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第4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重点题型突破(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3节 第4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重点题型突破(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09:31:28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重点题型突破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正确分析平衡移动时,指定成分转化率的变化情况。2.了解常考化学平衡图像,掌握分析此类图像的一般思路。
一、平衡转化率的判断
1.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不变,只改变体系的温度、压强或减小反应产物的量使平衡正向移动,这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 。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转化率的影响
(1)若反应物是一种且为气体,如aA(g) bB(g)+cC(g),在恒温恒容条件时,增大A的浓度,平衡 移动,但A的转化率变化等效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气体计量数关系 A的转化率
a=b+c
a>b+c
a(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气体,如aA(g)+bB(g) cC(g)+dD(g)。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的量,平衡 移动,A的转化率 ,B的转化率 。
②若起始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A、B,则A、B的转化率一定 。
③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按原比例(投料比)同倍数增加A和B,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物(A或B)的转化率等效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1.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只增大O2的浓度,平衡________移动,则SO2的转化率________,O2的转化率________。
2.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反应:2NO2(g) N2O4(g) ΔH=-56.9 kJ·mol-1。在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保持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向反应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O2,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重新达到平衡后,和原平衡相比,NO2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混合气体颜色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3.甲胺(CH3NH2)是合成太阳能敏化剂的原料。工业合成甲胺原理:CH3OH(g)+NH3(g) CH3NH2(g)+H2O(g) ΔH=-12 kJ·mol-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丁四个容器中,起始投入物质如下:
容器 n[NH3(g)]/mol n[CH3OH(g)]/mol 反应条件
甲 1 1 498 K,恒容
乙 1 1 598 K,恒容
丙 1 1 598 K,恒压
丁 2 3 598 K,恒容
达到平衡时,甲、乙、丙、丁容器中的CH3OH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二、常见平衡移动图像分类突破
类型一 条件改变时速率—时间图像
图像示例 方法指导
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填写改变的条件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看坐标,定意义; 零起点,定投料; 线变化,定条件; v高低,定移动。 注:改变浓度条件,图像一点保持连续;改变温度或压强,两点突变
(1)t1时, ,平衡 移动; (2)t2时, ,平衡 移动; (3)t3时, ,平衡 移动; (4)t4时, ,平衡 移动
1.如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 2C(g) ΔH<0的平衡移动图像,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反应产物浓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C.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D.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2.某温度下,将2 mol H2和2 mol I2充入密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该反应的v-t图像如图所示,t1时刻测定容器内HI的物质的量为1 mol,t2时刻保持等温等容,抽走0.5 mol HI。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2.25
B.反应过程中,可以利用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C.t2时刻,抽取HI的瞬间,v′(逆)在图像上的变化应该是c点
D.t2时刻,抽取HI后达到平衡后H2的百分含量减少
类型二 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图像示例 方法指导
看拐点: 先拐→先平衡、速率快、条件高,即“先拐先平数值大”。 想原理: 温度高低→ΔH; 压强大小→气体化学计量数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表示T2 T1,正反应是 反应,温度升高,平衡 移动; (2)图Ⅱ表示p2 p1,压强 ,A的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 的反应; (3)图Ⅲ中反应产物C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反应速率a b,故a可能使用了 ;也可能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a 了压强(压缩体积)
3.工业上以CH4为原料制备H2的原理为CH4(g)+H2O(g) CO(g)+3H2(g)。在一定条件下a、b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均通入1.1 mol CH4(g)和1.1 mol H2O(g),测得两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和b。已知容器a的体积为10 L,温度为T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容器a中CH4从反应开始到恰好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min-1
B.a、b两容器的温度可能相同
C.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的压强逐渐增大
D.该反应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27
类型三 转化率(或质量分数)与压强—温度图像
此类问题一般为表示两个外界条件同时变化时,某物质的平衡转化率、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等的变化情况。
在恒温(恒压)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者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即“定一议二”。
(1)等温曲线
反应aA(g)+bB(g) cC(g)在不同温度下(T1①选一等温线(如T1),随着压强的增大,C% ,化学平衡 移动,a+b c;
②作一等压线(如p3),温度升高,C% ,化学平衡 移动,正反应是 反应。
