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主要分布在距河4~7千米范围内
B.距河流越远人口越密集
C.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区域
D.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取水便利程度 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水能资源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中北部,扼守波斯湾向东输出石油的通道,位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贸易航线上。斯里兰卡面积约6.5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 218万(2022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下图示意斯里兰卡人口密度。据此完成3~4题。
3.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南部大,西北和西部小
B.东北部小,中部和西部大
C.西北部大,东南和东部小
D.西南部大,北部和东部小
4.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千米2的区域,其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和地形 B.地形和矿产
C.经济和交通 D.文化和水源
(2024·河南安阳高一月考)人口垂直分布结构是指居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组成状况和构成关系。右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规模随海拔变化图,所在区段面积越大,人口分布总量越大。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最可能是( )
A.华北平原沿海地区
B.塔里木盆地山麓地区
C.云南南部山地地区
D.青藏高原湟水谷地地区
6.影响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地形 D.河流
(2024·安徽芜湖期中)人口分布受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影响。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在人口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图中的甲、乙、丙、丁示意2020年我国山东、山西、西藏、新疆四个省级行政区的面积和人口数量。据此完成7~8题。
7.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山东 山西 新疆 西藏
B.新疆 西藏 山东 山西
C.山东 新疆 山西 西藏
D.山西 山东 新疆 西藏
8.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迁入人口少于乙
B.乙人口空间分布均匀
C.丙人口密度最小
D.丁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流动人口,简单说是归于“人户分离”的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且不一致的时间必须在半年以上。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中,人户分离人口约为4.92亿人,比“六普”时增加了约2.3亿人,其中流动人口就增加了约1.54亿人。图1为2020年我国跨省及省内流动人口统计图,图2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流向图。据此完成9~10题。
图1
图2
9.自改革开放到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 )
A.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B.自西向东,自南向北
C.自东北向东南
D.自西北向东北
10.近年来,我国省内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缩短空间距离
B.背井离乡难度增大
C.省内中心城市得到发展
D.省与省之间的经济差距缩小
近年来,地区间“抢人大战”愈发激烈。各地区依据人口状况、产业结构和发展目标,调整落户门槛,积极吸纳各类人才。下表示意北京、广东、辽宁和西藏四个省级行政区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中人口数是指常住(半年以上)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1~13题。
省级 行政区 人口数 /万人 0~14岁 占比/% 15~59岁 占比/% 60岁及以 上占比/% 65岁及以 上占比/%
辽宁 4 259 11.12 63.16 25.72 17.42
广东 12 601 18.85 68.80 12.35 8.58
北京 2 189 11.84 68.53 19.63 13.30
西藏 365 24.53 66.95 8.52 5.67
11.四地中( )
A.辽宁社会养老负担最重
B.北京少年儿童人口数量最多
C.广东劳动力成本最低
D.西藏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12.辽宁、广东两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育观念 B.经济水平
C.医疗水平 D.教育水平
13.各地区在“抢人”过程中调整落户门槛的直接影响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优化人口结构
C.缓解交通压力 D.促进产业转型
(2024·四川宜宾月考)下图为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A、B、C、D四点中对应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5.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16.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为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二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一条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
年份 东南部 西北部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1953 94.80 139.51 5.20 5.83
2000 94.59 303.78 5.41 13.23
2010 94.41 325.84 5.59 14.68
(1)描述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据表分析1953—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变化特征。(4分)
(3)人口分布不均是否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18.(2024·湖北荆州期末)(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结构调整、体制转换、人口老化及经济下行的多重压力,近几年出现了人口净迁出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滑趋势。人口净迁出指的是人口迁出超过迁入而引起的人口减少的现象。下图为出生地为辽宁、现居地为全国各区域的人口分布图(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整理)。
(1)结合图描述辽宁人口主要迁往华北地区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分析辽宁省人口净迁出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3)辽宁省人口流失可能会对当地产生哪些影响 (4分)
1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元江中上游,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当地河谷地带高温、干燥,人口分布稀少。过去,元江县贫困人口多,政府采用易地扶贫搬迁的方法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脱贫发展问题。下图示意元江县的位置及地形。
(1)简述元江流域人口河谷地带少、山地多的原因。(4分)
(2)说明当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自然原因。(4分)
(3)说明元江县采用易地扶贫搬迁后,对迁入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20.(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千米,人口只有约2 575万人(截至2021年9月底),是世界上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但该国内部人口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内陆地区人口极少。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1)描述澳大利亚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2)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极少的原因。(4分)
(3)有人认为,未来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将趋向均衡。你是否同意该观点 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图示该流域距河流1~2千米人口密度最大,2~6千米范围内随距河流距离增加人口密度快速降低,距河流7千米及以外人口密度很小且变化不大,可知该流域人口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的区域,C正确。第2题,该流域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高寒。距河流越近的区域取水越便利,①正确;距离河流近的区域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地形较为平坦,更有利于生产和生活,③正确;矿产资源分布与距河流远近关系不大,②错误;水能资源分布不是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④错误。C正确。
