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1节 第1课时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1节 第1课时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6 15: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第1课时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关系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
A.①铁路运输、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运输
B.①公路运输、②空运、③铁路运输、④水运
C.①水运、②铁路运输、③空运、④公路运输
D.①公路运输、②空运、③水运、④铁路运输
2.为降低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我国提倡“农超对接”,即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到超市。能够实现“农超对接”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陕西西安月考)2023年12月16日,济枣高铁(济南至枣庄)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济南“米”字形高铁网重要射线通道以及山东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间的新通道,济枣高铁设计时速350千米,以打造高铁旅游精品线路为主题,承担济南、泰安、济宁、枣庄4市城际客流,并兼顾部分长途通过客流,缓解京沪高铁通行压力。据此完成3~4题。
3.与京沪高铁相比,济枣高铁(  )
A.安全性更高
B.功能更专业化
C.灵活性更强
D.单位里程运费更低
4.该线路的修建对曲阜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
A.扩大旅游地的辐射范围
B.助力农特产品快速出城
C.促进区间产业均衡发展
D.开拓南下出海直通通道
城市下穿隧道是在城市中某些路段地面以下开凿的立交隧道。下图为宝鸡市某路段下穿隧道景观。结合材料,完成5~6题。
5.城市下穿隧道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立体美感 B.提高通行效率
C.减少城市内涝 D.节约城市土地
6.在城市平坦路面下修建下穿隧道,在纵向延伸上,一般设计为(  )
A.“U”弧形 B.“V”字形
C.“一”字形 D.“S”字形
过去,在山高谷深的地区,溜索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渡江工具,被称为“空中渡口”(如下图)。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当地溜索逐渐消失,但专家提议该区域保留部分溜索,助推区域发展。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溜索最有可能分布在(  )
A.大兴安岭地区 B.祁连山地区
C.横断山区 D.东南丘陵地区
8.导致近年来该区域溜索大量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年久失修 B.桥梁替代
C.生态移民 D.河流改道
9.专家提议该区域保留部分溜索的原因是溜索(  )
A.运输速度较快 B.客货运输量较大
C.受天气影响小 D.文化旅游价值高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天津静海月考)早期,在山区修建公路多为“之”字形的盘山路。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是为了(  )
A.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B.减小线路的坡度
C.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
D.通过更多的居民点
11.现在山区新建高速公路尽量取最短距离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性能的改善
B.少占耕地的要求
C.节省投资的需要
D.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
独库公路即217国道独山子至库车段,横穿天山,连接新疆南北,又称天山公路。独库公路弯道多、路面窄、海拔高且坡道陡,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6月实行交通管制。开放通车期间,仍对7座(不含)以上载客汽车、核定载质量5吨(不含)以上货车限制通行。下图示意独库公路线路。据此完成12~13题。
12.独库公路限制7座(不含)以上客车和5吨(不含)以上货车通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环境污染 B.保护公路路面
C.提高通行速度 D.减少道路事故
13.规划中的独库高速公路不再季节性封路,主要得益于其线路(  )
A.更直 B.更平
C.地势低 D.少滑坡
14.(2023·四川宜宾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新疆是我国拥有机场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但是除乌鲁木齐机场外,新疆其他地区的机场规模都比较小。下图为新疆机场分布图。
(1)指出新疆机场的分布特征。
(2)分析新疆机场数量众多,但机场规模普遍较小的原因。