(2)等压曲线
反应aA(g)+bB(g) cC(g)在不同压强下,混合气体中C的含量(C%)与温度(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①选一等压线,随着温度的升高,C% ,化学平衡 移动,ΔH 0;
②作一等温线(如T1),随着压强的增大,C% ,化学平衡 移动,a+b c。
4.反应mX(g) nY(g)+pZ(g) ΔH,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体系中,物质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m<n+p
C.B、C两点化学平衡常数:KB>KC
D.A、C两点的反应速率:v(A)<v(C)
5.在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CO2(g) 2CO(g)+2H2(g) ΔH=+247 kJ·mol-1,当投料比=1.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初始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1)压强p1________(填“>”“<”或“=”)2 MP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为T3 K、压强为p1时,a点的v正________(填“>”“<”或“=”)v逆。
第4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重点题型突破
一、
1.增大 
2.(1)正向 不变 增大 减小 (2)①正向 降低 升高 ②相同 ③不变 增大 减小
思考交流
1.正向 增大 减小 
2.向右 增大 变深
3.甲>乙=丙>丁
二、
类型一
(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正向 (2)降低温度 正向
(3)增大压强 正向 (4)使用催化剂 不
应用体验
1.A 2.C
类型二
(1)> 放热 逆向 (2)> 增大 增大 (3)> 催化剂 增大
应用体验
3.B
类型三
(1)①减小 逆向 < ②增大 正向 吸热 (2)①减小 逆向 < ②增大 正向 >
应用体验
4.C
5.(1)<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2)>(共86张PPT)
第4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重点题型突破
第2章 第3节
<<<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正确分析平衡移动时,指定成分转化率的变化情况。
2.了解常考化学平衡图像,掌握分析此类图像的一般思路。
内容索引
一、平衡转化率的判断
二、常见平衡移动图像分类突破
课时对点练
>
<

平衡转化率的判断
1.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不变,只改变体系的温度、压强或减小反应产物的量使平衡正向移动,这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


平衡转化率的判断
增大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转化率的影响
(1)若反应物是一种且为气体,如aA(g) bB(g)+cC(g),在恒温恒容条件时,增大A的浓度,平衡 移动,但A的转化率变化等效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正向
气体计量数关系 A的转化率
a=b+c _____
a>b+c _____
a不变
增大
减小
(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气体,如aA(g)+bB(g) cC(g)+dD(g)。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的量,平衡 移动,A的转化率 ,B的转化率 。
②若起始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A、B,则A、B的转化率一定 。
正向
降低
升高
相同
③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按原比例(投料比)同倍数增加A和B,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物(A或B)的转化率等效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不变
增大
减小
1.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只增大O2的浓度,平衡_______移动,则SO2的转化率_______,O2的转化率_______。
正向
增大
减小
2.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反应:2NO2(g) N2O4(g) ΔH=-56.9 kJ·mol-1。在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保持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向反应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O2,平衡______(填“向左”
“向右”或“不”)移动,重新达到平衡后,和原平衡相比,NO2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混合气体颜色_______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向右
增大
变深
3.甲胺(CH3NH2)是合成太阳能敏化剂的原料。工业合成甲胺原理:CH3OH(g)
+NH3(g) CH3NH2(g)+H2O(g) ΔH=-12 kJ·mol-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丁四个容器中,起始投入物质如下:
容器 n[NH3(g)]/mol n[CH3OH(g)]/mol 反应条件
甲 1 1 498 K,恒容
乙 1 1 598 K,恒容
丙 1 1 598 K,恒压
丁 2 3 598 K,恒容
容器 n[NH3(g)]/mol n[CH3OH(g)]/mol 反应条件
甲 1 1 498 K,恒容
乙 1 1 598 K,恒容
丙 1 1 598 K,恒压
丁 2 3 598 K,恒容
达到平衡时,甲、乙、丙、丁容器中的CH3OH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丁
返回
常见平衡移动图像分类突破
>
<


常见平衡移动图像分类突破
类型一 条件改变时速率—时间图像
图像示例 方法指导
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填写改变的条件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看坐标,定意义;
零起点,定投料;
线变化,定条件;
v高低,定移动。
注:改变浓度条件,图像一点保持连续;改变
温度或压强,两点突变
(1)t1时, ,平衡 移动;
(2)t2时, ,平衡 移动;
(3)t3时, ,平衡 移动;
(4)t4时, ,平衡 移动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正向
降低温度
正向
增大压强
正向
使用催化剂

1.如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 2C(g) ΔH<0的平衡移动图像,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反应产物浓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C.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D.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比原平衡时大,减小反应产物浓度,v逆比原平衡时小,达平衡前,可能有v正>v逆,A符合题意;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v正、v逆一定大于原平衡时的v正、v逆,B不合题意;
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由于反应物气体分子数大于反应产物气体分子数,所以加压时,平衡正向移动,尽管不能确定平衡如何移动,但条件改变的瞬间,v正、v逆一定大于原平衡时的v正、v逆,C不合题意;
降低温度,同时减压,v正、v逆一定小于原平衡时的v正、v逆,D不合题意。
2.某温度下,将2 mol H2和2 mol I2充入密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该反应的v-t图像如图所示,t1时刻测定容器内HI的物质的量为1 mol,t2时刻保持等温等容,抽走0.5 mol HI。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
