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讲】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版+教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讲】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版+教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5 06:36:21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
线索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领域 概况
四大发明 (1)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2)火药:唐朝时发明,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3)指南针:北宋时期开始使用,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4)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发明,对传播知识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推动世界 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数学成就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医学成就 (1)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他还发展了“治末病”的思想 (2)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3)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对药物进行重新分类,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科技著作 (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续表)  
领域 概况
建筑工程 (1)都江堰:战国时期修建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明长城: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线索三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和艺术
文学 唐诗 (1)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作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2)杜甫被誉为“诗圣”,诗风淳朴厚重。其许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其作品被称为“诗史” (3)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宋词 (1)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词风豪迈而飘逸 (2)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后期作品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辛弃疾是南宋的代表词人,具有豪放的词风和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元曲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明清 小说 代表是四大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史学 (1)《史记》: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撰体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2)《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书法 (1)曹魏:锺繇独创楷书书法 (2)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唐朝: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绘画 (1)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唐朝:①阎立本:其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代表作《步辇图》。②吴道子(“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3)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研究北宋商业活动和城市生活风貌的重要资料
雕塑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戏曲 昆曲 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京剧 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角度一:认识、启示类
1.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2)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繁荣。
(3)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角度二:意义类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2)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3)为当今治国理政、道德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中国古代建筑】(10分)
材料一
建筑相关图片 说明
案例1 宋代在广州设立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同时建立来远驿,接待外国使者。明代改设怀远驿。清前期,裁撤怀远驿,代之以广州十三行夷馆
案例2 广州的潮州会馆 会馆出现于明朝,是同乡或同行业者的联络机构,兼具祭祀议事、沟通信息、照顾贫病、寄宿读书等功能。随着商帮的出现,会馆成为商帮的活动场所之一。如潮州会馆在广州、苏州、北京等地出现
材料二 秦汉以前岭南多见干栏式木构建筑,未见有瓦件出土;秦末汉初岭南各地建造的一批高台建筑,显示出当时技术的飞跃及形制、材料受中原影响的烙印;隋唐岭南建筑在融进中原建筑体系的同时呈现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广州在城边设立外商居住的蕃坊。北宋政府颁发了《营造法式》后,岭南宋元建筑设计趋向规范,技术水平接近中原并有所创新。
——摘编自陈泽泓《南国杰构》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2分)
案例1: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等。
案例2:商业发展;乡土观念浓厚;儒家思想影响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秦到宋元时期岭南建筑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出现变化的历史原因。(6分)
变化:受中原建筑文化影响但又有突破创新;建筑设计趋向规范;建筑技术逐渐进步等。(3分)
原因:北方移民的迁入;中原建筑文化的传播;国家统一影响等。(3分)
(3)选择一处上述材料之外你熟悉的中国古建筑,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2分)
示例: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是中国明清时期皇家宫殿建筑群体,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
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8分)
材料一 历代农民通过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测总结,积累了大量的物候知识。物候知识与气象、天象紧密联系,可被用于把握农时以达到增产目的,如“黄莺儿鸣叫”就是采桑活动时宜的标志。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物候学。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图一 唐鎏金银香囊及其内部构造
该香囊利用了陀螺仪万向支架原理,无论如何转动,中间焚香的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焚香都不会倾洒;外壳通体镂空,便于香气散出,且可随身挂佩,在唐朝风靡一时。
图二 北宋青釉剔花倒装壶及其构造示意图
该壶利用了虹吸原理,注水孔在壶底,注水时,水并不会从壶嘴流出。水壶翻转后,水也不会从壶底漏出,只有当壶身向壶嘴处倾斜时,水才会自然流出,这增加了壶的密封性和便携性,后来该类壶普遍流行。
——摘编自[美]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物候知识的价值。(3分)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研究古代气象知识的重要依据;推动气象学、天象学的发展;推动物候学的产生。(答出三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体现的古代手工业品的特点。(3分)
造型美观;设计精巧;工艺高超;科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引领风尚;日益走向大众等。(答出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提炼一个主题。(2分)
