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城镇和乡村 第3节 第2课时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城镇和乡村 第3节 第2课时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6 15: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 第2课时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丹麦哥本哈根城郊的新都市农场设计别致,由24个圆形结构组成,每个圆形结构都被绿篱分割成了16个梯形结构,每个梯形结构都是一个独立的田园小院落。小院落里有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真正实现种花草、养宠物的愿望,每个圆形结构都有一条与外部相连的主干道,圆心部分为停车场,这种设计被称为丹麦“十六合院”。右图为丹麦“十六合院”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丹麦“十六合院”的设计凸显了(  )
A.住户对城市生活的需求
B.住户对居住安全的需求
C.住户对田园生活的需求
D.住户对土地所有权的需求
2.丹麦“十六合院”的优势是(  )
A.有效推动了郊区化
B.优化了城市的产业结构
C.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D.将城市和乡村有机融合
3.丹麦“十六合院”(  )
A.适于人口密度较小的城市
B.可促进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
C.适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
D.有利于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通风走廊能加快空气流通,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构建宜居城市有重要意义。下图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在山坡上布局“新鲜空气补偿空间”的主要目的是(  )
A.尽量减少占用较平坦地区
B.降低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本
C.利用山风带来新鲜空气
D.提高通风走廊通风效率
5.结合图文信息,推断通风走廊底部“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B.防止建筑物阻挡空气流动
C.减少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干扰
D.避免遮挡两侧建筑的阳光
6.(2024·海南定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的建筑物和不透水路面代替了林地、草地和湿地,夏秋季节,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一下雨就看海”的内涝现象,与此同时,我国有一半以上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党中央在2013年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以解决我国城市的内涝和缺水等问题。
材料二 图1为城镇化前后蒸发量和径流量变化图,图2为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概念示意图。
图1
图2
(1)用水循环的原理说出城镇化对城市水循环各环节产生的影响。
(2)根据图1,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3)根据图2,说明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带来哪些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广西百色月考)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许多地区由乡村景观转变为城市景观,但由于发展不合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经验,注重城市内涵的提升。据此完成7~8题。
景观1
景观2
7.由景观1转变为景观2后,水循环环节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降水频率增大 B.地下水流速加快
C.蒸发量增大 D.地表径流减少
8.下列举措能提升城市内涵的有(  )
①提高城市绿化率 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③保护历史文物古迹 ④扩大城市人口平均土地面积 ⑤提高城市GDP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024·山东济宁期中)当城市扩张得越来越大,摩天大楼“身高攀比”日趋激烈,留给看似没有太多经济作用的绿色公园的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少。但都市人对公园、绿植的渴望一刻都没有停止,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口袋公园也应运而生。口袋公园利用城市中老旧“边角料”的改造,重新焕发新生。近年来,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国内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传承记载了城市记忆,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据此完成9~11题。
9.口袋公园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扩张 B.城市密度变大
C.城市绿地增多 D.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下列关于口袋公园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选址灵活 ②分布面广 ③规范统一 ④职能多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口袋公园建设中,为防避城市内涝发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优化城市主干道路,立交桥底下禁止建设口袋公园
B.完善排水设施,口袋公园建设需协调城市管网分布
C.发挥口袋公园生态效益,种植吸水能力强的树种
D.在城市高温区域建设口袋公园,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生态城选址于距离天津市中心40千米的一处盐碱地。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下图为中新天津生态城示意图。
(1)简述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的区位优势。
(2)分析生态城的建设对天津市的意义。
答案:
1.C 2.D 3.A 解析 第1题,丹麦“十六合院”的新都市农场每个梯形结构都是一个独立的田园小院落,住户可以真正实现种花草、养宠物的愿望,满足其对田园生活的需求,C正确;本身即都市农场,并非体现对城市生活的需求,A错误;设计没有体现对居住安全和对土地所有权的需求,B、D错误。第2题,丹麦“十六合院”位于哥本哈根城郊,其设计理念体现了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融合,而并非推动了郊区化,A错误,D正确;其存在是居住需求,没有对城市的产业结构造成很大影响,B错误;每个圆形结构都有一条与外部相连的主干道,圆心部分为停车场,这样的交通设计会造成圆心处的交通拥堵,且外部主干道之间没有交通联系,这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没有太多的参考意义,C错误。第3题,丹麦“十六合院”没有高层建筑,占地面积较大,适于人口密度较小的城市,A正确;其存在主要是居住需求,并非推动第一产业的发展,B错误;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人口密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不适宜采用此模式,C错误;“十六合院”位于城郊,土地利用率较低,并非利于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D错误。
