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召集 骆驼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恰好”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二.教材分析
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创新故事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介绍骆驼。(出示课件2)
同学们,你们了解骆驼吗?介绍: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骆驼有关。(板书:画杨桃)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课件3)
召集 骆驼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恰好
(2)认读生词,释义。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密密麻麻:
(三)合作研读
1.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4)
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21cnjy.com
2. 默读课文的1-2自然段,思考:
画师让徒弟干什么 (课件5)
给他们同样一张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得骆驼最多。
3. 默读课文的3-7自然段,思考:
(1) 大徒弟画了什么 自我感觉是怎么样的?(课件6)
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骆驼。 他很得意。
(2) 二徒弟画了什么 自我感觉是怎么样的?(课件7)
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3)小徒弟画了什么 (课件8)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 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21教育网
(4)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评价是怎样的?(课件9)
画师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5)画师对三徒弟的评价是怎样的?
禁不住点头称赞。
(6)从哪里看出小徒弟画的很少?(课件10)
几条、一只、另一只。
(7)小徒弟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动作?(课件11)
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表明后面还有骆驼。
(8)“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这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件12)
反问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9)比较朗读这两句话,你感觉到什么?
体会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但反问句的语气是陈述句无法表达的。
4. 默读课文的8自然段,思考:
(1) 从哪个词看出来大徒弟与二徒弟明白了,他们悟到了什么?(课件13)
恍然大悟
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出的数目毕竟是有限的,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21·cn·jy·com
(2) 三个徒弟的画,哪一个表现的骆驼更多?(课件14)
学生讨论,并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进行评价交流)
5.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1)联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或见到过哪些“别人没想到的”事情?(课件15)
(2)学生广泛思考交流;教师提示一些“想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没想到的”例子,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华佗的故事等,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创新之处。
(3)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平时要多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www.21-cn-jy.com
七.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的头
小徒弟→只画山、两只骆驼←令师傅满意
(创新、独特)
八.教学反思
1.环节清楚紧凑,以“问题”入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发掘教材训练点,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三幅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想别人没想到的》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luò tuo mián fú ruò qià
( )集 ( ) 连( )起( ) ( )无其事 ( )好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1)chèn chēnɡ 称职 ( ) 称赞( )
(2)jìn jīn 禁不住 ( ) 严禁( )
(3)zhāo zhào 召集 ( ) 召(一个周朝的国名)( )
三、辨字组词。
恰( ) 幅( ) 徒( ) 绵( )
洽( ) 福( ) 陡( ) 棉( )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连续不断而且高低不平。( )
(2)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
(3)可以形容人对某事情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 ( )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骆驼 ( )的神情
( )的线 ( )的山峰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若隐若现( ) 恍然大悟( ) 称赞( )
七、选词填空。
召集 聚集 密集
(1) 广场上( )了许多人观看露天表演。
(2) 老师将同学们( )在操场上,准备排队去扫墓。
(3) 战士们冒着( )的枪弹向敌人的阵地冲去。
居然 果然 突然
(1)商人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 )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2)老爷爷已经八十高龄了,( )能爬上天都峰。
(3)原本还是晴空万里,( )就下起了一场大雨。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清的骆驼吗?( 改成陈述语气)
怎么能这样做?( 改成陈述语气)
九、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只有……才…… 虽然……但是……
(1)大徒弟想,纸张有限,( )将骆驼画得尽可能的小,( )能画得尽可能的多。
(2)小徒弟( )在纸上只画了两只骆驼,( )他营造出了无数骆驼的意境,所以他取得了胜利。21教育网
十、阅读鲁班造伞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 ( http: / / www.21cnjy.com )jiàng),他有许多发明创(chuàng)造。传说伞就是他发明的。很久以前没有伞,鲁班一心想造一样东西,既(jì)能挡(dǎng)风雨,又能遮(zhē)太阳。一天,鲁班看见几个孩子在烈日下顶着荷(hé)叶玩,他就照着荷叶的样子做了起来。他先用竹子扎好架子,再蒙( méng)上羊皮……鲁班妻(qī)子见了,高兴地说:“要是能把它收起来就更好了。”鲁班冥( míng)思苦想,做了许多次,终于造出了能开能收的伞。 21cnjy.com
