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练】5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 (原卷版+解析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练】5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 (原卷版+解析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5 06:39:2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五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
1.【战争中的大国关系】(7分)
材料一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9年8月,斯大林因种种原因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他极不信任西方领导人,希望赢得时间来加强军队和工业建设。他还预料德国和西方列强迟早会发生冲突,进行一场消耗战,苏联则可因互不侵犯条约而随意避开战争,直到战争对它有利时才介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41年6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罗斯福迅速着手向苏联提供援助。1941年底,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苏战时同盟迅即正式形成。自此开始,罗斯福的对苏政策宗旨是维持美苏同盟,最大程度地利用苏联打击德国。
——摘编自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民众热烈欢迎威尔逊的原因。(2分)
欧洲民众饱受战乱之苦,热切盼望和平;《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美国在战争中坐收渔利,实力雄厚,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如意算盘”的利与弊。(2分)
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苏军的实力。(1分)弊:失去了打败德国法西斯的最佳时机。(1分)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产生怎样的改变?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样的改变?(3分)
变化:由不信任转变为联合。(1分)原因:1941年6月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威胁苏联国家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分)
2.【战后的大国关系】(7分)
材料一 大战结束后,围绕对华关系,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与日本独霸中国政策之间的对立日益尖锐。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取得的胜利是美国国会未能批准《凡尔赛条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与日本在大战中获得的其他战利品一起,彻底破坏了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战前均势……于是美日两国相互视对方为自己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主要障碍,都把对方看作自己的假想敌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时,美国有求于苏联的地方越来越少,相反,强大的苏联和走上人民民主专政道路的东欧国家日益成为它实现自己野心的障碍。美国只有发动对苏冷战,才能把苏联置于受审判的位置,并趁机控制西欧、日本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在东欧挖苏联的墙脚。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两国的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形成的原因。(3分)
关系:相互对立。(1分)原因:美日对华政策的对立;美日双方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冲突等。(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目的。(2分)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2分)
国家利益;世界性战争;国家实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3.【英国的兴衰】(6分)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这是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标志:一个工业的世界霸主,向全世界炫耀它的文明与财富。博览会的会场完全由玻璃和钢铁建成,号称“水晶宫”。水晶宫内陈列着约14 000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约占一半。英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工业品,而外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1944年在诺曼底的登陆,其主力是美国而不是英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英国工业化之后所取得的成绩,让许许多多英国人就此陶醉,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他们将这一切归功于“光荣革命”以来的优越制度,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制度此时却漏洞百出。他们在制度变革进程中犹豫不前,造成制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从而对英国强国地位造成损害,成为英国衰落的潜在隐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国家纷纷觉醒,掀起了广泛的民族解放运动,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进一步高涨,大英帝国殖民体系行将分崩离析。
英国近代史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最先建立民主政治,但在教育领域英国没有一项领先,现代大学、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现代学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现代教育制度没有一项由英国创立。因此,英国工业、经济等整体国力的衰落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王帆《大英帝国为何从世界霸主衰弱成现在这个样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政治、经济条件。(2分)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分)经济:开展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英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1分)
从世界霸主到逐渐衰落。
(3)根据材料三,探究英国衰落的原因。(3分)
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在制度变革进程中犹豫不前,造成制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人民纷纷觉醒,掀起了广泛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高涨;英国对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五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
1.【战争中的大国关系】(7分)
材料一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9年8月,斯大林因种种原因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他极不信任西方领导人,希望赢得时间来加强军队和工业建设。他还预料德国和西方列强迟早会发生冲突,进行一场消耗战,苏联则可因互不侵犯条约而随意避开战争,直到战争对它有利时才介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41年6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罗斯福迅速着手向苏联提供援助。1941年底,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苏战时同盟迅即正式形成。自此开始,罗斯福的对苏政策宗旨是维持美苏同盟,最大程度地利用苏联打击德国。
——摘编自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民众热烈欢迎威尔逊的原因。(2分)
欧洲民众饱受战乱之苦,热切盼望和平;《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美国在战争中坐收渔利,实力雄厚,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如意算盘”的利与弊。(2分)
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苏军的实力。(1分)弊:失去了打败德国法西斯的最佳时机。(1分)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产生怎样的改变?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样的改变?(3分)
变化:由不信任转变为联合。(1分)原因:1941年6月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威胁苏联国家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分)
2.【战后的大国关系】(7分)
材料一 大战结束后,围绕对华关系,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与日本独霸中国政策之间的对立日益尖锐。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取得的胜利是美国国会未能批准《凡尔赛条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与日本在大战中获得的其他战利品一起,彻底破坏了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战前均势……于是美日两国相互视对方为自己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主要障碍,都把对方看作自己的假想敌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时,美国有求于苏联的地方越来越少,相反,强大的苏联和走上人民民主专政道路的东欧国家日益成为它实现自己野心的障碍。美国只有发动对苏冷战,才能把苏联置于受审判的位置,并趁机控制西欧、日本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在东欧挖苏联的墙脚。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两国的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形成的原因。(3分)
