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素养综合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图1)。图2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 ( )
2.图2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
A.抵御外敌 B.蓄水发电
C.防洪排涝 D.美化环境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下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3~5题。
3.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
4.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是因为( )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
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
5.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
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2023浙江6月统考高考真题)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6~7题。
6.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貌
B.环境保护
C.开发成本
D.防灾安全
7.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
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
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
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
(2024安徽合肥二模)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的鄂温克族人曾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形成一种移动的生态迁移聚落。这种聚落由若干家庭共同组成,称为“乌力楞”。“乌力楞”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猎获品平均分配等制度。下图示意鄂温克族人生存空间格局。据此完成8~9题。
8.“乌力楞”选址主要考虑当地的( )
A.地形和水源
B.气候和土壤
C.军事和交通
D.政治和文化
9.“乌力楞”蕴含的地域文化有利于鄂温克族人( )
①稳定食物来源 ②抵御野兽侵袭 ③适应气候变化 ④开垦肥沃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10~11题。
10.由阶段Ⅰ发展到阶段Ⅱ,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
A.人口增长、社区改造 B.社区改造、政府引导
C.企业参与、人口增长 D.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11.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 ( )
A.产业分布均衡 B.产城融合加强
C.空间结构单一 D.居住功能弱化
(2024广西南宁三模)日本自2008年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城市内部逐渐出现大量空置房屋及土地,影响城市原有空间结构。为了优化土地利用、消除空置,日本政府引导医疗、养老、教育等公益性设施向轨道交通车站地区集聚,提出了“选址优化规划”模式。下图示意日本“选址优化规划”模式实施前后的城市空间结构对比。据此完成12~14题。
12.日本城市内部空房、空地增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治安管理难度降低
B.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
C.城市景观环境优化
D.城市防灾功能下降
13.“选址优化规划”模式以公共交通为核心,主要考虑的是( )
A.减少碳排放量 B.避免城区交通拥堵
C.提高城镇化率 D.应对人口老龄化
14.日本城市实施“选址优化规划”模式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①规划区内城市多核心发展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张 ③核心区域服务能力提高 ④城市形态沿铁路干线延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4湖北武汉阶段练习)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屋顶花园成为现代建筑发展趋势之一。屋顶花园,是在城市屋顶上覆盖绿色植被,并配有给排水设施。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环境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有关城市屋顶花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调节气温 B.改善城市环境
C.维护生物多样性 D.缩短建筑物寿命
16.相较于一般城市绿地,屋顶花园绿地( )
A.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 B.生态系统更稳定
C.管理成本更低 D.植被品种更丰富
二、综合题
17.(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萨索斯岛历史悠久,早期居民多从事农矿业;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居民逐渐移居新镇,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模式。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
材料二 图1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图2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图1
图2
(1)简述萨索斯岛古镇和新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评价“双子镇”模式对萨索斯岛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8.(2024山东淄博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永川区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边缘,近几十年间经历了撤县设市和撤市设区两次重要的区划调整,辖区内多山地和缓丘。得益于区域政策和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永川区承接了重庆都市区的部分产业转移(主要包括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经济总量显著提高,城市规模显著扩大,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示意永川城区空间扩张过程模式。
(1)说明交通因素对永川城区20世纪90年代空间扩张的影响。
(2)指出21世纪以来永川城区扩张的空间方向、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及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
(3)承接重庆都市区产业对永川城市空间高速扩张起到了关键作用。论述承接重庆都市区产业转移对永川城市空间高速扩张的影响。
19.(2024湖北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石村位于浙江省磐安县,地处海拔五百多米的火山台地上。该村古建筑大多采用黑色玄武岩(乌石)砌墙,农业是乌石村主要收入来源,村民到处毁林造田但收入微薄,导致人口大量外流。自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乌石村将470多间乌石老屋完整保留下来,由村干部带头发展农家乐。目前,乌石村共有农家乐约200家、床位约4 000张,80%村民从事农家乐行业。乌石村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理念。下图示意乌石村某农家乐景观。
(1)说明乌石村古建筑大量采用乌石作为材料的原因。
(2)从地理角度分析乌石村践行“两山”理念对保护古建筑的作用。
(3)请结合下列关键词,拟定一个向外国友人介绍我国推进乡村振兴举措的演讲提纲。
关键词:乌石村古建筑、“两山”理念、村民、农家乐、千万工程
20.(2024山东菏泽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雄安新区主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规划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等功能。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尖端技术产业,打造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绿色智慧新城,以及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域共融的生态城市。下图示意雄安新区地理位置。
