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1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及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的思维模型。
一、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判断
1.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组成(浓度、百分含量)不再_________而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3.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判据——定义法
(2)间接判据——“变量不变”时即为平衡
当反应过程中变化的量不再改变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反应前后始终不变的量不能作为判据。
(1)在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v正一定大于v逆( )
(2)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浓度相等( )
1.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SO2和1 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ΔH=-197 kJ·mol-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S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0
B.SO2和SO3共2 mol
C.放出197 kJ热量
D.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SO3的速率相同
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三个可逆反应的某些“量”不再随时间改变时,判断是否一定达到了平衡状态。
N2(g)+3H2(g) 2NH3 H2(g)+I2(g) 2HI(g) C(s)+CO2(g) 2CO(g)
①混合气体的总质量m总
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总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ρ
④体系的压强p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二、认识化学平衡常数
1.下表是698.6 K时,反应H2(g)+I2(g) 2HI(g)以不同初始浓度测得和计算的数据。
初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c始(H2) c始(I2) c始(HI) c平(H2) c平(I2) c平(HI)
0.010 67 0.011 96 0 0.001 83 0.003 13 0.017 67 54.51
0.011 35 0.009 04 0 0.003 56 0.001 25 0.015 59 54.62
0.011 34 0.007 51 0 0.004 57 0.000 74 0.013 54 54.21
0 0 0.004 49 0.000 48 0.000 48 0.003 53 54.08
0 0 0.010 69 0.001 14 0.001 14 0.008 41 54.42
观察各组分的初始浓度和值,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系内反应产物浓度幂(以其化学计量数为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就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3.平衡常数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aA(g)+bB(g) cC(g)+dD(g)
K=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H2(g)+I2(g) 2HI(g),K=_________________。
②C(s)+H2O(g)?CO(g)+H2(g),K=_________________。
③Cl2(aq)+H2O(l)??H+(aq)+Cl-(aq)+HClO(aq),K=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N2(g)+3H2(g)??2NH3(g) K1=_________________。
②N2(g)+H2(g)??NH3(g) K2=_________________。
③2NH3(g)??N2(g)+3H2(g) K3=_________________。
(2)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化学方程式①②知,若化学方程式①的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后成为化学方程式②,化学平衡常数K1、K2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化学方程式①③得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平衡常数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已知在600 ℃时,写出以下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反应①:CO(g)+CuO(s)??CO2(g)+Cu(s)
K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H2(g)+CuO(s)??Cu(s)+H2O(g)
K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CO(g)+H2O(g)??CO2(g)+H2(g)
K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2CO(g)+2CuO(s)??2CO2(g)+2Cu(s)的平衡常数K4与K1的关系是_____。
(3)反应③的K3与K1、K2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K与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成幂指数关系。
(2)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3)若两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
①若两反应相加,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K1·K2。
②若两反应相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三、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
1.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不同的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不同。
(2)外因:同一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 ,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 ,反之减小。
如不同温度时,H2(g)+I2(g)??2HI(g) ΔH=-14.9 kJ·mol-1的平衡常数K:
温度 425.6 ℃ 457.6 ℃
K 54.5 48.7
2.意义及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 (即反应限度)。
K值 <10-5 10-5~105 >105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可逆 进行得较完全
(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状态,反应物与反应产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浓度商Q=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
(1)K越大,表明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
(2)浓度、温度变化时,平衡常数都会改变( )
(3)K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 )
(4)K越大,该可逆反应的速率越快( )
(5)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
1.已知298.15 K时,可逆反应Pb2+(aq)+Sn(s)Pb(s)+Sn2+(aq)的平衡常数K=2.2,若溶液中Pb2+和Sn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则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
A.向右进行 B.向左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2.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 mol CH4和1.0 mol H2O,在温度900 K条件下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1)保持温度不变,若容器内n(CO)=0.1 mol,此时反应________(填“正向进行”“逆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已知:900 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2 mol2·L-2)。
(2)若保持900 K,达到平衡时再往容器内充入0.1 mol He,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第1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一、
1.随时间的延续
2.可逆反应 浓度 百分含量 动态 = ≠ 改变
3.(1)化学计量数 不同方向
正误判断
(1)× (2)√ (3)×
思考交流
1.B
2.不一定 不一定 是 是 不一定 是 不一定 不一定
是 是 不一定 是 是 不一定 是
二、
1.不管H2、I2和HI的初始浓度是多大,只要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就为常数
3.