K=2.25
B.反应过程中,可以利用气体的总压强保持
不变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C.t2时刻,抽取HI的瞬间,v′(逆)在图像上
的变化应该是c点
D.t2时刻,抽取HI后达到平衡后H2的百分含量减少

t1时刻测定容器内HI的物质的量为1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知,H2和I2各剩下1.5 mol,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系数之和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气体的总压强始终不变,故反应过程中,不能利用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故B错误;
t2时刻,抽取HI的瞬间,反应产物的浓度瞬间减小,则v′(逆)瞬间减小,则在图像上的变化应该是c点,故C正确;
t2时刻,抽取HI后H2的百分含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达到平衡后H2的百分含量还是增大,故D错误。
类型二 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图像示例 方法指导
看拐点:
先拐→先平衡、速率快、条件高,即“先拐先平数值大”。
想原理:
温度高低→ΔH;
压强大小→气体化学计量数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表示T2 T1,正反应是 反应,温度升高,平衡 移动;
(2)图Ⅱ表示p2 p1,压强 ,A的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 的反应;
(3)图Ⅲ中反应产物C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反应速率a
b,故a可能使用了 ;也可能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a 了压强(压缩体积)
>
放热
逆向
>
增大
增大
>
催化剂
增大
3.工业上以CH4为原料制备H2的原理为CH4(g)+H2O(g) CO(g)+3H2(g)。在一定条件下a、b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均通入1.1 mol CH4(g)和1.1 mol H2O(g),测得两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和b。已知
容器a的体积为10 L,温度为T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a中CH4从反应开始到恰好平衡时的
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min-1
B.a、b两容器的温度可能相同
C.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的压强逐渐增大
D.该反应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27

观察两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和b可知,当C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时反应便达到平衡状态,a容器用了4 min,b容器用了约6.5 min,两个容器中反应快慢不同,因此温度肯定不同。
用三段式分析a容器中各物质的相关量:
CH4(g)+H2O(g) CO(g)+3H2(g)
起始量/mol  1.1   1.1    0   0
转化量/mol  1    1     1   3
平衡量/mol  0.1   0.1    1   3
A项,容器a中CH4从反应开始到恰好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25 mol·L-1·min-1,正确;
C项,因为该反应条件为恒温恒容,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的压强逐渐增大,正确;
类型三 转化率(或质量分数)与压强—温度图像
此类问题一般为表示两个外界条件同时变化时,某物质的平衡转化率、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等的变化情况。
在恒温(恒压)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者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即“定一议二”。
(1)等温曲线
反应aA(g)+bB(g) cC(g)在不同温度下(T1①选一等温线(如T1),随着压强的增大,C% ,化学平衡 移动,a+b c;
②作一等压线(如p3),温度升高,C% ,化学平衡 移动,正反应是 反应。
减小
逆向
<
增大
正向
吸热
(2)等压曲线
反应aA(g)+bB(g) cC(g)在不同压强下,混合气体中C的含量(C%)与温度(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①选一等压线,随着温度的升高,C% ,化学平衡
移动,ΔH 0;
②作一等温线(如T1),随着压强的增大,C% ,化学平衡 移动,a+b c。
减小
逆向
<
增大
正向
>
4.反应mX(g) nY(g)+pZ(g) ΔH,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体系中,物质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m<n+p
C.B、C两点化学平衡常数:KB>KC
D.A、C两点的反应速率:v(A)<v(C)

由图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Y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增大压强,Y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m<n+p;
对吸热反应来说,温度升高,K增大,KB<KC;A、C两点温度相同,C点压强大,则C点的反应速率大于A点的反应速率。
5.在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CO2(g)
2CO(g)+2H2(g) ΔH=+247 kJ·mol-1,当投
料比 =1.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
度(T)、初始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1)压强p1___(填“>”“<”或“=”)2 MP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该反应的正反应
已知CH4(g)+CO2(g) 2CO(g)+2H2(g)的正反应
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在恒温条件下,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即压强p1<2 MPa。
(2)当温度为T3 K、压强为p1时,a点的v正____
(填“>”“<”或“=”)v逆。
>
当温度为T3 K、压强为p1时,a点对应的CO2的转化率较相同条件下CO2的平衡转化率小,说明此时反应正向进行,即v正>v逆。
返回
课时对点练
对点训练
题组一 化学平衡移动与平衡转化率判断
1.反应X(g)+Y(g) 2Z(g) ΔH<0,在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 X和
0.1 mol Y,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
B.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同时充入0.1 mol X和0.2 mol Y,X的转化率增大
D.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Z的产率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项,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受压强影响,正确;
B项,增大c(X),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X的转化率减小,正确;
C项,相当于只增加Y的浓度,X的转化率增大,正确;
D项,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反应产物的产率,错误。
对点训练
