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葡萄流浪记——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葡萄流浪记——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5 13:4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课 葡萄流浪记——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微观史学”作为一种史学观和方法论,主张通过各种微小的人物、事件、事物等窥探整体的历史,在历史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以小见大的重要角色。历史教学中利用各种小事物将课程内容有机串联起来,不但能够增强历史课程的创新度,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理清课程内容与逻辑,推动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本课教学设计拟以葡萄和葡萄酒串联课程内容,利用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历程,探寻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对比初中课标,高中课标侧重于从宏观角度、能力素养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全球航路开辟对人类社会、区域文明发展造成的重大历史影响,深入理解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意义,学会用全球视野分析历史问题,培育时空观念等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分析:宏观分析:本课在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16课对早期殖民争霸掠夺、三角贸易等相关历史已有阐述。选必教材对本课内容做了大量补充:选必2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选必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中观分析:本课属于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课。从纵向联系看,本课向上承接古代文明兴起、发展及全球航路的开辟,阐述全球航路开辟产生的巨大影响,向下影响西方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等历史脉络;从横向对比看,中国此时处于明清封建社会时期,虽有一定的进步发展,但君主专制强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受阻、文字狱、闭关锁国等限制了中国的发展壮大,走向衰微。总体而言,此时的世界状态由分散走向整体,各地文明发展由相望、相遇走向相融,世界格局出现东衰西强的大趋势。微观分析:本教材吸收学术研究前沿,在初中教材内容基础上,增添了全球航路开辟引发的人口迁移、疾病传播、白银贸易网形成等内容。导入部分:本课以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作为导入,第一幅地图已有世界的大致轮廓,但地图经度是180度,纬度在北纬63、南纬16之间,地中海被夸大拉长。全球航路开辟后,出现了第二幅地图,欧亚非美四大洲轮廓与今天世界地图大致相同,表明人们的世界视野更加开阔,对世界大洲的认识更加清晰,因此推动世界人口、物种、商品等全球流动,为第一子目做了铺垫。第一子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人口流动迁移,欧洲殖民者到美洲,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劳动力短缺,因此到非洲交换、逮捕黑人劳动力运输到美洲,16世纪非洲减少1亿黑人劳动力,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血统居住在美洲,导致美洲成为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同时,欧洲白人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亦造成族群混合现象。人口在迁移过程中推动不同地区动物、植物的交流。但是在人口、物种交换过程中,天花等疾病随之向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传播,导致诸多文明、原有社会等衰落,亦造成环境破坏等问题。(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变化)第二子目《商品的世界性流动》:随着新航路开辟,全球海路大通、人口迁移、物种交换,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三“洋”并进。由阿拉伯人经营的传统印度洋贸易改由欧洲人(葡萄牙)占据主导。在大西洋逐步形成“三角贸易”,对欧洲、非洲、美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太平洋贸易由西班牙人主导经营。随着全球商品贸易的流动,以中国明朝为中心的白银网络逐步形成,对中国、世界造成深远影响。(世界商业贸易格局变化)第三子目《早期殖民扩张》:随着全球航路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先后对外殖民扩张。欧洲殖民扩张对美洲、非洲而言,中断了其原有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冲击了亚洲古老帝国。对欧洲而言,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主势力逐步衰落。对世界而言,呈现东衰西强的大趋势,人类进入大变革时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学生情况分析1.已有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历史学习,对早期殖民扩张等历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各种现代资源渠道,例如观看《大国崛起》、《世界历史》等视频,以及相关生活经验,对葡萄(酒)、物种、疾病、生态环境变化、大洲、主要国家等内容具有相关历史、地理形象的记忆背景。2.待解问题:本课在初中教材基础上增添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等知识,内容、难度增大,对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重难点知识未能深入理解;对葡萄(酒)的起源及传播、发展等知识储备不足;逻辑方法、抽象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素养有待提升。
考情分析