思考交流
1.① ②
③
2.(1)① ②
③
(2)①对于有纯固体或纯液体参与的反应,纯固体或纯液体不列入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②对于某一化学反应,K的表达式不是唯一的,取决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
(3)K2=。
(4)互为倒数,即K1·K3=1。
3.(1)
(2)K4=K (3)K3=
三、
1.(2)无关 增大
2.(1)可能进行的程度 越大 完全 越小 不完全
(2) 正反应方向 化学平衡状态 逆反应方向
正误判断
(1)√ (2)× (3)× (4)× (5)×
思考交流
1.A [Q===12.(1)正向进行 (2)=(共71张PPT)
第1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2章 第2节
<<<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
2.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及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的思维模型。
内容索引
一、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判断
二、认识化学平衡常数
课时对点练
三、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
>
<
一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判断
1.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组成(浓度、百分含量)不再 而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一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判断
随时间的延续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可逆反应
浓度
百分
含量
动态
=
≠
改变
3.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判据——定义法
化学计量数
不同方向
(2)间接判据——“变量不变”时即为平衡
当反应过程中变化的量不再改变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反应前后始终不变的量不能作为判据。
(1)在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v正一定大于v逆
(2)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浓度相等
×
√
×
1.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SO2和1 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ΔH=-197 kJ·mol-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S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0
B.SO2和SO3共2 mol
C.放出197 kJ热量
D.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SO3的速率相同
√
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A错误;
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所以化学平衡时SO2和SO3中硫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初始时SO2的物质的量,B正确;
达到化学平衡时2 mol SO2和1 mol O2不可能完全转化为2 mol SO3,故放出的热量小于197 kJ,C错误;
化学反应中SO3和O2的化学计量数不同,二者的生成速率不同,D错误。
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三个可逆反应的某些“量”不再随时间改变时,判断是否一定达到了平衡状态。
N2(g)+3H2(g) 2NH3 H2(g)+I2(g) 2HI(g) C(s)+CO2(g)
2CO(g)
①混合气体的总质量m总 _______ _______ ___
不一定
不一定
是
N2(g)+3H2(g) 2NH3 H2(g)+I2(g) 2HI(g) C(s)+CO2(g)
2CO(g)
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总 ___ _______ ___
是
不一定
是
N2(g)+3H2(g) 2NH3 H2(g)+I2(g) 2HI(g) C(s)+CO2(g)
2CO(g)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ρ _______ _______ ___
不一定
不一定
是
N2(g)+3H2(g) 2NH3 H2(g)+I2(g) 2HI(g) C(s)+CO2(g)
2CO(g)
④体系的压强p ___ _______ ___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___ _______ ___
是
不一定
是
是
不一定
是
返回
认识化学平衡常数
>
<
二
二
认识化学平衡常数
1.下表是698.6 K时,反应H2(g)+I2(g) 2HI(g)以不同初始浓度测得和计算的数据。
初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c始(H2) c始(I2) c始(HI) c平(H2) c平(I2) c平(HI) 0.010 67 0.011 96 0 0.001 83 0.003 13 0.017 67 54.51
0.011 35 0.009 04 0 0.003 56 0.001 25 0.015 59 54.62
0.011 34 0.007 51 0 0.004 57 0.000 74 0.013 54 54.21
初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c始(H2) c始(I2) c始(HI) c平(H2) c平(I2) c平(HI) 0 0 0.004 49 0.000 48 0.000 48 0.003 53 54.08
0 0 0.010 69 0.001 14 0.001 14 0.008 41 54.42
观察各组分的初始浓度和 值,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H2、I2
和HI的初始浓度是多大,只要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后 就为常数
2.平衡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系内反应产物浓度幂(以其化学计量数为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就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3.平衡常数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aA(g)+bB(g) cC(g)+dD(g)
K=____________
1.写出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H2(g)+I2(g) 2HI(g),K= 。
②C(s)+H2O(g) CO(g)+H2(g),K= 。
③Cl2(aq)+H2O(l) H+(aq)+Cl-(aq)+HClO(aq),
K=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N2(g)+3H2(g) 2NH3(g) K1= 。
③2NH3(g) N2(g)+3H2(g) K3= 。
(2)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 ①对于有纯固体或纯液体参与的反应,纯固体或纯液体不列入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②对于某一化学反应,K的表达式不是唯一的,取决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
(3)由化学方程式①②知,若化学方程式①的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后成为化学方程式②,化学平衡常数K1、K2有何关系?