2.α1和α2,c1和c2分别为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N2O4(g) 2NO2(g)和3O2(g) 2O3(g)的反应物转化率及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减小、α2增大,c1、c2均增大
B.α1、α2均增大,c1、c2均增大
C.α1增大、α2减小,c1、c2均增大
D.α1减小、α2增大,c1增大、c2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在温度、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相当于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对于N2O4(g) 2NO2(g)而言,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α1减小;而对于3O2(g) 2O3(g)而言,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α2增大,但平衡时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大,则c1、c2均增大。
对点训练
3.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可变的反应器中充入足量的黄钠铁矾[NaFe3(SO4)2(OH)6],
发生反应:NaFe3(SO4)2(OH)6(s) NaFe3(SO4)2O3(s)+3H2O(g),达到平衡时压强为p0,保持温度不变,将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平衡时测得压强为p。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p0≤p<2p0 B.p0≤p≤2p0
C.p=p0 D.p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该反应的特点是只有一种气体,Kp=p3(H2O),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即水蒸气压强不变,C项符合题意。
4.将1 mol NH3放入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g) 3H2(g)+N2(g),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NH3的转化率为a%;保持恒温恒压的条件不变,再向平衡体系中投入2 mol NH3,达到新的化学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
A.大于a% B.小于a%
C.等于a% D.无法计算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将1 mol NH3放入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NH3的转化率为a%,可以用下图表示。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达到化学平衡后再充入2 mol NH3,相当于有一个体积为原来2倍的容器,可以用下图表示。
因为起始量为原来的2倍,转化量也为原来的2倍,所以转化率相同,故选C。
对点训练
题组二 平衡的建立与平衡移动曲线
5.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 Δ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3~t4时间内转化率最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只能是使用了催化剂,A正确;
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t3时不可能为降低温度,B错误;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t5时刻,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只能是升高温度,C错误;
t3~t4、t5~t6都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6之后平衡转化率最低,D错误。
对点训练
6.在某一体积可变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Y3(g) X2(g)+3Y2(g) ΔH>0。改变其中一个反应条件,得到逆反应速率(v逆)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K(t0)B.起始时,在容器中只充入了XY3(g)
C.t1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D.图中,XY3(g)的平衡转化率最大的时间段是t0~t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由于ΔH>0,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图中不涉及改变温度,平衡常数不变,A、C错误;
起始时,v逆>0,因此容器中还加入了X2、Y2,B错误;
t1时平衡逆向移动,XY3(g)的平衡转化率减小,t3时平衡正向移动且v正、v逆均增大,改变的条件为加入了反应物,XY3(g)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因此t0~t1时,XY3(g)的平衡转化率最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7.已知反应:3A(g)+B(g) 2C(g)+2D(g) ΔH<0,如图曲线a、b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想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增大A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D的浓度
④加入催化剂 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A.①②③ B.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题图可知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时,平衡未发生移动且反应速率加快了。①增大A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D的浓度,平衡均发生了移动,D的体积分数会发生改变;
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因为压强不变,体积变大,所以浓度、反应速率变小,与图像不一致;
④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了,同时平衡不移动,与图像一致;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压强增大,速率加快,又因为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平衡不移动,与图像一致。
对点训练
题组三 等温(压)曲线
8.对于可逆反应mA(s)+nB(g) eC(g)+fD(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φ(C)]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压强(p)下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
体积分数将增大
B.该反应的ΔH<0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所以不能使C的体积分数增大,A项错误;
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可知T2>T1,p2>p1,则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压强由p1增大到p2,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目增多的反应,即n<e+f,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为固体,增大A的质量不能改变A的浓度,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D项错误。
9.(2023·深圳高二期末)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CO2综合利用的技术不断创新。某实验小组研究CO2和CH4反应得到合成气的原理为CO2(g)+CH4(g)
