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预测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预测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5 16: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预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古巴比伦因借贷而发生的商业活动十分常见。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要有五到八个证人加盖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抵押物。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 制订规则保护商业活动
C. 民间借贷加剧社会矛盾 D. 法律保护人们私有财产
2.下表为两汉科技成就统计表。据表可知(  )
领域 成就
医学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数学 《九章算术》《周髀算经》
农学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天文 《灵宪》
其它 地动仪、造纸术
A. 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竞争力 B. 科技发展根源于经济需求
C. 手工业是古代科技的核心 D. 专制体制阻碍科技的发展
3.《世说新语》中记载,阮籍母亲过世,好友裴楷来吊唁,阮籍“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这一现象可以折射出(  )
A. 魏晋玄学的思想解放作用 B. 封建礼教趋向于彻底瓦解
C. 佛道兴盛超越了儒家地位 D. 魏晋名士不拘礼法的个性
4.东汉永平十年(67年),从大月氏“白马驮经”返回都城洛阳的蔡愔禀告皇帝: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燃灯拜佛。于是,崇佛的汉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节燃灯的习俗逐渐由宫廷传至民间。由此可以推知,东汉(  )
A. 佛教信仰已为百姓接受 B. 佛法思想居于正统地位
C. 佛教传播影响百姓生活 D. 民俗多与宗教信仰相关
5.公元370年,原来生活在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西迁,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374年,匈奴人打败顿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东哥特人只好往西迁逃。375年,匈奴人又在德涅斯特河畔打败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匈奴人的西迁(  )
A. 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交融 B. 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C. 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D. 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6.清时南京所产的绸缎,“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岭、湖湘、豫章、两浙、七闽:溯淮、泗,道汝、洛”,这反映出当时(  )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江南成为经济重心 C. 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8.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汉宣帝下令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汉朝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
A. 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 B. 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 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 D.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证明战争将引起实力对比发生新变化,而新的实力对比又自然会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依据该体系正是在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出现的大国妥协产物对该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全貌 B. 是美苏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产物
C. 是美苏冷战的重要表现之 D. 莫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10.下面两幅国徽图案反映的是(  )
A. 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几乎是完全相同 B. 两国之间存在着直接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
C. 俄罗斯的发展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D. 俄罗斯比拜占庭帝国更加重视骑兵的建设
11.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玻利瓦尔在1821年致函哥伦比亚议会议长,支持给奴隶的子女以自由。1824-1825 年,玻利瓦尔在秘鲁和玻利维亚亲自主持颁布关于印第安人权利的法令和把土地分配给土著居民的法令。材料反映出拉美独立运动(  )
A. 强调分化殖民者阶级基础 B. 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C. 形成了较广泛的统一战线 D. 实现了殖民地之间的联合
12.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将高度公理化的几何学以一种全新的演绎思维方法第一次介绍给中国知识界。这做法(  )
A. 开创了系统学习西方理论科学的先河 B. 对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C. 忽视了传教士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D. 反映了对西方数学成就的盲目崇拜