提示 K2= 。
(4)由化学方程式①③得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平衡常数有何关系?
提示 互为倒数,即K1·K3=1。
3.(1)已知在600 ℃时,写出以下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反应①:CO(g)+CuO(s) CO2(g)+Cu(s) K1=________;
反应②:H2(g)+CuO(s) Cu(s)+H2O(g) K2=________;
反应③:CO(g)+H2O(g) CO2(g)+H2(g) K3=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2CO(g)+2CuO(s) 2CO2(g)+2Cu(s)的平衡常数K4与K1的关系是________。
(3)反应③的K3与K1、K2的关系是________。
归纳总结
(1)K与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成幂指数关系。
(2)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3)若两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
①若两反应相加,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K1·K2。
返回
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
>
<
三
1.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不同的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不同。
(2)外因:同一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 ,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 ,反之减小。
如不同温度时,H2(g)+I2(g) 2HI(g) ΔH=-14.9 kJ·mol-1的平衡常数K:
三
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
无关
增大
温度 425.6 ℃ 457.6 ℃
K 54.5 48.7
2.意义及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 (即反应限度)。
可能进行的程度
越大
完全
越小
不完全
K值 <10-5 10-5~105 >105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可逆 进行得较完全
(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状态,反应物与反应产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浓度商Q= ,
Q
<K 反应向 进行;
=K 反应处于 ;
>K 反应向 进行。
正反应方向
化学平衡状态
逆反应方向
(1)K越大,表明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2)浓度、温度变化时,平衡常数都会改变
(3)K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
(4)K越大,该可逆反应的速率越快
(5)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
√
×
×
×
1.已知298.15 K时,可逆反应Pb2+(aq)+Sn(s) Pb(s)+Sn2+(aq)的平衡常数K=2.2,若溶液中Pb2+和Sn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则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A.向右进行 B.向左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
2.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 mol CH4和1.0 mol H2O,在温度900 K条件下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1)保持温度不变,若容器内n(CO)=0.1 mol,此时反应_________(填“正向进行”“逆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已知:900 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2 mol2·L-2)。
正向进行
(2)若保持900 K,达到平衡时再往容器内充入0.1 mol He,此时v正____v逆(填“>”“<”或“=”)。
=
反应容器容积不变,达到平衡时再充入0.1 mol He,He不参与反应,也不会改变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浓度,K与Q仍然相等,平衡状态不变。
返回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题组一 平衡状态的判断
1.(2023·河北保定校考期中)一定条件下,反应C(s)+CO2(g) 2CO(g)已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和CO2不再反应
B.v正(C)=v逆(C)=0
C.混合物中CO和CO2的浓度不变
D.混合物中CO的浓度一定是CO2的两倍
√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化学平衡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的动态平衡,故A、B错误;
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但一氧化碳的浓度不一定是二氧化碳的两倍,故C正确、D错误。
对点训练
15
对点训练
2.在一定条件下,气体参与的某正反应方向ΔH<0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浓度一定等于反应产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中压强恒定
C.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
D.反应体系中温度不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于放热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反应产物的浓度不一定相等,A项错误;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气体分子数保持不变,反应体系中压强恒定,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反应体系中温度不变,B、C、D项正确。
15
对点训练
3.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反应产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v正=v逆,而3v正(N2)=v正(H2)并未反映出v正=v逆的关系,即A项不正确;
在N2与H2合成NH3的反应中,v(N2)∶v(H2)∶v(NH3)=1∶3∶2,分析时一要注意二者应分别代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二要注意不同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15
4.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O和1 mol CO进行反应:NO(g)+CO(g) N2(g)+CO2(g),测得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
A.d点 B.b点 C.c点 D.a点
√
对点训练
由图可知,a、b、c点的正反应速率均大于逆反应速率,都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只有d点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5.恒温时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X和Y,发生反应:2X(g)+Y(g) 3Z(g),Y的物质的量n(Y)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a点比b点小
B.t0 min时该反应停止
C.t0 min时,c(Z)=0.75 mol·L-1
D.当密闭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反应开始加入一定量的气体X和Y,则反应2X(g)+Y(g) 3Z(g)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到平衡时达到最小值,则根据图示可知,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A错误;
可逆反应t0 min时达到平衡,此时反应仍在进行,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1.5 mol,因此t0 min时,c(Z)=
=0.75 mol·L-1,C正确;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根据压强不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15