2CO(g)+2H2(g);向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4和1 mol CO2,反应过程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A.该反应的ΔH<0
B.压强:p2>p1
C.1 1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2.96 mol2·L-2
D.维持X点温度不变,向容器内再充入0.1 mol CH4、
0.1 mol CO2、0.2 mol CO和0.2 mol H2,此时,
v正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图像,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
根据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增大,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p2对点训练
根据三段式:
CO2(g)+CH4(g) 2CO(g)+2H2(g)
c0/(mol·L-1)   0.5   0.5    0    0
Δc/(mol·L-1)  0.3   0.3    0.6   0.6
c平/(mol·L-1)  0.2   0.2    0.6   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0.已知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N2的平衡转化率α(N2)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 mol N2与3 mol H2置于1 L密闭容器中充分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B.T1C.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D.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反应产物,所以1 mol N2与3 mol H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A项错误;
题述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则T1对点训练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K(A)=K(B),C项错误;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逆反应
速率比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所以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1.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aA(g)+bB(g)
cC(g) ΔH的影响,以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a+b>c
B.平衡后增大容器体积,反应放出热量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
常数也增大
D.平衡后再充入a mol A,平衡正向移动,
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由图可知,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a+b<c,A项错误;
由图可知,同一压强下,升高温度,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
为吸热反应,平衡后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需要吸收热量,B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平衡后再充入a mol A,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D项错误。
综合强化
12.(2023·宁波高二调研)已知可逆反应2A(g)+B(g) 2C(g),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压强/MPa p1 p2
A的转化率/% 400℃ 95.6 99.7
500℃ 92.9 97.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题表数据可知,在相同的压强下,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相同的温度下,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则p2>p1。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以500 ℃时先达到平衡,A正确;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减小,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B正确;
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即v逆>v正,所以平衡逆向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
增大压强,v正、v逆均增大,但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D错误。
综合强化
13.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其物质的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各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
乙>甲>丙
B.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
C.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
D.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甲、乙中存在平衡:2NO2(g) N2O4(g),该反应正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甲中压强减小,乙中压强不变,乙中达到的平衡相当于在
甲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中存在平衡:N2O4(g) 2NO2(g),相当于开始加入0.2 mol NO2,与甲中平衡完全等效,平衡时NO2的浓度相等,乙中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移动的结果是降低NO2浓度的增大程度,不会消除由于体积减小导致的浓度增大,故平衡时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甲与丙平衡完全等效,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相等,乙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增大,故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B正确;
甲与丙平衡完全等效,平衡时甲、丙中N2O4的物质的量相等,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故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可能相同,都为0.5,C错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甲与丙平衡完全等效,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等,乙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物质
的量减小,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乙>甲=丙,故D错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1)将0.05 mol SO2(g)和0.03 mol O2(g)通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 mol·L-1。
①从平衡角度分析,采用过量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平衡分压(pB)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已知:B的平衡分压=总压×平衡时B的物质
