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二第3—4章、选择性必修三第1章
说明: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田鼠数量的变化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
C.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D.通过样方法调查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2.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机碳可在种群甲、乙、丙间循环利用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链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3.茶树菇味道鲜美,常野生于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茶树菇利用的能量属于油茶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一部分
C.套种技术可以提高树木和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该林场的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4.如图表示I、Ⅱ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一定不会倒置的
B.所有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和物质的补充
C.一般Ⅱ中的生产者比I中的生产者个体更小、寿命短、繁殖速度更快
D.生物量指的是在某一调查时刻前,该营养级积累的同化量
5.某桃园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园主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又提高了桃的产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有机肥中的化学能
B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物质与能量的利用
C.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6.海南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过度放牧导致当地天然草地退化,引发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沙漠化。2005年起,政府实施了生态工程建设,种植了抗旱抗风沙的植被,科学确定了载畜量。下表是海南州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总生态足迹与总生态承载力的统计结果。(生态盈余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份 总生态足迹(4hm2) 总生态承载力(4hm2)
2005年 165.5 178.7
2017年 243.7 260.1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的面积
B.当地居民适当减少食物中肉类所占的比例,有助于减少生态足迹
C.政府实施生态工程建设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数据显示2017年生态盈余较之前增加,表明生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7.在“科学号”考察船对中国南海科考中,我国科学家采集了某海域1146米深海冷泉附近沉积物样品。他们通过富集培养、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微生物菌株A,再利用三种碳源培养该菌株,获得数据如图。富集培养是使混合微生物群体中某特定微生物比例激增的培养方法。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富集培养是因为沉积物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过少,所需培养基是液体选择培养基
B.菌株A在以纤维素为碳源时生长状况最好,因为它在培养中一直能合成纤维素酶
C.以不同碳源培养菌株A时,都要放在低温、有氧等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培养
D.可以采用细菌计数板对菌株A进行计数,统计结果与真实值相比通常偏小
8.一次性口罩产生的废弃物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口罩过滤层的主体材料聚丙烯易降解为直径小于5mm微塑料。微塑料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会对环境中的生物造成一定的毒害。下表为某时期微塑料在不同水生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类群 浮游生物 腹足纲生物 贻贝 牡蛎 鱼类
富集系数 2.84 0.54 1.71 1.52 26.95
注:富集系数=生物体内微塑料浓度/水体中微塑料浓度
A.微塑料沿着食物链传递,导致贻贝等5类水生生物出现了生物富集
B.微塑料能加速生物圈碳循环,实行垃圾分类能有效缓解微塑料危害
C.5类水生生物中,贻贝、牡蛎属于第二营养级,鱼类属于第三营养级
D.微塑料会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甚至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
9.青霉素别名盘尼西林,它是最早发现、最先提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抗生素,发酵工程中常利用产黄青霉来生产青霉素,产黄青霉生长最适温度和产生青霉素的适宜温度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选育菌种可以借助诱变育种,培养基利用天然培养基
B.发酵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培养基都可以利用高压蒸汽灭菌
C.为了提高青霉素产量,发酵时不同阶段要控制不同温度
D.根据青霉素的化学性质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青霉素
10.无菌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巴氏消毒法可杀死牛奶中的全部微生物,且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
B.喷洒苯酚或煤酚皂溶液配合紫外线照射可提高空间消毒效果
C.耐高温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需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D.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酒精消毒处理,避免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11.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是已经调节过pH并干热灭菌的培养基
B.整个操作过程必需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无菌区进行
C.由③步骤的操作得到④的结果,共需5次灼烧接种环
D.①步骤结束后需倒置平板,④步骤结束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时无需倒置
12.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大肠杆菌在科研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图表示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大肠杆菌,诱变、纯化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流程图,其中A、B、C为操作步骤。已知野生大肠杆菌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繁殖,但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大肠杆菌不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原位影印是指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经长好菌落的培养基②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将②上的菌落按原位“复印”至新的培养基③和④上。
