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6 16:4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完成1~2题。
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之间,黄河穿城而过,是典型的河谷城市。下图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图(单位:万人)。据此完成3~4题。
3.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  )
A.311;345 B.207;344 
C.227;338 D.207;338
4.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
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跳出河谷区域,开发新的城市用地
D.利用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发展经济
(2024湖北襄阳期中)陕西省由北向南分为黄土高原、渭河谷地和秦巴山地三大地形区。三大地形区人口密度差异大,专家预测陕西环境人口容量未来会有较大增长。读陕西省三大地形区示意图,完成5~6题。
5.渭河谷地与秦巴山地环境人口容量存在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渭河谷地(  )
A.河流无结冰期 B.土壤深厚肥沃
C.气候条件优越 D.特色农产品丰富
6.专家预测陕西环境人口容量会有较大增长的依据是陕西(  )
A.煤炭资源大力开发 B.人口迁入量在增加
C.平均消费水平下降 D.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2024海南海口阶段练习)新疆和田地区年均降水量为33毫米,年均蒸发量为2 480毫米。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人口数量约为50万,耕地面积为126 000公顷。2020年该地区人口数量为250.47万,耕地面积大约为17.3万公顷。读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7~8题。
7.影响和田绿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交通 B.土地
C.水源 D.热量
8.从20世纪50年代至2022年和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B.铁路运输条件进一步完善
C.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健全
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9.(2024天津红桥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历经多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南疆地区人口分布图。
(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判断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会使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发生什么变化。
(3)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这种想法合理吗 试说明理由。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广东肇庆期中)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完成10~11题。
10.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省份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 799.4
耕地面积/ 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024江苏盐城期中)在测算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时,可能—满意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可能—满意度0.9为最满意临界点,0.6为可接受临界点。下图为2024年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绘制的某省级行政区人口合理容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可能—满意度为0.9时,制约该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供给 B.人居环境
C.粮食供给 D.消费水平
13.为提高该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提高科技水平 B.山区全面开垦
C.缩小对外开放 D.提高消费水平
(2024福建福州期中)甘肃资源环境承载力比浙江小。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份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据此完成14~15题。
14.四川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比贵州(  )
A.早2年 B.晚2年
C.早4年 D.晚4年
15.甘肃资源环境承载力比浙江小的主要人文原因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矿产资源产量较少
C.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16.(2024山东淄博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埃及开罗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人口约2 280万(2017年),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4 000万人。2015年,埃及政府宣布在开罗以东约45千米的沙漠空地上建造新首都,面积几乎是开罗的两倍,政府主要通过土地销售来抵消新首都的建设成本。2017年10月11日,中国某公司和埃及住房、公共工程与城市化部签署了“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总承包合同。从2021年12月,新首都开始为期6个月的“试运营”。下图示意埃及新首都地理位置及周边地区。
(1)说明埃及政府建设新首都的原因。
(2)简述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选择由中国企业承包建设的理由。
(3)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说明很多埃及人反对迁都的原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B 2.B 解析 第1题,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级行政区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第2题,衡量人均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3.D 4.C 解析 第3题,根据“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分别为207万人和338万人,D正确。第4题,限制兰州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是“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基于国内生产总值”,这些指标与用地规模、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而限制因素中土地限制更加突出,但兰州市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主城区已无潜力可挖掘,因而跳出河谷区域,开发新的城市用地是兰州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C正确。
5.B 6.D 解析 第5题,渭河谷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环境人口容量大,B正确;渭河谷地位于秦岭以北,河流有结冰期,A错误;秦巴山地地处亚热带,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较渭河谷地更充足,且地形起伏大,水热组合多样,故特色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C、D错误。故本题选B。第6题,陕西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可能造成资源枯竭和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并不能提升环境人口容量,A错误;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人口迁入并不能增加地区环境人口容量,B错误;环境人口容量与当地消费水平呈负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陕西省的平均消费水平会上升,C错误;科技水平提高会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环境人口容量,D正确。故本题选D。
7.C 8.D 解析 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A错误;和田绿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短缺,故影响和田绿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水源,C正确,B、D错误。故选C。第8题,根据上题可知,影响和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水源,与城镇化、交通、医疗条件关系较小,A、B、C错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D正确。故选D。
9.答案 (1)人口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
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物产丰富。
(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不合理。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如果大量迁入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二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南疆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沿河流分布,或分布在山麓绿洲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带。这些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汇集形成的河流,水源充足;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数量增多,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同时交通不便,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不适合大量迁入人口。假如大量迁入人口,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退化,诱发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
10.D 11.C 解析 第10题,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纬度最低,热量充足,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1题,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丰富程度;材料中丙省水资源总量是最少的,尽管其耕地资源较多,但人口容量取决于最短缺的资源,故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C正确,甲省、乙省、丁省资源较丙省丰富,人口容量较大,A、B、D错误。故选C。
12.A 13.A 解析 第12题,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当可能—满意度为0.9时,能源供给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故其为制约该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3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提升科技水平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A正确;山区全面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持续,最终会导致土地资源减少,B错误;扩大对外开放,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人口容量会提高,C错误;提高消费水平在无科技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会增加资源的消耗,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14.C 15.A 解析 第14题,由图可以看出,四川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为2025年,贵州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为2029年,因此四川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比贵州早4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5题,与浙江相比,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故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导致甘肃比浙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人文原因,A正确;甘肃比浙江矿产资源丰富,且矿产资源不属于人文因素,B错误;人均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高,C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比对外开放程度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更大,排除D。故选A。
16.答案 (1)缓解开罗人口增长的压力;缓解开罗的“大城市病”问题;创造就业;拉动埃及的经济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2)埃及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建造中央商务区的技术和经验;中国企业基建能力强,经验丰富;符合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企在埃及发展;中埃有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
(3)沙漠广布,可用土地资源有限;沙漠气候,高温干燥,多风沙,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新首都的建设水资源消耗量大,水资源压力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新首都位于开罗以东约45千米的沙漠中空地上,新首都促进埃及国土资源的开发,促进东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由“开罗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可知,新首都缓解大开罗地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的问题;由中国某公司和埃及住房、公共工程与城市化部签署了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总承包合同可知,新首都为人们提供宜居条件,创造就业机会;新首都面积几乎是开罗的两倍,有利于缓解开罗的“大城市病”问题。第(2)题,中国企业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在工程建设领域享有良好声誉,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建筑成果;埃及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建造中央商务区的技术和经验;中国与埃及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企在埃及发展。第(3)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主要从资源(水资源、土地)、气候条件等分析。新首都可能增加水资源消耗量,超出承载能力;新首都建设可能破坏周边生态环境;沙漠广布,可用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土地资源紧张;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干燥,多风沙,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