(1)说明雄安新区建设对缓解北京城镇化问题的积极影响。
(2)分析承接北京疏散产业对推动雄安新区城镇化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3)谈谈你对雄安新区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
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
1.D 2.C 解析 第1题,该村落是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A、B图中聚居地比较集中,不具备散村聚落结构特点,A、B错误;C图中有较多水稻田,该村落以桑基鱼塘为主,并未大面积种植水稻,C错误;D图聚居地较分散,且符合“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D正确。故选D。第2题,该村落地处滨水低地,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因此水闸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而不是抵御外敌、蓄水发电、美化环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C 4.D 5.C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C正确;风向、地形、河流对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第4题,读图可知,当地主要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浑河南岸地区处于下风向,重工业发展势必会导致城区空气污染严重,由此可知,煤矿开采及工业发展导致人居环境差是抚顺向北岸转移的主要原因,不是转回南岸的原因,排除A;抚顺市是资源型城市,当年如果煤炭枯竭,则无法支撑转回南岸的工业,所以煤炭资源没有枯竭,排除B;读图可知,浑河以北有丘陵,对发展不利,但北岸仍有大面积地势平坦的空地待开发,只是分散,对工业建设不成问题,况且工业也可以就山地开发,空间大小并非是限制抚顺城市发展重心重新回到南岸的主要原因,仅为次要原因,从城市发展规划的角度,地形地势问题不是主要问题,否则1972年重心不会向北转移,11年以后才考虑搬回南岸,因为北岸没有工业经济基础,当时城市在工业之外的产业发展经济很困难,排除C;抚顺市在煤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产业结构单一,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对煤炭需求大,所以经济依赖重化工业,当时(1983年)经济发展缓慢,如果仍然在北岸大面积开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回到南岸可以获得集聚效应,降低成本,对经济发展有利,D符合题意。故选D。第5题,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由图可知东侧为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A错误;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错误。抚顺市西侧邻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C正确,故选C。
6.A 7.C 解析 第6题,由四幅图明显可以看出,该县级城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主要沿河流地带的河谷延伸,所以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A正确;图中没有信息支持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受环境保护、开发成本、防灾安全的影响,B、C、D错误。故选A。第7题,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A错误;特大城市周边才会出现卫星城镇,该城市为县级城市,所以周边不可能发展卫星城镇,B错误;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所以城市可能以更新改造利用为主,C正确;工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区周边地区,D错误。故选C。
8.A 9.A 解析 第8题,“乌力楞”选址靠近河流,便于获得水源,且位于河流凸岸,凸岸堆积作用明显,地形相对平坦,便于聚落建设,主要考虑地形和水源,A正确。气候、土壤、军事、政治、文化等均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故选A。第9题,鄂温克族人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四周多原始森林,便于捕猎,靠近河流,便于捕鱼,可以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且“乌力楞”由若干家庭共同组成,便于抵御野兽侵袭,①②正确。与适应气候关系不大;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并非定居开垦农田,所以与开垦肥沃土地无关,③④错。故选A。
10.D 11.B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阶段Ⅰ向阶段Ⅱ发展主要表现为远郊区产业园、工业区数量变多,规模变大,新建了开发区、高新区,生产要素、居住要素、消费要素流动更趋于远郊,流动更为频繁。综上分析可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规划引导和企业的参与。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1题,读图可知,阶段Ⅲ相较于阶段Ⅰ,远郊区形成了更多产业园、工业区,并逐步形成了新城、新区,各要素也流向新城、新区,产城融合加强,B正确;产业分布并不均衡,A错误;空间结构更加复杂,C错误;居住功能并未弱化,D错误。故选B。
12.D 13.D 14.C 解析 第12题,空房无人管理、建筑老化无法及时修整,容易引起火灾等,城市防灾功能下降,D正确;城市人口迁出,行政效率低下,经济缺乏活力,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增加,A错误;空房、空地大量出现,城市内部人口密度下降,一些生活性服务业迁出,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变低,B错误;空房、空地等尤其是荒地的出现会导致城市景观的恶化,C错误。故选D。第13题,“选址优化规划”的提出背景是日本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再加上城市人口流失,城市空地大量出现。以公共交通为核心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优化,主要是应对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D正确;减少碳排放和避免交通拥堵,是发展公共交通带来的影响,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A、B错误;提高城镇化率不是该模式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D。第14题,“选址优化规划”图中有多个中心区域,为周围居民提供服务,为多极化发展模式,①正确;“规划”主要措施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减少城市内部空地,城市总体用地规模不会扩张,②错误;城市核心区为城市功能引导区,医疗、养老、教育等公益性设施在此布局,服务能力提高,③正确;由图可知,城市形态发展主要是沿公交线路延伸,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D 16.A 解析 第15题,屋顶花园可以减少因阳光暴晒引起的热胀冷缩,也可以减少建筑物受到的风吹雨淋,从而保护屋顶防水层和屋面等,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D错误;城市屋顶花园可以很好地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墙体吸收太阳辐射,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改善城市环境,还能维护生物多样性,A、B、C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D。第16题,由材料可知,屋顶花园位于城市屋顶,而一般城市绿地需占用地面空间,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效率更高,A正确;为适应屋顶环境,要选择特定的物种,品种较一般绿地单一,生态系统不稳定,且维护成本更高,B、C、D错误。故选A。
17.答案 (1)古镇:多位于内部山区,沿河谷分布。新镇:多位于沿海。
(2)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依山而建,利用山地地形;建筑排列紧密,节省土地;坡面屋顶,利于排水;石木建筑,就地取材。