对点训练
题组二 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
6.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表示,反应产物浓度用
平衡浓度表示
B.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C.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
D.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有关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和反应产物浓度都应用平衡浓度表示,故A项错误;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C项正确;
同一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7.已知:298 K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4.1×106 mol-2·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氨反应在298 K时进行得比较完全
B.合成氨反应在298 K时反应速率较快
C.仅从K的值无法得知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D.改变温度,K的值也会变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K的数值大于105,通常认为反应进行得较完全,A正确;
K只能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而不能体现反应速率,B错误;
K不能体现转化率,如恒温条件下,转化率发生变化,但是K不变,C正确;
K的值只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
15
对点训练
8.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分别是①H2+F2 2HF K=1047;②H2+Cl2 2HCl K=1017;③H2+Br2 2HBr K=109;④H2+I2 2HI K=1。比较K的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无法确定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15
9.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为K,下列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
A.将SO2的浓度增大 B.增大体系的压强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升高体系的温度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则只有改变体系温度才能使K发生变化,故选D。
15
10.下列标志可表明对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选项 反应条件 可逆反应 标志
A 恒温恒容 2SO2(g)+O2(g) 2SO3(g)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恒温恒压 NH2COONH4(s) 2NH3(g)+CO2(g) NH3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不变
C 恒温恒容 H2(g)+I2(g) 2HI(g) 2v正(H2)=v逆(HI)
D 恒温恒压 2NO2(g) N2O4(g) c(NO2)=2c(N2O4)
√
15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产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气体的体积不变,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该反应中只有反应产物是气体,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NH3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5
在任何时刻都存在2v正(H2)=v正(HI),若2v正(H2)=v逆(HI),则v正(HI)=v逆(HI),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在任何时刻物质反应时转化浓度关系为c(NO2)=2c(N2O4),但反应达到平衡时是否存在该浓度关系,与开始时加入反应物的多少及反应条件有关,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2.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H2(g) +S(s) H2S(g) K1;②S(s)+ O2(g) SO2(g) K2 ;则反应H2(g) +SO2(g) O2(g) +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 B.K1-K2
C.K1 ·K2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3.(2023·四川巴中高二期末)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M(g)+N(g) 2Q(g) ΔH,其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v正>v逆
B.a点处v正(M)=v逆(N)
C.c点处v正(M)∶v正(N)=2∶1
D.a、b、c三点中,只有b点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点处于平衡状态,故v正(M)=2v逆(N),B错误;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点处,v正(M)∶v正(N)=2∶1,C正确;
a、b、c三点都处于曲线上,故都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1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 /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图中表示NO2的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用O2表示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O2)=_____________________。
b
1.5×10-3 mol·L-1·s-1
15
综合强化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n(NO)=0.007 mol,此时n(NO2)=0.013 mol,其浓度变化量为0.006 5 mol·L-1,所以表示NO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
A.v(NO2)=2v(O2)
B.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C
A项中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故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而D项中容器的体积及气体的总质量都不变,气体的密度也始终不变。
15
综合强化
15.下列反应在210 ℃时达到平衡:
①PCl5(g) PCl3(g)+Cl2(g) ΔH1>0 K1=1 mol·L-1
②CO(g)+Cl2(g) COCl2(g) ΔH2<0 K2=5×104 mol-1·L
③COCl2(g) CO(g)+Cl2(g) ΔH3>0 K3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平衡时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_____(填字母)。
A.c平(PCl5)=c平(PCl3)=c平(Cl2)的值为1
B.c平(PCl5)=c平(PCl3)·c平(Cl2)的值为1
C.c平(PCl5)=c平(PCl3)·c平(Cl2)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2)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K3=_________ mol·L-1。
不同
2×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3)降低Cl2浓度,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不变
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Cl2浓度改变,K3不变。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作业15 化学平衡常数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3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题组一 平衡状态的判断