4.C 5.B 解析 第4题,该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补充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故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C正确;山坡上布局“新鲜空气补偿空间”不能减少占用土地,会增加市政管理成本,可以提高通风走廊的空气质量,但不能提高通风效率。第5题,洪涝灾害的损失大小与灾害等级、经济活动和建筑物的密集程度等有关,与建筑物高低关系不大,A错误;通风走廊底部是地势最低处,建筑高度如果过高,会对空气流动产生很大阻力,不利于通风,不利于缓解热岛效应,B正确;建筑物建设会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降低高度不能减少干扰,C错误;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低处建筑对地势高处建筑采光影响不大,D错误。
6.答案 (1)蒸发减少,植被蒸腾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2)城市范围内植被减少,涵蓄水源能力下降;城市地面硬化后,雨水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大。
(3)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拉动了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提升和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解析 第(1)题,随着城镇化发展,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地面硬化会直接阻碍地表水的下渗,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植被减少,水面减少,蒸发减少,植被蒸腾减少。第(2)题,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城市内涝,即是从水循环各环节变化的角度去分析。第(3)题,海绵城市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加大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同时,调蓄了地表径流,可以减少城市内涝,减少抗涝方面的经济支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增大了植被覆盖率和水域面积,美化了城市环境,增加空气湿度,促进区域水循环,增加降水,也可以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绿地和水域作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显著消纳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物。城市建设也拉动了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提升和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7.A 8.A 解析 第7题,由景观1变为景观2,绿地面积减少,硬化的路面及高层建筑物增多,会导致地表蒸发、蒸腾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C错误;不透水地面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流速减慢,地表径流增大,B、D错误;城市建筑物增多,绿地减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强降水频率增大,A正确。第8题,提高城市绿化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物古迹,有助于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内涵,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扩大城市人口平均土地面积会造成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提升城市内涵,排除④;提高城市GDP并不能直接提升城市内涵,排除⑤。
9.D 10.A 11.B 解析 第9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城市扩张,城市密度加大,导致城市绿地减少,增加许多小块、分散的闲置土地,为口袋公园的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城镇化带来的问题使得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增加了对公园、绿植的渴望。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主要因素,D正确。第10题,口袋公园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以及小块绿地等打造,选址灵活,①正确;口袋公园选址可能性多样,分布随机性高,能灵活地分布于城市的各个空隙之中,②正确;口袋公园的常见布局位置,又分为街角、街区中部、跨越街区等不同的类型,具体建设形态受周边要素影响,可以呈现不规则的特征,③错误;口袋公园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属于承担城市绿地的功能,④错误。A正确。第11题,立交桥底下建设口袋公园,可以发挥绿地增加下渗、迟滞径流的作用,缓解城市内涝,A错误;完善排水设施,协调城市管网分布,可以更好地发挥口袋公园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B正确;种植可吸取地下水的树种,城市地区地下水补给缓慢,会导致口袋公园生态的难以持续,C错误;口袋公园面积小,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非常有限,D错误。
12.答案 (1)邻近天津主城区,经济发达,建设资金充足;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捷;沿海滩涂广阔,开发建设成本低,发展空间大等。
(2)分散主城区城市职能;减缓城区交通拥挤;减轻城区环境压力;减轻城区就业压力;等等。
解析 第(1)题,生态城选址的区位优势结合材料信息从地理位置、土地利用、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生态城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0千米的一片盐碱地上,靠近渤海,沿海滩涂广阔,发展空间大,开发建设成本低;图示中新生态城靠近公路、铁路线,交通便捷,与主城区联系方便;与主城区距离不远,有大城市依托,基础设施配套投入较少,是政府规划,有政策支持,建设资金充足。第(2)题,可从天津市主城区目前存在的城市问题入手,分析生态城的建设对主城区的有利影响。生态城建成,利于控制主城区规模,分散天津城市职能;天津面积比较狭小,人口众多,生态城的建设可减缓城区交通拥挤、人口压力;减轻城区环境压力;生态城的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减轻城区就业压力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