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 第2课时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 第2课时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6 16: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2课时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山西晋城期中)下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完成1~3题。


1.乙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⑤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科教文化区
(2024江苏南通期中)北极村位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兴建于1860年,定居人口以林木工人为主。近十年来,北极村重点发展主题旅游,兴建大规模民宿区,并将原先自发形成的停车场、售票处等游客接待设施外迁,在游客接待区与民宿区之间“留白”。下图示意北极村目前的空间结构。完成4~6题。
4.推测近十年来,北极村减少最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耕地
C.水域 D.住宅用地
5.该地大规模民宿区未建在最北部的半岛上,主要是为了(  )
A.改善地基条件 B.便于游客抵达
C.增加旅游空间 D.减轻生态干扰
6.游客接待区与民宿区之间的“留白”未来最适合建设 (  )
A.林木产品工厂 B.跨境旅游基地
C.豪华度假庄园 D.冰雪主题公园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安徽芜湖期末)亚运会场馆在主办城市中的空间分布情况于赛前引导城市建设,赛时影响赛事进行,赛后又作用于城市空间发展与转变。有学者基于21世纪以来亚运会场馆与城市空间关系,提出场馆分布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这三种模式中,对城市土地开发带动作用(  )
A.最强的是分散式
B.最强的是内置集群式
C.最强的是拓展集群式
D.三种模式一样强
8.制约内置集群模式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基础设施
C.周边环境 D.用地成本
(2024福建三明期末)乡村重构主要受到政府力、社会力、市场力和其他驱动力等的影响,乡村重构过程会带来乡村空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转变,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转变、物质空间功能转变、土地发展权流转、社会关系网络重构等。下图为乡村重构过程分析框架。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乡村重构过程中,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是(  )
A.社会主导乡村的发展方向,市场和政府政策紧随社会的变化而调整
B.市场主导乡村的发展方向,政府政策和社会紧随市场的变化而调整
C.政府主导乡村的发展方向,市场和社会紧随政府政策的调整而变化
D.经济主导乡村的发展方向,政府、社会、市场紧随经济变化而变化
10.乡村重构对乡村空间、经济、社会的影响有(  )
①乡村土地利用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用地为主转变为多种用地类型并存 
②用地类型与功能趋向多样化,形成了新的城乡混合土地利用空间形态 
③产业发展趋向多元化,出现了新的产业,形成多种产业并存与发展的格局 
④社会关系网络疏离化,人们之间交往减少,原来的熟人关系网络也被冲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24四川南充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住区逐渐出现建筑设施老化、环境风貌杂乱、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成为居住品质低下的老旧住区。城市老旧住区的空间分布与建设时序、功能区划、土地价格等因素息息相关,且老旧住区具有“传染”性,呈集聚分布态势。下图示意哈尔滨市区街道层面的老旧住区空间分布。
(1)判断甲地附近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说明该地住区老化严重的原因。
(2)哈尔滨老旧住区多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有人建议有序引导老旧住区住户向松花江北岸迁移,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第2课时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1.A 2.C 3.D 解析 第1题,城市地价受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因素影响较大。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递减,地价等值线呈同心圆形状,B错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城市主干道两侧交通便利,地价高于两侧,等值线多会发生弯曲,A正确。商品产地对城市地价影响较小,C错误。城市中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一般呈点状分布在城市郊区的旅游景点、湖泊、绿地等地,不会形成图中有规律的弯曲形状,D错误。故选A。第2题,由于钢铁厂对大气有严重污染,因此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且位于热岛环流界线以外的郊区。从风频图上看,该地最大风频为西南风,最小风频为东北风,所以钢铁厂应布局在城区东北方向,B、D错误。①位于热岛环流边界线以内,大气污染物受城市风影响城区大气质量,A错误。③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且位于热岛环流边界线以外,对城区影响最小,C正确。故选C。第3题,⑤靠近高新技术产业区,最可能为科教文化区,D正确。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⑤位于郊区,A错误。行政办公区一般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区,B错误。旅游休憩区多分布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⑤处没有景点信息,无法确定是否适合布局旅游休憩区,C错误。故选D。
