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整理与提升(课件 学案,共2份)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整理与提升(课件 学案,共2份)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08:11:14

文档简介

整理与提升
一、体系构建
(一)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电池
2.电解
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二、真题导向
考向一 反应热的计算
1.[2023·河北,11(1)①]已知: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断裂时所需能量如下表。
物质 N2(g) O2(g) NO(g)
能量/kJ 945 498 631
假设体系中只存在如下两个反应:
ⅰ:N2(g)+O2(g) 2NO(g) K1 ΔH1
ⅱ:2NO(g)+O2(g) 2NO2(g) K2 ΔH2=-114 kJ·mol-1
ΔH1=________ kJ·mol-1。
2.(2022·浙江6月选考,18)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g) O H HO HOO H2 O2 H2O2 H2O
能量/(kJ·mol-1) 249 218 39 10 0 0 -136 -242
可根据HO(g)+HO(g)===H2O2(g)计算出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的键能为436 kJ·mol-1
B.O2的键能大于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
C.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HOOD.H2O(g)+O(g)===H2O2(g) ΔH=-143 kJ·mol-1
3.[2023·全国乙卷,28(2)改编]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如可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制造磁性氧化铁、铁催化剂等。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SO4·7H2O(s)===FeSO4(s)+7H2O(g) ΔH1=a kJ·mol-1
FeSO4·4H2O(s)===FeSO4(s)+4H2O(g) ΔH2=b kJ·mol-1
FeSO4·H2O(s)===FeSO4(s)+H2O(g) ΔH3=c kJ·mol-1
则FeSO4·7H2O(s)+FeSO4·H2O(s)===2(FeSO4·4H2O)(s)的ΔH=________kJ·mol-1。
4.[2022·湖北,19(1)]自发热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知:
①CaO(s)+H2O(l) Ca(OH)2(s) ΔH1=-65.17 kJ·mol-1
②Ca(OH)2(s) Ca2+(aq)+2OH-(aq) ΔH2=-16.73 kJ·mol-1
③Al(s)+OH-(aq)+3H2O(l) [Al(OH)4]-(aq)+H2(g) ΔH3=-415.0 kJ·mol-1
则CaO(s)+2Al(s)+7H2O(l)===Ca2+(aq)+2[Al(OH)4]-(aq)+3H2(g)的ΔH4=_____kJ·mol-1。
考向二 新型化学电源
5.(2023·海南,8)利用金属Al、海水及其中的溶解氧可组成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电极为电池正极
B.电池工作时,海水中的Na+向a电极移动
C.电池工作时,紧邻a电极区域的海水呈强碱性
D.每消耗1 kg Al,电池最多向外提供37 mol电子的电量
6.(2023·新课标卷,10)一种以V2O5和Zn为电极、Zn(CF3SO3)2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所示。放电时,Zn2+可插入V2O5层间形成ZnxV2O5·n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V2O5为正极
B.放电时Zn2+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C.充电总反应:xZn+V2O5+nH2O===ZnxV2O5·nH2O
D.充电阳极反应:ZnxV2O5·nH2O-2xe-===xZn2++V2O5+nH2O
考向三 电解原理的应用
7.(2023·全国甲卷,12)用可再生能源电还原CO2时,采用高浓度的K+抑制酸性电解液中的析氢反应来提高多碳产物(乙烯、乙醇等)的生成率,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析氢反应发生在IrOx-Ti电极上
B.Cl-从Cu电极迁移到IrOx-Ti电极
C.阴极发生的反应有:2CO2+12H++12e-===C2H4+4H2O
D.每转移1 mol电子,阳极生成11.2 L气体(标准状况)
8.(2023·广东,16)用一种具有“卯榫”结构的双极膜组装电解池(下图),可实现大电流催化电解KNO3溶液制氨。工作时,H2O在双极膜界面处被催化解离成H+和OH-,有利于电解反应顺利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总反应:KNO3+3H2O===NH3·H2O+2O2↑+KOH
B.每生成1 mol NH3·H2O,双极膜处有9 mol的H2O解离
C.电解过程中,阳极室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因反应而改变
D.相比于平面结构双极膜,“卯榫”结构可提高氨生成速率
整理与提升
二、
1.+181
2.C
3.(a+c-2b)
4.-911.9 
5.A 6.C 7.C 8.B(共35张PPT)
整理与提升
第1章
<<<
内容索引
一、体系构建
二、真题导向
>
<

