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第一课,上承中古时期的欧洲与走向整体的世界,下启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本课是欧洲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先导。本课包括四个子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个子目,都属于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按照时间顺序,基本上呈现递进的逻辑关系。另一个子目“近代科学的兴起”是这个时期欧洲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近代科学的兴起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和改革现实社会的能力,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生初中已学习过“文艺复兴”的基本史实,这都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高一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较为零碎,未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且对史实的学习仍停留在表层阶段,无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历史,揭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现象;努力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表演情景剧、小组讨论、中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时空地位、文字材料、历史地图,了解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的原因(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赏析名作,合作探究并解读“人文主义”的内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扮演马丁路德等角色,表演宗教改革历史剧,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张、结果以及影响(历史解释)。4.通过文字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主张以及历史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5通过梳理人文精神的发展过程以及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联系,认识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理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文字材料及知识归纳梳理,板书强化重点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破除迷雾、再现曙光一、人性之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从神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改变世俗生活二、信仰之光——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 从教会权威中解放出来,改变宗教生活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三、科学革命 从封建矇昧中解放出来,改变思维方式四、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从封建王权中解放出来,改变政治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法国米勒的油画《晚祷》,解读画中人物的动作,趣味导入。【教师】:傍晚时分教堂的钟声传来,农民夫妇停下手头的农活开始祷告……为什么他们要祷告呢?(信仰基督教)【教师(过渡)】:宗教信仰在欧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恩格斯说:“中世纪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神学。”神主宰一切,人是神的附属品,思想文化封闭、暗无天日。但是,教会的专制并不能阻挡人们追求自由和真理的步伐,那是怎样的机遇使得西欧突破层层迷雾,再现曙光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场伟大的寻光之旅。 观察图片,理解画作的内涵,回答教师问题,回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 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大背景本节课的大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性之光——文艺复兴 【教师(过渡)】:每一段旅程都有一个起点,我们的起点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乌云的笼罩之下,佛罗伦萨却闪发着耀眼的光芒,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什么是文艺复兴呢?教师呈现文艺复兴的原词,带领学生解读其含义及实质。背景教师出示图片及文字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主要是佛罗伦萨)?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的背景。【答案参考】:①经济&阶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扶持与推动;②现实:黑死病爆发,使人们对宗教信仰和旧有的生活方式产生怀疑;③文化: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④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教师简要讲述文艺复兴文学及其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鉴赏,并思考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精神内核?【教师】:与宗教神学相比,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人文主义)【教师】:文艺复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教师呈现材料: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教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时代?【答案参考】: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②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③解放了思想,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④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师】:评价一个事物,我们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文艺复兴有没有消极影响呢?【答案参考】:消极影响: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地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分析并解读材料,归纳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的原因。赏析作品,合作谈论作品的精神内核——人文主义,并思考人文主义的内涵,回答问题并填写表格。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教师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文艺复兴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经济、阶级文化等角度思考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的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赏析诗句、画作、雕塑等艺术作品,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及人文主义的内涵,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形成问题链,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影响,并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历史事物。
二、信仰之光——宗教改革 【教师(过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不断扩展,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影响到了德意志地区。接下来,让来到旅程的第二个目的地,一起来探索这场信仰之我们光——宗教改革。(一)历史剧表演【教师讲授】: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小剧场时间,通过历史剧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宗教改革的始末。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这三个问题,宗教改革的背景、主张以及结果分别是什么?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扮演宗教改革历史人物,通过历史剧表演,明确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主张及结果。【答案参考】:背景: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益强烈;德意志四分五裂,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主张: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王权高于教权;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洁教会;每个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圣经》的权利。结果: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结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统一的局面,路德新教与天主教在德意志信仰自由,法律地位平等。(二)影响教师出示文字材料【教师】:宗教改革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宗教改革把人们从教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并改变人们的宗教生活。与文艺复兴相比,文艺复兴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仅局限于上流社会;而宗教改革则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面向大众群体。 学生根据幻灯片提示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宗教改革历史课本剧;其他学生通过历史小短剧学习宗教改革的始末,并思考宗教改革的背景、主张以及结果。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合作探究宗教改革的影响,深刻理解宗教改革的性质。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重返历史现场,深入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始末,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主张以及影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及历史解释核心素养。通过史料阅读,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三、科学之光——科学革命 【教师】: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历史故事,就学生分享进行知识点拨,就课前作业进行检测。【教师】: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与当时宗教认为的地心说相悖,人们开始质疑上帝,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引起了教会极大的恐慌。而支持“日心说”的布鲁诺也因此被处以火刑。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的伽利略更是被判终身监禁。除此之外,大家最喜欢的物理学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总结)】: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把人们从封建蒙昧中解放出来并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课前搜集资料,小组派代表分享科学家故事。 通过历史故事分享,提高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理性之光——启蒙运动 【教师(过渡)】:西欧的人民是如何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去感受权利和自由美好的呢?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17、18世纪的法国,最后来探寻理性之光——启蒙运动。 背景教师呈现图片及文字材料,设置问题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思想、经济、政治、阶级等角度进行探究。主张【教师】:这场运动17世纪起源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后来又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在此期间,产生了一系列启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究竟有哪些思想呢,请同学对照课本进行简单的归纳。教师呈现启蒙运动发展历程时间轴、思想家及其启蒙思想。【教师】: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反映了启蒙运动怎样的精神内核呢?这些启蒙思想的精神内核是什么?【答案参考】:理性主义——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内涵【教师】: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请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启蒙运动更为彻底?教师总结启蒙思想的共同点:①反对、抨击封建专制和教会(反对王权、教权、特权) ②对未来社会提出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实行民主政治【教师】:启蒙运动把人们从专制王权中解放出来并改变人们的政治生活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在复兴希腊罗马文化的外衣下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文化,此时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弱小,宗教改革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发展,但仍需借助宗教外,而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全面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教会,反对王权、教权、特权。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四)影响教师出示材料,设置问题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答案参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研读史料,翻阅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教师问题。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启蒙运动的影响。 通过文字史料以及材料解读,使学生深刻了解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以及“理性”的含义,通过时间轴梳理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带领下掌握主要思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带领学生梳理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展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为下节课作铺垫。(二)拓展提升教师呈现伏尔泰对于孔子思想论述的材料并设置课后作业:查阅相关资料,找出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有关中国文化的论述,并思考中国文化与启蒙思想具有怎样的联系。 认真聆听教师讲授并牢记本课的基本知识结构,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课后搜集材料,完成作业。 通过梳理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有着更为清晰地理解和认识,构建知识框架。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感悟启蒙运动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反思
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的时代”,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拨开了黑暗的迷雾,带领欧洲走向了光明,故此我以“破除迷雾,再现曙光”为线索贯穿历史课堂,设置情景。但是在实际设计本课时,如何将寻光之旅的互动,更加贴切地与“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主题结合起来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总体而言,本课课堂气氛活跃,超出预期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剧表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对历史问题的回答学生反馈较好,贯彻落实了历史核心素养。1.文艺复兴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时间关系,处理过于潦草,教师没有通过引用材料,带领学生细致分析,而是从认识文艺复兴的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自然引出其影响。为此, 在今后的复习、练习中,教师需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 最后,本课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仍然存在内容过多的问题,设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就学生的反馈来看,在唯物史观的理解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如何更好、更为简单地让学生理解思想解放运动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联系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