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沪科版(2024)
八年级下册
本册综合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专题提优特训5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专题提优特训5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06:03:13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专题提优特训5
题型1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综合应用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是方程 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2.若方程( 的三个根可以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ABC 的两边AB,AC的长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 BC的长为4,当△ABC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k 的值.
4.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解答下列问题.
一个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第三边长为a cm,且整数a满足 求三角形的周长.
解:由已知可得4
当a=5时,代入 0,故a=5不是方程的根.
同理可知a=6,a=8,a=9都不是方程的根.
∴a=7是方程的根.(第二步)
∴△ABC 的周长是3+7+7=17(cm).
上述过程中,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第二步应用了什么数学思想,确定a 的值的根据是什么
题型2 一元二次方程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5.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两边分别为方程(x—2)(x--3)=x-2的两个根,则△ABC 的周长为( ).
A. 7 B. 10 C. 7或8 D. 8或10
6.方程 的两个根分别为x ,x ,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7.设三角形ABC 的三边为a,b,c,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a,b,c满足3a-2c=b.
(1)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2)若a,b 为方程x -2kx+(--2k+3)=0的两根,求k 的值.
8.(1)已知 b(b--a)=13,求代数式 ab 的值;
(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两边分别为a,b,且a,b满足 求△ABC 的周长.
9.已知关于x 的方程
(1)求证:无论k 取任意实数,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两腰长b,c 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关于x的方程(
(1)求证:无论k取何实数,这个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 ,x 满足|x - 求k的值;
(3)当等腰三角形 ABC 的一边长a=4,另两边长b,c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根时,求△ABC的周长.
题型3 一元二次方程与动态几何的综合应用
11.中考新考法 动点问题(2024·云南文山州月考)如图,在△ABC中,∠B=90°,AB=6,BC=8.点 P 从点A 开始沿边AB 向点 B 以1cm/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 BC 向点C 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 P,Q 分别从A,B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当其中一点先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BQ= cm,PB=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经过几秒,△PBQ 的面积等于8cm
(3)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t,使线段 PQ 恰好平分△ABC 的面积 若存在,求出运动时间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1.12 [解析] 转化为(x-2)(x-4)=0,x-2=0或.x--4=0,所以. 又2+3=5,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4,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3+4+5=12.
[解析]:
∴x-1=0或
∴原方程的一个根为1.
设 的两个根为a,b,
则△=4-4m≥0,a+b=2, ab=m.
又
∴0≤4-4m<1,解得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k)[x-(k+1)]=0,
即△ABC 的另外两边的长为k,k+1.
当AB=BC时,即k=4,满足三角形构成条件;
当AC=BC时,即k+1=4,解得 k=3,满足三角形构成条件.
综上所述,k=4或k=3.
4.第一步的根据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第二步应用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确定a 的值的根据是方程根的定义.
5. B [解析]解方程(x-2)(x-3)=x-2,移项,得(x-2)(x-3)--(x-2)=0,整理,得(x--2)(x-4)=0,解得 因为2+2=4,所以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2,所以△ABC 的周长为4+4+2=10.故选 B.
易错警示 本题综合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先解方程得到方程的解,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最后三边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周长.较易出现错误的是没有考虑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腰长为2,底边长为4的错误答案.
6.13或14 [解析]解方程 因式分解得(x-4)(x--5)=0,解得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5时,三角形的周长为4+4+5=13;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4时,三角形的周长为5+5+4=14.
■ 方法诠释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先解方程得到方程的根,然后分两种情况确定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腰长,从而计算出三角形的周长.
7.(1)∵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即a=2b-c.
∵3a-2c=b,∴3(2b--c)-2c=b,即b=c,
将b=c代入a=2b-c,得a=b,
∴a=b=c.故△ABC是等边三角形.
(2)∵a,b为方程 的两个根,且a=b,
,即 3=0,解得k=1或k=-3.
当k=-3时,方程为
解得 (舍去);
当k=1时,方程为 解得 1(符合题意).故k=1.
8.(1)由
得 即a-b=3,
两边同时平方,得 )
由a(a+b)+b(b--a)=13,得
即 ②
把②代入①,得13-2ab=9,∴ab=2.
(2)由
得
整理,得
∴a-3=0,b-7=0,∴a=3,b=7.
当3为腰时,三边为3,3,7,
∵3+3<7,∴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
当7为腰时,三边为7,7,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ABC的周长=7+7+3=17.
9.(1)当k=0时,方程 可化为-2x+2=0,有实数根x=1;
当k≠0时, ∴方程总有实数根.
综上所述,无论k取任意实数,方程总有实数根.
(2)∵b,c 为方程的等根,∴由(1)知,k=2,∴b=c=1,∴0
10.(1)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为 2=0,
∵△≥0,∴无论k取何实数,方程总有实数根.
(2)∵x ,x 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根,
4×(4k-2)=25,解得k=4或k=-1.
(3)当b=c时, 解得
又2+2=4,不符合三边关系,舍去;
当两边长b,c有一边是4时, 4k+2,解得
关于x的方程( 即 8=0,∴x=2或x=4,
∴等腰三角形ABC的三边为2,4,4,此时△ABC的周长为2+4+4=10.
11.(1)2t (6-t)
即 解得t=2或4,
故经过2秒或4秒,△PBQ的面积等于8cm .
(3)不存在这样的时刻 t,使线段 PQ 恰好平分△ABC 的面积.理由如下:
设经过 y秒,线段 PQ 恰好平分△ABC 的面积,
∴△PBQ的面积等于 y)×2y=12,|即
∴△PBQ 的面积不会等于12cm ,故线段 PQ 不能平分△ABC 的面积.
■归纳总结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用含t的代数式准确表示BP 和BQ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α+β=-1②;将①式代入 得α -3β=2-3α-3β=2-3(α+β)=2-3×(-1)=5.
关键提醒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程的根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关键是利用方程根的定义及完全平方公式将所求代数式降次,再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3.设
由①②,得
所以x,y是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
因此△≥0,且
即 且9-M≥0,
解得1≤M≤9,
即 的最大值为9,最小值为1.
归纳总结 本题主要考查根与系数的关系及根的判别式.抓住两个式子的特点,巧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方程,进一步利用根的判别式解答即可.
4.∵x ,x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
∴△≥0,即 (a-5)(a-1)≥0,∴a≥5或a≤1.
由韦达定理,得 而
即
整理,得 解得a=3或
∵a≥5或a≤1,
∴实数a的值为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6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16.2 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17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1 一元二次方程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7.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18章 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19章 四边形
19.1 多边形内角和
19.2 平行四边形
19.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
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