体系构建
(一)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体系构建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热化学方程式
意义:表明物质的变化和焓变
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描述
反应热:Q
焓变:ΔH
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盖斯定律
键能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分类
放热反应:ΔH<0
吸热反应:ΔH>0
测量
原理:Q=-C(T2-T1)
装置:量热计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电池
本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工作原理:
装置:电池
形成条件
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的书写
1.电池
化学电源
一次电池
二次电池
燃料电池
2.电解
概念:将直流电通过熔融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在两个电极上
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及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
能量变化: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装置构成:直流电源、固体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
或熔融电解质
反应原理:
2.电解
应用
氯碱工业:2NaCl+2H2O 2NaOH+H2↑+Cl2↑
电镀:①镀件作阴极;②镀层金属作阳极;③电镀液中
含有镀层金属离子
电解精炼铜:①纯铜作阴极;②粗铜作阳极;③电解液
中含有Cu2+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腐蚀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金属防护
电化学防护
牺牲阳极保护法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或覆盖保护层等
返回
真题导向
>
<

考向一 反应热的计算
1.[2023·河北,11(1)①]已知: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断裂时所需能量如下表。

真题导向
物质 N2(g) O2(g) NO(g)
能量/kJ 945 498 631
假设体系中只存在如下两个反应:
ⅰ:N2(g)+O2(g) 2NO(g) K1 ΔH1
ⅱ:2NO(g)+O2(g) 2NO2(g) K2 ΔH2=-114 kJ·mol-1
ΔH1=_______ kJ·mol-1。
+181
ΔH1=反应物总键能-反应产物总键能=(945 kJ·mol-1+498 kJ·mol-1)-2×631 kJ·mol-1=+181 kJ·mol-1。
2.(2022·浙江6月选考,18)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g) O H HO HOO H2 O2 H2O2 H2O
能量/(kJ·mol-1) 249 218 39 10 0 0 -136 -242
物质(g) O H HO HOO H2 O2 H2O2 H2O
能量/(kJ·mol-1) 249 218 39 10 0 0 -136 -242
可根据HO(g)+HO(g)===H2O2(g)计算出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的键能为436 kJ·mol-1
B.O2的键能大于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
C.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HOOD.H2O(g)+O(g)===H2O2(g) ΔH=-143 kJ·mol-1

物质(g) O H HO HOO H2 O2 H2O2 H2O
能量/(kJ·mol-1) 249 218 39 10 0 0 -136 -242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2的键能为218 kJ·mol-1×2=436 kJ·mol-1,A正确;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O2的键能为249 kJ·mol-1×2=498 kJ·mol-1,由题中信息可知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则O2的键能大于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B正确;
物质(g) O H HO HOO H2 O2 H2O2 H2O
能量/(kJ·mol-1) 249 218 39 10 0 0 -136 -242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OO===HO+O,解离其中氧氧单键需要的能量为249 kJ·mol-1+39 kJ·mol-1-10 kJ·mol-1=278 kJ·mol-1,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C错误;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H2O(g)+O(g)===H2O2(g)的ΔH=-136 kJ·mol-1-(-242 kJ·mol-1)-249 kJ·mol-1=-143 kJ·mol-1,D正确。
3.[2023·全国乙卷,28(2)改编]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如可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制造磁性氧化铁、铁催化剂等。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SO4·7H2O(s)===FeSO4(s)+7H2O(g) ΔH1=a kJ·mol-1
FeSO4·4H2O(s)===FeSO4(s)+4H2O(g) ΔH2=b kJ·mol-1
FeSO4·H2O(s)===FeSO4(s)+H2O(g) ΔH3=c kJ·mol-1
则FeSO4·7H2O(s)+FeSO4·H2O(s)===2(FeSO4·4H2O)(s)的ΔH=
___________kJ·mol-1。
(a+c-2b)
4.[2022·湖北,19(1)]自发热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知:
①CaO(s)+H2O(l) Ca(OH)2(s) ΔH1=-65.17 kJ·mol-1
②Ca(OH)2(s) Ca2+(aq)+2OH-(aq) ΔH2=-16.73 kJ·mol-1
③Al(s)+OH-(aq)+3H2O(l) [Al(OH)4]-(aq)+ H2(g) 
ΔH3=-415.0 kJ·mol-1
则CaO(s)+2Al(s)+7H2O(l)===Ca2+(aq)+2[Al(OH)4]-(aq)+3H2(g)的ΔH4=________kJ·mol-1。
-911.9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③可得反应CaO(s)+2Al(s)+7H2O(l)===
Ca2+(aq)+2[Al(OH)4]-(aq)+3H2(g),则ΔH4=ΔH1+ΔH2+2ΔH3=(-65.17 kJ·mol-1)+(-16.73 kJ·mol-1)+2×(-415.0 kJ·mol-1)=-911.9 kJ·mol-1。
考向二 新型化学电源
5.(2023·海南,8)利用金属Al、海水及其中的溶解氧可组成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为电池正极
B.电池工作时,海水中的Na+向a电极移动
C.电池工作时,紧邻a电极区域的海水呈强碱性
D.每消耗1 kg Al,电池最多向外提供37 mol电子的电量