A.培养基①和②在物质种类上的差异在于,前者不含凝固剂
B.赖氨酸缺陷型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相关酶缺乏,从而自身不能合成所需氨基酸
C.培养基③和④在物质种类上的差异在于,前者不含赖氨酸等特殊营养物质
D.培养基④上,乙是由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繁殖而来
13.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和传统发酵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B.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C.利用淀粉发酵生产酒精、乙烯等能源物质,对解决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D.传统发酵存在杂菌情况不明、过程控制缺乏标准等问题导致发酵产品品质不一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为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G
B.第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D
C.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GF)/A
D.摄入量B增大一定会导致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增大
15.如图为碳循环模式图,2020年9月,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3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B.该图中“碳中和”可表示为①②③④⑥
C.图中P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D.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碳减排”重要措施,可减小生态足迹
16.某制药公司“红曲”成分的保健品致人死亡事件给中国消费者也敲响了警钟。红曲是由红曲菌发酵制得。《本草纲目》有记载:“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红曲霉在传统发酵酿造工艺中主要作为辅助菌种使用,可使产品有一定的色泽和风味。某品牌企业以红曲霉为发酵菌种生产陈醋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红曲酶为真核生物,最适温度32℃~35℃)
A.菌种的来源也可以是自然界筛选或者基因工程育种
B.由酒精发酵转变为甜醋发酵,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增大氧气含量
C.膨化可使糖化更充分,加普洱熟茶可以增加陈醋的风味
D.发酵罐和原料的灭菌方式都可以用湿热灭菌
17.鸡蛋表面污染的细菌会逐渐侵入蛋内,缩短鸡蛋保质期。对某地不同季节及不同养殖模式下生产的鸡蛋取样,按每克鸡蛋用1mL无菌生理盐水清洗鸡蛋表面,收集清洗液,培养计数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季节 菌落数(个·g-1)
半封闭式养殖模式 全封闭式养殖模式
夏季
冬季
A.半封闭式培养模式下的数据是对清洗液稀释1102倍后涂板获得的
B.实验数据的得出需要遵循平行重复原则,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C.比较两种养殖模式可知鸡蛋表面的细菌主要来自环境
D.夏季鸡舍比冬季鸡舍更需要消毒以减少鸡蛋表面的细菌污染
18.检验某水体中大肠杆菌数目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用一定体积的水样做如下实验,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EMB培养基上形成的不同菌落中,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下列对该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测定前,滤杯、滤膜、滤瓶、镊子和水样均需进行灭菌处理
B.所用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配制EMB培养基时,应满足大肠杆菌所需营养物质及调节pH为弱酸性
D.根据实验结果平板上的17个菌落,说明所测水样中至少有17个大肠杆菌
三、非选择题(本题有5个小题,共59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9.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及各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为J·m-2·a-1)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乙所示。
(1)图甲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碳分别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出消费者;肉食性动物2能量流动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
(2)图乙中的②代表__________,其具体数值为__________J·m·a-1;
(3)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食性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完成该信息传递需要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
20.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粤海粮仓”。“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浅海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养殖龙虾、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是某渔业集团设置的该生态养殖智能网箱的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
(1)人工鱼礁投放海底后,可为海带、牡蛎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场所,同时有利于它们的繁殖,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产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为了保证资源充分利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上“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创收增产。这种模式的设计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3)牡蛎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其虽可滤食水体中的小型浮游动植物,但大规模养殖仍需定期投喂饵料,请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4)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
(5)某同学设想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栽种富集镉、汞能力较强的植物,对被镉、汞污染的海水进行生态修复,定期收割浮床植物制作成家畜饲料,在治理污染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该同学的设想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完全可行”或“不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农业生产中常使用大棚薄膜和地膜覆盖以提高作物产量,废薄膜经过破碎、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会变成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含碳有机物)。微塑料会对土壤中多种生物造成毒害,其中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对微塑料进一步降解,并会在其周围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此类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生态系统通常被称为“塑料圈”。请回答以下问题:
(1)塑料圈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环境中的微塑料属于____________。若想从土壤中找到能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应从长期有微塑料污染的地方采集土壤,制备土壤悬浮液,接种到_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中进行筛选。
(2)研究表明,纳米级微塑料可进入烟草细胞,鸡粪也富含微塑料,这表明土壤中的微塑料可能存在沿食物链生物富集的风险,微塑料的进入会大大降低原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从污染源控制的角度,提出一条农业生产上使用塑料薄膜的合理建议以缓解微塑料污染: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用传统方法(记为方法一)生产啤酒时,大麦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图1)。利用大麦芽,实质上是利用其中的淀粉酶,将其他谷物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二糖),再在其他酶的催化下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可被酵母菌(微生物)利用(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糖化过程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应___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排气时间间隔,理由是___________。
(3)发酵过程中检测活菌数量时,不采用___________(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利用外源赤霉素(GA)处理大麦,则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淀粉酶,进而生产啤酒(记为方法二)。现某厂家有等量的大麦种子,欲采用方法一或方法二生产啤酒。请回答理论上哪种方法生产的啤酒产量更高,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牛和羊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能分解尿素。某研究小组欲从瘤胃内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I、取样:从刚宰杀的牛的瘤胃中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灭过菌的锥形瓶中。
Ⅱ、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配制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琼脂糖(一种凝固剂)。配制尿素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葡萄糖、NaCl、K2HPO4、尿素、琼脂糖。
Ⅲ、制备瘤胃稀释液并接种,如下图1所示。
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观察与计数。
(1)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在营养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尿素固体培养基能够筛选出尿素分解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瘤胃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在无菌条件下,利用该方法进行分离计数时,需要用到图2中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
(3)为了判断尿素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实验时还需要同时接种全营养平板,如果同一浓度梯度下,___________,则说明尿素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4)为了避免混淆,本实验中使用的平板需要在培养皿的___________(“皿盖”或“皿底”)做好标记。然后在___________(“18~25℃”或“25~30℃”或“30~37℃”)的恒温培养箱中需培养1—2d,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择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其目的是___________。
(5)若将最后一个试管中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3个尿素平板上培养,培养后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数如图1所示,则5mL瘤胃样品中含有目标活菌数约为___________。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1.D
2.D
3.B
4.A
5.C
6.A
7.A
8.D
9.D
10.B
11.B
12.D
13.D
14.ABD
15.ABC
16.ABC
17.BD
18.ACD
19.
(1)分解者;有机物、二氧化碳;流向下一营养级(图中肉食性动物 2 为最高营养级)
(2)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5.32×107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
20.
(1)直接
(2)物种多样性
(3)消费者;牡蛎大规模养殖会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减少,仅靠水体中自然的浮游动植物无法满足牡蛎生长需求,定期投喂饵料可补充物质,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即可)
(5)不可行;镉、汞等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富集,用富集镉、汞的植物制作家畜饲料,会导致家畜体内重金属含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21.
(1)微塑料中的化学能;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微塑料为唯一碳源
(2)微塑料会对土壤中多种生物造成毒害,使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
(3)减少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
22.
(1)杀死微生物,终止酶的进一步作用,并且使蛋白质变性,利于后续发酵
(2)延长;后发酵时期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减少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会将死菌和活菌一起计数,导致结果偏大,且酵母菌会相互重叠,不易准确计数
(4)方法二生产的啤酒产量更高。因为方法二中利用外源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淀粉酶,避免了大麦发芽过程中消耗有机物,能利用更多的淀粉来生产啤酒
23.
(1)全营养 LB 固体培养基含有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等氮源,尿素固体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其他细菌不能利用尿素作为氮源而无法生长
(2)涂布器、酒精灯
(3)尿素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少于全营养平板上的菌落数
(4)皿底;30 - 37℃;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数目
(5)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