(3)说出新疆航空运输不同季节起降时可能面临的灾害性天气。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运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水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空运;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空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据此可判断①是铁路运输、②是水运、③是空运、④公路运输,A正确。第2题,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输;容易死亡的活物或易变质的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输,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把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到超市,路程短,最适合公路运输。由上题分析可知,④代表公路运输,D符合题意。
3.B 4.A 解析 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济枣高铁作为济南“米”字形高铁网重要射线通道以及山东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间的新通道,承担济南、泰安、济宁、枣庄4市的城际客流,同时,兼顾部分长途通过客流,缓解京沪高铁通行压力。相对于京沪高铁,济枣高铁功能更加专业化,B正确;两条高铁安全性都较高,灵活性都受到一定限制,单位里程运费相差不大,排除A、C、D。故选B。第4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济枣高铁经过曲阜,而该高铁是以打造高铁旅游精品线路为主题,因此,对曲阜来讲可以扩大旅游地的辐射范围,促进曲阜经济发展,A正确;对于助力农特产品快速出城影响较小,排除B;并没有促进区间产业均衡发展,也没有开拓南下出海直通通道,排除C、D。故选A。
5.B 6.A 解析 第5题,在城市某些路段车流量较大,修建城市下穿隧道是为了提高车辆通行效率,B正确;修建下穿隧道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美感,A错误;下穿隧道位置较低,易积水,增加城市内涝,C错误;修建下穿隧道的主要目的不是节约城市土地,D错误。第6题,平坦路段为了更好修建隧道,需要在地面以下一定的深度,进出隧道口一般较浅,中部相对较低,一般下凹成“U”弧形,A正确。
7.C 8.B 9.D 解析 第7题,溜索是过去在山高谷深的地区的一种特殊的传统渡江工具。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起伏大,北高南低,多高山、峡谷,山高谷深,C正确。第8题,受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在我国西部偏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山高谷深的地方,溜索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溜索改桥”替代工程项目的大力开展,替代了原有的溜索过河方式,B正确。第9题,溜索运输时期,货是通过系在铁索上的大筐运送过河,运输方式落后,速度慢,运量少;溜索条件简陋,事故时有发生,受天气条件影响大;溜索是特殊的地方文化景观,可以作为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开发,D正确。
10.B 11.D 解析 第10题,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迂回前进,可以减小线路的坡度,提高行车安全,B正确。并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也不是为了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A、C错误。通过更多的居民点不一定要将公路修建成“之”字形,D错误。故选B。第11题,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资金更加充足;另一方面,技术水平提高,为建设高速公路提供了保障,所以现在山区新建高速公路尽量取最短距离,D正确。与汽车性能的改善的关系不大,A错误。新建高速公路尽量取最短距离,对耕地的占用可能减少,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增大了建设投资,C错误。故选D。
12.D 13.C 解析 第12题,独库公路弯道多、路面窄、坡道陡,车身长、重的车辆频繁制动,容易引发道路事故,限制7座(不含)以上客车和5吨(不含)以上货车通行,可以有效减少道路事故的发生,D正确;减轻环境污染、保护公路路面、提高通行速度都不是限制7座(不含)以上客车和5吨(不含)以上货车通行的主要原因,A、B、C错误。第13题,据材料可知,独库公路在寒冷的冬半年封路,因为路面海拔高,冬半年积雪覆盖,不能通行。高速公路为了得到更平、更直的线路,在穿越高山时开凿隧道,使路面整体海拔更低,冬半年不再被积雪覆盖,不再需要季节性封路,C正确;线路更平、更直都不是不再季节性封路的主要原因,A、B错误;滑坡的发生与季节性封路联系不大,D错误。
14.答案 (1)分布广泛;多分布在城镇及大城市;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
(2)数量众多原因:多沙漠和戈壁,地形复杂,铁路和公路的建设难度大;地广人稀,城市较分散,距离较远,航空运输速度快,便于各城市之间联系往来;多晴天,能见度高,发展航空运输的条件优越;外贸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分散,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很迫切等。规模较小的原因:地域广阔,各个地区人口较少,交通运输需求量小;资金和技术不足。
(3)春季的沙尘暴;冬季的暴风雪、低温冻害;冬春季节大风天气多。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和新疆机场分布图可以看出,整体上新疆机场的分布广泛;具体上看,多分布在城镇及大城市以及沙漠边缘的绿洲。第(2)题,新疆机场数量众多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城市分布、天气与航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新疆机场规模普遍较小的原因主要从人口、资金、技术等角度分析。第(3)题,新疆航空运输不同季节起降时可能面临的灾害性天气主要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来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