分析可知,b电极为电池正极,A正确;
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海水中的Na+向b电极移动,B错误;
电池工作时,a电极反应为铝失去电子生成铝离子:
Al-3e-===Al3+,铝离子水解使紧邻a电极区域的海水呈酸性,C错误;
6.(2023·新课标卷,10)一种以V2O5和Zn为电极、Zn(CF3SO3)2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所示。放电时,Zn2+可插入V2O5层间形成ZnxV2O5·n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V2O5为正极
B.放电时Zn2+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C.充电总反应:xZn+V2O5+nH2O
===ZnxV2O5·nH2O
D.充电阳极反应:ZnxV2O5·nH2O-2xe-===xZn2++V2O5+nH2O

放电时,Zn2+可插入V2O5层间形成ZnxV2O5·nH2O,V2O5发生了还原反应,则放电时V2O5为正极,A正确;
Zn为负极,放电时Zn失去电子变为Zn2+,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则放电时Zn2+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正确;
充电时阳极上ZnxV2O5·nH2O被氧化为V2O5,则阳极的电极反应为ZnxV2O5·nH2O-2xe-===xZn2++V2O5+nH2O,D正确。
考向三 电解原理的应用
7.(2023·全国甲卷,12)用可再生能源电还原CO2时,采用高浓度的K+抑制酸性电解液中的析氢反应来提高多碳产物(乙烯、乙醇等)的生成率,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析氢反应发生在IrOx-Ti电极上
B.Cl-从Cu电极迁移到IrOx-Ti电极
C.阴极发生的反应有:2CO2+12H++12e-===C2H4+4H2O
D.每转移1 mol电子,阳极生成11.2 L气体(标准状况)

析氢反应为还原反应,应在阴极发生,即在铜电极上发生,故A错误;
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只允许氢离子通过,Cl-不能通过,故B错误;
铜电极为阴极,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烯、乙醇等,电极反应式有2CO2+12H++12e-===C2H4+4H2O,故C正确;
水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每转移1 mol电子,生成0.25 mol O2,在标况下体积为5.6 L,故D错误。
8.(2023·广东,16)用一种具有“卯榫”结构的双极膜组装电解池(下图),可实现大电流催化电解KNO3溶液制氨。工作时,H2O在双极膜界面处被催化解离成H+和OH-,有利于电解反应顺利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总反应:KNO3+3H2O===NH3·H2O+2O2↑+KOH
B.每生成1 mol NH3·H2O,双极膜处有9 mol的H2O解离
C.电解过程中,阳极室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因反应而改变
D.相比于平面结构双极膜,“卯榫”结构可提高氨生成速率

由大电流催化电解KNO3溶液制氨可知,在电极a处KNO3放电生成NH3,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a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8e-+7H2O===NH3·H2O+
9OH-,电极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电解总反应为KNO3+3H2O===NH3·H2O+2O2↑+KOH,故A正确;
每生成1 mol NH3·H2O,阴极得8 mol e-,同时双极膜处有8 mol H+进入阴极室,即有8 mol的H2O解离,故B错误;
电解过程中,阳极室每消耗4 mol OH-,同时有4 mol OH-通过双极膜进入阳极室,KOH的物质的量不因反应而改变,故C正确;
相比于平面结构双极膜,“卯榫”结构具有更大的膜面积,有利于H2O被催化解离成H+和OH-,可提高氨生成速率,故D正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