关系:相互对立。(1分)原因:美日对华政策的对立;美日双方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冲突等。(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目的。(2分)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2分)
国家利益;世界性战争;国家实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3.【英国的兴衰】(6分)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这是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标志:一个工业的世界霸主,向全世界炫耀它的文明与财富。博览会的会场完全由玻璃和钢铁建成,号称“水晶宫”。水晶宫内陈列着约14 000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约占一半。英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工业品,而外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1944年在诺曼底的登陆,其主力是美国而不是英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英国工业化之后所取得的成绩,让许许多多英国人就此陶醉,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他们将这一切归功于“光荣革命”以来的优越制度,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制度此时却漏洞百出。他们在制度变革进程中犹豫不前,造成制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从而对英国强国地位造成损害,成为英国衰落的潜在隐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国家纷纷觉醒,掀起了广泛的民族解放运动,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进一步高涨,大英帝国殖民体系行将分崩离析。
英国近代史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最先建立民主政治,但在教育领域英国没有一项领先,现代大学、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现代学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现代教育制度没有一项由英国创立。因此,英国工业、经济等整体国力的衰落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王帆《大英帝国为何从世界霸主衰弱成现在这个样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政治、经济条件。(2分)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分)经济:开展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英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1分)
从世界霸主到逐渐衰落。
(3)根据材料三,探究英国衰落的原因。(3分)
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在制度变革进程中犹豫不前,造成制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人民纷纷觉醒,掀起了广泛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高涨;英国对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五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
中考专题突破 精练本
1.【战争中的大国关系】(7分)
材料一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9年8月,斯大林因种种原因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他极不信任西方领导人,希望赢得时间来加强军队和工业建设。他还预料德国和西方列强迟早会发生冲突,进行一场消耗战,苏联则可因互不侵犯条约而随意避开战争,直到战争对它有利时才介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41年6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罗斯福迅速着手向苏联提供援助。1941年底,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苏战时同盟迅即正式形成。自此开始,罗斯福的对苏政策宗旨是维持美苏同盟,最大程度地利用苏联打击德国。
——摘编自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民众热烈欢迎威尔逊的原因。(2分)
欧洲民众饱受战乱之苦,热切盼望和平;《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美国在战争中坐收渔利,实力雄厚,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如意算盘”的利与弊。(2分)
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苏军的实力。(1分)
弊:失去了打败德国法西斯的最佳时机。(1分)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产生怎样的改变?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样的改变?(3分)
变化:由不信任转变为联合。(1分)
原因:1941年6月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威胁苏联国家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分)
2.【战后的大国关系】(7分)
材料一 大战结束后,围绕对华关系,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与日本独霸中国政策之间的对立日益尖锐。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取得的胜利是美国国会未能批准《凡尔赛条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与日本在大战中获得的其他战利品一起,彻底破坏了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战前均势……于是美日两国相互视对方为自己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主要障碍,都把对方看作自己的假想敌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时,美国有求于苏联的地方越来越少,相反,强大的苏联和走上人民民主专政道路的东欧国家日益成为它实现自己野心的障碍。美国只有发动对苏冷战,才能把苏联置于受审判的位置,并趁机控制西欧、日本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在东欧挖苏联的墙脚。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两国的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形成的原因。(3分)
关系:相互对立。(1分)
原因:美日对华政策的对立;美日双方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冲突等。(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目的。(2分)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2分)
国家利益;世界性战争;国家实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3.【英国的兴衰】(6分)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这是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标志:一个工业的世界霸主,向全世界炫耀它的文明与财富。博览会的会场完全由玻璃和钢铁建成,号称“水晶宫”。水晶宫内陈列着约14 000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约占一半。英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工业品,而外国提供的几乎全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1944年在诺曼底的登陆,其主力是美国而不是英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英国工业化之后所取得的成绩,让许许多多英国人就此陶醉,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他们将这一切归功于“光荣革命”以来的优越制度,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制度此时却漏洞百出。他们在制度变革进程中犹豫不前,造成制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从而对英国强国地位造成损害,成为英国衰落的潜在隐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国家纷纷觉醒,掀起了广泛的民族解放运动,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进一步高涨,大英帝国殖民体系行将分崩离析。
英国近代史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最先建立民主政治,但在教育领域英国没有一项领先,现代大学、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现代学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现代教育制度没有一项由英国创立。因此,英国工业、经济等整体国力的衰落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王帆《大英帝国为何从世界霸主衰弱成现在这个样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登上富裕之顶峰”的政治、经济条件。(2分)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分)
经济:开展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英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1分)
从世界霸主到逐渐衰落。
(3)根据材料三,探究英国衰落的原因。(3分)
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在制度变革进程中犹豫不前,造成制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人民纷纷觉醒,掀起了广泛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高涨;英国对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