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第1课时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第1课时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6 15: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叙利亚多年局势动荡造成了巨大的难民群体,大多数的难民涌向欧洲,引发欧洲难民危机。下图为叙利亚难民迁移路径图。据此完成1~2题。
1.叙利亚难民迁入欧洲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短距离人口迁移 D.跨大陆人口迁移
2.叙利亚难民借道土耳其进入欧洲的原因是(  )
①土耳其战争难民较多 ②土耳其环境容量大且安全 ③两国文化、宗教信仰相近 ④迁移路径较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4·天津高一期中)人口迁移可以划分为乡乡迁移(乡村到乡村)、乡城迁移(乡村到城镇)、城乡迁移(城镇到乡村)、城城迁移(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不同人口迁移类型在总迁移人口中所占比例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P2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生态环境
C.政策 D.婚姻家庭
4.在P4人口迁移影响下,农村地区最有可能表现出(  )
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B.人口老龄化缓解
C.农业结构显著改变 D.人地矛盾加剧
5.下列对该时期人口迁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P1人口迁移多是因为经济 ②P2人口迁移中老年人口比例大 ③P3人口迁移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④P4人口迁移使城市人地关系缓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河北秦皇岛模拟)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6~7题。
6.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7.“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
(2023·山西太原期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东北三省总人口约为9 851万人,比十年前减少了约1 101万人。下表是户籍地为东北三省,现居住在山东、北京、河北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单位:人)统计。据此完成8~9题。
现居住地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合计
山东 174 663 344 030 631 631 1 150 324
北京 370 648 284 376 455 150 1 110 174
河北 168 371 156 219 337 060 661 650
8.从表中可知,迁出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为(  )
A.河北 B.黑龙江
C.辽宁 D.吉林
9.与北京市相比,山东省接纳东北三省人口较多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 ②历史 ③政策 ④气候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月考)流动人口是青藏高原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其城镇居留意愿关乎青藏高原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在自然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与全国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青藏高原流动人口既包括青藏高原内部近程迁移的流动人口(80%以上来自青藏高原的农村地区),也包括大量来自青藏高原以外地区的远程迁移流动人口,其城镇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下表示意我国部分地区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差异。据此完成10~12题。
地区 沿海发达地区 中西部地区 青藏高原
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 约55% 大于45% 约32%
近程 远程
50% 23.4%
10.与中西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B.城镇行政等级较低
C.城镇住房支出较高 D.自然环境条件限制
11.制约青藏高原地区近程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收入水平 B.户籍可获得性
C.生产生活方式 D.社会融合程度
12.为进一步提高青藏高原本地区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提升各地州城镇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B.对流动人口进行技能培训
C.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
D.提高各行业最低工资标准
利用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程度、区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明程度、生活成本等指标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某类型人口流动适宜度指数。下表是某年我国某类型人口流入适宜度指数排行榜。据此完成13~15题。
城市 广州 海口 厦门 福州 南宁 三亚
适宜度指数 157 150 145 137 136 133
排名 1 2 3 4 5 6
13.该类型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是(  )
A.养老 B.经商
C.旅游 D.求学
14.该类型人口流入对迁入地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就业压力减小 B.社会服务短缺
C.科技水平提高 D.就业压力增大
15.近几年京沪人口总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呈负增长
B.落后产业淘汰迁出
C.城市环境质量差
D.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年中,老年人在原居住地和养老地之间“钟摆式”来回移动,称为“候鸟”养老。“候鸟”老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能刺激养老地经济发展。近年来,“候鸟”养老形式在中国悄然兴起。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老人涌入海南岛,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近年来,海南住房限购以及环境保护政策逐步实施后,大批“候鸟”老人撤离海南来到广西北海和广东惠州等地。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及“候鸟”老人撤离路线。
(1)分析海南岛冬季多“候鸟”老人的原因。
(2)推测北方老人冬季前往海南岛养老对海南的影响。
(3)分析近年来“候鸟”老人撤离海南到广西北海和广东惠州的原因。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叙利亚难民迁入欧洲,跨越了不同的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A正确。第2题,叙利亚难民通过土耳其迁移到欧洲,线路更近,且两国相邻,文化、宗教信仰相近,容易沟通和交流,D正确。