13.16世纪初,西班牙在拉美设立“贸易署”作为管理机构,其官员由王室委派,代表王室行使管理权。并规定拉美殖民地不能私自与别国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只能和自己的宗主国进行贸易。西班牙还禁止拉美矿场主开采水银,只能向王室专卖局购买。由此可见(  )
A. 殖民者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 拉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C. 列强竞相对拉美输出商品 D. 西班牙在拉美垄断贸易
14.从17世纪初期开始,印度的棉花制成品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经常进口到英国的商品。17世纪60年代是东印度公司从事该贸易的高峰期,公司大规模收购印度出产的精美棉纺织品,直接运往欧洲以高价出售,或用它们来交换东南亚名贵的香料,再运往欧洲。据此可知(  )
A. 英国的本土棉纺织业起步较晚 B. 英国的殖民活动刺激了印度近代化
C. 垄断贸易是资本积累主要手段 D. 印度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英国1875年颁布的《食品及药物销售法令》规定,所有到达英国口岸的茶叶必须通过政府指定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通关,美国1897年颁布的《茶叶进口法案》也通过规定标准茶样和设定关键指标对进口茶叶进行审查。此类法令的颁布()
A. 维护了自由贸易原则 B. 确立了茶叶生产标准
C. 规范了市场贸易秩序 D. 扩大了对华贸易规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交织在一起,是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大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王朝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大多为领土宗教纷争、争夺霸权、掠夺财富、保持荣誉等。地理大发现后,在 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近代早期的一个新现象。商业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尚未被占领的欧洲以外的地区,后起的荷兰、英国、法国之间也由于商业利益和殖民地的矛盾和争夺发生冲突和战争。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853年没去过印度的马克思认为被殖民前的印度社会处于几近停滞的状态,甚至直言印度“没有历史”,从根本上缺乏推动自身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英国的殖民统治恰好可以从根本上破坏印度传统社会的结构,进而成为刺激印度迈入现代化转型的外来动力。在19世纪70年代,考察过爱尔兰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惨况”后,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爱尔兰陷入“糟糕的社会状况”之中。马克思晚年摒弃了早期关于印度社会的认识和观点,丝毫不见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影子。
——摘编自胡洁瑶《从“双重使命”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国际商贸对于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对印度和英国殖民统治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唐书 孝友》记载了一则案例:初唐武后统治之时,同州下部(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手刃原县尉赵师韫,并于案发后主动归罪。此案判决引起了近百年的争议。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掌权,引起朝野诸多非议,她本想遵循先例,贯彻儒家“父之仇弗与之共戴天“的信条赦免复仇者,以博得仁义之名。但八品的左拾遗陈子昂却作《复仇议状》一文,他认为,法律是“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主张不应以礼屈法,提出先诛后旌的处理方法;即“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武后考虑之后采纳,并奉为经典供后世参照。
百年之后,柳宗元重提此案。柳宗元时任礼部员外郎,积极支持“永贞革新”。他作《驳复仇议》批判陈之建议,认为“既诛且旌”乃“渎刑坏礼”,应遵循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他认为礼法本不存在冲突,目的都是为了防乱。因此,表彰与处死同施于一人,将导致滥用刑法或破坏礼制,不利于警示后人谨慎行事。他建议对复仇案件要区分论罪用刑:若复仇合乎“礼”,即父为官吏误杀,复仇当被奖励;如其父确实当诛,复仇便是“仇天子之法”“悖骜而凌上”。
与柳同一时代的韩愈也加入了论战,为此写了《复仇状》一文。他认为,臣下无权决断复仇案,应当从古制,直接上呈尚书省,由集体讨论出具意见,最后由皇帝定谳。
——改编自沈玮玮、曾潞明《唐人徐元庆复仇案的百年论争:陈韩柳之别》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徐元庆案”引发的陈、韩、柳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有的国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有的面临国家统一问题;有的需要消灭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有的争取摆脱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独立。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趋势。
材料二
材料三电视媒介的特点在于它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使文化通过声像的形式得以传播,因为不管是谁,也无论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与文化接触……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
材料四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被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断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欧洲的音乐有何突出特点?为什么?
(2) 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以来占据流行音乐的主流是什么?主要原因何在?试举两例说明其流行的表现?
