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练】7 中外近现代化的探索 (原卷版+解析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练】7 中外近现代化的探索 (原卷版+解析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5 17:40:46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七 中外近现代化的探索
中考专题突破 精练本
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0分)
材料一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摘编自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二 皇帝在以前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思想解放的洪流就不可阻挡了。
——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下表为《新青年》(《青年杂志》)中以“青年”命名的部分文章情况表。
篇名 作者 来源 内容提要
《敬告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 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解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青年与欲望》 陈圣任 《新青年》 第2卷第1号 作者认为想要拯救中国青年,必须从增进其高尚欲望开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3分)
领导力量: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改良派。(1分)
政治主张:从不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分)
经济主张: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2分)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表达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青年》对近代青年的作用。(3分)
青年观:青年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青年是国家发展前途的关键;青年要有高尚的思想。(2分)
作用:解放了青年的思想,使他们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青年觉醒,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点。(2分)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中外民主政治的探索】(6分)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摘编自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
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2分)
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2分)
废除了君主、王权;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答出两点即可)
(3)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示例: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3.(2024·德阳)【中外铁路事业的发展】(8分)
材料一 1830年,斯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拥有500英里铁路;到1850年,拥有6 600英里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万英里铁路。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材料三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以高速铁路为骨架、以城际铁路为补充的快速客运网络初步建成。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3.5%和61.8%。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大能力通道逐步形成,物流设施同步完善,逐步实现了货物运输直达化、快捷化、重载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交通运输发展》
(2016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火车发明和铁路发展的影响。(3分)
提高了货物的运输速度;有利于长途运输业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更加廉价的出行方式;促进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3分)
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欧美地区,特别是美洲地区发展最为迅速,亚、非、澳等地区发展落后)。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铁路交通发展的重大成就。(2分)
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货运实现直达化、快捷化、重载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专题七 中外近现代化的探索
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0分)
材料一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摘编自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二 皇帝在以前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思想解放的洪流就不可阻挡了。
——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下表为《新青年》(《青年杂志》)中以“青年”命名的部分文章情况表。
篇名 作者 来源 内容提要
《敬告 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 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解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青年 与欲望》 陈圣任 《新青年》第2卷第1号 作者认为想要拯救中国青年,必须从增进其高尚欲望开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3分)
领导力量: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改良派。(1分)政治主张:从不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分)经济主张: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2分)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表达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青年》对近代青年的作用。(3分)
青年观:青年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青年是国家发展前途的关键;青年要有高尚的思想。(2分)作用:解放了青年的思想,使他们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青年觉醒,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点。(2分)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中外民主政治的探索】(6分)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摘编自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2分)
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2分)
废除了君主、王权;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答出两点即可)
(3)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示例: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3.(2024·德阳)【中外铁路事业的发展】(8分)
材料一 1830年,斯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拥有500英里铁路;到1850年,拥有6 600英里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万英里铁路。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以高速铁路为骨架、以城际铁路为补充的快速客运网络初步建成。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3.5%和61.8%。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大能力通道逐步形成,物流设施同步完善,逐步实现了货物运输直达化、快捷化、重载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交通运输发展》
(2016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火车发明和铁路发展的影响。(3分)
提高了货物的运输速度;有利于长途运输业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更加廉价的出行方式;促进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3分)
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欧美地区,特别是美洲地区发展最为迅速,亚、非、澳等地区发展落后)。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铁路交通发展的重大成就。(2分)
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货运实现直达化、快捷化、重载化。专题七 中外近现代化的探索
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0分)
材料一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摘编自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二 皇帝在以前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思想解放的洪流就不可阻挡了。
——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下表为《新青年》(《青年杂志》)中以“青年”命名的部分文章情况表。
篇名 作者 来源 内容提要
《敬告 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 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解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青年 与欲望》 陈圣任 《新青年》第2卷第1号 作者认为想要拯救中国青年,必须从增进其高尚欲望开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3分)
领导力量: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改良派。(1分)政治主张:从不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分)经济主张: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2分)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表达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青年》对近代青年的作用。(3分)
青年观:青年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青年是国家发展前途的关键;青年要有高尚的思想。(2分)作用:解放了青年的思想,使他们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青年觉醒,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点。(2分)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中外民主政治的探索】(6分)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摘编自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2分)
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2分)
废除了君主、王权;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答出两点即可)
(3)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示例: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3.(2024·德阳)【中外铁路事业的发展】(8分)
材料一 1830年,斯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拥有500英里铁路;到1850年,拥有6 600英里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万英里铁路。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以高速铁路为骨架、以城际铁路为补充的快速客运网络初步建成。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3.5%和61.8%。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大能力通道逐步形成,物流设施同步完善,逐步实现了货物运输直达化、快捷化、重载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交通运输发展》
(2016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火车发明和铁路发展的影响。(3分)
提高了货物的运输速度;有利于长途运输业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更加廉价的出行方式;促进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3分)
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欧美地区,特别是美洲地区发展最为迅速,亚、非、澳等地区发展落后)。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铁路交通发展的重大成就。(2分)
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货运实现直达化、快捷化、重载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