从劳动、科技、实践角度作答均可,如:劳动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力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
线索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领域 概况
四大发明 (1)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2)火药:唐朝时发明,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3)指南针:北宋时期开始使用,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4)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发明,对传播知识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推动世界 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数学成就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医学成就 (1)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他还发展了“治末病”的思想 (2)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3)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对药物进行重新分类,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科技著作 (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续表)  
领域 概况
建筑工程 (1)都江堰:战国时期修建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明长城: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线索三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和艺术
文学 唐诗 (1)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作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2)杜甫被誉为“诗圣”,诗风淳朴厚重。其许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其作品被称为“诗史” (3)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宋词 (1)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词风豪迈而飘逸 (2)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后期作品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辛弃疾是南宋的代表词人,具有豪放的词风和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元曲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明清 小说 代表是四大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史学 (1)《史记》: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撰体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2)《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书法 (1)曹魏:锺繇独创楷书书法 (2)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唐朝: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绘画 (1)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唐朝:①阎立本:其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代表作《步辇图》。②吴道子(“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3)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研究北宋商业活动和城市生活风貌的重要资料
雕塑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戏曲 昆曲 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京剧 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角度一:认识、启示类
1.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2)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繁荣。
(3)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角度二:意义类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2)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3)为当今治国理政、道德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中国古代建筑】(10分)
材料一
建筑相关图片 说明
案例1 宋代在广州设立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同时建立来远驿,接待外国使者。明代改设怀远驿。清前期,裁撤怀远驿,代之以广州十三行夷馆
案例2 广州的潮州会馆 会馆出现于明朝,是同乡或同行业者的联络机构,兼具祭祀议事、沟通信息、照顾贫病、寄宿读书等功能。随着商帮的出现,会馆成为商帮的活动场所之一。如潮州会馆在广州、苏州、北京等地出现
材料二 秦汉以前岭南多见干栏式木构建筑,未见有瓦件出土;秦末汉初岭南各地建造的一批高台建筑,显示出当时技术的飞跃及形制、材料受中原影响的烙印;隋唐岭南建筑在融进中原建筑体系的同时呈现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广州在城边设立外商居住的蕃坊。北宋政府颁发了《营造法式》后,岭南宋元建筑设计趋向规范,技术水平接近中原并有所创新。
——摘编自陈泽泓《南国杰构》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2分)
案例1: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等。
案例2:商业发展;乡土观念浓厚;儒家思想影响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秦到宋元时期岭南建筑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出现变化的历史原因。(6分)
变化:受中原建筑文化影响但又有突破创新;建筑设计趋向规范;建筑技术逐渐进步等。(3分)
原因:北方移民的迁入;中原建筑文化的传播;国家统一影响等。(3分)
(3)选择一处上述材料之外你熟悉的中国古建筑,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2分)
示例: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是中国明清时期皇家宫殿建筑群体,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
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8分)
材料一 历代农民通过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测总结,积累了大量的物候知识。物候知识与气象、天象紧密联系,可被用于把握农时以达到增产目的,如“黄莺儿鸣叫”就是采桑活动时宜的标志。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物候学。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图一 唐鎏金银香囊及其内部构造
该香囊利用了陀螺仪万向支架原理,无论如何转动,中间焚香的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焚香都不会倾洒;外壳通体镂空,便于香气散出,且可随身挂佩,在唐朝风靡一时。
图二 北宋青釉剔花倒装壶及其构造示意图
该壶利用了虹吸原理,注水孔在壶底,注水时,水并不会从壶嘴流出。水壶翻转后,水也不会从壶底漏出,只有当壶身向壶嘴处倾斜时,水才会自然流出,这增加了壶的密封性和便携性,后来该类壶普遍流行。
——摘编自[美]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物候知识的价值。(3分)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研究古代气象知识的重要依据;推动气象学、天象学的发展;推动物候学的产生。(答出三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体现的古代手工业品的特点。(3分)
造型美观;设计精巧;工艺高超;科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引领风尚;日益走向大众等。(答出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提炼一个主题。(2分)
从劳动、科技、实践角度作答均可,如:劳动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力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小论文)
专题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考专题突破 精讲本