(3) 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电视的出现对生活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
——摘自文渊:《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材料二:(东晋时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唐]房玄龄《晋书》材料三:
如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
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注:服役期间,不去服役的要上缴一定的绢或布代役叫作“庸”。
材料四: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 材料三的“银饼”出现在哪一朝代?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要求:写出演变的表现,并分别评价)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小题1】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引发了商业战争;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欧洲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了近代欧洲的国家关系格局。
【小题2】变化:由对殖民主义持包容态度到后来批判殖民主义;由轻视印度的发展历史到重新审视印度的历史。
原因:资本主义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殖民主义客观上具有打破殖民地传统社会秩序和促进近代化的作用;马克思受客观因素所限,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殖民主义的弊端充分暴露;马克思实地考察,研究更加深入并自我纠正。
17.【答案】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唐代(中国)。根据题目要求,对“徐元庆案”引发的陈、韩、柳的争议进行评析,根据材料“初唐武后统治之时,同州下部(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手刃原县尉赵师韫,并于案发后主动归罪。此案判决引起了近百年的争议”可知唐代围绕“徐元庆案”的争议是古代礼法之争的具体表现,是法律思想的智慧结晶,突出表现了唐代追求“礼法结合”的立法思想,也反映出礼、法是封建社会统治的重要工具。
根据材料“主张不应以礼屈法,提出先诛后旌的处理方法”可知陈子昂从维护法律权威的角度,认为不能“以礼屈法”,提出用先诛后旌的方法使礼法兼顾。
根据材料“他认为礼法本不存在冲突,目的都是为了防乱。因此,表彰与处死同施于一人,将导致滥用刑法或破坏礼制,不利于警示后人谨慎行事”“臣下无权决断复仇案,应当从古制,直接上呈尚书省,由集体讨论出具意见,最后由皇帝定谳”可知柳宗元则认为礼法合一是唐律的突出特征,先诛后旌的方法未考虑到礼、法逻辑的内在一致性,反而给人礼法存在冲突的错觉,这同时损害了法、礼的权威,不利于老百姓的教化,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韩愈则认为,此类案件应由皇帝决断,这也符合古代政治体制的惯例。
结合三位学者所处的时代可知三者的观点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武则天掌权不符合儒家传统观念,陈子昂建议有利于维护律法权威,树立武则天执法森严、灵活的形象,巩固其执政地位,因此受到采纳。韩柳时期,唐朝由盛转衰,政治黑暗、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柳宗元批判民杀官的徐元庆案的判决,借以抨击无德昏君及其导致的吏治败坏来形成社会舆论,助推官场革新。而韩愈的建议则是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
结合“徐元庆案”的争议的实质可知陈、柳二人的争论围绕礼、法冲突,追求的是实质正义,韩愈则是从法律程序上提出建议,追求程序正义,显然,韩愈的建议更容易付诸现实。这一争议启示我们,当下我国的立法工作要更加精细化,兼顾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故答案为:
唐代围绕“徐元庆案”的争议是古代礼法之争的具体表现,是法律思想的智慧结晶,突出表现了唐代追求“礼法结合”的立法思想,也反映出礼、法是封建社会统治的重要工具。
陈子昂从维护法律权威的角度,认为不能“以礼屈法”,提出用先诛后旌的方法使礼法兼顾。
柳宗元则认为礼法合一是唐律的突出特征,先诛后旌的方法未考虑到礼、法逻辑的内在一致性,反而给人礼法存在冲突的错觉,这同时损害了法、礼的权威,不利于老百姓的教化,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韩愈则认为,此类案件应由皇帝决断,这也符合古代政治体制的惯例。
三者的观点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武则天掌权不符合儒家传统观念,陈子昂建议有利于维护律法权威,树立武则天执法森严、灵活的形象,巩固其执政地位,因此受到采纳。韩柳时期,唐朝由盛转衰,政治黑暗、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柳宗元批判民杀官的徐元庆案的判决,借以抨击无德昏君及其导致的吏治败坏来形成社会舆论,助推官场革新。而韩愈的建议则是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
陈、柳二人的争论围绕礼、法冲突,追求的是实质正义,韩愈则是从法律程序上提出建议,追求程序正义,显然,韩愈的建议更容易付诸现实。这一争议启示我们,当下我国的立法工作要更加精细化,兼顾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8.【答案】【小题1】特点:民族性。
原因:因为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小题2】主流:摇滚乐。
原因: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爆,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小题3】影响:电视的优势在于具有强大的传播威力,能够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的需求,使艺术大众化;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的视野,提高了人的素养,增强了人的国际意识。电视的局限在于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19.【答案】【小题1】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开明的统治政策。
【小题2】唐代;唐朝的地方行政管理情况,唐代赋役制度的情况,出现了地方向中央交税的税银等。
【小题3】示例:
赋役制度重大变革基本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征税标准的演变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徭役规定的演变有利于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人身控制的演变,弱化了人民对国家依附关系,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人头税的演变有利于统计人口的增长,商税地位的演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影响了商业发展等。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