的量分数,则该温度下Kp=____(平衡时总压为p0)。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 mol·L-1,列出三段式,容器的容积为1 L,
2SO2(g)+O2(g) 2SO3(g)
起始/(mol·L-1)   0.05   0.03   0
转化/(mol·L-1)   0.04   0.02   0.04
平衡/(mol·L-1)   0.01   0.01   0.0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③已知:K(300 ℃)>K(350 ℃),该反应是______反应。若升高温度,则SO2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放热
减小
K(300 ℃)>K(350 ℃),说明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减小。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填“>”“<”或“=”)K(B)。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压强无关,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二者温度相同,故平衡常数K(A)=K(B)。
综合强化
(3)如图2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将2 mol SO2和1 mol O2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SO3加入乙容器中,隔板K不能移动。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
①若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____(填“<”“>”或“=”,下同)乙。
<
若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3的体积分数增大,SO3的体积分数:甲<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若保持乙中压强不变,向甲、乙容器中通入等质量的氦气,达到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____乙。
>
甲为恒温恒容容器,加入氦气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
乙中加入氦气,为保持恒压,体积增大,分压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SO3的体积分数:甲>乙。
返回作业2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重点题型突破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3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题组一 化学平衡移动与平衡转化率判断
1.反应X(g)+Y(g) 2Z(g) ΔH<0,在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 X和0.1 mol Y,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
B.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同时充入0.1 mol X和0.2 mol Y,X的转化率增大
D.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Z的产率增大
2.α1和α2,c1和c2分别为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N2O4(g) 2NO2(g)和3O2(g) 2O3(g)的反应物转化率及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α1减小、α2增大,c1、c2均增大
B.α1、α2均增大,c1、c2均增大
C.α1增大、α2减小,c1、c2均增大
D.α1减小、α2增大,c1增大、c2减小
3.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可变的反应器中充入足量的黄钠铁矾[NaFe3(SO4)2(OH)6],发生反应:NaFe3(SO4)2(OH)6(s) NaFe3(SO4)2O3(s)+3H2O(g),达到平衡时压强为p0,保持温度不变,将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平衡时测得压强为p。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p0≤p<2p0 B.p0≤p≤2p0
C.p=p0 D.p04.将1 mol NH3放入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g) 3H2(g)+N2(g),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NH3的转化率为a%;保持恒温恒压的条件不变,再向平衡体系中投入2 mol NH3,达到新的化学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  )
A.大于a% B.小于a%
C.等于a% D.无法计算
题组二 平衡的建立与平衡移动曲线
5.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 Δ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3~t4时间内转化率最低
6.在某一体积可变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Y3(g) X2(g)+3Y2(g) ΔH>0。改变其中一个反应条件,得到逆反应速率(v逆)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t0)B.起始时,在容器中只充入了XY3(g)
C.t1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D.图中,XY3(g)的平衡转化率最大的时间段是t0~t1
7.已知反应:3A(g)+B(g) 2C(g)+2D(g) ΔH<0,如图曲线a、b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想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增大A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D的浓度 ④加入催化剂 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A.①②③ B.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题组三 等温(压)曲线
8.对于可逆反应mA(s)+nB(g) eC(g)+fD(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φ(C)]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压强(p)下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B.该反应的ΔH<0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9.(2023·深圳高二期末)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CO2综合利用的技术不断创新。某实验小组研究CO2和CH4反应得到合成气的原理为CO2(g)+CH4(g) 2CO(g)+2H2(g);向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4和1 mol CO2,反应过程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压强:p2>p1
C.1 1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2.96 mol2·L-2
D.维持X点温度不变,向容器内再充入0.1 mol CH4、0.1 mol CO2、0.2 mol CO和0.2 mol H2,此时,v正10.已知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N2的平衡转化率α(N2)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 mol N2与3 mol H2置于1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B.T1C.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D.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11.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aA(g)+bB(g) cC(g) ΔH的影响,以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