(3)新镇与古镇并存,增加旅游资源多样性,吸引更多游客;新镇的生活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舒适度;新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环境质量;古镇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独特性;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多位于岛屿内部,多沿河流分布;新镇位于岛屿沿海地区。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多坐北朝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古镇传统建筑多依山而建,可以很好地利用山地地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筑物排列紧密,可以节省建筑空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屋顶坡面较大,当地降水较多,利于排水;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当地为山区,便于就地取材。第(3)题,有利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岛屿古镇与新镇并存,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镇多为现代建筑,生活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体验和舒适度,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新镇的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提高游览价值;古镇为传统建筑,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不利影响:古镇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不完善,人口大量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8.答案 (1)(初期)受成渝铁路和成渝公路的带动,城区沿两条交通干道呈带状发展(或沿两条干道形成老城重心);(后期)受成渝高速(下道口)的影响,城区主要向北扩张[或受铁路的割裂(阻隔)作用,城市向南扩张缓慢]。
(2)方向:东南(东或南)。多核心(或组团式)。自然因素:地形。
(3)永川主要承接重庆都市区的第二产业(或工业);第二产业(或工业)发展需要庞大的工业用地,大量工业用地直接导致了城区面积的高速扩张;第二产业(或工业)发展加速了周边乡村(或乡镇)人口的不断涌入,以居住和服务为主的土地开发需求不断扩大。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期受成渝铁路和成渝公路的带动,城区沿两条交通干道呈带状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成渝高速(下道口)的影响,城区主要向北扩张,然而老城区受铁路的割裂作用,难以向南扩展,城市向南扩张缓慢。第(2)题,由图可知,21世纪以来永川城区扩张的空间方向为向东、向南;内部空间结构模式为多核心模式;由材料可知,重庆地区多山地和丘陵,故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第(3)题,由材料可知,永川主要承接重庆都市区的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发展需要庞大的工业用地,大量工业用地直接导致了城区面积的高速扩张;第二产业发展加速了对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吸引,使得周边乡村人口不断涌入,进而导致以居住和服务为主的土地开发需求不断扩大。
19.答案 (1)该村位于火山台地,乌石广布,石料资源充足,便于就近取材;以乌石为房屋墙体,防范火灾作用更强;土层较薄,烧制砖块的原料不足,(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运入砖块费用较高;以石头为墙体的民居较为牢固和安全。
(2)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该村保留古建筑;改善生态环境与旅游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集体与村民收入;经济发展又为保护古建筑提供了资金保障,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又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3)示例:中国村民因地制宜,建造了独具特色的乌石古建筑;乌石古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被村民保护并用作旅游资源;乌石村开展农家乐留住了农民、发展了农业(产业)、保护了农田,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范例;类似乌石村将“两山”的理念落实的村庄还有成千上万个,也将带动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
解析 第(1)题,考查古建筑特点形成的原因。可对比乌石和其他建筑材料展开分析。由材料“五百多米的火山台地上”可知,该地位于火山台地上,玄武岩分布广泛,可就地取材。用乌石(玄武岩)造房子可以减少砖木的使用,一方面,相比较于木制房子,有更好的防火作用。另一方面,该地土层薄,烧制泥砖的原料不足,成本较高,采用外运成本又比较高,用乌石可以节约建筑费用。最后是乌石作为墙体较为坚硬牢固,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第(2)题,“两山”是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该理念的指导践行下,可以很好地保留并保护古建筑,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古建筑的保护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改善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集体与村民的收入,同时经济的发展还能为古建筑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演讲提纲需要包含我国进行乡村振兴的措施,同时还要包含一些关键词,如“乌石村古建筑”、“两山”理念、农村元素如村民、农家乐、千万工程等。比如“中国村民因地制宜,建造了独具特色的乌石古建筑”突出中国乡村振兴的因地制宜措施等,还可以是比如:乌石古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被村民保护并用作旅游资源;乌石村开展农家乐留住了农民、发展了农业(产业)、保护了农田,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范例;类似乌石村将“两山”的理念落实的村庄还有成千上万个,也将带动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
20.答案 (1)减轻北京市主城区的人口和住房、教育、卫生等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轻城市的环境污染;为北京市进一步发展腾出空间。
(2)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镇化水平;吸纳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或者推动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和产业调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更加密切,有助于城市等级提升。
(3)保护白洋淀湿地,美化和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设置城市通风廊道;发展高新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完善的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
解析 第(1)题,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分流首都一定数量的人口,从而缓解首都交通拥堵的现状;雄安新区吸纳部分在京人口,还可以缓解首都住房紧张的格局,此外,对于减轻首都的环境污染以及缓解教育、医疗、管理等压力等都有一定的作用,为北京的进一步发展腾出发展空间。第(2)题,注意材料“雄安新区主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规划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等功能。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尖端技术产业”可知,对于雄安新区而言,通过承接北京的疏散产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完善和升级,推动工业化和产业调整,促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区域的城镇化水平。随着相关产业的承接,有利于推动雄安新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对外联系,促进城市等级的提升。第(3)题,通过图中白洋淀等湖泊信息可知,在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白洋淀等湖泊湿地的保护,美化和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并且还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新区,在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区,设置一定的城市通风廊道,并且加强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在新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引进发展高新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城市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