C
  2.C
  3.C
  4.C
  5.A
  6.B
  7.B
  8.B
  9.B
  10.B
  11.B
  12.D
  13.A
  14.C
  15.D
  16.C
  17.
  (1)特点:海外贸易覆盖范围广;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举;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贸易收益较高;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为主。
  (2)不同:唐宋:政府鼓励支持对外贸易,注重谋求经济利益;明清:政府推行朝贡贸易,注重服务于政治动机而不计经济利益。
  影响:建立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网,为世界地理大发现铺平了东方航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儒家 “重义轻利” 思想的影响。
  18.
  (1) 意义:连接交通;发展经济;改善风俗;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国家政权;增加财政收入;减轻社会负担。铁路:京张铁路
  (2) 因素:国家的独立;国家对铁路建设的重视;改革开放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
  19.示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处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1905 年的 “洛克纳诉纽约州案” 中,联邦最高法院判定州立法违宪,认为政府无权干预经济生活和商业活动,正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传统,但不利于社会矛盾的调节和社会保障的推行。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发生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矛盾激化,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1937 年 “西岸旅馆诉帕里什案” 中,联邦最高法院支持华盛顿州关于最低工资的立法即体现了这种潮流,通过国家立法手段保护劳工权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联邦最高法院对两个诉讼判决的转变,一方面体现出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虽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但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第page number页,共number of pages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