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中考零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中考零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4 19: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年级化学阶段练习(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B-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
A. 氯化钾 B. 磷酸钙 C. 尿素 D. 氯化铵
2. 下列常见溶液呈碱性的是
A. 厕所清洁剂 B. 肥皂水 C. 醋酸 D. 食盐水
3. 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称不对应的是
A. 碳酸钠 苏打 B. 氧化钙 生石灰 C. 氢氧化 钠苛性钠 D. 碳酸氢钠 纯碱
4. 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煤 B. 塑料 C. 玻璃钢 D. 陶瓷
5. 下列溶液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 石灰水
6. 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酸碱度时,若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然后进行测定,则测得的结果与该稀盐酸实际pH比较的结果是
A. 偏小 B. 偏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7. 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臭氧 D. 二氧化碳
8. 下列关于NaOH和的用途正确的是
A. 用NaOH改良酸性土壤 B. 用NaOH治疗胃酸过多
C. 用粉刷墙壁 D. 用干燥某些气体
9. 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B.
C. D.
10. 下面是小明同学某次午餐的部分食物,其中主要提供蛋白质的是
A. 米饭 B. 青菜 C. 牛肉 D. 苹果
1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多次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A. 玻璃棒 B. 托盘天平 C. 漏斗 D. 蒸发皿
12. NaCl、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T℃时,KCl和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 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 80℃时,KCl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13. 在“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样 B. 溶解
C. 过滤 D. 测pH
14. 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 加入适量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NaCl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溶液 HCl 加入过量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Fe Cu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15. 已知:,将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3.7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
B. 加热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
C. 剩余固体中和的质量比为
D. 将13.7g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盐酸后蒸发结晶,得23.4gNaCl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16. 科技缔造生活,创新筑梦未来
Ⅰ.化学与科技
(1)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氨酯橡胶是_______(填“隔热”或“导热”)材料。
(2)和谐号列车车体内用到许多材料,其中塑料属于_______(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3)燃料创新使用零碳甲醇燃料,即通过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化学与生活
(4)衣:下列服装中由天然材料制成是_______(填字母)。
A. 蚕丝领带 B. 尼龙长袜 C. 羊毛围巾
(5)食: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其中含有钙、铁等多种元素,钙是人体所需的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红糖的摄入主要补充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
(6)住:入住新装修的住宅前,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活性炭包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7)行: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操作⑥时,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
(2)进行操作④时,当观察到_______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精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氢化钠溶液。
(3)经检测,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溶解完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将氯化钠倒入烧杯时,有少量固体洒出
(4)用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g,水_______g.
18. 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利用CaO高温捕集是目前很有前景的技术之一。
(一)制备CaO:以蛋壳(主要成分为,还有少量有机物等杂质)为原料可采用两种方法制备CaO,制得的CaO固体越疏松多孔,捕集的效果越好。
方法一:将蛋壳粉碎后煅烧,得到CaO。
取一定量蛋壳在950℃下进行煅烧,测得CaO的产率随煅烧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CaO的产率)
(1)该温度下最佳煅烧时间为_______小时。
(2)煅烧过程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蛋壳中含有_______(填字母)。
A. 蛋白质 B. 糖类 C. 油脂 D. 无机盐
方法二,将蛋壳粉碎后,用醋酸将蛋壳中的碳酸钙转化为醋酸钙后在800℃煅烧得到CaO。
(3)醋酸将蛋壳中的碳酸钙转化为醋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醋酸钙在空气中800℃条件下煅烧可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研究表明:方法二制得的CaO捕集的效果比方法一的更好,原因是_______。
(二)捕集。
(5)640℃时CaO能与反应生成,固定封存。在该条件下,50g含的样品最多能捕集的质量为?(写出计算过程)
19. 某矿石由和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
Ⅰ.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Ⅱ.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沉淀物
开始沉淀 1.9 4.2 9.1
完全沉淀 3.2 6.7 11.1
(1)酸浸前在粉碎机中将矿石研磨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
(2)写出酸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反应Ⅰ中加入熟石灰的作用是调节溶液pH,_______(用文字表述)。
(4)在进行操作Ⅱ之前,溶液pH的合理范围应为_______。
(5)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
20. 已知下图中A~M全部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单质,C、E、I是常见的酸,F和M是常见的碱,J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之一,L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行业及洗涤剂的生产。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
(2)如果K是一种盐,写出K的化学式:_______。
(3)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写出L→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1. 碳酸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碳酸钾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学习小组对碳酸钠及碳酸钾进行探究。
任务一:认识碳酸钠
(1)在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点到pH试纸上,_______(写出操作步骤),测得pH_______(填“<”“=”或“>”)7,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查阅资料】
Ⅰ.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Ⅱ.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水分子、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Ⅲ.溶液呈中性,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呢?
【实验探究】
(2)完成下列实验探究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不是水分子、钠离子使溶液显碱性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先滴入2滴酚酞溶液,后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__ 是碳酸根离子使溶液显碱性
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
步骤2:实验现象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解释与分析】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和作用,产生较多的和另一种阴离子,使溶液显碱性。
任务二:
学习小组同学发现古代洗衣剂“灰”中主要成分碳酸钾与碳酸钠有相似性质,想探究一下草木灰的性质以及其中碳酸钾的含量。
【实验准备】
称取a克草木灰,用一定温度的热水浸泡并过滤,将滤液平均分为了两份。
(3)草木灰浸出液的酸碱性: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溶液,观察到溶液变蓝色,说明草木灰浸出液显碱性。
【实验探究】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
对另一份滤液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反思】
(4)为了干燥气体,B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填名称)。
(5)实验测定C装置质量增重了b克,请问a克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6)查阅资料分析,发现测得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 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了实验
B. 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
C. 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直接接触
初三年级化学阶段练习(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B-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16题答案】
【答案】(1)隔热 (2)合成
(3) (4)AC
(5) ①. 常量 ②. 糖类
(6)吸附 (7)CO2
【17题答案】
【答案】(1)引流 (2)有较多晶体析出 (3)ACD
(4) ①. 20 ②. 30
【18题答案】
【答案】(1)2.5 (2)A
(3) ①. ②.
(4)产生等质量的氧化钙固体,方法二产生的气体比方法一多,导致方法二生成的CaO更疏松多孔
(5)解:设最多能捕集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
答:最多能捕集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19题答案】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
(3)提高溶液pH,使Fe3+、Cu2+先生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4)6.7~9.1 (5) ①. Ca(OH)2 +MgCl2=CaCl2+Mg(OH)2↓ ②. 复分解反应
【20题答案】
【答案】(1)Cu (2)NaNO3
(3)
(4)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②. >
(2) ①. NaCl ②. 溶液先变红色,后变为无色 ③. CaCl2 + Na2CO3 =CaCO3↓ + 2NaCl
(3)紫色石蕊 (4)浓硫酸
(5)
(6)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