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三 中国的对外交往
1.【唐朝的中外交往】(9分)
材料一
① ② ③
图一:陶黄釉大食(古代阿拉伯)人俑,出土于唐朝墓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二:《桂苑笔耕集》,新罗人崔致远来唐写的个人诗集,深受唐文化影响,对新罗文学界影响深远 图三:东罗马金币,其上刻有东罗马国王像和女神像,出土于陕西咸阳一处唐朝墓葬
材料二
图四:《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局部)。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图五:玄奘西行求法(邮票)。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材料三 唐代中国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机构中有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立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再加上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汇集了众多的外国宾客,是世界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的太学里有外国留学生。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①③(1分)(只写序号)。根据材料一的史料进行探究,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3分)
唐朝时,中国与阿拉伯、新罗、东罗马有了交往。(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四人物和图五人物的共同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的事迹所体现的精神品质。(4分)
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分)精神品质: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毅勇敢等。(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原因。(2分)
唐朝国力强盛;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或唐政府设置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对外交通发达(或造船业发达)。(答出两点即可)
2.【中国近现代外交】(9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中争取到山东完全主权的想法成为不可能。虽然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行动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会议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它对于之后的中国的国际活动都有着一定的铺垫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仇傲灵《浅析历史——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
大洲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数 总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4个)
拉丁 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个)
20世纪50年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一直受到美国的阻挠。……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驱逐台湾代表出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多次派遣维和部队前往世界各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金朝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建立外交机构的目的。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特点。(3分)
目的:适应国际交往需求。(1分)特点:外交活动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展;外交受制于西方列强;外交策略与社会环境变化相适应。(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性质,说明巴黎和会“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依据。(3分)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1分)依据: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3分)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2分)意义: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契机;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分)
3.(2024·遂宁)【“一带一路”】(6分)
材料一 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古丝绸之路和当今‘一带一路’的传承与创新(部分)”时间轴:
材料二 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曾经讲过,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摘自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他们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实现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A处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指出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变化。(3分)
开辟者:张骞。(1分)变化:由海陆并举,海陆空前繁荣到海陆衰落。(2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共建“一带一路”与新航路开辟后所带来的不同影响。(2分)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经济互联互通、互利互惠;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1分)新航路开辟:扩大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1分)
有利于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互联互惠、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三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中考专题突破 精练本
① ② ③
图一:陶黄釉大食(古代阿拉伯)人俑,出土于唐朝墓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二:《桂苑笔耕集》,新罗人崔致远来唐写的个人诗集,深受唐文化影响,对新罗文学界影响深远 图三:东罗马金币,其上刻有东罗马国王像和女神像,出土于陕西咸阳一处唐朝墓葬
1.【唐朝的中外交往】(9分)
材料一
图四:《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局部)。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图五:玄奘西行求法(邮票)。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材料二
材料三 唐代中国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机构中有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立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再加上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汇集了众多的外国宾客,是世界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的太学里有外国留学生。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__(只写序号)。根据材料一的史料进行探究,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3分)
唐朝时,中国与阿拉伯、新罗、东罗马有了交往。(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四人物和图五人物的共同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的事迹所体现的精神品质。(4分)
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分)
精神品质: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毅勇敢等。(2分)
①③(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原因。(2分)
唐朝国力强盛;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或唐政府设置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对外交通发达(或造船业发达)。(答出两点即可)
2.【中国近现代外交】(9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中争取到山东完全主权的想法成为不可能。虽然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行动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会议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它对于之后的中国的国际活动都有着一定的铺垫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仇傲灵《浅析历史——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
大洲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数总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4个) 拉丁 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个) 20世纪50年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一直受到美国的阻挠。……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驱逐台湾代表出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多次派遣维和部队前往世界各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金朝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建立外交机构的目的。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特点。(3分)
目的:适应国际交往需求。(1分)
特点:外交活动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展;外交受制于西方列强;外交策略与社会环境变化相适应。(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性质,说明巴黎和会“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依据。(3分)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1分)
依据: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3分)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2分)
意义: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契机;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分)
3.(2024·遂宁)【“一带一路”】(6分)
材料一 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古丝绸之路和当今‘一带一路’的传承与创新(部分)”时间轴:
材料二 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曾经讲过,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摘自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他们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实现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A处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指出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变化。(3分)
开辟者:张骞。(1分)变化:由海陆并举,海陆空前繁荣到海陆衰落。(2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共建“一带一路”与新航路开辟后所带来的不同影响。(2分)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经济互联互通、互利互惠;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1分)
新航路开辟:扩大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1分)
有利于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互联互惠、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三 中国的对外交往
1.【唐朝的中外交往】(9分)
材料一
① ② ③
图一:陶黄釉大食(古代阿拉伯)人俑,出土于唐朝墓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二:《桂苑笔耕集》,新罗人崔致远来唐写的个人诗集,深受唐文化影响,对新罗文学界影响深远 图三:东罗马金币,其上刻有东罗马国王像和女神像,出土于陕西咸阳一处唐朝墓葬
材料二
图四:《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局部)。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图五:玄奘西行求法(邮票)。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材料三 唐代中国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机构中有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立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再加上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汇集了众多的外国宾客,是世界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的太学里有外国留学生。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①③(1分)(只写序号)。根据材料一的史料进行探究,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3分)
唐朝时,中国与阿拉伯、新罗、东罗马有了交往。(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四人物和图五人物的共同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的事迹所体现的精神品质。(4分)
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分)精神品质: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毅勇敢等。(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原因。(2分)
唐朝国力强盛;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或唐政府设置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对外交通发达(或造船业发达)。(答出两点即可)
2.【中国近现代外交】(9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中争取到山东完全主权的想法成为不可能。虽然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行动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会议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它对于之后的中国的国际活动都有着一定的铺垫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仇傲灵《浅析历史——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
大洲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数 总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4个)
拉丁 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个)
20世纪50年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一直受到美国的阻挠。……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驱逐台湾代表出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多次派遣维和部队前往世界各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金朝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建立外交机构的目的。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特点。(3分)
目的:适应国际交往需求。(1分)特点:外交活动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展;外交受制于西方列强;外交策略与社会环境变化相适应。(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性质,说明巴黎和会“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依据。(3分)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1分)依据: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3分)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2分)意义: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契机;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分)
3.(2024·遂宁)【“一带一路”】(6分)
材料一 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古丝绸之路和当今‘一带一路’的传承与创新(部分)”时间轴:
材料二 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曾经讲过,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摘自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他们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实现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A处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指出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变化。(3分)
开辟者:张骞。(1分)变化:由海陆并举,海陆空前繁荣到海陆衰落。(2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共建“一带一路”与新航路开辟后所带来的不同影响。(2分)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经济互联互通、互利互惠;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1分)新航路开辟:扩大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1分)
有利于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互联互惠、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