B.平衡后增大容器体积,反应放出热量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常数也增大
D.平衡后再充入a mol A,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12.(2023·宁波高二调研)已知可逆反应2A(g)+B(g) 2C(g),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
压强/MPa p1 p2
A的转化率/% 400℃ 95.6 99.7
500℃ 92.9 97.8
13.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其物质的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时各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B.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
C.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
D.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
14.(22分)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1)(12分)将0.05 mol SO2(g)和0.03 mol O2(g)通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 mol·L-1。
①从平衡角度分析,采用过量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平衡分压(pB)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已知:B的平衡分压=总压×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则该温度下Kp=__________________(平衡时总压为p0)。
③已知:K(300 ℃)>K(350 ℃),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若升高温度,则SO2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_____(填“>”“<”或“=”)K(B)。
(3)(8分)如图2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将2 mol SO2和1 mol O2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SO3加入乙容器中,隔板K不能移动。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
①若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________(填“<”“>”或“=”,下同)乙。
②若保持乙中压强不变,向甲、乙容器中通入等质量的氦气,达到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____乙。
作业2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重点题型突破
1.D 2.A 3.C 4.C 5.A 6.D 7.B 8.B 9.D 10.B
11.C [由图可知,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a+b<c,A项错误;由图可知,同一压强下,升高温度,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后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需要吸收热量,B项错误;平衡后再充入a mol A,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D项错误。]
12.D [根据题表数据可知,在相同的压强下,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相同的温度下,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则p2>p1。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以500 ℃时先达到平衡,A正确;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减小,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B正确;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即v逆>v正,所以平衡逆向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增大压强,v正、v逆均增大,但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D错误。]
13.B [甲、乙中存在平衡:2NO2(g) N2O4(g),该反应正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甲中压强减小,乙中压强不变,乙中达到的平衡相当于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中存在平衡:N2O4(g)??2NO2(g),相当于开始加入0.2 mol NO2,与甲中平衡完全等效,平衡时NO2的浓度相等,乙中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移动的结果是降低NO2浓度的增大程度,不会消除由于体积减小导致的浓度增大,故平衡时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A错误;甲与丙平衡完全等效,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相等,乙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增大,故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B正确;甲与丙平衡完全等效,平衡时甲、丙中N2O4的物质的量相等,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故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可能相同,都为0.5,C错误;甲与丙平衡完全等效,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等,乙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乙>甲=丙,故D错误。]
14.(1)①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② ③放热 减小
(2)= (3)①< ②>
解析 (1)②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 mol·L-1,列出三段式,容器的容积为1 L,
2SO2(g)+O2(g) 2SO3(g)
起始/(mol·L-1)   0.05   0.03  0
转化/(mol·L-1)   0.04   0.02  0.04
平衡/(mol·L-1)   0.01   0.01  0.04
则Kp===。③K(300 ℃)>K(350 ℃),说明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减小。(2)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压强无关,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二者温度相同,故平衡常数K(A)=K(B)。(3)①若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3的体积分数增大,SO3的体积分数:甲<乙。②甲为恒温恒容容器,加入氦气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乙中加入氦气,为保持恒压,体积增大,分压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SO3的体积分数:甲>乙。