3.A 4.B 5.B 解析 第3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城镇之间经济差异较大,因此,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乡村迁往城镇,其次是从城镇迁往城镇,从城镇迁往乡村的人口所占比例最低。因此,P1是乡城迁移(乡村到城镇),P2是城城迁移(城镇到城镇),P3是乡乡迁移(乡村到乡村),P4是城乡迁移(城镇到乡村)。P2城城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务工,是经济因素所致。故选A。第4题,由第3题分析可知,P4是城乡迁移,即人口由城镇迁往乡村。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开始实施,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使乡村经济发展更有潜力。由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及乡村经济发展可期,有经济学者研究发现,现在中国出现了“城归”。“城归”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因而在P4人口迁移影响下,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缓解,B正确。P4导致乡村人口增加,而不是流失,A错误;P4城乡迁移(城镇到乡村)中的返乡人员数量少,不一定从事农业等方面的活动,因而P4出现可以优化产业结构,而不是显著改变农业结构,不会导致农村地区人地矛盾加剧,C、D错误。故选B。第5题,由第3题分析可知,P1是乡城迁移,P2是城城迁移,P3是乡乡迁移,P4是城乡迁移。P1乡城迁移,主要是城乡差别所致,主要是经济原因;P2是城城迁移,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P3乡乡迁移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P4城乡迁移,城镇人口迁出,使城镇人地关系得到缓解。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
6.C 7.D 解析 第6题,“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域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故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是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C正确。第7题,“生活方式型移民”是为了寻找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移民主体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其主体最可能是中老年人群,D正确;青少年一般是因为学业需要进行迁移,青壮年一般因为经济因素进行迁移,婴幼儿多跟随父母进行迁移。
8.B 9.D 解析 第8题,对比东北三省现居住在山东、北京、河北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黑龙江省人口在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居住人口数量最多,所以迁出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为黑龙江,B正确。第9题,与北京市相比,山东省接纳东北三省人口较多的主要因素包括历史(“闯关东”)和政策(人口落户政策较为宽松),D正确;北京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北京和山东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两地气候差异较小。
10.D 11.C 12.A 解析 第10题,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对流动人口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其自然环境条件限制是影响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D正确。第11题,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地区近程迁移的流动人口,80%以上来自青藏高原的农村地区,因此,生活居住在城镇而同时在农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比较常见,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是制约近程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C正确;经济收入水平、户籍可获得性和社会融合程度都会影响近程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但都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第12题,因为青藏高原本地区流动人口生活居住在城镇而同时在农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制约其城镇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提高农牧民等近程流动人口的城镇居留意愿,需着力提升各地州城镇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牧民就地就近向周边主要城镇集聚,有利于实现该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A正确。
13.A 14.B 15.B 解析 第13题,城市评价的指标为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程度、区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明程度、生活成本等,而对于养老来说,环境适宜、利于身体健康最为重要,城市评价的指标与环境、健康因素关联密切,A正确。第14题,该类流入人口主要为老年人。老年人对医疗卫生、养老机构等社会服务设施需求大,新增较多老年人口,可能造成社会服务短缺,B正确。第15题,近几年京沪人口总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落后产业淘汰迁出,就业需求改变,加上人口调控政策的变化,带动大量人口迁出,B正确。
16.答案 (1)海南岛地处热带,冬季气候温暖,舒适宜居;该地冬季气温与“候鸟”老人原居住地气温差异大;因经济发展及社会福利政策,“候鸟”老人经济条件较好;社会发展,文化观念(“定居思想”)的改变。
(2)有利影响:①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不利影响: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②增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3)广西北海和广东惠州冬季温暖,与海南气温相当;北方地区到广西北海和广东惠州的路程比到海南更近,交通便利;生活成本低;宜居环境与政策利好。
解析 第(1)题,海南岛地处热带,冬季气候温暖,舒适宜居,而我国冬季普遍低温,该地冬季气温与“候鸟”老人原居住地气温差异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候鸟”老人经济条件较好,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观念的改变,“候鸟”老人定居的传统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第(2)题,有利影响可以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不利影响可以从人口增加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来分析。第(3)题,结合广西北海和广东惠州与海南的气候相似,两地交通便利、宜居环境好、政策优势、生活成本低等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