本课在高考全国卷、地方卷中属于重点高频考察点,命题知识点分布在本课三个子目中,试题立足课标和教材,呈现图片、文字、表格等材料,考察学生对于全球航路开辟后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的理解应用,检测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时空观念等能力素养。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认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商业贸易格局、政治格局发生的历史巨变,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历史节点。立足已有基础,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地图,了解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早期殖民扩张的时空方位、基本概况,认识其特点。(时空观念水平3)通过研读史料,认识“哥伦布大交换”、白银流入中国以及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理解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提升对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解释能力。(唯物史观水平3、史料实证水平2、历史解释水平2)通过本课总体学习,理解全球航路开辟对世界和不同国家地区产生的影响,充分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恶劣行径,珍爱和平时代,基本培育微观史学学习探究能力。(家国情怀水平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及物种交换的特点及影响;2.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概况;3.早期殖民扩张对不同国家地区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白银贸易网的形成及其对中国、世界的影响;2.早期殖民扩张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葡萄(酒)实物、多媒体设备与课件、黑板、粉笔(二)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微观史学研究法、问题链式教学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著,郑明萱译:《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年。[西班牙]卡萨斯著,孙家堃译:《西印度毁灭述略》,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日]古贺守著,汪平译:《葡萄酒的世界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 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何秀川:《澳门与葡萄牙大商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2023年高考全国卷、地方卷试题。
教学线索思路
(一)教学明线依托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历程即遇见、互联、变革进而梳理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全球商品贸易流动与殖民扩张的基本概况、特点;教学暗线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联系逐步紧密,世界人文地理、商业贸易、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革。
板书设计
葡萄流浪记——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遇见: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人口迁移 物种交流 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疾病传播 生态破坏二、互联: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世界商业贸易格局 联系建立 太平洋贸易 格局演变 三、变革:早期殖民扩张 概况 世界政治格局 殖民地区、殖民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教师讲授】教师出示葡萄与葡萄酒图片,提问学生对于二者的印象。之后,出示莎士比亚和聂鲁达关于利用葡萄酿造出美酒的赞歌,提问欧洲和美洲在葡萄方面的联系是什么?葡萄与葡萄酒经历了什么样的流浪旅程呢?又见证了什么样的大历史呢?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思考对葡萄与葡萄酒的印象,在头脑中初步构建关于葡萄与葡萄酒的流浪旅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教学明线;初步创设教学情境。
一、遇见: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1葡萄的起源与早期传播【课件展示】【教师过渡】教师出示《Science》材料以及世界大洲地图,讲授葡萄的起源与早期传播历程,提问15、16世纪葡萄与美洲为何遇见?(第一,利用《Science》材料说明中国科学家团队证明在1万年前,西亚和高加索地区已有对葡萄的驯化和生产;第二,利用地图讲授葡萄对外传播历程)1.2为何遇见?——视野开阔【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承接前一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本40页导入部分世界地图变化之处,再结合哥伦布航海团队在美洲种植葡萄的材料说明全球航路的开辟打开欧洲人的视野。(导入部分世界地图变化之处在于天使消失、地理方位更加明晰、美洲出现,哥伦布航海团队在美洲种植葡萄的成功打开了西班牙人的视野,再有地理学发展等,多种因素刺激下,欧洲人开始探索新大陆。)1.2为何遇见?——人口迁移【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出示材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分析人口迁移的流向、特点。(材料展示西班牙人抵达美洲的秘鲁、智利地区推广葡萄种植,反映人口迁移。立足教材,形成人口迁移的动态地图,并在该地图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人口迁移在主导国家地区、主流方向、方式上的特点)【教师过渡】人口的迁移带动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换。进一步发问,物种有哪些?有何特点?1.3怎样遇见?——物种交流【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绘画物种交流表现简图,之后分析物种交流特点。(材料展示西班牙人到美洲后为维持传统生活、饮食习惯,种植新作物葡萄等。简图展现欧洲与美洲之间物种交流概况,引导学生分析物种在种类、方向、范围上的交流特点)1.4遇见之果?——疾病传播、生态破坏【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学习疾病传播的表现以及总结疾病传播、动物交换带来的消极影响。(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带来消极影响,其一是疾病传播,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原有社会解体,欧洲人能够迅速建立殖民统治,其二是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教师讲授葡萄霜霉病的传播。【教师小结、过渡】教师总结第一子目所学内容,引出概念“哥伦布大交换”,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变化。再由葡萄酒过渡引出下一目学习。 了解葡萄起源与早期传播,思考15、16世纪葡萄与美洲为何遇见?学生思考回答世界地图变化之处。结合教材、史料、地图了解人口迁移的方向,并分析特点。学生动手绘制物种交流简图,分析特点。