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5届高三4月适应性月考卷(七)历史(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5届高三4月适应性月考卷(七)历史(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5 16:35:26

文档简介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
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在《礼记·月令》中,对“四时之禁”己有明确且完整的表述。例如“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仲春二月,安萌芽”;“孟夏四月,毋大田猎”。据此可知,此时
A.政府加强土地管理
B.工商食官政策基本确立
C.儒家独尊局面形成
D.环保思想影响经济活动
2.学者巴新生在研究某一制度时谈到:“(该制度)是一种合乎时宜地迈向君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措
施。它顺从社会惯性、符合黄老思潮,更多地为中央政权网络士人,是包蕴在这一种政体中的有利
于建固政权的良性机制。”上述材料中所论及的制度是
A.皇帝制度
B.郡国并行
C.中央集权
D.重农抑商
3.汉魏之际,百姓购买物品普遍使用粮食或纺织品,有时为了方便交易甚至会把布帛剪碎。北魏孝文
帝铸太和五铢钱并推行之,但却收效甚微,竞有“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的情况出现。这些
材料所示内容充分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严重调敝
B.军阀混战连年不休
C.农业经济急剧衰退
D.民族隔阂不断加深
4.唐初,进士科省试仅试时务策五道,贞观八年,加经史策一道:调露二年,加试帖经十帖、杂文两
篇,形成“先帖经,然后试杂文及策”的三场考试制度。宋代王安石改革贡举,罢诗赋、帖经、墨
义,改为考试四场:初本经大义五道,次《论语》《孟子》大义各三道,次论一首,次时务策三
道。唐宋时期,政府调整科举考试内容的目的是
A.推进三教合
B.提高考生素质
C.选拔经世人才
D.实现地域平衡
5.清朝雍正年间,奏折制度发展完善,其制有三。一是具折人范围大,不仅封疆大吏、提督、总兵、
布政使可以上折,甚至一些微末小吏经特许也可径上密折:二是朱笔御批,凡奏折几乎全有皇帝的
朱笔批语:三是奏折保密,皇帝一般要求具折人保守朱批的机密,不得声张或转告他人,更不能让
他人观看。由此可知,奏折制度有利于
A.加强皇权专制
B.扩大官员权力
C.实现民主决策
D.缓和社会矛盾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8
答案
D
B
A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0
A
0
【解析】
1.根据材料所述主旨,强调了各个月份应该或不应该进行的经济行为,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
案选D。政府对于土地的管理与儒家独尊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工商食官强调的是政府对工
商业的严格控制,排除A、B、C。
2.从材料中“迈向君主专制政体”“顺从社会惯性”“符合黄老思想”可以看出该制度应是汉
初的地方制度,因此答案只能是郡国并行制,故选B。皇帝制度强调皇权独尊,中央集权
意在收拢地方权力,重农抑商无法在材料中解读出,排除A、C、D。
3.立足材料关键信息“以物易物”不难得出正解,答案选A。军阀混战与民族隔阂在材料中
无法说明,农业急剧衰退不符合史实,排除B、C、D。
4.从“时务策”这个关键词就可以顺理推出唐宋科举改革的目的所在,故选C。三教合一与
地域平衡材料未曾谈及,考生素质的提高并非材料主旨内容所指向,排除A、B、D。
5.依据材料内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选A。官员权力并未扩大,民主决策在封建时代无从谈
起,社会矛盾含义不明,内涵所指太泛,排除B、C、D。
6.本题主要依靠材料所给内容做解析。女工出现说明社会有所解放,但是其遭到流氓调戏以
及画作人的评价可以得出正确答案选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不符合史实,妇女地位彻底改
变措辞过度,新旧文化交锋并未体现,排除A、C、D。
7.材料所示,各级代表中成分比较丰富,指向广泛性,故选B。真实性和自由性无从体现,
平等性表述有误,排除A、C、D。
8.结合时间以及毛泽东发言内容可以得出正解,答案选C。“消灭”二字措辞不当,按劳分配
并非材料所指,物价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1■■■1丨■
9.材料所谈及的内容是1978年的科学会议,答案可以直接得出D。其他三个选项可以用时间
因素排除即可。
10.本题很基础,读出材料主旨内容即可选出正确选项,故答案选A。
11.材料主题内容在于强调英国王权总能在英国发展进程中扮演正确的角色,推动了英国历史
的演进,故答案选C。三个迷惑项本身违背史实,排除A、B、D。
12.根据材料主要内容是转折性逻辑可知,越来越多的工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故可得出正
确答案D。其他三个选项明显有误,违背基本史实。
13.“奇怪的战争”也叫静坐战,其本质就是绥靖政策的延续影响,故答案选A。英法国力不
够不是主要原因,苏德战争此时尚未爆发,国联早己丧失对法西斯的制裁能力,排除B、
C、D。
14.材料主语谈及西方国家国有企业,其实质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故答案选B。
“滞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效应是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均衡性不
是材料主题所在,排除A、C、D。
15.主语是社交媒体,主旨是数字平台共识,据此可得正确答案D。文明一体化的概念不成立,
差异消失违背历史发展逻辑,美国主导的结论从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B、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分)
(1)(8分)原因:应对欧洲殖民势力威胁:开垦西部土地的欲求: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缓解人口压力的需要。(每点2分,答出四点得8分)
(2)(12分)成效: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协
调东西部经济发展:推动我国的能源革命:促进产业模式和营商环境升级。(每点1分,
共6分)
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后国力提升:各族人民的积极响应:
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储备:东部先进地区的充分支援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17.(23分)
(1)(10分)特征:演进历史悠久:在继承中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与乡村自治合流等。(每
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
作用:维护乡村秩序:加强专制统治:实现互助合作:平衡政府与乡村的关系等。(每
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