4.B 5.C 6.D 解析 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地主要分布于山地;该地邻近河流,地势平缓,发展耕作条件较好,近年来可能存在侵占耕地发展旅游的不良现象;该地为了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仍需保留湿地和水域;随着北极村旅游业的发展,民宿区住宅用地增加。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第5题,目前的民宿区和其北方的半岛都位于黑龙江沿岸,地基条件差异不大,排除A;两地距离较近,对外交通条件差异不大,排除B;将最有特色、最宝贵的最北部土地(半岛上土地)留作旅游开发,可以增加旅游空间,C正确;区域内生态环境差异不大,在任何位置建设大规模民宿区都应减轻对生态的干扰,排除D。故选C。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林木产品工厂不利于保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排除A;北极村聚落等级较低,不适合作为跨境旅游集散地,排除B;豪华度假庄园占地面积大、资源消耗多,不利于环境保护,排除C;冰雪主题公园能响应区域特色,且放在“留白”处能强化区域旅游特色,D正确。故选D。
7.C 8.D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分散式布局分散,新建场馆少,对城市土地开发带动作用最弱,A错误;内置集群式主要集中分布于城市主城区内,主城区开发程度已经较高,而对主城区周边的带动作用弱,B错误;拓展集群式位于主城区外围,且集中分布,有助于带动主城区外的土地开发,对城市土地开发作用最强,C正确;拓展集群式最强,D错误。故选C。第8题,内置集群模式分布于主城区内,主城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故都不是制约因素,A、B错误;城区周边环境差异不大,故不是制约因素,C错误;因位于主城区,随着经济发展,地价上升,用地成本上升,会影响场馆的建设规模,故用地成本制约内置集群模式,D正确。故选D。
9.C 10.A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乡村重构主要受到政府力、社会力、市场力和其他驱动力等的影响,政府力对市场力和社会力的利益赋予起到主导作用,主导乡村的发展方向,而社会力和市场力属于政府力的核心行动者,紧跟政府政策调整而进行变化,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乡村重构对乡村土地空间利用类型由单一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多种用地类型并存,用地结构多样化,形成了新的城乡混合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促进本地区出现新的产业类型,形成多种产业并存与发展的格局,①②③正确;乡村重构并没有使社会关系疏远化,人们之间的交往仍然较为密切,排除④。故选A。
11.答案 (1)工业区。哈尔滨为老工业基地,郊区工业开发较早,配套住区建筑年代较长;(随着老工业基地衰败,)工厂停产、人口外迁,住区缺乏维护;改造迁移成本高。
(2)住宅区为城市规模最大的功能区,本身常常集中连片分布;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住区老化加速,人口外迁,降低区域经济活力;(“传染”)导致邻近的住区(口碑也下降,)地价难以上升,维护动力不足,加速周边住区老化。
(3)赞同。理由:疏解住宅用地空间,减轻中心区的土地压力;松花江北岸环境优美,老化程度低,开发潜力大;松花江北岸用地充足,地价较低,能够获得较大的补偿面积,改善住房品质;带动松花江北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不赞同。理由:保留原住民能够保护传统街区的文化记忆;松花江北岸与主城区隔江相望,交通不便,且基础设施与生活便利程度与主城区相比存在差距;通过建设高层建筑等方式能够解决原地回迁对土地的压力等问题;搬迁将改变生活习惯,部分居民搬迁意愿较低。
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近郊,住区老化程度呈现孤岛状高值。哈尔滨为东北老工业城市,郊区适合发展工业,早期的工厂占地面积较大,在厂房附近配建了住宅,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工业的衰败,工厂周边的住区逐渐老化。第(2)题,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住宅区为城市建成区中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本身多呈集中连片分布。其次,为降低联系成本,城市的开发往往是连续蔓延式,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根据材料可知,老旧住区具有“传染”性,这可能由于老旧住区地租较低、口碑较差,导致一整片区域的吸引力较弱,附近的其他住区也开始疏于管理维护,加速周边住区的老旧。第(3)题,回答赞同:由图可知,老旧住区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南岸主城区,迁至松花江北岸可以疏解住宅用地空间,减轻中心区的土地压力;松花江北岸开发晚,受工业发展影响小,故北岸环境优于南岸,因开发晚,住区的老化程度低,开发潜力大;松花江北岸空间大,地价相对较低,搬迁至江北可获得较大的居住面积,改善住房条件;搬迁至江北可促进江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回答不赞同:由于江北为新建区,在初期,基础设施与生活便利程度与主城区相比存在差距;与原居住地有松花江相隔,交通不便;搬迁带来的生活习惯的改变,使部分居民,特别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不愿搬迁;为保留对原传统街区的文化记忆而不愿搬迁;可以采用建设高层建筑的方式来缓解土地压力大的问题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