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六 侵略与抗争
1.【中国人民的抗争】(8分)
材料一
图一 三元里人民抗英 图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摘编自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德]瓦德西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史实的性质有什么共同点?再从中国近代史中找出一例和其性质相同的史实。(2分)
性质:都是反抗侵略的斗争。(1分)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抗击日军;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日斗争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关史事。(4分)
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全民族意识的觉醒。(2分)政治上: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等。(1分)经济上:张謇等实业家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群众”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的积极影响。(2分)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7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都得以成长壮大起来。因而战后相继爆发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这表明任意宰割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殖民政策已难以为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陷入危机。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年》
材料二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这股洪流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上半期相比,一战前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在性质上呈现的新特点,并概括其高涨的因素。(3分)
特点:从早期单纯的民族解放运动转变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1分)因素: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冲击;列强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欧洲殖民帝国受到打击。(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这股“洪流”在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主要表现,并概述其历史影响。(4分)
亚洲: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非洲:利比亚独立、“非洲年”等。(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2分)影响: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使其瓦解;推动了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秩序的民主化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分)
3.【国歌中的历史】(10分)
材料一 研究发现,图中的词汇在很多国歌歌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祖国 土地 保卫 民族 团结 勇敢 英雄 祖先 家乡 自由 和平 正义
——整理自王海洲、潘雯菲《国歌认知与
国家认同构建的实验政治心理学研究》
材料二
歌名 歌词
《马赛曲》 (法国国歌)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自由,亲爱的自由,和保卫者同战斗!和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雄伟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功……
《国际歌》 (1922-194年 苏联国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指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歌歌词所描写对象的两种类型。(2分)
描绘山河壮美,赞颂领土神圣;标记民族特性,歌颂民族精神;唤醒历史记忆,牢记昔日荣辱;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示例)观点:国歌是传播思想的重要载体。(2分)论述:国歌的创作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此时,《马赛曲》激发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追求民主的激情,成为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精神象征,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国际歌》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传播了无产者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国歌在思想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塑造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六 侵略与抗争
中考专题突破 精练本
1.【中国人民的抗争】(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摘编自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德]瓦德西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史实的性质有什么共同点?再从中国近代史中找出一例和其性质相同的史实。(2分)
性质:都是反抗侵略的斗争。(1分)
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抗击日军;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日斗争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关史事。(4分)
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全民族意识的觉醒。(2分)
政治上: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等。(1分)
经济上:张謇等实业家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群众”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的积极影响。(2分)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7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都得以成长壮大起来。因而战后相继爆发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这表明任意宰割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殖民政策已难以为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陷入危机。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年》
材料二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这股洪流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上半期相比,一战前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在性质上呈现的新特点,并概括其高涨的因素。(3分)
特点:从早期单纯的民族解放运动转变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1分)
因素: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冲击;列强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欧洲殖民帝国受到打击。(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这股“洪流”在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主要表现,并概述其历史影响。(4分)
亚洲: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非洲:利比亚独立、“非洲年”等。(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2分)
影响: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使其瓦解;推动了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秩序的民主化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分)
3.【国歌中的历史】(10分)
材料一 研究发现,图中的词汇在很多国歌歌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整理自王海洲、潘雯菲《国歌认知与
国家认同构建的实验政治心理学研究》
祖国 土地 保卫
民族 团结 勇敢
英雄 祖先 家乡
自由 和平 正义
材料二
歌名 歌词
《马赛曲》 (法国国歌)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自由,亲爱的自由,和保卫者同战斗!和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雄伟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功……
《国际歌》 (1922-194年 苏联国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指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歌歌词所描写对象的两种类型。(2分)
描绘山河壮美,赞颂领土神圣;标记民族特性,歌颂民族精神;唤醒历史记忆,牢记昔日荣辱;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示例)观点:国歌是传播思想的重要载体。(2分)
论述:国歌的创作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此时,《马赛曲》激发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追求民主的激情,成为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精神象征,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国际歌》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传播了无产者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国歌在思想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塑造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6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六 侵略与抗争
1.【中国人民的抗争】(8分)
材料一
图一 三元里人民抗英 图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摘编自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德]瓦德西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史实的性质有什么共同点?再从中国近代史中找出一例和其性质相同的史实。(2分)
性质:都是反抗侵略的斗争。(1分)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抗击日军;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日斗争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关史事。(4分)
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全民族意识的觉醒。(2分)政治上: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等。(1分)经济上:张謇等实业家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群众”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的积极影响。(2分)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7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都得以成长壮大起来。因而战后相继爆发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这表明任意宰割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殖民政策已难以为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陷入危机。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年》
材料二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这股洪流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上半期相比,一战前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在性质上呈现的新特点,并概括其高涨的因素。(3分)
特点:从早期单纯的民族解放运动转变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1分)因素: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冲击;列强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欧洲殖民帝国受到打击。(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这股“洪流”在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主要表现,并概述其历史影响。(4分)
亚洲: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非洲:利比亚独立、“非洲年”等。(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2分)影响: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使其瓦解;推动了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秩序的民主化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分)
3.【国歌中的历史】(10分)
材料一 研究发现,图中的词汇在很多国歌歌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祖国 土地 保卫 民族 团结 勇敢 英雄 祖先 家乡 自由 和平 正义
——整理自王海洲、潘雯菲《国歌认知与
国家认同构建的实验政治心理学研究》
材料二
歌名 歌词
《马赛曲》 (法国国歌)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自由,亲爱的自由,和保卫者同战斗!和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雄伟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功……
《国际歌》 (1922-194年 苏联国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指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歌歌词所描写对象的两种类型。(2分)
描绘山河壮美,赞颂领土神圣;标记民族特性,歌颂民族精神;唤醒历史记忆,牢记昔日荣辱;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示例)观点:国歌是传播思想的重要载体。(2分)论述:国歌的创作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此时,《马赛曲》激发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追求民主的激情,成为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精神象征,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国际歌》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传播了无产者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国歌在思想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塑造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