1.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
(1)工艺技巧高明的人。( )
(2)深沉地思索。( )
2.鲁班制造的伞是受( )的启发。
A.小草
B.荷叶
C.树木
3.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鲁班造伞不容易?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
召集 骆驼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恰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骆驼”容易写错。21·cn·jy·com
二、答案: (1)chèn chēnɡ (2)jīn jìn (3)zhào zhāo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平时应该注重多音字的总结,打好基础知识。
三、答案:
恰(恰当) 幅( 一幅 ) 徒( 徒弟) 绵(连绵)
洽(融洽) 福( 幸福 ) 陡( 陡坡) 棉(棉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的词语积累。
四、答案:(1)连绵起伏 (2)若隐若现 (3)恍然大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学生应该根据所给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正确的短语。
五、答案:数不尽 满意 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修饰词语的掌握情况。学生应该熟读课文,注意重要词语的积累。
六、答案:隐隐约约 豁然开朗 赞扬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词语的掌握情况。学生应该根据这4个词语的具体含义,找出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www.21-cn-jy.com
七、答案: 聚集 召集 密集 果然 居然 突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近词语的掌握情况。
密集:使紧密,数量很多地聚集在一处。
召集:招集;聚合。
聚集:会合;聚会。
居然:意料之外
果然:意料之中
突然:出现得突兀
八、答案:
(1)这恰好表明有数不清的骆驼。(2)不能这么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问句变陈述句。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九、答案:(1)只有……才…… (2)虽然……但是……
解析:(1)“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只有A才B, 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即“才”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就必须做到“只有”的条件,且条件往往是唯一的。
(2)“虽然……但是……”表示的是转折关系。
十、答案:
1.能工巧匠 冥思苦想
2. B
3. 鲁班冥思苦想,做了许多次,终于造出了能开能收的伞。
解析:短文是一篇创新小故事,第1题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应该能从短文中找出这2个词语。
第2题和都3题是对课文内容的考察,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应该能够概括出文中的主要内容,这2道题比较简单,学生应该能够作出正确答案。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1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想别人没想到的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
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zhào
认读生字
认读词语、释义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密密麻麻
召集 骆 驼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恰好
luò tuo
mián
fú
ruò
qià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
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
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
得了称赞的故事。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画师让徒弟干什么
给他们同样一张大小的纸,
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得
骆驼最多。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大徒弟画了什么
自我感觉是怎么样的?
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
上画满了很小很小骆驼。
他很得意。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二徒弟画了什么
自我感觉是怎么样的?
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三徒弟画了什么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
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
从山中走出来, 另一只骆驼只露
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评价是怎样的?
画师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画师对三徒弟的评价是怎样的 ?
禁不住点头称赞。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从哪里看出小徒
弟画的很少?
几条、一只、另一只。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小徒弟的画中,那只若隐
若现的骆驼有什么动作?
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只露出脑袋
和半截脖子,表明后面还有骆驼。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反问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体会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
但反问句的语气是陈述句无法表达的。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从哪个词看出来大徒弟与二徒弟
明白了,他们悟到了什么?
恍然
大悟
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数目是有限的,小徒弟用有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有多少只骆驼。因此,他的画最好。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
但是他们画出的数目毕竟是有限的。
因为小徒弟用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
所以他的画最好。
三个徒弟的画,哪一个表现的骆驼更多
联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
你听说过或见到过哪些
“别人没想到的”事情?
拓展延伸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聪明的华佗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很多的字。
2.明白了一个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平时要多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作业布置
1.这篇课文学完了,你一定收到了很大启发或收获很多,请拿起笔来用心地写一吧!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