3.D 4.C 解析 第3题,图示斯里兰卡人口分布不均衡,西南一侧首都附近的人口密度在1 000人/千米2以上,人口最为稠密,而北部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D正确。第4题,该地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千米2的区域多位于斯里兰卡的西南地区,该地区靠近首都,城镇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众多,且靠近海上贸易航线,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因此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应为经济因素和交通因素,C正确。
5.C 6.A 解析 第5题,图中人口规模最大的区域位于海拔1 700~2 400米。华北平原沿海地区海拔低,A错误;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是制约因素,山麓地区水资源丰富,B错误;云南南部纬度较低,气候炎热,2 000米左右的山地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口居住,C正确;青藏高原湟水谷地海拔4 000米左右,海拔高,空气稀薄,不适宜人类居住,D错误。第6题,图示人口规模最大的区域位于海拔1 700~2 400米,说明人口适宜分布在较高海拔地区。热带地区高海拔的地方,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故影响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
7.C 8.D 解析 第7题,根据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总人口和总面积,可计算出四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经济、交通条件好,行政区面积小,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最大,对应图中的甲;乙行政区面积最大,为新疆;山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要优于西藏、新疆,山西行政区面积小,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密度位居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第二,应是图中的丙;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较差,行政区面积大,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最小,对应图中的丁。故选C。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山东,经济发展水平高,区位条件好,迁入人口数量多于乙(新疆),A错误;乙为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受水资源影响,人口分布不均,B错误;丙为山西,人口密度不是最小,C错误;丁为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D正确。故选D。
9.A 10.C 解析 第9题,从改革开放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到东南沿海地区打工、创业,A正确。第10题,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更多的城市希望融入国家大战略,国家中心城市不断扩容,各省都在推行强省会战略,人们到自己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或经济强市,也有工作机会,C正确;高铁主要缩短时间距离;交通发展,背井离乡难度小;省与省之间的经济差距缩小,但仍存在差距,与省内流动人口数量增长关系不大。
11.A 12.B 13.B 解析 第11题,少年儿童人口数量=人口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计算可得,广东少年儿童人口数量最多;四地中北京、广东劳动力成本较高,辽宁、西藏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西藏0~14岁人口比重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辽宁60岁及以上人口与15~59岁人口的比值约为0.4,在四地中最大,社会养老负担最重,A正确。第12题,广东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了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因此15~59岁的劳动人口比重较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较低;辽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出,从而导致15~59岁的劳动人口比重较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较高,B正确。第13题,各地区在“抢人”过程中,直接造成人口增长;“抢人”以抢人才为主,说明迁入的人口多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专业特长的青壮年劳动力,落户门槛的调整有助于直接优化人口结构,尤其是人口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方面,B正确;人口在不断增长,交通压力在加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才能促进产业转型。
14.C 15.B 16.C 解析 第14题,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由图可知,C点处环境曲线与人口曲线的垂直方向差距最大,即资源丰富,环境适宜,人口合理容量最大,C正确。第15题,B点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曲线的斜率增大,说明B点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和环境、经济和科技水平、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的影响,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增加,使环境容量增大,B正确。第16题,甲处人口的增长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加大对自然的开发力度,此时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各种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C正确。
17.答案 (1)特征:空间分布不均;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2分)
原因: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多平原、丘陵,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广;交通便捷,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西部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高原、山地多,地形复杂;耕地少;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密度小。(4分)
(2)东南部人口比例略下降,西北部人口比例略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增加;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变化不大。(4分)
(3)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4分)
18.答案 (1)就近迁出,华北地区与辽宁距离较近;华北地区风俗习惯与辽宁地区更接近;华北地区经济更发达,就业机会更多;华北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更为完善。(6分)
(2)当地经济下行,就业机会减少;我国老工业基地,环境质量差,为寻找更好的环境迁出;辽宁省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人口迁入南方阳光地带;相对于迁入地而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差。(4分)
(3)利: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辽宁省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弊:加剧当地的老龄化现象,造成劳动力资源短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增多,加重当地的社会保障负担。(4分)
19.答案 (1)山地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山地降水较多,植被覆盖度好;山地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洪涝和地质灾害影响小;蚊虫及疫病较少。(4分)
(2)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耕地资源不足;等等。(4分)
(3)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利于迁入地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4分)
20.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疏。(4分)
(2)内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内陆地区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地区开放程度低,人口分布少。(4分)
(3)不赞同。理由: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可容纳人口数量多;内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对外开放程度低,环境承载力低,不可能承载大量的人口。(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