1.(2023·河北保定校考期中)一定条件下,反应C(s)+CO2(g) 2CO(g)已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和CO2不再反应
B.v正(C)=v逆(C)=0
C.混合物中CO和CO2的浓度不变
D.混合物中CO的浓度一定是CO2的两倍
2.在一定条件下,气体参与的某正反应方向ΔH<0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浓度一定等于反应产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中压强恒定
C.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
D.反应体系中温度不变
3.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反应产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4.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O和1 mol CO进行反应:NO(g)+CO(g) N2(g)+CO2(g),测得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 )
A.d点 B.b点 C.c点 D.a点
5.恒温时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X和Y,发生反应:2X(g)+Y(g) 3Z(g),Y的物质的量n(Y)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a点比b点小
B.t0 min时该反应停止
C.t0 min时,c(Z)=0.75 mol·L-1
D.当密闭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题组二 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
6.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表示,反应产物浓度用平衡浓度表示
B.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C.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
D.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有关
7.已知:298 K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4.1×106 mol-2·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成氨反应在298 K时进行得比较完全
B.合成氨反应在298 K时反应速率较快
C.仅从K的值无法得知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D.改变温度,K的值也会变化
8.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分别是①H2+F22HF K=1047;②H2+Cl22HCl K=1017;③H2+Br22HBr K=109;④H2+I22HI K=1。比较K的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无法确定
9.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为K,下列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 )
A.将SO2的浓度增大 B.增大体系的压强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升高体系的温度
10.下列标志可表明对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选项 反应条件 可逆反应 标志
A 恒温恒容 2SO2(g)+O2(g) 2SO3(g)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恒温恒压 NH2COONH4(s) 2NH3(g)+CO2(g) NH3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不变
C 恒温恒容 H2(g)+I2(g) 2HI(g) 2v正(H2)=v逆(HI)
D 恒温恒压 2NO2(g) N2O4(g) c(NO2)=2c(N2O4)
11.一定温度下,反应Ⅰ: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Ⅱ:HI(g) ?H2(g)+I2(g)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K2之间的关系为( )
A.K1=K B.K1=K2
C.K1=K2 D.K1=
12.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H2(g) +S(s) H2S(g) K1;②S(s)+ O2(g) SO2(g) K2 ;则反应H2(g) +SO2(g) O2(g) +H2S(g)的平衡常数是( )
A.K1+K2 B.K1-K2
C.K1 ·K2 D.
13.(2023·四川巴中高二期末)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M(g)+N(g) 2Q(g) ΔH,其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时v正>v逆
B.a点处v正(M)=v逆(N)
C.c点处v正(M)∶v正(N)=2∶1
D.a、b、c三点中,只有b点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4.(10分)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6分)图中表示NO2的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O2)=________。
(2)(4分)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v(NO2)=2v(O2)
B.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15.(12分,每空3分)下列反应在210 ℃时达到平衡:
①PCl5(g) PCl3(g)+Cl2(g) ΔH1>0
K1=1 mol·L-1
②CO(g)+Cl2(g) COCl2(g) ΔH2<0
K2=5×104 mol-1·L
③COCl2(g) CO(g)+Cl2(g) ΔH3>0 K3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平衡时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平(PCl5)=c平(PCl3)=c平(Cl2)的值为1
B.c平(PCl5)=c平(PCl3)·c平(Cl2)的值为1
C.c平(PCl5)=c平(PCl3)·c平(Cl2)
(2)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填“相同”或“不同”),K3=______ mol·L-1。
(3)降低Cl2浓度,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作业15 化学平衡常数
1.C 2.A 3.C 4.A 5.C 6.C 7.B 8.A 9.D 10.C
11.D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1=,K2=,可得K1=。]
12.D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1=、K2=,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K==。]
13.C [a点处于平衡状态,故v正(M)=2v逆(N),B错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点处,v正(M)∶v正(N)=2∶1,C正确; a、b、c三点都处于曲线上,故都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14.(1)b 1.5×10-3 mol·L-1·s-1 (2)BC
解析 (1)该反应达到平衡时,n(NO)=0.007 mol,此时n(NO2)=0.013 mol,其浓度变化量为0.006 5 mol·L-1,所以表示NO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b。v(NO)==0.003 mol·L-1·s-1,v(O2)=v(NO)=0.001 5 mol·L-1·s-1。(2)A项中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故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而D项中容器的体积及气体的总质量都不变,气体的密度也始终不变。
15.(1)C (2)不同 2×10-5 (3)不变
解析 (1)反应①K1==1 mol·L-1,故c平(PCl5)=c平(PCl3)·c平(Cl2),但其值不一定均等于1,故选C。
(2)反应②③互为可逆反应,所以K2与K3不同,K3==2×10-5 mol·L-1。
(3)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Cl2浓度改变,K3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