了解疾病传播表现,结合史料分析疾病传播与物种交换弊端。 渗透中国关于葡萄起源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做到一定的跨学科教学,彰显中国的科技自信。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通过识图,得出全球航路的开辟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地图分析、史料研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时空观念。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绘图,强化时空观念、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地图绘制分析得出物种交换特点。通过史料研读,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二、互联: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2.1为何互联?——海路大通【课件展示】【教师讲授】教师出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商路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变化。(随着全球航路大通,原有阿拉伯人占主导的印度洋贸易,转变为由欧洲人主导经营的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全球因商品得到互联)2.2怎样互联?——三洋并进【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与地图梳理印度洋贸易基本内容(葡萄酒在贸易商品之中)。【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梳理大西洋贸易概况(葡萄酒在贸易商品之中),分析三角贸易造成的影响。【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地图梳理太平洋贸易概况(葡萄酒在贸易商品之中)。【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地图,梳理太平洋贸易概况(葡萄酒在贸易商品之中)。【教师过渡】教师对学生提问,白银流入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利用动图引导学生集合史料分析理解白银流入中国贸易网络的形成,以及白银流入中国的影响。(白银流入中国促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农产品商品化,东南沿海经济发展,与世界联系增强)【教师过渡】教师提问,以上三大洋贸易的全球流动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利用地图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商品世界性流动带来的影响。(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品贸易的全球化、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结合教材、地图梳理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贸易的概况。分析总结“三角贸易”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结合地图学洋贸易概况以及白银流入中国的基本过程,结合史料分析白银流入中国产生的影响。 在梳理大西洋贸易之时,感悟黑奴贸易的恶劣行径,认识其对未来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变革:早期殖民扩张 3.1为何变革?——新航路开辟【教师讲授、过渡】讲授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提问这些国家的殖民扩张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3.2怎样变革?——殖民掠夺【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立足于初中知识基础,结合教材,通过地图梳理了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况。(葡萄与葡萄酒在此过程之中)【教师过渡】教师发问早期殖民扩张对被殖民地区和殖民国家地区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3.3变革之果?【课件展示】【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通过史料研读,深入分析早期殖民扩张对美洲、非洲、亚洲等被殖民地区产生的灾难性影响。【课件展示】【教师讲授】教师利用史料和地图讲授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带来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课件展示】【教师讲授】教师利用材料、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殖民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的影响。 学生结合教材梳理早期殖民扩张概况。结合教材和史料,分析早期殖民扩张对不同地区产生的影响。 对标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梳理,提高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标教学目标2、3,突破重难点,通过教材和史料阅读,分析得出早期殖民扩张对被殖民地区和殖民国家地区产生的不同影响,培养辩证思维,从对比中深入感知殖民扩张的恶劣行径,珍爱和平时代。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教师讲授】教师利用框架图梳理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全球航路开辟引起的全球性流动推动了世界人文地理、商业贸易、政治格局的巨大转变。【课件展示】【教师讲授】教师展现近几年来全球葡萄与葡萄酒的全球消费量,说明葡萄与葡萄酒见证了从全球航路开辟到全球商贸和平往来的历史。【课件展示】展示2023湖南高考历史试题第19题,题目主题即是葡萄酒的传播。 加深对本课的知识印象,自主构建本课逻辑思维体系。思考题目作答。 呼应导入,升华情怀。回扣“流动”字眼,葡萄(酒)见证了全球航路开辟以及当下和平商贸往来的历史,培育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巩固本课所学,提高应变能力。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对重难点问题是否理解;2.学生学完本课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否基本培育微观史学学习探究能力。学生评价:与本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第7课练习题;自行总结本课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3.按照本课葡萄示例,收集与全球史联系的微小事物。
教学设计反思
因时间仓促,关于葡萄及葡萄酒的相关资料还有待进一步挖掘;2.一些重难点问题,还需进一步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资料展现给学生,将知识问题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