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
线索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领域 概况 四大发明 (1)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2)火药:唐朝时发明,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3)指南针:北宋时期开始使用,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4)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发明,对传播知识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推动世界
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数学成就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领域 概况
医学成就 (1)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他还发展了“治末病”的思想
(2)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3)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对药物进行重新分类,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领域 概况
科技 著作 (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领域 概况
建筑工程 (1)都江堰:战国时期修建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明长城: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线索三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和艺术
文学 唐诗 (1)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作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2)杜甫被誉为“诗圣”,诗风淳朴厚重。其许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其作品被称为
“诗史”
(3)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文学 宋词 (1)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词风豪迈而飘逸
(2)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后期作品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辛弃疾是南宋的代表词人,具有豪放的词风和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文学 元曲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明清 小说 代表是四大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史学 (1)《史记》: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撰体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2)《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书法 (1)曹魏:锺繇独创楷书书法
(2)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3)唐朝: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绘画 (1)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唐朝:①阎立本:其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代表作《步辇图》。②吴道子(“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3)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研究北宋商业活动和城市生活风貌的重要资料
雕塑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戏曲 昆曲 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京剧 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角度一:认识、启示类
1.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2)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繁荣。
(3)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角度二:意义类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2)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3)为当今治国理政、道德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中国古代建筑】(10分)
材料一
建筑相关图片 说明
案例1 宋代在广州设立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同时建立来远驿,接待外国使者。明代改设怀远驿。清前期,裁撤怀远驿,代之以广州十三行夷馆
建筑相关图片 说明
案例2 会馆出现于明朝,是同乡或同行业者的联络机构,兼具祭祀议事、沟通信息、照顾贫病、寄宿读书等功能。随着商帮的出现,会馆成为商帮的活动场所之一。如潮州会馆在广州、苏州、北京等地出现
材料二 秦汉以前岭南多见干栏式木构建筑,未见有瓦件出土;秦末汉初岭南各地建造的一批高台建筑,显示出当时技术的飞跃及形制、材料受中原影响的烙
印;隋唐岭南建筑在融进中原建筑体系的同时呈现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广州在城边设立外商居住的蕃坊。北宋政府颁发了《营造法式》后,岭南宋元建筑设计趋向规范,技术水平接近中原并有所创新。
——摘编自陈泽泓《南国杰构》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2分)
案例1: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等。
案例2:商业发展;乡土观念浓厚;儒家思想影响等。
变化:受中原建筑文化影响但又有突破创新;建筑设计趋向规范;建筑技术逐渐进步等。(3分)
原因:北方移民的迁入;中原建筑文化的传播;国家统一影响等。(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秦到宋元时期岭南建筑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出现变化的历史原因。(6分)
(3)选择一处上述材料之外你熟悉的中国古建筑,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2分)
示例: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是中国明清时期皇家宫殿建筑群体,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
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8分)
材料一 历代农民通过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测总结,积累了大量的物候知识。物候知识与气象、天象紧密联系,可被用于把握农时以达到增产目的,如“黄莺儿鸣叫”就是采桑活动时宜的标志。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物候学。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该香囊利用了陀螺仪万向支架原理,无论如何转动,中间焚香的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焚香都不会倾洒;外壳通体镂空,便于香气散出,且可随身挂佩,在唐朝风靡一时。
图一 唐鎏金银香囊及其内部构造
该壶利用了虹吸原理,注水孔在壶底,注水时,水并不会从壶嘴流出。水壶翻转后,水也不会从壶底漏出,只有当壶身向壶嘴处倾斜时,水才会自然流出,这增加了壶的密封性和便携性,后来该类壶普遍流行。
——摘编自[美]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等
图二 北宋青釉剔花倒装壶及其构造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物候知识的价值。(3分)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研究古代气象知识的重要依据;推动气象学、天象学的发展;推动物候学的产生。(答出三点即可)
造型美观;设计精巧;工艺高超;科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引领风
尚;日益走向大众等。(答出三点即可)
从劳动、科技、实践角度作答均可,如:劳动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力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体现的古代手工业品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提炼一个主题。(2分)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82—B84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