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四节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第1课时 羧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从羧基成键方式的角度,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及官能团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优化乙酸乙酯制备的方案,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重点难点】
乙酸的化学性质、乙酸乙酯的制备
【课前预习】
1.糖类的分类 、 、 。常见的单糖为 、 ;常见的双糖为 、 ;常见的多糖为 、 ; 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2.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 。
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过程】
一.羧酸
1.羧酸概述
【阅读探究】阅读教材P87-88页,归纳总结羧酸的结构和分类。完成下面问题。
概念:分子由烃基(或氢原子)与 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
结构:官能团名称 ;结构简式为 。
羧酸的分类:
(1)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 、 。
(2)根据羧基数目分为 、 等。
(3)根据烃基是否饱和分为 和 。饱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可写成 。
2.羧酸的物理性质:
(1)溶解性:分子中碳原子数在____以下的羧酸能与水互溶。随分子中碳链的增长,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 。
(2)熔、沸点:比相同碳原子数的醇的沸点 ,原因是 。
常见的羧酸:
甲酸 苯甲酸 乙二酸
俗名
结构 简式
色、态、味
溶解性
用途 工业还原剂、医疗消毒剂 食品防腐剂 化工原料
【交流研讨】
下面是丙酸的结构式,请在式中标出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并推测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
分析结构 预测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酸性比碳酸 ,具有酸的通性
电离方程式: 。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 。
(2)取代反应
①酯化反应:
②与NH3反应(加热条件下生成酰胺,羟基被—NH2取代):
③α—H的取代反应(与氯气反应) 。
【活动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
(1)实验原理
。
(2)实验装置
(3)操作原理解释
在试管中加入沸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饱和 Na2CO3 溶液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要对反应物加热,又不能使温度过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研讨】
1.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2.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导气管末端恰好和液面接触,不能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什么?
3. 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加入试剂的顺序是什么?
4. 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什么?
(3)羧基的还原反应
羧基中的羰基较难发生加成反应,很难通过加氢的方法被还原,但强还原剂如氢化铝锂(LiAlH4)可将羧酸还原为相应的醇。
反应方程式: 。
【归纳总结】
含羟基的物质 比较内容 醇 酚 羧酸
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
在水溶液中电离
酸碱性
与Na反应
与NaOH反应
与NaHCO3反应
【课堂小结】
【课后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羧酸叫作芳香酸
B.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决定了羧酸的元数
C.羧酸分子中都含有极性官能团—COOH,因此都易溶于水
D.乙酸的沸点比乙醇的沸点高,主要是因为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一些
2. 室温下,将—CH3、—OH、—COOH、—C6H5四种基团两两组合形成化合物,其中属于有机化合物且水溶液pH小于7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从分类上讲,属于( )
①脂肪酸;②芳香酸;③一元酸;④多元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某一元饱和羧酸与CH3CH2CH2OH反应,消耗该一元醇15 g,得到25.5 g酯,则该一元饱和羧酸的结构简式是( )
A.HCOOH B.CH3COOH
C.C2H5COOH D.C3H7COOH
5.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9H5O4
B.1 mol咖啡酸最多可与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6.将1 mol乙醇(其中的羟基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45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Na、NaOH、NaHCO3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恰好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3∶2 B.3∶2∶1
C.1∶1∶1 D.3∶2∶2
8.化合物A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发酵制得,A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
试写出:
(1)化合物A、B、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
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类型:A→E__________,A→F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答案
1.A 2.B 3.B 4.B 5.C 6.B 7.B
8.
(3)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解析】A在浓硫酸存在下既能和乙醇反应,又能和乙酸反应,说明A中既有羧基又有羟基,A催化氧化的产物不能产生银镜反应,说明羟基不在碳链的端点,根据A的化学式,可推知A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反应条件可知B为、D为、E为H2C===CHCOOH、F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